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即便是顧文呈不樂意,卻也覺得給德福樓供貨會比賣方子要劃算。
畢竟,賣方子看似錢多,但也只是一錘子買賣。
顧家不愿意占海逵的便宜,這分成在雙方的堅持下,最后變成了三七分,海逵占七成。
即便是這樣,柳氏也感激的不行。
每次都是干勁滿滿。
顧昀真還和往常一樣,每次鹵肉用的水都是從她空間弄出來的靈水,還有香料也都是從空間里拿出來的。
等到了十月,天氣終于涼爽起來,顧昀真終于在顧文呈的答應(yīng)下和海逵一起去了一趟豐城。
當(dāng)然,同行的還有顧文呈。
他要去豐城讓呂大夫再檢查一下。
漢子今日的心情特別好,其實他覺得也不必再讓呂大夫瞧,自己的身子自己最清楚,已經(jīng)完全好了。
不,準(zhǔn)確的說,經(jīng)過這幾個月的調(diào)理,比從前更好。
只可惜,他是個木匠不會打獵,不然他都能和海逵一起進山了。
“叔,歇一會吧。”海逵將馬車牽到樹蔭下面說道,“你們也吃點干糧,我去給這家伙弄點水去。”
因為要早點送鹵肉到豐城,他們天沒亮就出發(fā)了。
馬車是九月份在鄰村買的,是匹母馬,老父親生病急需要錢,便找上了海逵,一來希望他能給個好價錢,二來也希望對馬好一點。
之前和顧家合作的時候,海劉氏在家里吵鬧了好幾天,話里話外的意思都是海逵雖然不是她親生的,但這些年也是她拉扯大的。
寧愿和外人一起掙錢也不愿意幫襯家里,太讓她這個大伯娘心寒了。
海逵倒是想把這活給她,可也要她能拿得起來。
海劉氏也知道自己做飯不成,你要合作也成,那掙的銀錢是不是要上交呀?
照她的意思,海逵從前打獵掙的錢都是全部給她的,現(xiàn)在賣鹵味的錢也應(yīng)該全給她。
海逵先是感激了一番海劉氏這些年對他的照顧。
“侄兒也大了,”海逵繼續(xù)說道,“家里兩個兄長也要說親,還有妹妹的嫁妝。”
“再讓嬸娘和大伯操心侄兒的事情,實屬不孝。”海逵行禮說道,“大哥都能為自己掙彩禮,侄兒也想試試。”
海家老大,海成春的大兒子海牧在豐城給人做賬房先生,從當(dāng)學(xué)徒的時候每個月的月錢只給家里交一半。
海逵穿過來的時候,還以為原身會有點小積蓄的。
誰知道他找了半天,就找到了五枚銅板。
這家伙也不知道是啥還是真實誠,將打獵的銀子全都上交給海劉氏了。
海劉氏要是個好的,那他也不計較這些的。
可偏偏,海劉氏跟海成春說的是他和海牧一樣只交一半,硬是將海逵這些年掙的銀錢全貪了下來。
這些年從來沒有添過新衣服,穿的都是海牧退下來的。
他常年打獵,衣服穿的費,上面已經(jīng)是補滿布丁。鞋子更是夸張,一雙好布鞋都沒有,全都是他自己編的草鞋。
原身可以不計較,但是他不是原身,體會不到原身的那種感情。
海劉氏若是對他好,他也會全心全意的去孝順?biāo)?br/>
海劉氏要還想把他當(dāng)原身那樣愚弄,他從來都不是個好相遇的。
就如在現(xiàn)代,后母算計過他多少次?
哪一次得手過?
海成春到現(xiàn)在才知道,原來自家侄子的日子過成這樣,和海劉氏大吵了一架,并且讓她把這些年貪下海逵的銀錢還給他。
“大伯,”海逵笑著將這件事情給攔下來了,“從前的銀錢是侄子真心實意孝敬二老的,您可再別因為此時和嬸娘不愉快了,這樣侄子心中更是惶恐了。”
海春城慚愧。
再一想到這孩子的身世,心里的愧疚就更濃了。
到底,是他有負當(dāng)年所托。
那一年他和顧文呈出去山里給人做木匠,回來的路上遇到一將死之人,將孩子托付給了他們,連帶著還有一包兩百兩的銀子。
是他在顧文呈開口之際答應(yīng)了下來,并且立下毒誓,一定會好好的將海逵養(yǎng)大成人。
如果,沒有那包銀子,他們家哪里有銀錢蓋房子?老大哪里有錢去給人當(dāng)學(xué)徒?如今還成了賬房先生?
老二的束脩也都是靠著那筆銀錢來的。
還有這些年海逵打獵換的銀錢。
他一直相信妻子雖然不會一碗水端平,但也不至于做的太過分。
畢竟,他也是自私的。
可現(xiàn)實就是這么狠狠的打了他一巴掌。
這要是讓顧文呈知道了,還不得怎么想他?
海成春那叫一個氣,“以后你的銀錢你自己保管。”
“那怎么成?”海劉氏不愿意,家里現(xiàn)在的收入大部分是出自海逵之手,特別是他現(xiàn)在和顧家合作,那掙的銀錢可比打獵掙的多。
老大前次回來說相中師賬房師父家的女兒,這彩禮錢肯定比娶村子里的姑娘多。
老二的束脩也要交了。
還有女兒,嫁妝肯定是越豐厚約好了。
少了海逵這筆銀子,只靠顧春成木匠活掙的錢,那她得攢到什么時候?
“大伯,”海逵有些難過的說道,“大伯是要將侄兒分出去嗎?”
“沒有。”海成春急忙說道,“你尚未成家,是大伯這些年沒有照顧好你。”
畢竟是從小養(yǎng)大的孩子,海逵素來孝順,他也是一直將這孩子當(dāng)成自己的親子侄來看待的。
只是他常年在外做木匠活計,沒想到妻子會這樣待他。
“大伯說的這是哪里話,”海逵笑著說道,“沒有大伯,就沒有今日的海逵。”
“大伯若真心疼我,就按我說的辦吧。”見海成春還要說話,海逵打段他的話說道。
他也并不是說想要怎么樣,只是原身太窮了。
一分錢難倒英雄漢。
就比如買這匹馬,他早就想買了,對于坐慣了現(xiàn)代交通工具的他來說,驢子走的太慢了,只是一直沒有遇到合適的。
現(xiàn)在合適的馬車出現(xiàn)了,而且他去瞧過,那家人是真的疼惜這母馬。
而且,母馬買回去再生個小馬駒,錢就又回來了。
錯過這村就沒這個店,海逵當(dāng)下就拍板要買。
只是,他手頭的銀子到底是不夠的。
便想要跟大伯借一點。
海劉氏極力反對。
說借?以海成春的脾氣,肯定不會要還的。
家里的銀錢都是海劉氏在管,她不答應(yīng),海成春也沒辦法。
最后,是顧昀真不知道從哪里知道這事,便和海逵商議著,既然兩家是合作關(guān)系,那這馬車也應(yīng)該兩家一起合力買。
海劉氏知道此事,更是在背地里沒少說顧家不安好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