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兒李杏花和她女婿劉好帶著孩子也來了。她照以往節禮一樣送了一壇酒、一塊肉、一條魚和一包糕。郭氏含笑收了, 心里卻是冷笑:她小姑的日子, 也不過如此,先前可真是吹大發了。即便現今她男人能賣蘆蒿賺錢, 但蘆蒿,這種鮮貨又能賣幾天?哪里能趕上她家的山頭收益?從今往后啊,她再不必艷羨她了。
恨人有, 笑人無。郭氏就是這么耿直。
李杏花心里裝著事兒,想著一會兒如何開口和她娘說枸杞的事兒,而她男人劉好則尋著機會和李滿囤說話。
劉好現在是真心佩服李滿囤,佩服他連野菜都能想到賣。這幾天,他跟著賣蘆蒿, 便就掙了近五吊錢。這比他烈日下賣一個月的大碗茶掙得還多。
如果,劉好想:他兒子劉茗能有這樣一個岳父, 那這輩子還真是啥都不愁了。
所以說姜還是老的辣。他媳婦李杏花雖已是兩個孩子的娘了, 但還是心無成算。而他丈母娘則不聲不響地就替他們將兒子的親事都看好了。
不過丈母娘和大哥家的關系不算融洽,所以, 這孩子的親事, 還是要自己多使力才行。
但李滿囤身邊圍著的人太多––幾個族侄連同李滿園都在問李滿囤挖桂花種桂花的事兒。劉好拉著劉茗立在一邊靜靜地聽著,以便有合適的機會接茬。
終于吉時到了,李貴雨和兄弟們一起出發去了郭家,劉好方得便和李滿囤遞到話:“大哥,你家還有桂花樹啊?”
“你看,我家劉茗明年也要念書。”
“你能不能,也能送我兩棵!”
李滿囤想著劉好難得跟他開口, 何況也都是為了孩子,便就點頭道:“行,等清明附近,我挖兩棵給你!”
劉好一聽便笑道:“那我就先謝謝大哥了!”然后又拉孩子:“茗兒,還不謝謝你大舅!”
劉茗早得了他爹吩咐,當下極鄭重道:“謝謝大舅!”
面對孩子,李滿囤總是很有耐心,當下笑道:“劉茗都長這么大了,馬上也要念書了!”
院子里,劉好終于和李滿囤搭上了話,堂屋里,李杏花卻并沒有和于氏單獨說話的機會。今兒,三房人都在呢,于氏沒有丟下一屋子的人,和女兒關門說私話的道理。
好容易等到李貴雨交換庚貼回來,族人們一起吃過了飯。于氏送走了其他客人,包括李滿囤一家,李杏花才終于有了說話的機會。
“到底什么事?”于氏炕上坐定,一邊端茶碗,一邊問道:“一來就魂不守舍的!”
“娘,”李杏花挨著于氏坐下,極親熱地叫道:“我可是你親生的,你可不能不管我!”
“到底啥事?”于氏不為所動,穩穩地喝茶,心里則飛快合計。
“娘,你能不能,讓哥哥們拉扯我一把”
“嗯”于氏凝了神,將頭轉向了李杏花:“什么拉扯”
“娘,你看,我家雖沒有山頭,但也有兩畝地。”
“你能不能讓哥哥們一人移一畝的枸杞給我,這樣我家也就能摘枸杞,剩錢了!”
一人移一畝枸杞,于氏為李杏花的口氣給生生氣笑了。
別說聽過祝媒婆的話,就是不知道外面的行市,于氏也不會把兒孫們的生計白讓給女婿。
于氏睜大眼睛,想瞧清楚她這閨女今兒是不是出門沒帶腦子這樣的話也敢和她說。她難道不知道她現在姓的是劉,于這李家是外人,她這話若是給老頭子知道了,她,以后都不用再上門了。
于氏的目光讓李杏花心生畏懼。她咽口唾沫,方才能出聲:“娘,你干啥這樣看我”
于氏合眼平了下心氣方道:“杏花,你知道去歲八月節后你三哥祠堂挨了頓打吧?”
“嗯,”李杏花點頭:“聽說,是為了她媳婦私送了娘家兩塊布。”
“你知道就好,”于氏點頭:“兩身衣裳的布。”
“市賣大概五百錢。”
“杏花,你哥為五百錢在祠堂被族長打了十板子。”
“杏花,現我問你。”
“你覺得這一畝枸杞值多少錢?”
“你張口一個哥哥給你一畝。”
“你是想你兩個哥哥被族長打死在祠堂嗎?”
李杏花驚呆了,半晌方道:“娘,你怎會這樣說”
“這山頭枸杞不是哥哥們買下的嗎?”
“這是私財,又不是族里的公財。”
“族長哪里管得到?”
于氏看著李杏花,心說:這真是她閨女竟然這么蠢!
