退朝后,張讓便向皇上進言:“皇上,若韓遂造反,朝廷大軍的費用。國庫的錢財已所剩無幾了”</br></br>“啊父有何主意?”</br></br>“長安有許多的士族,他們定不想叛軍攻入長安,皇上可叫他們捐獻給朝廷大軍。”</br></br>“啊父好主意。”</br></br>“若此戰需打些時日,可叫一些善戰的將軍帶領本部兵馬出征,軍費自行解決,告之此戰勝利,便可的高官。若此連軍費都省了。“</br></br>”啊父,高官可賣得好多的錢財,此筆生意可否做的。“接下來就是這位歷史上最愛做生意的皇帝與他的宦官啊父在討論生意了。這位皇帝最愛的就是做生意,而張讓自然投其所好,坐到皇帝的”啊父“,自然不是等閑之輩。</br></br>韓遂在西涼也知道造反暴lou,不過現在朝廷并沒有什么動靜,心里稍安,突然一紙圣紙把他打入了深淵,他的西涼各處兵馬早已準備完畢,其實現在只等黃巾軍的共同起義。圣旨要求韓遂到洛陽面圣,韓遂知道這一去自然是九死一生,立馬把圣使拉出去斬了忌旗,馬上起兵造反,并聯系了黃巾軍的首領,可是張角不鳥他啊,為啥,現在才183年初,三國迷都知道到了184年唐周舉報,張角那時都沒有準備好,太平軍都沒有訓練呢,現在造反那不是被朝廷大軍切菜砍瓜啊。而那位使者也像那位圣使一樣一曲不復返了。</br></br>韓遂等人的30000聯軍為先鋒,一路奪關斬將,殺了郡守和縣令,攻占州郡。兵威正盛。后面還有60000余羌族部落的鐵騎大軍,當然這并不是羌族的全部實力,總要留一些守守老家的嘛。只4月,這只先鋒便已進入關中,威脅著漢代的皇家陵園。</br></br>朝廷之上的氣氛緊張異常,這時大將軍與士族倒沒有相互爭斗,一旦叛軍攻進長安,進攻洛陽,所有人的后果都是一樣的。皇帝下詔命車騎將軍皇甫嵩為主將,命河東太守董卓為副將率軍出征。</br></br>皇甫嵩自是統兵出征不提,消息傳入我耳我便知道我的機會來了,我與典韋領大軍10000前去平叛,這些都是預備兵,河東主力反而裝成預備兵在農地上忙農活。我與皇甫嵩一起到達長安,皇甫嵩有朝廷大軍60000,我大軍10000,共同守備長安。基本沒有騎兵,只有我,典韋,皇甫嵩及他的數位部將有馬,說白點就是當官的才有馬騎。</br></br>而且朝廷大軍常年不上戰場,一幅橫七扭八的樣子,打順風仗尚可,若是打了敗仗我,后果·······還不及我的10000預備兵呢。要用這樣的兵打勝仗——難。</br></br>韓遂等人的30000聯軍(大量步兵加少量騎兵)與羌族的60000鐵騎盡數開到長安城下。敵軍步兵在前,鐵騎在后,我們自然不會懼怕敵軍的步兵,但是敵人的騎兵確是我軍的噩夢。</br></br>皇甫嵩在城頭問我:“董將軍,可有辦法戰勝城下敵軍。”</br></br>我有些無奈的說道:“勝步兵易,勝騎兵難。”</br></br>“董將軍所言不虛,敵軍騎兵來去如風我軍將士殺之不過,追之不及,只得堅守,矣······”</br></br>敵軍在城下挑戰,數萬軍隊在城下耀武揚威,而我軍只能閉門不出。敵軍步兵并沒有我軍多所以沒有攻城。</br></br>岳父與幾位羌族首領又在那商量了:他們不出來也不是辦法,我們總不能天天50000萬大軍全體出動吧,最后商量的結果要韓遂等人把長安城內的敵軍引出來,并通知他們,到時羌族騎兵立馬消滅這只騎兵。”這并不是我教岳父的,而是他為了偷懶,他又不想麻煩也不想損失兵力。</br></br>數日后,皇甫嵩查明了敵軍的作戰規律,羌族在離這里8里的地方安營扎寨,而韓遂與邊章成一組,馬騰自成一組,都在5里之外的地方安營扎寨,第一天是韓遂與邊章前來挑戰,第二天便是馬騰前來挑戰,如此反復,他們并不怕我們出來來個以多吃少,后面還有60000鐵騎為他們壯膽呢。</br></br>皇甫嵩觀察了這幾日,便找我來商量:“董將軍,敵軍軍紀漸漸渙散,兵威已墮,此乃千載難逢的時機,本將決定趁韓遂撤退之時親自率大軍30000追擊敵軍,董將軍率軍5000幫本將掠陣。”</br></br>“末將遵命。”拼命你去,我自然求之不得。</br></br>“現在城下乃是兩個文人,韓遂和邊章,勝率應該大一些。”他有些自然自語的說。</br></br>“將軍英明。”馬上一句馬屁送上。</br></br>“呵呵,董將軍的任務可是不輕啊,將軍之責得防止羌族沖陣。”皇甫嵩有些愜意的說道。</br></br>“末將明白。”難道我不知道嗎?我的責任還要幫你平安退入長安城內,自己的幫你阻敵,如果我真的有這么傻的話。</br></br>我又在次說了一句廢話:“皇甫將軍何須如此大費周章,敵軍無糧自然退去,我軍再從后掩殺,必然全勝。”</br></br>“董將軍此計甚好,奈何朝廷不許啊,天意如此,為之奈何?”</br></br>“不知敵軍糧食儲備如何?”我問</br></br>“哼,搶奪的涼州士族的糧食與財務,他們還會缺糧?”說到此皇甫嵩都顯的有些氣憤。</br></br>我也只能用沉默來代替,我為何會有此問,為了放松士族對我的警惕之心,因為皇甫嵩是士族的代表。</br></br>傍晚十分,在城外叫囂的敵軍慢慢退去,此時皇甫嵩大開城門,三萬大軍一起掩殺而出,聲勢浩大。我軍也隨著大軍在后跟進,在城外排列整齊,準備接應,并負責守護城池。韓遂軍立馬向后逃串,武器鎧甲丟了一地,皇甫嵩大軍將士彎腰去揀武器鎧甲,皇甫嵩略為一想,便高聲到:“有取武器鎧甲者,斬。全軍后退,快,快······“</br></br>許多士兵把揀的武器鎧甲給扔了,連帶著把自己的武器也給扔了,真是有夠強的軍隊。</br></br>我看見皇甫大軍后退,我便先讓我軍退入城內。等我軍和皇甫大軍都退入城內,羌族的鐵騎來了,雖然敵人沒取得什么便宜,但是當皇甫嵩當回城看見自己軍隊的模樣的時候,仿佛是一只卸了的皮球一般,便的無精打采,大有從此一蹶不振的感覺。其實皇甫嵩的計劃并沒有錯,他的指揮也屬一流,不然著三萬大軍該去見上帝了吧。奈何實在是士兵不爭氣。!~!</br></br>..</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