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國鼎上任殺虎口鄉黨委副書記不久,有一次他正在主持開會,突然鬧哄哄闖進三四十人。其中一個敦實漢子跨到主席臺前,“砰”的一聲,把肩上的100多斤豬肉摔下,手提殺豬刀喝道:“不讓賣肉,給找條活路吧!”
    會場一時寂然無聲,辦公室主任小祖的心里狂跳不已。
    王國鼎抬眼一看,是老相識胡一刀。
    王國鼎笑笑說:“是一刀老弟啊,消消氣,天太熱,先把肉處理了。”他掏出了十塊錢,并勸說在場的干部們同他一起買下豬肉,然后笑著把收來的錢放到了胡一刀的手中。
    胡一刀還不知道當年曾和他一道兒在虎頭山上挖洞,一道兒在唐山搶險的王國鼎,現在成了公社副書記。
    一見是王國鼎,胡一刀便消了一半的怒氣,他對王國鼎說:“國鼎啊,你也知道,我們是從深山里遷下來的山區移民,前任公社干部貪污了安置款,我們只有靠殺豬賣肉維生,公社干部又來罰錢,心里有氣啊!”
    中國的改革已經啟動,但仍有不少干部把群眾的個體買賣視為資本主義的尾巴,不是打擊就是罰款,這讓王國鼎的心中一陣痛楚。
    他動情地代表鄉黨委向大家道歉,并讓胡一刀一定要做好大伙的工作。
    會后王國鼎就向古笑天匯報了情況,并跑到縣里爭取支持,先預支了鄉干部的工資墊付給移民。
    此后聽說胡一刀懂養羊技術,他又幫助協調租地,落實貸款,辦起了肉牛養殖場,一年下來,胡一刀就成了萬元戶。
    在1980年,一個萬元戶,大概不亞于今天的百萬富翁吧。
    有一次,王國鼎去看胡一刀的養羊場,胡一刀非拉住王國鼎拜把子不可。M.XζéwéN.℃ōΜ
    拜把子,就是結為異姓兄弟。這是西山當地一個男人為表達對另一個男人真情實感的最高禮儀。
    一般來說,拜把子的人,或是地位相當,或是意義相投。按照常理,胡一刀的這個要求有些突兀。不過,王國鼎認為,這是老百姓對他的信任,王國鼎沒有多想,就答應了。
    從此以后,胡一刀常常自豪地對人講,我同王國鼎副書記是結拜兄弟,我可得好好干,不能給王書記的臉上抹黑。
    王國鼎在同何天明商量工作的時候,王國鼎就說,沒有無緣無故的“刁民”,只有不負責任的干部。
    何天明說,就是,老百姓是最講道理的。
    正因為王國鼎的心里裝著群眾,因此,即使面對拆遷這個“天下第一難”,王國鼎也能從容化解。
    1981年3月的一天,平日寧靜如水的殺虎口鄉顯得躁動不安,人們交頭接耳傳播著一個消息——石板河改造工程有人鬧事,要出人命了!
    聽說鄉里的人跑到了縣城去鬧事,王國鼎叫上何天明和小祖坐車急速趕往西山。
    石板河是殺虎口鄉的母親河,發源于北面的鳳凰山中,穿過殺虎口鎮區一直向東與十八寨鄉的水晶河相交,兩河交匯處就是西山縣很有名的兩河口,兩河口之下,大河更名為白龍江。在那里,有全山陽地區最大的水庫——兩河口水庫。白龍江流過兩河口水庫,向下貫穿整個西山縣城。
    過去石板河很清澈,就是在縣城里人們也能淘米洗菜,這幾年卻臟臭難聞,淤積堵塞。一個主要的原因是位于西山縣的那家兵工廠——紅陽精工所造成的污染。當然,殺虎口鄉沒有一個合理的排水系統也是原因之一。1980年年底,西山縣委下決心治理石板河。除了敦促紅陽精工好好整改、治理“三廢”排放外,治理工程還牽扯到殺虎口鎮區石板河兩岸上百戶居民和商鋪的拆遷。
    此刻,數十人正火氣十足地將縣政府大門圍得水泄不通。
    上訪的群眾有的喊著“政策不公平,群眾太吃虧!”
    有的大聲叫著“不拆!老子就不拆!”
