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黨史辦的老錢,自詡為本地黨史研究領域的權威。經他的統計,王國鼎的核心體系中是由“五虎上將”、“五朵金花”和“十三太保”組成的。
    老錢的看法和說法,常能引起黨史辦那一幫秀才們的極大興趣。特別是小孫和小李,他們對凡是王國鼎的一切都感興趣。
    老錢說,所謂“五虎上將”,指的是王國鼎從西山帶出來的五位干將,而目前都已經是副廳級的干部。他們分別是常務副市長何天明、紀委書記歐陽明、組織部長王天恩、公安局長馬奔馳、西山市委書記朱勝利。
    公安局長馬奔馳根據全國、全省的干部政策,已經被明確為副廳級干部。西山市委書記朱勝利,那是山陽市委常委,自然早就是副廳級了。
    據老錢的推測,五虎上將,都是王國鼎的左膀右臂,對王國鼎絕無二心。另外,隨著王國鼎職位的升遷,這五虎將的官運仍將亨通下去。
    此五虎將,基本上已經控制了整個山陽的局勢,如果有人想叫板王國鼎,怕是兇多吉少。
    比如,王天恩和歐陽明,一個組織部長,一個紀委書記,他們都是管干部的。一個管發帽,一個管摘帽。有他們兩人在,山陽的大小官員,誰又能跳出王國鼎的手心?
    比如馬奔馳,他是公安局長,手里有人有槍,那是管抓人、放人的。在山陽這個地方,無論你是商界大亨也好,是黑道大哥也好,想和王國鼎叫板,單單是馬奔馳這一關,就很難闖過去。
    比如何天明,他是常務副市長,那是管錢、管人、管項目的。山陽市哪個部門、哪個機關能繞開他?
    朱勝利眼下雖然不在山陽,但他是最富的西山一把手,又是市委常委,自然就成了下面12個縣市區的“頭兒”。王國鼎有什么新政,哪怕是再難,只要朱勝利帶了頭,別的縣市區也只能參照執行。
    老錢說,國鼎書記這五虎將,自身是有實力和能力的,但王書記對他們的使用和擺布更是頗具匠心。王國鼎書記在用人上是大手筆、高棋招。
    小孫和小李都說,錢主任,聽了你的分析,我們才感受到王國鼎書記在用人的妙處。
    老錢是黨史研究的權威,他說一個人要想成大事,手下沒有幾名大將的拼死效力是不行的。
    比如馮玉祥的西北軍,當年之所以能叱咤北方、橫掃千軍,就離不開馮玉祥手下的“五虎將”和“十三太保”。
    馮玉祥的“五虎將”指的是宋哲元、鹿種麟、張之江、劉郁芬和李鳴鐘。1922年,馮玉祥擔任北洋政府陸軍檢閱使,下轄一個師三個混成旅,張之江、李鳴鐘、宋哲元分任混成旅長,鹿鐘麟、劉郁芬任步兵旅長。這五位旅長就是馮玉祥的五虎上將。
    小孫說,五虎將,我只知道宋哲元。
    老錢就說,張之江、劉郁芬、鹿種麟和李鳴鐘,你們當然不熟悉。我以前就提醒過你們,西北軍和咱們山陽很有緣,要關注西北軍。但你們誰又在西北軍的研究上下過功夫?
    小李說,我也知道,我們山陽早期的軍事活動和西北軍的淵源很深,但具體的事情,知道的很少。宋哲元,不錯,29軍,厲害。
    老錢說,宋哲元和你們都聽說過,不錯,宋哲元的29軍打響了抗戰的第一槍。對,七七盧溝橋事變,和日軍開戰的就是宋哲元的29軍。當時在那里堅守的就是宋哲元的馮志安師吉星文團。對,吉星文還是吉鴻昌的侄子。29軍,不錯,大刀向鬼子們的頭上砍去,說的就是29軍。
    抗戰全面爆發后,在中國的戰場上,先后有40個集團軍投入,宋哲元就是第一集團軍的總司令。
    對,這第一集團軍就是由29軍改編而成的。下轄張自忠任軍長的第五十九軍、馮治安任軍長的第七十七軍和劉汝明任軍長的第六十八軍,屬第一戰區指揮管轄。將第二十九軍擴編為第一集團軍,據說是為了表彰這支率先參加對日作戰的部隊。你們不知道吧,授予該集團軍3個軍的番號也別具匠心,即一個明“七七”,即第七十七軍,兩個暗“七七”,即第五十九軍和第六十八軍,以紀念七七抗戰。
    老錢說,五虎將中的其他四個,我就不說了,你們誰有興趣就去查查資料吧。
    小孫問,馮玉祥除了五虎,還有十三太保?