“杏花,”于氏搖頭道:“你以為沒有族長,咱家能買下這兩個山頭”
“一吊錢一個的山頭,你真以為是說買就能買”
“如果真這么好買,你家拿不出一吊錢嗎?”
“但你家有山頭嗎?”
“你捧著錢,來咱們村,里正能賣給你嗎?”
李杏花想說她們村沒山頭,她們也不住在這里,所以買不到。但隱隱的,李杏花覺得都不是這些原因,便沒有出聲。
“所以說,你大哥,才是真的聰明人。”于氏伸手按頭,她兩個兒子都不及的聰明人。
“他知道憑他,擱里正那里說不到話,所以便找你爹和族長為他奔走。”
“當然,咱們族也是沾了他的光,現在才家家日子好過。”
“不然,村里這么多人,就100來個山頭,憑啥咱們族能得32個”
“現在,你明白了吧這山頭,看似是在你哥名下,但實際都是族里的。”
“這山頭,將來你哥給你侄子,沒事。”
“但給你,卻是不行。”
“因為你姓劉,不姓李!”
“我這么說,你明白了嗎?”
經于氏這么一說,李杏花還有啥不明白的,當即哭道:“娘,這我家沒有山頭就沒有枸杞,往后可怎么辦啊?”
“娘,你就忍心看著兄弟姊妹中,就我一個人受窮嗎?”
“杏花,”于氏道:“你家想要枸杞,只有等。”
“等市面上有人賣苗了,才行!”
“那得等多久”李杏花哭道:“三年五年,還是十年八年?”
“我等得起。孩子們可等不起啊!”
“現在但凡家里沒有山頭,沒有枸杞,孩子都說不到親。”
這個確是事實,于氏想,李杏花許是聽到她們村有人往外嫁女兒的條件,才急了吧?如果是這樣,也不能全怪她。畢竟,事關孩子的終身。
“娘,”李杏花哭:“您是不知道,這家里沒枸杞,得錢是有多難。”
“我家賣茶,一年只六七八三個月生意好些,似冬月、臘月、正月、二月、三月,這五個月,連攤都擺不出來。”
“今年大哥擱城里賣野菜,你女婿劉好也跟著挖了些野菜進城賣。”
“結果沒想到,這才賣了一天,這價錢就直線往下掉。”
“現菜價都跌到一文四扎了。”
“別人覺得不合算,都不干了。”
“只我家,因為沒別的收入,還在干。”
既然來賣慘,李杏花自然不會告訴她娘她家現賣蘆蒿一天能得五百錢的事兒,她只給她娘看她的手。
“娘,”李杏花雙手握住于氏的手賣慘:“您瞧瞧我這手,今年皴得多狠。”
“手背上全是裂口。”
“都說`春風裂石頭`,今年為了能賣點錢,我也是見天的下地挖野菜啊!”
李滿倉每天賣菜,于氏自然知道現今城里的菜價是一文兩扎,而不是小女兒說的一文四扎。而且,于氏也聽李滿倉說過城里看到劉好趕騾車賣蘆蒿,甚至為此還跟李高地算過劉好一天能得多少錢。
俗話說的“家有金子外有秤”,就是如此––李杏花以為她家收入藏得嚴實,其實,有點腦子的人都瞧在眼里了。
不過,于氏也沒戳穿李杏花––閨女回娘家,夸大其詞撒個嬌啥的,都是常事。而且,她家沒有山頭,沒有穩定收入,也是實情。
“杏花,你聽娘的,回去好好和你女婿商量。”
“你兩個好好培養劉茗。明年早早的送他進城讀書。”
“這樣,等紅棗說親的時候,就好和你大哥開口,把紅棗說給劉茗。”
“只要這門親事成了,你家就啥都不用愁了。”
“紅棗今年七歲,說人家,也就是這兩三年里的事了!”
經于氏這么一說,李杏花方才止了淚:“可大哥到時還能看上我家嗎”
“只要你家劉茗夠好,”于氏覺得還是和李杏花把話說透的好:“能念書,人上進。”
“你大哥一準能看上!”
“你知道你大哥花一百零五吊錢擱城里置的宅子就在縣學的對面。后門打開,就是縣學。”
“由此可見,你大哥,他喜歡讀書人。”
“只要你家劉茗書念得好,周圍這一波孩子里最出挑。就一定能被你大哥看上!”
這是于氏深思許久后的結果。現周遭親戚里就數大房最有錢,繼子挑女婿挑不到比他家更有錢的人家,便就只能挑人才。而所謂的人才,自然就是會念書了。所以,只要劉茗會念書,被選中的可能就大。到時,再有老頭子出面發個話,這事兒,就成了。
“一百零五吊的宅子”李杏花的心神完全集中在一百零五吊上,壓根沒抓對于氏話里的重點。
“杏花,”于氏抓住她閨女的胳膊,強調:“你得清楚。”
“你那能拿出105吊錢買宅子的大哥,他不缺錢,也不缺女婿。”
“如今,看上紅棗做媳婦的人,可不止你一個人。”
“就是今兒來的族里親戚,想著把娘家侄子、弟弟說給紅棗的人也是大有人在。”
“今后,能被你大哥看上做女婿的孩子,必定是個有才能的。”
“你兒子劉茗,只有書念得好,你爹才能開口和你大哥說這親事。”
“不然,你爹連提都不能提。”
房間出來,劉好瞧李杏花雙眼通紅,便知哭過,當下也不便問,便趕緊駕車回家。
車子駛離高莊村,李杏花也沒出聲,劉好便知道事情多數是不成,心中很是失望。
騾車進家,劉好將車停穩,方才問道:“杏花,枸杞的事,你和你娘都是怎么說的?”
