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寨干部的一些調整,一些好事者就做出了種種的猜測。
通過最近的這些調整,可以看出,何天明、鄭九天、白明遠、周方圓都是王國鼎的親信。
對于這一批人,看的是工作沒錯,但感情呢,那肯定是少不了的。
還有那個趙小花,更值得注意。據說,她和王國鼎書記的關系不一般。趙小花先是由小學老師變為文化站長,再由文化站長變為文化局副局長,這都是王國鼎一手*辦的。看來,王國鼎也不是一個不近人間煙火的神仙啊!
還有那個草包劇團,很多人都搞不明白,王國鼎為什么會這么重視。不就是一班唱戲的亂彈班嘛,又是一個上不了臺面的草包劇團!至于要把這個劇團收到縣里,至于要把演員們轉為工人身份?
這些議論,有的也傳到了王國鼎這里,但他充耳不聞。他不怕,更不愿出來解釋,犯不上。
讓王國鼎高興的是,鄭九天這個典型樹立起來后,全縣的黨員干部都在比照先進找差距,爭做干事創業的急先鋒。王國鼎認為,干部的思想穩定、統一了,西山就應當進一步地加大招商引資的力度,大力推進西山經濟的快速發展。
也就是說,要把干部的注意力和興奮點轉移到招商引資、加快發展上來。
1992年南巡講話后,全國各地都在大力招商引資,沿海發達地區的企業在中西部投資辦廠,大多是“候鳥經濟”。哪個地方的資源豐富,哪個地方的政策優厚,他們就飛往那里去。一旦這個地方的資源枯竭,或主要領導走馬換將,這些候鳥就會展翅飛往他鄉。
為了引來并留住這些候鳥,王國鼎決定把西山縣品位最好的礦山留給了外來的老板,除了常規的優惠政策外,王國鼎還真心實意地和外地的老板交朋友,靠打感情牌來感動外地的老板們。
通過1992年的全民招商,西山縣共引進外地投資項目一百多個,其中投資在1億元以上的,達到18家,人稱是“十八羅漢”。圍繞這18家企業,又聚集了一大片中小企業。樂文小說網
這期間,王國鼎花費心血最多的就是引進“長鳳鈣業”。
這家企業在西山投產后,以年產200萬噸重質碳酸鈣項目為龍頭,形成涵蓋碳酸鈣粉體生產、石材加工、新型水泥生產為一體的礦產建材產業集群。一個以資源為基礎、以產業為支撐、以合作促發展的產業發展戰略正在西山縣迅速開始實施。計劃至1995年,碳酸鈣產業實現工業銷售產值10億元。整個礦產建材產業集群,年產值可突破20億元。
西山縣的大理石、花崗巖、水泥灰巖、白云石的地質儲量都相當豐富。特別是用以生產鈣粉的方解石的儲量和品位在整個中國都不多見。曾有專家坦言,未來幾年西山縣的鈣粉可稱“天下第一鈣”,成為中國北方重鈣生產基地。
據測算,西山縣擁有可加工生產鈣粉的方解石儲量5億噸,資源十分豐富。但西山縣原來這礦山開采方面一直是散亂無序,對縣財政的貢獻也是了了無幾。
在王國鼎的主導下,西山縣通過不斷引導、幫助企業橫向聯合,優化資源配置,提高市場競爭力,逐步建立了“統一開采、集中加工、規模經營”的生產模式。
一方面,通過兼并重組、股份合作等方式,把250多家“散、小、零、亂、差”的無證、非法礦山企業,組建成固定資產投資在1000萬元以上、年產值在2000萬元以上企業8家。有效解決了過去大小企業爭原料,壓級壓價,無序競爭的混亂局面。
另一方面,通過招商引資,做大產業。僅1992年一年,共引進省外資金13億元,入駐企業15家。特別是由福建老板司馬長風投資8億元興建的10條生產線、年產200萬噸重質碳酸生產項目,對于西山縣堅持走集約化、規模化、產業化的道路,提供了有力的支撐。
為了能把司馬長風這個大老板引到西山來,王國鼎他們可沒有少費勁。
司馬長風是福建石獅的一名民營企業家,他從事鈣業加工已經10多年了。他在中國的兩大鈣業生產基地——浙江衢州和安徽河池都建有工廠。
此前,在全市組織的一次外出考察中,大家在安徽河池市青陽縣的九華山旅游時,王國鼎意外發現青陽縣的鈣粉加工業已經遠遠走到了西山縣的前面。他就向考察組長汪大洋請了假,放棄了登臨九華山的原定計劃,深入到青陽縣的很多礦山加工企業進行考察。
在這里,他被當地最大的一加鈣粉加工企業——“長風鈣業”所吸引。這里的生產線很先進,管理也相當規范。經過打聽,才知道企業的老板并不是安徽人,而是福建人,名叫司馬長風。他決定馬上就去拜訪這位大老板,可惜這幾天司馬長風到歐洲去考察了。
從九華山回到西山后,王國鼎多次和司馬長風聯系,但效果都不理想。司馬長風并沒有到k省投資的打算,對于王國鼎的熱情邀請,對方每一次都婉言謝絕了。
后來,司馬長風一看是k省的號碼干脆就不接了。
經過多方打聽,王國鼎得知,這個司馬長風是一個大孝子。他的父親在一次出海捕魚時遇到了臺風,不幸遇難。那一年,他才9歲。從此,母親和他相依為命,在清苦的日子中一天天將他拉扯成人。現在,司馬長風的母親已經70多歲了,依然住在石獅鄉下的老宅內。司馬長風專門在福州市給母親買了一套大房子,但好說歹說,母親就是不去住。鄉下的老人,又有幾個愿意背井離鄉到大城市去居住呢?
司馬長風也想天天陪在母親身邊,可他人在商海,身不由己啊。他和母親之間總是聚少離多,相見時難,這讓他感到很無奈。他原來給自己定下了一個規矩,那就是無論他再忙,每年也必須至少回去和老娘團聚三次——一次是春節,一次是母親的生日,一次是父親的忌日。
當他的生意還沒有沖出福建時,他的這一愿望還基本上能夠實現。可隨著事業的日漸發達,天南海北、國內國外都有了他的生意,他就漸漸身不由己了。為了表達自己的愧疚,他每一次回家,都要給母親洗一次腳,叩一個頭。
在掌握這些情況后,王國鼎決定從接近老太太開始,來拉近和司馬長風的感情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