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快更新帶著系統去宋朝 !
系統不再發言。
來人片刻之間就已趕到。
出乎蒯飛意料之外,來人之中,既沒有軍士,也沒有衙差。
出現在牢房門口的這些人,宛若古代神話故事中蹦出來的……
四個肌肉虬曲、膀大腰圓,宛若金剛塑像一般的彪形大漢,頭頂剃光,腦后留著蠻族發辮。兩邊肩膊上,各箍著一個帶銅釘的皮質裝飾環。
四個大漢抬來了兩乘輕輦。
其中一輦空著。另一輦上,端端坐著一位女道姑。
道姑的兩手攏在袖中,懷里捧著一柄桃木劍。一縷黃色的絲絳,束在劍柄的末段。
兩個小道僮,空著兩手,隨侍于輦前輦后。
這一共是七個人。
蒯飛心想,這四個蠻族抬輦力士,大概就是神話中的昆侖奴那種存在了吧。小道僮大概是鞍前馬后奔波的勤務兵、小交通員。
卻不知這女道姑是……?
“丁字一百三十二號!請!”
女道姑顯然是小隊長,特意趕來提審武大郎的。丁字一百三十二號也許是房間的番號,也有可能是武大郎的犯人代碼。管他的呢!不就是鬼子提審地下黨嗎?電視里看過無數遍了。
這空著的一席步輦,顯然是給我們大郎預備的。有轎子做,也算不錯。這至少是比地下黨英烈們的福利好得多了!
武大郎忍不住想笑。
也沒說什么廢話,很自覺地站起來。
門開了!
兩個小道僮一左一右,扶持著武大郎登上這輦轎。
這時候蒯飛才留意到,之前聽見的金屬嗆啷之聲,竟然來自于四個昆侖奴的腳踝與腳踝之間。
之前還一度錯以為大宋衙役要按電視劇里的套路,拿著鐵鐐鐵鏈來鎖拿自己呢。
為什么四個抬輦的壯漢要用鐵鐐鐵鏈鎖住呢?這有點費解。
如果說這四個力士,略等于秦始皇時代奴隸戰士的話,他們偏又一個個全都穿著上等質量的高檔皮靴。
之前聽見皮靴踏地的響動,就是這是個壯漢的落腳聲。
小道僮也蠻奇怪,不穿麻鞋布襪,反到穿起了厚底子的官靴。
這個設定,很奇怪啊!
心里揣著各種奇怪,但武大郎沒打算開口相詢。
默默地坐上了輦轎。
一行人迅速離開了地牢。
是地牢沒錯!
之前觀察到氣窗離地足足一丈高。走出地牢才發現這里的建筑物并不高大,其實都是些整齊劃一的平房,看起來好像軍營。
之所以會有離地一丈高的氣窗,是因為那牢房是朝著地下深處斜挖出來的。
出了牢房,午后的陽光灑在臉上,竟然有一點點幸福的感覺。
這里的空氣,實在是太清新了!
二十一世紀再不會有如此清新的新鮮空氣。
夏日午后的和風,暖洋洋的熨燙著肌膚,好像浸泡在溫泉里。
風中帶來樹葉的清氣,花草的香味,還有……嗯?似乎還夾雜有一點魚腥和腐敗水草的氣息?
特么的我這究竟是來到了什么地方?
這肯定已經不是開封城里的某個皇家公園了。這肯定是在山區或者鄉下啊!
山區?開封周圍百里方圓都沒有山!
趙匡胤當年選擇開封這個地方建設帝都,他的思維一看就是野戰碾壓對手的強勢做派。開封周邊一馬平川,無險可據。擁有一支強大的步騎混編部隊,可以橫掃四周。從而確保近距離內沒有任何敵人可以發動任何有威脅性的攻擊。
倘若有大量敵人來自遠方……那么,這些敵人的補給線一定十分漫長,要在戰爭中掐斷對手的后勤供應,十分容易。
所以開封其實是個好帝都。但需要足夠強勢的御林軍團來鎮壓。
于是,這周圍,沒有山。
據蒯飛過去的地理常識……開封北面最近的山,在黃河以北。開封以西最近的山,要到鄭州邙山才有。向南,整個尉遲縣都是平原,要到相鄰的再下一個縣才有山地。向東也是一樣,最近的山地出現在蘭考以東紅廟子一帶。
所以暈倒之后被人轉運到了非常遙遠的地方嗎?
不對!這么說似乎也不嚴謹。
開封近郊也不是完全沒有丘陵的。
不大能夠算是山地,卻挨邊有點像山的大型丘陵地帶,此地還是有那么一處的。
僅僅只有一處。
這一處丘陵地,蒯飛前生后世都沒有去過,甚至也不曉得地名。既不曉得這地方在宋時叫個啥,甚至也不曉得二十一世紀這里算是哪個縣的哪個鎮。他偏偏卻曉得這片丘陵地貌的存在。這是因為……
黃河在這里拐了個彎!
在“幾”字大轉彎形成的夾角地帶,形成了一個天然的渡口和碼頭。
話說黃河為什么要在這里轉彎,顯然是因為遇到了相當堅固的地質壁壘。黃河三千年來N次改道,無論怎么改,始終繞著這里走,于是形成了“幾”字走勢。
這個地方很有名!
很有名?卻不知道地名?武大郎是傻了嗎?不是!因為蒯飛從小愛看三國啊!大種花家沒有哪個藍孩紙不熱衷三國的。他當然知道這個幾字地帶就是袁本初手下淳于瓊屯糧的那個“烏巢”啊!
這個“幾”字地帶的下面,就是漢末三國官渡古戰場。其實官渡,官方渡口,這么一個字面,原本指的就是當地這個“幾”字碼頭地帶。
沒錯!曹孟德跟袁本初之間的大決戰,就在開封郊外發生。
兩軍對峙很長時間,始終勝負未決。曹孟德親帥五千死士,人銜枚,馬裹蹄,連夜奔襲烏巢。冒死深入到“幾”字絕地深處,一把火燒了大軍糧草。
從而決定了中原霸主的最終歸屬權。
這么說起來的話,袁本初其實也不算菜鳥。掌控如此一個“幾”字形的黃河渡口和碼頭,并且此地又是方圓百里唯一有險可據的丘陵地。袁家軍畢竟也是有幾個軍師智商超過90的,這行軍部署的功夫,還真不算差。
當然老曹的軍師團更厲害些就是了。
不扯遠了!總之我們飛哥這時候忽然想到:尼瑪我之前暈倒的時候,大概就是被人給運到了這個地方來吧?
從三國官渡,到大宋政和,這中間相隔了九百多年。當地地貌肯定是早已經面目全非。但“幾”字格局和丘陵地勢,應該沒怎么變。
“這是哪里?”武大郎終于對著那個女道姑,開口說了這么一句話。
“孟陽崗!”女道姑倒也言簡意賅,也不隱瞞什么,直言相告。然后抿緊了鮮紅的櫻唇,在陽光下瞇起了眼睛,不再多嘴。
“不是景陽岡?”武大郎有點吃驚,忍不住又問了這么個腦抽問題。
這問題挺傻,本來不該問。
不過……真是很好奇啊!畢竟這孟陽崗跟景陽岡一字之差!畢竟武大郎是武松的親哥哥!遇到這樣的概念,若不追問一下,還好意思當別人便宜大哥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