    老錢說,是啊,馮玉祥的手下可是猛將如云啊!
    小李說,錢主任,跟我們說說。
    老錢就說,1919年前后,馮玉祥任陸軍第十六混成旅旅長駐防湖南常德的時,他手下那13位營長都很厲害,人稱十三太保:孫良誠、孫連仲、韓復榘、韓多峰、佟麟閣、劉汝明、石友三、張維璽、程希賢、過之綱、聞承烈、葛金章、趙席聘。
    小孫說,嗯,十三太保要比五虎將出名,這里面很多人我都知道或聽說過。孫連仲了,韓復榘了,佟麟閣了,劉汝明了,石友三了,都很厲害。
    老錢說,五虎將是馮玉祥西北軍早期的中堅,十三太保是西北軍中后期的核心體系。
    西北軍中的十三太保以韓復榘、孫良誠、孫連仲、石友三、劉汝明這5人升遷得最快,到1928年北伐成功全國統一時,他們除擔任軍職外,有的還擔任了地方行政職務。
    如孫良誠擔任山東省主席,韓復榘擔任河南省主席,孫連仲擔任青海省主席,劉汝明、石友三也都當了軍長。
    正因如此,在西北軍中這5人又被稱為“新五虎將”,至于為什么稱他們為“新五虎將”,你們已經知道了,西北軍中已有“老五虎將”之說,即宋哲元、鹿種麟、張之江、劉郁芬、李鳴鐘。北伐以后“老五虎將”大都已離開部隊另有任用,“新五虎將”在西北軍中也就青出于藍而勝于藍了。M.XζéwéN.℃ōΜ
    聽到這里,小李感嘆道,有新老五虎將的效命,難怪馮玉祥的西北軍的戰斗力那么強。我的身邊要是也有這樣10個人,我也能當元帥!
    小孫撇撇嘴說,就憑你,誰愿意跟你干?
    老錢說,新五虎將是厲害,但他們走過的道路卻大相徑庭,結局自然也是有喜有悲。
    先說韓復榘吧,他被國民政府任命為山東省政府主席后,他帶著他的第三路軍幾萬人槍來到山東。他由一介平民擢升為封疆大吏,自然志滿意得。從1930年9月到1937年12月,韓復榘在山東當了近8個年頭的省主席。抗戰爆發后,時任第三集團軍總司令的韓復榘因為消極抗戰。1938年1月,蔣介石在開封的一次高級會議上以“擅自撤退,丟掉國土”為名,當場逮捕了韓復榘,旋即押至武漢槍決。正是半生戎馬渾如夢,封疆列土終成空。
    再說孫良誠,這家伙是一個典型的變色龍。他本是是馮玉祥西北軍中的一員悍將,在20世紀20年代前后的歷次國內戰爭中,孫部屢戰屢勝,故素有“鐵軍”之稱。因在北伐戰爭中戰功卓著,他被國民政府任命為第一任山東省政府主席。
    抗戰期間,孫良誠被任命為冀察游擊總指揮,不久又兼任了魯西行政公署主任,在冀、魯、豫邊境一帶開展游擊戰爭。
    后來,他又當上了漢奸。1942年初,南京汪精衛偽政權委任孫良誠為第二方面軍總司令,兼開封綏靖主任。
    1945年日本投降后,蔣介石為了軍事目的,任命孫良誠為先遣軍司令。在1948年淮海大戰時,孫又被委任為第107軍軍長。戰爭進行中他的部隊被解放軍包圍,他被迫放下武器投誠。
    當時,他的西北軍老同事劉汝明駐軍安徽蚌埠,孫被解放軍派往蚌埠勸說劉汝明起義。孫見劉后,劉不但不聽從他的勸說,反而責斥他投降了共產黨。孫見勸劉不成,乃去南京,經劉汝明保舉,被任命為國防部參議,后移居上海,1949年5月解放軍攻占上海時被俘,1951年病死獄中。
    小孫算了算說,孫良誠本是西北軍,后加入國軍,又成為偽軍,又成為國軍,又投誠共軍,又加入國軍,最后死在獄中。這個人肯定會打仗,要不然,像他這樣變來變去,早就給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