“就是按你教我的說法,”李杏花道:“娘不同意,說這山頭是族里得的,不能給。”
聽到涉及到氏族,劉好也是無計。
就比如這劉家村,難道只是他一人想種枸杞嗎?當然不是。只是至今沒人弄得到枸杞苗罷了。
劉好先前想著岳母疼媳婦,方使李杏花去娘家試探,現眼見行不通,也就只能無奈。
“你知道嗎?”李杏花主動告訴劉好:“我娘說,我娘家大哥,他花一百零五吊錢在城里買了間宅子。”
“就在什么縣學對面。”
“我娘讓我們明年送劉茗進城讀書。”
“說我大哥喜歡讀書人。”
“嗯!”劉明來了精神:“杏花,你把你娘的話一字一句地細細告訴我。”
送走了女兒女婿,李高地方問于氏:“杏花咋了?”
“好好地哭啥?”
今兒是他長孫李貴雨的好日子,小女兒卻無故回娘家哭,李高地心中極度不喜––什么事兒,非得擱今天來說
郭氏心里也是膈應,覺得小姑子觸了她兒子霉頭。
于氏倒還是維護女兒,當下沒開口,至夜方悄悄告訴李高地道:“杏花是觸景生情。”
“現大劉村的男孩子因為沒有山頭都說不到親,杏花家的地原就少,現在就更擔心劉茗說不上親了!”
“罷了,”李高地擺手:“這劉茗是劉家的人,跟咱們說這些干啥?”
“咱家還有兩個孫子貴祥和貴吉的事要操心呢,哪里能管得了人家的事?”
“也不能全算人家的事,”于氏悄聲道:“紅棗過兩年不是也要說親嗎?”
“杏花啊,看中紅棗了。她想求你把紅棗說給劉茗。”
“我沒同意,她臉上掛不住,就哭了。”
“杏花,”李高地想起正月初二回門的事情,陷入沉思:“看上紅棗了?”
對比大閨女李桃花家兩個一年才見一面的外孫,自然是小閨女李杏花家這個逢年過節就家來叫外公的小外孫更親。何況兩個閨女,原也是小閨女更貼心更聽話。
“可不是!”于氏道:“紅棗這孩子,人不止機靈還干凈。娘家又剩錢。”
“杏花,看不上才是奇怪!”
“先前,她是沒這心思。”
“過年,被她姐桃花借題發揮了一頓,不就想明白了嗎?”
李高地一聽,可不就是嗎!自古一家養女百家求,自家女兒回娘家求爹娘居中說話,也是正常。
“那你,還不答應她?”李高地有些不理解于氏的舉動,平素,她不是挺疼杏花的嗎?
“哎呦!”于氏拍腿:“這是我能答應的事嗎?”
“滿囤那么剩錢,這些年又只紅棗一個孩子。”
“他挑這女婿的要求,能低?”
“你想杏花家要錢沒錢,要地沒地,滿囤選女婿選轉過來,也不能看上她家啊!”
李高地護短,當下不高興道:“杏花家日子也還行吧,哪里似你說的這樣差?”
“再說,杏花還是滿囤的親妹子呢!”
“滿囤是剩錢,但也沒有剩錢后就六親不認啊!”
“總之啊,”于氏總結道:“現在杏花家條件是一般。”
“不說和滿囤家比了,就是和我們村一般人家比,也是比不上。”
“故而我覺得,杏花想要紅棗做兒媳婦,基本就是白日夢。”
“除非啊……”
“除非什么?”李高地問。
“劉茗這孩子確實出息,書念得好。”于氏道:“或者滿囤惜才,才有可能。”
李高地點頭:可不是嗎?當初他給杏花挑女婿,可不就是看上了劉好的機靈嗎?劉茗那孩子看著也好,若是真是塊讀書的料,把紅棗給他也不是不行。
于氏邊鼓敲到位,當下也不再多說。她改說李玉鳳的事,說也該給玉鳳找個家里有山頭,能好生過日子的人家。
李高地自是點頭稱是。
作者有話要說: 終于說清楚李滿囤買山頭種生姜必須告訴族里的原因了。
因為憑他個人根本買不到地。
今天元宵節,祝大家元宵節快樂。
今天加更。
因為明天小朋友開學,故而今天兩更一起發。</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