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經常看到新聞說在哪里哪里發現鯨魚擱淺,費盡九牛二虎之力把鯨魚送回海里后,卻發現鯨魚還是死掉了。
這是因為鯨魚實在是太重了,他們的肋骨在岸上根本承受不了自己的體重,只有在海里靠著海水的浮力才能保證無事,而上了岸后經常會發生因為自己體重壓斷自己肋骨的事情,所以即使送回到海里死亡,那也不奇怪了。
其實蕭鵬說北極露脊鯨是全世界最稀有的鯨魚,這個說法也對也不對,如果按照分類學來說,廣義鯨目里最稀少的并不是北極露脊鯨,像加灣鼠海豚、華夏的江豚,以及傳說中的鏟齒中喙鯨之類都比它稀有的多。尤其是最后一種,人們對它的了解只存在偶然發現的兩只死去的鯨魚尸體上。
蕭鵬們捕捉到的是一只雌性北極露脊鯨,蕭鵬看到它一切正常后,就讓它離開了。北極露脊鯨要十多歲才能發育成熟繁殖后代,而且25%的幼鯨都會死于成長過程中,有了啟靈術的幫助,這只小雌鯨應該長大吧。
別看這次拖網時間長,倒并沒有多少魚,只有為數不多的鱈魚、鰈魚之類的,也就三四噸的樣子。這都是自己撞到網里來的,蕭鵬又沒有刻意去尋找魚群。
不過蕭鵬可不在乎這些魚獲,他這次來這里的目的可是‘大金魚’,而不是眼前這些小魚。
倒是王琥等人倒一臉失望:“老板,這里魚也太少了,拖了這么久的網就捕到這么少。這一網魚咱們可賠大了。”
蕭鵬笑了笑:“在大海里一切皆有可能,如果真的到處都是魚,所有人都去做漁夫了。行了,大家提起勁來,讓小丘和伊萬給大家整點好吃的,咱們吃飽喝足,去新奧爾森!晚上除了值班人員,所有人都可以喝兩杯!”
“老板萬歲!”船員們歡呼起來。漁獲不佳導致心情低落的眾人心情瞬間開心起來------在海上飄了那么久,終于又可以上岸了。
經過一晚上的趕路,弗拉基米爾號終于到達了位于斯匹次卑爾根群島的新奧爾森:華夏北極考察站黃河站的所在地。
斯匹次卑爾根群島,是有很多島嶼組成,這里是挪威的領土。但是,在1925年的時候,51個國家簽訂了一個很有意思的條約:斯瓦爾巴條約。
按照國際慣例,若想獲得對一片土地的領土權,應該具備兩個起碼的條件,即‘首先發現’與‘有效的行政管理’。但是對于斯匹次卑爾根群島來說,這兩個條件都不存在。
斯匹次卑爾根群島,最早是由荷蘭探險家巴倫支發現的,遺憾的是,他沒有來得及回國復命,由于饑寒交迫和壞血病,他死在新地島,他死前寫了一份探險報告,卻沒有說明他‘是否曾經以國王陛下的名義宣布對該群島的領土擁有所有權’。
十年之后,英國探險家亨利哈德遜來到這里,并在這里發現了大量的鯨魚和海象,再往后,芬蘭籍探險家琴登肖爾德先后五次帶人來此考察,發現這里有大量的礦產!哦。琴登雖說是芬蘭人,卻是代表瑞典去這里探險考察的。
隨著這里的資源被發現,一批又一批的歐洲人來此創業,其中最多的就是挪威人和俄國人了。他們在這里捕鯨獵熊,開礦挖煤,甚至在此建立了城邦,也就是現在斯匹次卑爾根群島的首府朗伊爾城。這也是人類建立在地球最北端的城市。
斯匹次卑爾根群島的利益日益增長,關于這個國家的所有權就出現了問題。
如果按照‘首先發現’權力來說,這里是荷蘭人發現的,但是沒有證據表明,荷蘭人說過這里是荷蘭的領土。
那如果按照‘有效的行政管理權’來說,這里挪威和俄國所占的分量似乎更重一些,但是在那個年代,挪威國力有限,俄國又處于內戰時期,無暇西顧。
這對于不愿意放棄斯匹次卑爾根群島利益的歐美列強來說,無疑是最好的機會,最后各國你來我往討價還價,終于達成了協議,也就是后來的斯瓦爾巴條約。這個條約使得斯匹次卑爾根群島成為北極地區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非軍事區。
條約承認挪威具有‘充分和完全的主權’,但各締約國公民可以自主進入。在遵守挪威法律的范圍內從事正當的生產和商業活動。
