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算子·詠梅
〔宋〕陸游
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1]風和雨。
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2]妒。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
注釋
[1]著(zhuó):遭受。
[2]群芳:眾花,這里喻指小人。
清平樂·年年雪里
〔宋〕李清照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挼[1]盡梅花無好意[2],贏得滿衣清淚。
今年海角天涯,蕭蕭[3]兩鬢生華。看取晚來風勢,故應難看梅花。
注釋
[1]挼(ruó):揉搓。
[2]無好意:心情不好。
[3]蕭蕭:形容頭發稀疏發白的樣子。
植物小百科
梅
◎梅
梅是薔薇科杏屬植物,品種多樣,大多為小喬木,也有少部分灌木。梅的葉子呈卵形或橢圓形。梅花的花瓣呈倒卵形,有白色、粉紅色、深紅色等多種顏色,且散發著淡雅的清香,花期為冬、春兩季,先于葉子開放。梅的果實叫梅子,形狀近于球形,直徑為2~3厘米,味酸,果期為5—6月,梅雨季節黃熟。
梅原產于中國南方,在中國已有三千多年的種植歷史,《尚書》《詩經》等書中均有關于梅的記載。梅子在古代的主要作用是調味品。《尚書·說命下》云:“若作和羹,爾惟鹽梅。”《國風·召南·摽有梅》中也有“摽有梅,其實七兮”的詩句。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梅代表著高潔、堅韌等美好的品質。因此,梅花與蘭花、竹子、菊花一起被人們稱為“四君子”。梅深受中國古代士大夫、文人的喜愛。這些愛梅之人也留下了很多流傳至今的名詩佳句,如林逋的“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盧梅坡的“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陸游的“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等等。
北陂[1]杏花
〔宋〕王安石
一陂春水繞花身,花影妖嬈各占春。
縱被春風吹作雪[2],絕勝南陌[3]碾成塵。
注釋
[1]陂(bēi):池塘。
[2]雪:指花瓣被春風吹下,如雪一般。
[3]陌:田間東西方向的小路,泛指道路。
蝶戀花·花褪殘紅青杏小
〔宋〕蘇軾
花褪殘紅[1]青杏[2]小。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枝上柳綿[3]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
墻里秋千墻外道。墻外行人,墻里佳人笑。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4]卻被無情[5]惱。
注釋
[1]花褪殘紅:指暮春時節杏花凋謝的時候。
[2]青杏:杏子還沒成熟。
[3]柳綿:柳絮。
[4]多情:指墻外行人。
[5]無情:指墻內佳人。
植物小百科
杏
◎杏
杏是薔薇目薔薇科落葉喬木。杏的樹冠開展,樹皮為灰褐色,單葉互生,葉片為寬卵形或橢圓形,基部為圓形或近心形。花單生,先于葉開放,花萼為圓筒形,花瓣為圓形或倒卵形,顏色為粉紅色或白色。果實為圓形或長圓形,形狀與桃相似,果肉為黃色,有果核。杏的花期在3—4月,果期在6—7月。
杏的果實酸甜味美,營養豐富,是一種常見的水果。除了果肉外,杏仁也是人們喜愛的食品。《齊民要術》中記載了“杏可為油”,“杏子人(仁)可以為粥”。此外,杏仁也是一種常見的中藥材。
