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桓何曾想到自己這么一天能夠成為禮部尚書,能夠抬頭挺胸站在所有人的前面。
五歲啟蒙,十一歲熟讀各種古籍,十七歲開始舉薦,33歲才成為禮部的一個小侍郎,因為堅持自己的原則被孤立在決策圈外,沒想當他書桓還有這么一天。
“書桓暫任禮部尚書一職,原禮部尚書陳洪明回老家吧!”
秦政的話語在書桓的耳中如同神一般的話語,但是在陳洪明的耳中則如同天崩地裂。
“陛下,不要啊!”
陳洪明面色煞白,渾身也是微微地發抖,一下子癱在了地上,不斷地磕著頭,嘴中還說著求饒。
陳洪明的這份姿態令秦政更加的厭惡,便揮了揮袖子,當即便有草頭軍的士兵來到陳洪明身邊,直接將陳洪明架了出去。
“陛下!臣錯了,再跟臣一個機會吧!”
凄慘的聲音回蕩在大殿上,面對著陳洪明的掙扎,兩名草頭軍士兵并沒有慣著他,手化刀,直接一擊砍在脖頸上,陳洪明當即哀嚎了一聲,兩眼一翻暈了過去。
秦政冰冷的眼神掃射在百官的身上,每一名大臣感受著他是的目光皆是低下了頭,不敢與秦政對視,而那幾名蠢蠢欲動的尚書此時也是停歇了下來。
“臣書桓拜謝陛下!”
就在這時,書桓終于緩過神,深吸了一口氣,整理了一下自己的朝服,步伐堅定地走向了前方,對著秦政行了一個大禮。
書桓三十多歲,面色白凈,身上充滿著儒雅的氣質,沒有其他大臣身上的腐朽,在羅網的調查之中,這書桓是一名清官,從來不接受任何的賄賂,同時對待百姓沒有高人一等姿態。
這才是秦政最欣賞書桓的地方。
“朕希望你守住自己的底線,為大秦,為大秦千千萬萬的百姓做事,希望以后你能夠去掉那個暫代一職。”
秦政含笑的勸誡了一下書桓,便讓他退下。
書桓面帶激動地推到了劉基的身后幾步的距離。
劉基對著書桓點了點頭,身邊的幾名大臣也是朝著書桓點了點頭,這讓書桓胸膛挺得更高了,再看向龍椅上的秦政,目光更加的堅定。
“孫延生升為吏部左侍郎暫主事吏部。”
秦政緊接著又說出了一個部門的尚書人選,當即便有著一位四十多歲中年人走了上來,濃眉大眼,眉宇間有著一絲的威嚴之色。
“臣孫延生領命!”
孫延生也是滿臉激動,這可是陛下的恩賜啊,激動之后,便是平靜了下來,這不僅是一種責任更是一種信任。
秦政點了點頭,便繼續說道。
“刑部尚書由楊文擔任!”
“戶部尚書則是有高飛擔任!”
“工部則是沒有變化!”
這讓工部尚書童關心里松了一口氣,同時升起了一股僥幸,幸好他沒有跟著這群人嚷嚷。
“兵部尚書暫時有岳浩擔任,待岳浩回來之后,便即可上任。”
幾個部門的尚書皆是被秦政任命完畢,原六部尚書則是直接被秦政強制回老家,同時又緊接著清理了一批閑官。
“下面再說一下四國的領土的劃分!”
“劉愛卿說說你的建議吧!”
秦政朝著劉基看了一眼,便端起靈茶輕啄了一下。
劉基上前走了兩步,便緩緩說道。
“四國的領土現在都已經歸我國,那么就不能再以原來的區域進行劃分,所以臣建議將他們劃分為八個郡,若干個縣,與國內原先的郡縣平齊,方便與管理,另外他們的官員也要進行審核,去掉糟粕留下真正為百姓做事的。”
秦政點了點頭,眼眸中露出贊賞,并沒有開口,而是將視線放在了其他幾個尚書的身上。
幾名新任尚書心里頓時一稟,這是陛下考驗他們的時候了。
書桓當即便朝著前方走了一步,領先了他人一步,朝著秦政恭敬地說道。
“陛下,臣附議劉丞相的意見,但是臣覺得還要在八郡駐守一定量的軍隊,一直到八郡百姓的認可為止,另外為了加快百姓只見的融合,陳希望可以在本國調取一部分的百姓前往新八郡。”
秦政同樣點了點頭,而其他的尚書臉上也是露出了遺憾之色,怎么讓這個家伙走出來了呢。
“那好,就按你們兩人的意見,吏部盡快挑選官員前去八郡,另外朝廷的一些部門的閑置官員也到那里鍛煉一下吧!”
“是!陛下。”
孫延生恭敬地走了出來領命。
這一個事項便已經完成了,接下來,秦政便和劉基講關于秦國的一些改革的事項全部地說了出來。
特別是科舉制度推出來的時候,更是令百官震動不已,跳出來了幾個反對的,皆是被秦政打入了天牢。
“這次科舉制度不限制修為,但是下一次的科舉將有修為的要求,科舉的時間便定在三個月后第一個星期。”
秦政的一語定音確定了這個事情。
接下來的土地收歸國有,任何人不得死死擁有土地,并分攤與百姓的手中,對于私自占據農田的人員皆是返還田地。
這片天地大多數還是普通的百姓,以土地為生,維持著生計,但是有些修士占據他們的土地種植靈植來換取修煉資源,這令秦國的土地兼并非常嚴重,不然也不會有著百萬叛軍的到來。
這個信息量比上個信息量要大得多,眾多大臣便感覺一股風雨欲來,內心不由得害怕起來,陛下這是想要與全國的‘貴族’階級為敵啊,這令他們心驚膽戰的。
也有些大臣臉色陰翳,因為他們的家族就是這種情況,這個規矩一處令他們十分的不爽。
但這時,都沒有一個人趕出來反對,這項改革便一致通過了。
下方百官的各種神情,秦政看得一清二楚,心中冷笑不已,他的槍已經上好了膛,就等著一只雞了。
時間一點點地過去了,數十項的改革便提出來,不只是劉基提出來,還有著新任六部尚書提出來的意見,皆是進行了討論并確定了改革。
“散朝!”
尖銳的叫聲響徹在皇宮之中,秦政面帶疲憊之色的離開了宮殿,而有的大臣們則是面帶憂色匆匆離開。
而有些大臣則是匯聚到新任六部尚書的面前,滿臉笑容地恭維著。
新任六部尚書只能嘴角含笑地回應著,最后皆是快步的離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