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早碰了一鼻子灰,秦鋒無顏面對村中老人的期盼,只能坐在車里抽煙犯愁。
鄉黨委書記紀懷山正好要出門,看見秦鋒的車就走過來:“秦鋒,我不是告訴你今天有醫療隊去大槐蔭村義診體檢嗎?你不在村里張羅接待,跑回鄉政府做什么?”
秦鋒趕緊下車道:“我是插空來給郭鄉長匯報工作的,現在馬上就回村,肯定來得及。”
紀懷山拉開車門:“正好,我要去感謝一下醫護人員,大過年的讓人家往山里跑……我還是搭你的車吧。”
他身后的辦公室主任孫一凡又面露難色:“書記,這次坐公車吧。中午還得趕回來開會,總不能讓秦鋒再把我們送回來吧。”
“哦,那你坐公車跟著吧。我和小秦在路上聊聊工作。”
紀懷山拉開車門坐進去,秦鋒猜測領導和自己談話肯定有什么安排,又想著或許事情還有轉機,趕緊上車發動。
兩輛車一前一后出了鄉政府大院,一直到上了盤山道,紀懷山才問起村里的動員情況。
秦鋒如實匯報,直言自己壓力重重。
“小秦啊,我看你在村里做得很不錯嘛,在輿情處置上沉穩得當,又能和村里鄉賢坐到一起傾聽民意,這些都可圈可點。”
“可是現在最麻煩的動員搬遷工作毫無頭緒啊。”
“偉民同志說得對,你首先要堅定自己的立場,鄉黨委提出合村并居計劃,出發點是為了這三十二位老人的生命健康著想。你作為包村干部,要杜絕悲劇再次發生,就必須讓老人們搬出深山。”
“難道真的沒有別的辦法了?”
“我們總不能為解決這18戶村民看病難問題,跑到深山里修個醫院吧?”
秦鋒當然知道這是不可能的,嘆了口氣沒吱聲。
紀懷山給他加油鼓勁:“困難是暫時的,群眾工作關鍵是要接地氣,真正掌握群眾急、難、愁、盼的問題。你要把村民當親人,勤往田里跑、常去家中坐、多說心里話,我相信一定會把鄉里的關懷傳達下去,讓村民轉變思想擁護合村并居政策。”
“紀書記,我一個人在村里孤軍奮戰,幾乎寸步難行啊。”
“不是讓你主持村委補選工作嗎?一個好漢三個幫,早點把村委班子搭起來,才能科學合理地安排工作啊。”
“沒人愿意當村干部啊……”秦鋒賭氣把嚴守榮撂挑子的事情說了出來:“您知道我有多難了吧。”
紀懷山沉吟了一下:“我看啊,強扭的瓜不甜,不如你直接兼大槐蔭村的村支書吧。”
“啊?”秦鋒心里咯噔一聲:“村支書啊,我這是直接一擼到底了?”
“你想哪去了!前兩年省委就下發了破格提拔優秀年輕干部的意見,對實績突出、特別優秀的,下一級黨政正職可以直接提任上一級正職。你年輕學歷高、綜合素質好、發展潛力大,但是缺少正職領導崗位的經驗。這次正好放到基層一線培養鍛煉,將來可以優先提拔使用。”
紀懷山停頓了一下,又補充道:“你成了村支書,積極動員村民響應上級號召,這也名正言順嘛。”
秦鋒覺得領導又在畫大餅了,想起昨晚做的夢,忍不住訴苦:“我怕干不好,以后就被摁在大槐蔭村了……”
“年輕干部要堅持原則勇于擔當,這是組織對你的考驗!”
“那你給我調倆人來唄,別村有第一書記、扶貧工作隊,到了我這里什么也沒有!”
紀懷山笑了:“人家村里一兩百戶居民,幾百上千口人才配備工作隊,你這村子一共才18戶32人,還好意思要人?況且我查過檔案,大槐蔭村沒有一個建檔立卡的貧困戶,老百姓家家戶戶生活富足,收入水平位居全鄉前列,扶貧工作隊去那干啥?”
秦鋒聯想起姜玉鳳、寶山嬸和張太白的人家中的陳設布置,也忍不住稱奇:“我也好奇呢,村里這些老人不愧是名人隱士的后裔,他們有不少都有退休金,也不知道年輕時是干什么的。我問了幾次,他們都不愿意說。”
“哈,這還是你工作沒到位啊,沒有真正深入群眾、融入群眾。一會兒啊,借著給他們查體的機會,我和你挨家挨戶走一遍。”
紀懷山笑容滿面,轉頭對窗外的風景贊不絕口,秦鋒也知趣地不再抱怨訴苦,只是他心中仍舊忐忑,不知道一會兒該如何面對那些滿懷希望的鄉親。
當看見“峰巒突起、一川縈回,林木棉蒙、鳳尾森森”十六字摩崖石刻時,紀懷山撫掌大贊,讓秦鋒靠邊停車,他要認真“調研”一下這里的自然風貌,爭取把九仙女峰鄉村振興示范片區,升格為旅游度假風景名勝區。
孫一凡聽到后馬上從公文包里掏出筆記本,快速記錄了幾筆。
一行人正“指點江山”的時候,盤山公路上有三輛車魚貫而來,前面是一輛別克商務車,后面兩輛救護車,看樣子是義診醫療隊來了。
紀懷山趕緊帶眾人迎接,就好像是專程等候在這里似的。
秦鋒覺得頭車有點眼熟,待臨近時看到車身有電視臺的臺標,并且可以看到“新聞采訪”字樣,心里立刻又打起了鼓:“電視臺的怎么也來了?”
孫一凡笑了:“后續追蹤嘛,小秦別緊張,這次肯定是正面報道。”
秦鋒明白了,這次的采訪是孫主任特意安排的,目的不言而喻。
此時說什么也晚了,他只能盯著商務車喃喃道:“希望這次換了一撥記者吧……”
他領教過那位女記者的厲害,明白這種天天想著做大新聞的記者,哪里有熱點往哪里跑,采訪不走尋常路,提問題一針見血,抓漏洞窮追不舍,最喜歡搶獨家和上頭條,只要出來采訪,哪怕是普通的工作會議也能整出點“幺蛾子”來。
自己昨天帶著網紅主播在直播中搶先爆料了姜玉鳳老人的搶救經過,無意間就得罪了她,今天要是再遇上就尷尬了。
然而,不是冤家不聚頭,別克商務車開到近前“嘎吱”停下,從車上第一個下來的,正是那位年輕女記者,侯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