在中國的古典詩詞中,有很多關于杏花的名句,如宋祁在《玉樓春·春景》中詠“綠楊煙外曉寒輕,紅杏枝頭春意鬧”;葉紹翁在《游園不值》中嘆“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陸游在《臨安春雨初霽》中言“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在詩人的筆下,杏花常與春天緊密聯系,被詩人或用以表達對春天到來的欣喜,或用以贊嘆怡人的春色,或用以抒發對時光流逝的慨嘆。
孤桐
〔宋〕王安石
天質自森森[1],孤高幾百尋[2]。
凌霄不屈己,得地本虛心。
歲[3]老根彌壯,陽驕葉更陰。
明時思解慍,愿斫五弦琴[4]。
注釋
[1]森森:形容樹木茂盛的樣子。
[2]尋:古代的長度單位,一尋等于八尺。
[3]歲:年。
[4]明時思解慍,愿斫五弦琴:《樂府詩集》中《南風歌二首》記載:“《古今樂錄》曰:‘舜彈五弦之琴,歌《南風》之詩。’”“南風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慍兮。”桐木是制作古琴的好材料,此處指愿以桐木制作五弦琴,以解民眾的怨恨。慍,怨恨;斫,砍、削。
植物小百科
梧桐
◎梧桐
梧桐是梧桐科梧桐屬落葉喬木。因梧桐樹皮為青綠色,因此又名“青桐”。其葉子為心形,掌狀分裂,裂片為三角形。梧桐的花是細小的花,形成圓錐花序,黃綠色,花期為6月。一般約到小暑節氣前后,桐花落盡,生長出一簇簇的果實。這些果實在成熟前會開裂,生長出黃豆大小的種子,梧桐的果期在9—10月。
梧桐原產于中國,在中國有著悠久的栽種歷史。傳說,梧桐是鳳凰的棲息之樹,《詩經·卷阿》中記載:“鳳凰鳴矣,于彼高岡;梧桐生矣,于彼朝陽。”早在漢代時,梧桐已被種植于皇家宮苑里。《西京雜記》中記載:“上林苑桐三,椅桐、梧桐、荊桐。”“五柞宮西有青梧觀,觀前有三梧桐樹。”
此外,桐木還是制作古琴的絕佳材料。因此,又有“桐木瑤琴”的說法。
在中國的古詩詞中,梧桐常被用來作為初秋意象的表達,多是一種感懷傷情的情緒抒發。如李白的《秋登宣城謝朓北樓》言“人煙寒橘柚,秋色老梧桐”;李清照的《聲聲慢》言“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李煜的《相見歡》言“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等等。
海棠
〔宋〕蘇軾
東風裊裊[1]泛崇光[2],香霧空蒙[3]月轉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4],故燒高燭照紅妝[5]。
注釋
[1]裊裊:形容微風吹拂的樣子。
[2]崇光:指日漸溫暖的春光。崇,增加。
[3]空蒙:形容海棠花香氣四溢。
[4]花睡去:化用唐玄宗與楊貴妃故事,《太真外傳》記載唐玄宗召楊貴妃相見,楊貴妃酒醉未醒,唐玄宗笑曰:“豈是妃子醉,真海棠睡未足耳。”
[5]紅妝:用美女喻指海棠花。
植物小百科
海棠
◎海棠
海棠屬于薔薇科植物,有很多不同的品種,包括蘋果屬與木瓜屬。在中國有“海棠四品”之說,包括西府海棠、垂絲海棠、貼梗海棠和木瓜海棠。
海棠花是海棠中的一種,為薔薇科蘋果屬落葉喬木。它的樹皮為灰褐色,小枝粗壯,或為紅褐色,或為紫褐色。葉片為橢圓形或長橢圓形,單葉互生。花朵為近傘狀花序,有花4~6朵,花瓣呈卵形,未開放時為玫瑰紅色,開放后則是外面為粉紅色,內里為白色,花期在4—5月。果實近球形,成熟時為黃色帶有紅暈,果期為8—9月。
海棠花作為一種雅俗共賞的觀賞花木,有“國艷”“花中神仙”“花貴妃”等美稱。中國歷代文人騷客有很多題詠海棠的佳作。如晏殊在《訴衷情》中云“海棠珠綴一重重。清曉近簾櫳。胭脂誰與勻淡,偏向臉邊濃”;李清照在《如夢令》中言“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楊萬里在《海棠塢》中言“無人會得東風意,春色都將付海棠”等。
鷓鴣天·暗淡輕黃體性柔
〔宋〕李清照
暗淡輕黃體性柔,情疏[1]跡遠只香留。何須淺碧深紅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妒,菊應羞,畫闌開處冠中秋。騷人[2]可煞無情思,何事當年不見秋?