    聞訊而至的王國鼎悄悄觀察后,心里有了底:老百姓不是反對石板河治理,而是擔心政策不公,害怕以后生活沒保障。
    小祖上前一步說:“老鄉們,請靜一靜,咱們的王書記來了。”
    拆遷戶楊小平大聲地說:“你是誰?不認識。王書記是誰?沒聽說過。”
    王國鼎來到眾人跟前說:“兄弟們莫急,我是殺虎口鄉黨委副書記王國鼎,有啥子事情跟我說吧。”
    楊小平看了看王國鼎說:“你不夠級,就是鄉里古書記來了也不夠級。這工程是縣里定的,我們要找縣委書記和縣長?!?br/>
    沒想到胡一刀也來了,他是給王國鼎保駕的。
    胡一刀一看楊小平等人這么蠻橫,便跨上一步大聲說,都瞅瞅,我,誰不認識?我也沒有級,老百姓一個,殺豬的。咱們殺虎口自己的事兒,在家解決不了?跑到縣里來丟人現眼了。給我胡一刀個面子,有啥事回鄉里說去。
    胡一刀在殺虎口可是名人,力大如牛,性格蠻橫,天不怕地不怕。早幾年,十幾個人在他的門前打群架,胡一刀實在是煩了,大吼一聲跳了出來,只聽噼噼啪啪一陣響,胡一刀三下五去二就把那十幾個人全部打翻在地。從此,胡一刀就在殺虎口揚名立萬了。
    見胡一刀站出來發了話,楊小平等人都不吭聲了。
    王國鼎對楊小平笑笑說,一刀兄弟是話粗理不粗?。±相l們,我這個官雖然不大,但能下情上達,上情下達,縣官不如現管嘛,你是群眾代表,把想法說說看。
    王國鼎和胡一刀一個唱紅臉一個唱黑臉,楊小平等人也不便硬撐了。
    楊小平就說,既然王書記這么說了,咱們就回鄉里去,看鄉里怎么說。
    勸散人群后,王國鼎打聽到楊小平是鎮上拆遷面積最大的業主。其實,當時他這個最大的業主也不過是雇傭了三個人的小商鋪。
    王國鼎就找村干部帶話,“我做東跟大家吃飯,見面交個朋友”。
    胡一刀因為是殺虎口的名人,主動提出幫王國鼎做工作。
    面對幾個“釘子戶”,王國鼎只字不提“拆遷”,整個飯局談的皆是家長里短。
    王國鼎聽說楊小平的日雜百貨、衣服鞋帽都是從武漢的漢正街所進時,對他的大膽嘗試很是欣賞。
    胡一刀在飯場上說,老鄉們,咱們的王書記可夠意思了,這頓飯錢不是鄉里拿的,是咱們王書記自己掏的腰包。
    王國鼎笑笑說,鄉里鄉親的在一起坐坐,誰掏錢還不一樣。
    吃罷飯,王國鼎又和楊小平單獨談了談。他首先對楊小平的經商給予了充分的肯定,說他是群眾致富的帶頭人。當很多人還不敢離開土地的時候,像楊小平這樣的人敢于到商海里去弄潮,國家自上而上都是積極支持的。但個人的利益有時候會因為大家的利益受些損失,這也是沒辦法的事。不過,縣里、鄉里是決不會讓拆遷戶吃虧的。
    人情、利害逐一擺來。楊小平終于緩和下來,談了想法。王國鼎開始兩頭“撮合”:一面向縣里匯報,吸收合理意見;一面把政府的努力和政策底線反饋給楊小平。還在新開辟的一條街道上為楊小平劃出了四間門面。
    “我拆!”楊小平徹底服了。
    楊小平對胡一刀說,王書記真的不錯,他打心眼里把咱們老百姓看成了平等的人。
    胡一刀哈哈一笑說,王書記是我的結義兄弟,我對他最了解。
    在楊小平和胡一刀的說服下,大多數鄰居都很配合政府的工作。
    何天明就對小祖說,你看看,咱們王國鼎是不是很有辦法?
    小祖說,不簡單,這么難的事都讓他給化解了。這就叫擒賊先擒王,牽牛要牽牛鼻子。
    何天明說,王書記辦法是有的,但更主要的是,王書記有一顆火熱的心?,F在一些干部罵上訪群眾為“刁民”,如果干部不能正眼看群眾,群眾自然會仇視干部,進而會仇視政府,仇視社會。相反,王書記心里始終裝著群眾,群眾自然把他當成了貼心人。干部和群眾能這樣相處,還有什么工作推動不了?
    小祖連連點頭,是啊,無招勝有招。
    經過半年多的工作,王國鼎就打開了局面。殺虎口鄉的干部和群都說,王國鼎副書記在工作上還很有辦法,也敢于負責,敢于觸及矛盾。這樣的領導,他們信服。
    王國鼎只有在星期天的時候,才能到市里同妻兒相聚,不過,鐘可人毫無怨言,非常支持丈夫在基層工作。
    王國鼎在妻子面前也提到了基層工作的酸甜苦辣,不過,他更多地是說與群眾打交道的收獲與快樂,也與妻子一道分享了不少基層工作的經驗和辦法。
    王國鼎說,人心都是肉長的。只要能與對方展開心靈的對話,任誰的心扉都可以打開。
    鐘可人笑笑說,想當年,你就是用這一招把我打動了。
    王國鼎也笑了,心與心的碰撞,能不出火花?
    在平時閑的時候,鐘可人也會去逛一逛書店,并給王國鼎買回一些諸如《黨政干部論》、《談調查研究》、《縣鄉工作經驗談》等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