華夏也是這個條約的締約國,所以說,華夏人可以隨便進入斯匹次卑爾根群島,在這里生活工作,連簽證都不用。
所以,華夏唯一的北極科考站‘黃河站’,正是建立在這里。
站在碼頭上迎接眾人的,正是‘黃河站’的站長等人。
巧合的是,這站長也姓楊,楊猛知道后,攬著人家的的脖子就是不松手了,非說這是他們老楊家的人才,誰也別跟他搶,搞得眾人哭笑不得。
在楊站長的帶領下,蕭鵬游覽了這個位于北極圈內的小鎮。
新奧爾松并不大,步行十五分鐘就可以走遍全城。這里只有六十余座兩三層小樓構成,實際上這里也是一座科研設施完善的科學城。十幾個國家再次設立了考察站,這里是世界各地科學家從事北極研究的基地。華夏在2004年在這里租用了科學城的房子,建立了科考站。
在這里,只要你肯多付錢,就可以多租房和續租房,房間里的熱力、電力管線早已備齊,承租方只需要安裝擺設自己的科研設備即可。不過,可千萬別以為這里建立科考站很容易,這里需要的費用可是很可怕的,光電費,就相當于三百塊人民幣一度電。至于別的費用,更是高的可怕了。
畢竟這里是北極圈內的城市,一切建設什么的都是極為困難的,物價貴倒也是可以理解的。
楊站長帶著蕭鵬和楊猛,來到一座兩層的紅色建筑里:“蕭船長,這里是新奧爾松綜合樓,我帶你介紹一下這里的管理人員。”
幾人走到一個辦公室門前,敲了敲門:“請進。”房間里傳來一個男人的聲音。
楊站長推開門,里面站著一個高大魁梧的中年男人。看到楊站長走進來,笑著打招呼道:“楊站長,什么風把你吹來了?咦?這幾位看起來倒是臉生的很,都是你的朋友么?”
楊站長介紹道:“艾爾,這幾位是我們華夏的同胞,他們說有幾噸漁獲,想送給我們,我就把他們帶來了。”
艾爾一聽,面帶喜色,和蕭鵬二人熱情擁抱一番:“自我介紹一下,我叫艾爾-哈羅德森,你們可以叫我老艾爾。哇偶,想想都不可思議,華夏的漁夫跑到這里來?你們真是勇敢的人!跟我們的祖先一樣。”
“你們的祖先?”蕭鵬疑問道,怎么表揚表揚著自己扯到你們祖先頭上了?
艾爾指著墻上掛著的一幅油畫說道:“這就是我的祖先,安菲爾德哈羅德,偉大的維京海盜!”
看著老艾爾滿臉自豪的樣子,蕭鵬都不知道從哪里開始吐槽了,你偉大的祖先?不就是個海盜么?怎么提起他還那么自豪?
這感覺就像在華夏有人家里供著自家祖宗的大照片,滿臉驕傲的跟蕭鵬介紹道:“這是我祖爺爺,在湘西當土匪,后來被國家給滅了”是一個道理。這里哪里值得驕傲了?不得不說,這就是東西方文明的差異了。
不過老艾爾的名字倒是標準的維京式姓名,祖宗姓哈羅德,他的后代名字后面加個后綴森,意思是哈羅德的孩子。維京人起名字,就這么簡單粗暴。
蕭鵬看著老艾爾興奮地表情,只得順著他來:“哦,維京人可是勇敢的冒險者!”
老艾爾一聽,滿臉興奮:“對吧?楊站長,你這華夏同胞可比你強多了!他知道我們維京人的真諦,我們不是北歐海盜,我們只是探險者。”
這下連蕭鵬都不知道該怎么接話了。盡管‘維京’這個詞在冰島土語中的意思,就是海上冒險,但是維京人的冒險方式還真有點霸氣,就是在海上搶奪、搶奪、再搶奪。
蕭鵬想了想:“在那個時期,維京人確實是海上的探險者,有強力的證據顯示,在哥倫布發現新大陸之前五百年,維京人就曾經到達過紐芬蘭,并且探索了部分北美區域。”
老艾爾聽后興奮的不行,攬著蕭鵬的肩膀:“你是我們維京人的朋友,我代表新奧爾松歡迎你!今天無論如何都要和你喝兩杯!晚上酒吧,我請!我讓你認識更多維京人的后代!”
新奧爾松別看只有這么少人,但是確確實實有酒吧,不過只有在周末時候開業。這是新奧爾松唯一的官方娛樂活動,至于私人的。。。。。。蕭鵬剛下岸,就看到有幾個不知道哪個國家的科考隊員在那里踢足球。在新奧爾松這個人跡罕至的地方,如果不會自娛自樂,人們會瘋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