注釋
[1]情疏:性情疏放,指隱士。
[2]騷人:指屈原。
清平樂·憶吳江賞木樨[1]
〔宋〕辛棄疾
少年痛飲,憶向吳江[2]醒。明月團團高樹影,十里水沉[3]煙冷。
大都一點宮黃[4],人間直恁芳芬。怕是秋天風露,染教世界都香。
注釋
[1]木樨:又作“木犀”,是桂花的別名。
[2]吳江:地名,今江蘇吳江市。
[3]水沉:沉香。
[4]宮黃:古代女子化妝用的黃粉。此處指桂花的顏色。
植物小百科
桂花
◎桂花
桂花又名木犀,是木犀科木犀屬常綠喬木或灌木,樹皮粗糙,呈灰褐色。葉子為橢圓形、長橢圓形或橢圓狀披針形,革質。花簇生,聚傘花序,形狀小巧,花瓣有黃白色、淡黃色、黃色或橘紅色,花香濃郁,花期為9—10月。果為橢圓形,歪斜,呈紫黑色,果期為翌年3月。
桂花的故鄉在中國,它在中國已有兩千五百多年的種植歷史了。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就有關于桂的記載,屈原的《楚辭·九歌》中就有“援北斗兮酌桂漿”“辛夷車兮結桂旗”的描述。
在中國古代,人們總會將桂花與月亮聯系在一起,農歷的八月也被稱為“桂月”。此外,民間還流傳著“吳剛伐桂”的傳說。人們也常將桂樹視為成功的象征,于是,古代考中科舉又有了“蟾宮折桂”的叫法。
除了眾多的文化意象,桂花還有食用和藥用的功能。它可以制成桂花酒、桂花茶、桂花糕等各種食品。
在中國古代詩詞中,有很多詠桂的佳作。如白居易在《憶江南》中云:“江南憶,最憶是杭州。山寺月中尋桂子,郡亭枕上看潮頭。何日更重游?”李白在《詠桂》中云:“安知南山桂,綠葉垂芳根。清陰亦可托,何惜樹君園。”
賞牡丹
〔唐〕劉禹錫
庭前芍藥妖[1]無格[2],池上芙蕖[3]凈少情。
唯有牡丹真國色[4],花開時節動京城。
注釋
[1]妖:艷麗。
[2]格:格調,風格。
[3]芙蕖:指荷花。
[4]國色:容貌出眾、冠絕一國的女子。這里形容牡丹之美,后人常以“國色”代指牡丹。
植物小百科
牡丹
◎牡丹
牡丹是芍藥科芍藥屬落葉灌木。其莖可高達2米,分枝短而粗。牡丹的葉子通常為二回三出復葉,頂生小葉為寬卵形,側生小葉為狹卵形或長圓狀卵形。花單生枝頂,花為重瓣,倒卵形,顏色為玫瑰色、紅紫色、粉紅色至白色,花期為5月。果實為長圓形,密生黃褐色硬毛,果期在6月。
秦漢時的中醫經典著作《神農本草經》中就有關于牡丹的記載:“牡丹味辛寒,一名鹿韭,一名鼠姑,生山谷。”可見,牡丹不僅有悠久的種植歷史,還具有藥用價值。
牡丹在唐代時被皇家尊為“國花”,因此牡丹又被譽為“花中之王”,有繁榮昌盛、富貴吉祥的寓意。自唐以來,文人墨客詠牡丹的佳作舉不勝舉。白居易在《買花》中云“一叢深色花,十戶中人賦”,可見牡丹在當時是多么珍貴。李白在《清平調·其三》中云“名花傾國兩相歡,常得君王帶笑看”,將牡丹與楊貴妃相提并論,贊二者皆是傾國之色。王維在《紅牡丹》中云:“綠艷閑且靜,紅衣淺復深。花心愁欲斷,春色豈知心。”宋代詩人范成大在《再賦簡養正》中云:“一年春色摧殘盡,更覓姚黃魏紫看。”這里的“姚黃”“魏紫”皆是牡丹中的名品。
烏夜啼·石榴
〔宋〕劉鉉
垂楊影里殘紅[1]。甚匆匆。只有榴花、全不怨東風[2]。
暮雨急。曉鴉濕。綠玲瓏[3]。比似茜裙[4]初染、一般同。
