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林輝謀劃增援滬市的時候。
在南京軍事委員會卻有人也在考慮林輝這一支部隊的去向。
明亮的燈光下,光頭佬正和一群高級軍官焦慮的盯著江蘇地圖發呆,久久無語。
自從八月十三日,松滬會戰爆發以來,果民軍在占盡優勢的情況下,卻因為缺少重火力而遲遲無法獲得勝利。
光頭佬原本考慮在滬市作戰,要比在遙遠的北方大平原作戰補給更方便,既可以避開具有機械化優勢的倭軍突擊,又可以縮短已方的補給線。
且在滬市開戰,極有可能引起各國勢力對倭國的不滿,并有可能會在西方勢力的調停下,果民軍贏得一個光榮的和平,進而挫敗日軍對華北的野心,這對于相對弱小的中國來說,是一件極為有利的事情。
可是倭寇先是宣布組建滬市派遣軍,以松井石根大將為司令官,率領兩個師團的兵力開往滬市增援。
二十三日拂曉,倭軍增援部隊第三師團和第十一師團,在吳淞至瀏河一帶登陸,頓時使得包圍滬市的果民軍大為惶恐,紛紛要求撤退,雖然最后在陳誠的努力下,果民軍才沒有潰逃一空,至此果民軍失去了戰略優勢,開始進入戰略僵持階段。
而隨著時間的流逝,倭國開始逐漸掌握戰場的主動權,倭國最高層決定將侵華的主要作戰方向由華北轉移到滬市,并要求加快松滬會戰的進程,做出再次增兵滬市的決定,將華北方面軍所屬第九、第十三、第一零一師團轉隸滬市派遣軍序列。
此外,還從臺灣調來了步兵旅團、重藤支隊、第一后備步兵團以及偽靖安軍第一旅、偽李春山旅和偽于芷山旅等部隊。
倭軍到九月二十三日為止,在滬市的兵力,光步兵就已經達到了當初松井石根要求的五個師團,再算上空軍和海軍的兵力,日軍在滬總兵力達到二十萬人
面對倭國的調兵遣將,光頭佬也沒閑著,他迅速命令各省及中央軍部隊派遣援軍,火速
集團軍中,除了原有的第八、第九、第十五集團軍外,又增加了薛岳的第十九集團軍、劉建緒的第十集團軍前來增援。
九月二十一日,光頭佬又對前線部隊進行了進一步的調整,以應對作戰需要。
第十五和第十九集團軍編為左翼兵團,陳誠為總司令,下轄三個軍團、江防軍總司令部及總預備隊,共約十六個師、二個要塞司令部、四個獨立團、一個江蘇保安隊,作戰地域為蕰藻浜以北的萬橋、羅店、廣福地區。
而第九集團軍為中央兵團,由朱紹良(取代因病而退出戰斗的張治中)為總司令,下轄七個軍十八個師、一個獨立旅、一個炮兵旅、一個淞滬警備司令部和一個上海保安總隊,作戰地域為北站、江灣、廟行一線及其以西地區。
第八、第十集團軍為右翼兵團,張發奎為總司令,下轄十個師、三個獨立旅、三個新編旅、一個中央軍校教導總隊和一個岸防部隊,作戰地域為蘇州河以南至杭州灣北岸地區。
再加上下個月,將要趕赴滬市參戰的第二十一集團軍及川軍的五個師,果民黨在滬市的總兵力將會達恐怖的七十五個師、七十余萬人。
光頭佬沒想到是,一個月的時間已經過去了,他不但沒得到國際社會的任何支持,還徹底激怒了倭國高層,把一個松滬會戰活生生打成了,百萬大軍大混戰的僵局。
最初跟倭國血拼的還全都是光頭佬的老本,最為精銳的中央軍普械師。
光頭佬看到戰報的時候,差點被昏死過去。
才打了一個多月,中央軍就損失了近五萬人,要是再繼續打下去,恐怕還會損失更多的精銳士兵,一時間,光頭佬不禁有些患得患失起來。
可是,光頭佬也是有難處的,為了延緩華北地區倭國軍隊的進攻速度,他不得不發動松滬會戰,而且暗地里他還拒絕了虹黨一起抗倭請求,盲目樂觀的以為憑借他手里的精銳部隊,就可以輕松消滅掉駐扎在滬市的倭國海軍陸戰隊,以此震懾倭國高層,并引來西方社會的調停。
沒想到光頭佬一直賦予厚望的中央軍卻不給力,幾十萬人硬是拿不下不到一萬人的防守的倭國海軍陸戰隊司令部,把一場漂亮的殲滅戰,活生生打成了現在百萬大軍大混戰的僵局。
光頭佬心疼他苦心培養的中央軍嫡系部隊,但是他又不能在這個時候,把中央軍給調下來,雖然他已經派人通知白崇禧讓他馬上組建第二十一集團軍支援松滬戰場,并且調川軍五個師來松滬戰場填坑,可是遠水解不了近渴啊。
光頭佬心里那個愁啊,可是一時間他又想不到什么好辦法。
突然光頭佬想到早上曾經看到一份報告,上面說南京城來了不少各省派來增援部隊,略猶豫了一下,光頭佬大筆一揮就把這些來自全國各地的雜牌軍,通通劃給了傷亡最重的左翼兵團陳誠的麾下。
而此時的左翼軍已經被倭國小鬼子打得找不著北了,正在羅店跟小鬼子血戰不停,每天都有部隊成建制的被消滅。
閩西抗倭先遣隊在毫不知情的情況下,被劃到了最危險的左翼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