注釋
[1]殘紅:凋謝的花瓣。
[2]東風:指春風,因榴花是入夏開花,此時眾花凋零后,唯有榴花獨自開放,因此“全不怨東風”。
[3]玲瓏:精巧的樣子。
[4]茜裙:紅色的裙子。茜,茜草,根可作紅色染料。此處用茜草形容榴花。
植物小百科
石榴
◎石榴
石榴是石榴科石榴屬落葉喬木或灌木,高達3~5米,稀達10米。石榴樹的老枝近圓柱形,幼枝有棱角,枝頂常成尖銳長刺。葉子通常對生,呈矩圓狀披針形,葉柄較短。石榴花瓣較大,通常為紅色或淡黃色,1~5朵生枝頂。果實近球形,直徑5~12厘米,果皮厚,通常為淡黃褐色或淡黃綠色,內含眾多種子,為乳白色或紅色,可食用。花期在5—6月,果期在9—10月。
關于石榴的由來,晉代張華在《博物志》中云:“張騫使西域,得安石國榴種以歸,故名安石榴。”石榴的果實,味道甜美,營養豐富,是一種深受人們喜愛的水果。同時,石榴還有藥用功能,《本草衍義》記載:“惟酸石榴皮,合斷下藥,仍須老木所結,及收之陳久者佳。”
石榴傳入中國后,在漫長的歷史過程中,人們也賦予了石榴很多美好的寓意。人們常用石榴裙喻指女子。如梁元帝在《烏棲曲》中云:“交龍成錦斗鳳紋,芙蓉為帶石榴裙。”在我國,石榴還有“多子多福”的寓意。此外,宋代人還用裂開的石榴果的種子數量來預測科舉中榜人數,“榴實登科”便成了“金榜題名”的別稱。
詩人們也非常喜愛歌詠石榴。如韓愈的《題張十一旅舍三詠·榴花》寫道:“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間時見子初成。可憐此地無車馬,顛倒青苔落絳英。”姜夔在《訴衷情·端午宿合路》中有“石榴一樹浸溪紅,零落小橋東”之句。明代朱之蕃在《榴火》中云“自抱赤衷迎曉日,應慚艷質媚春風”,贊揚了榴花的剛強正直,不媚春與不爭春。
玩迎春花贈楊郎中
〔唐〕白居易
金英[1]翠萼[2]帶春寒,黃色花中有幾般。
恁君與[3]向游人道,莫作蔓菁[4]花眼看。
注釋
[1]金英:黃色的花。
[2]萼:花萼,花托。
[3]與:一作“語”。
[4]蔓菁:蔬菜名,又叫“蕪菁”。
植物小百科
迎春花
◎迎春花
迎春花是木犀科素馨屬落葉灌木。迎春花的枝條下垂,小枝無毛。葉為對生,三出復葉,小葉卵形或橢圓形。花朵先于葉開放,單生于小枝的葉腋,花冠為黃色,直徑2~2.5厘米,有5~6枚裂片。
迎春花,又名金腰帶,性耐寒,與梅花、水仙和山茶花被稱為“雪中四友”。因其開花較早,不畏早春的料峭寒風,率先傳遞出春的消息,故名“迎春”。
宋人劉敞在《迎春花》中云:“秾李繁桃刮眼明,東風先入九重城。黃花翠蔓無人愿,浪得迎春世上名。”也道出了“迎春”之名的由來。
白居易在《代迎春花招劉郎中》中亦有云:“幸與松筠相近栽,不隨桃李一時開。杏園豈敢妨君去,未有花時且看來。”
晏殊在《迎春花》中云:“淺艷侔鶯羽,纖條結兔絲。偏凌早春發,應誚眾芳遲。”短短二十字,已寫盡了迎春花的特點。
宋詞中亦有詠迎春花的佳作,如趙師俠在《清平樂》中云:“纖秾嬌小,也解爭春早。占得中央顏色好,裝點枝枝新巧。東皇初到江城,殷勤先去迎春。乞與黃金腰帶,壓持紅紫紛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