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以后,這時空的大陸下了幾場大雨,緩解了旱情,五、六月份,從南到北,田地里都有些收獲。衛國和唐國的災民暫時有了糊口的糧食,便沒有人愿意背井離鄉求生,更沒人愿意賣身為奴。達城奴隸市場的交易,除了被流放到此的流民,平民賣身的就很少見,南埠村中也只有來出賣力氣換取報酬的附近村民。
這種現象一直持續到秋收以后,山谷中的奴隸來源也一直是從達城大牢里獲得。等到霜降后,南埠碼頭零星再次出現衣衫襤褸的難民,這些難民從商人口中聽說南埠這個地方可以出賣力氣換取糧食和報酬,便想法乘坐經商的船只到了南埠。這些人來了后,先跟吳氏族長報備自己的情況,然后在南埠村邊緣搭建茅棚住下,早出晚歸在南埠干活掙錢。
因為南埠勞動力一向奇缺,鄭鈺銘一直樂見周圍村民來南埠打工。秋收以后,南埠建房和水利建設掀起高峰,連帶地,磚窯廠也忙得日夜不能停工。這幾處地方最缺勞動力,吳氏族長在有熟識的商人為難民做保后,便把這些難民收留下來,讓他們在磚窯廠或者在建筑工地上、水利工地上干活。這幾種活最累最苦,是當地村人都不太情愿去干的活。
零星不多的難民前來投奔,吳族長沒有打擾鄭鈺銘,自己處理妥當了。但當天氣寒冷下來以后,乘船來南埠的難民逐漸增多,有時一條船上載了二十幾個人,有個船家竟然專門運送起難民來了。
“不裝貨專門運人前來?”鄭鈺銘眉頭一皺,一般來南埠的船主就是商人,商人不可能義務運載。
“這些難民都付船資于船主。”吳族長專門找難民了解過情況。
“那就是主動來南埠討生活的了?都是哪里人?”
“大部分是唐國人,說是在當地無法生活,聽說南埠只要有力氣就可以吃飽肚子,有的只身前來,有的舉家搬遷。”吳族長說這些話時,心里很自豪,南埠是多么好的地方,讓遠方的人們都心生向往。
“不對啊,唐和衛兩國旱災緩減了的,他們怎么還會生活不下去?”鄭鈺銘注重打聽各地情況,他經常到埠頭跟到來的船商了解各地情勢,知道楚、衛、唐這三個吳國的鄰國,今年都沒有鬧災荒。
“這些難民說是今年沒有災荒,但堪比災荒。”吳族長說到這里,臉上有著同情,心底慶幸南埠有兩位好主家。
“怎么說?”鄭鈺銘驚奇。
“他們的封地老爺要求他們補交去年的賦稅,連著今年的賦稅在收割后,被一次性收走,有些難民家中交完賦稅后,竟然再無余糧。”這些難民沒有了糧食,等于是在顆粒無收的荒年。
“原來不是天災,是人禍。”鄭鈺銘搖了搖頭,這封地貴族眼界到底是多狹隘,竟然做起這種不計后果,不留后路的事情。
“據說那些封主多收糧是為了換取提花布。”吳族長說這話時,脖子縮了一下,難民們不知道提花布只有南埠才可以生產。說起這提花布,大都咬牙切齒,深覺就是這種昂貴的東西,吸引得他們的封地老爺發了瘋似的壓榨他們,用糧食去換取這種精美絕倫的布帛做美裳。
“額...”鄭鈺銘撫額。“我知道了,有災民來就收留吧,男女老少都收留。”
初春的時候,來南埠的難民,不肯賣身為奴的都成了南埠村的臨時村民,他們沒有土地,靠著打工在南埠生存下來,在村邊緣搭建的草棚翻蓋成了泥草房,大有落地生根的架勢。因為在南埠生活還不錯,這些人通過商人往自己家鄉傳了口信,告訴家鄉親友他們在南埠的生活情況,當唐國農民自覺在當地無法生存后,便想到了到南埠求生的親友,知道在南埠只要肯出力氣就餓不死,為了生存,一個個便想法搭船來南埠求生。
為了讓船主肯讓他們搭乘,這些農民變賣最后一點家產奉給船主做了路資,有個船家覺得運人利潤比往南埠運原料利潤多,便索性專門往返運人到南埠。
“人數來得太多的話,怕不好看管。”吳族長很煩惱,村子里已經有好多外地人落腳,這些人根底知道得不詳細,吳族長怕他們作奸犯科。他另外還擔心,勞動力來太多,打工人員會過剩。
“我會專門派人負責這事。”鄭鈺銘想了一下,對于外來難民管理事項,得從村中事務中提領出來,由專人來管理。
南埠村最讓鄭鈺銘放心的當然是吳大,吳大現在在南埠是總管。說是總管,卻沒有具體事務要他管理。村中雜事有吳族長負責,祠堂學生由村中識字的兩個村民教導,紡織廠有吳大妻子做負責人,磚窯和瓷窯有山谷奴隸大師傅看管,木器廠和鐵廠是鄭鈺銘親自負責。吳大在知事府完工后,手上便沒有具體事務可做,顯得有點無所事事。
鄭鈺銘剛開始跟吳大交代這個任務時,吳大還不以為然,不覺得這個事有多重要。鄭鈺銘知道吳大見識有限,連忙跟他說明其中關鍵,南埠發展離不開勞動力,周圍的荒地需要人開墾,各個廠以后會越開越大,同樣需要勞力。
“還讓他們種地?”吳大覺得,收留難民打工就可以,讓難民去開荒代表讓他們成為南埠村民,吳大怕難民會跟村人爭地。
“現在村人原有的土地已經種不過來,他們不會再去開荒,周圍的土地都挺肥沃,浪費可惜了。難民開墾出來后,可以多收賦稅。”
“對哦,這樣可以多得收入。”吳大一拍腦袋,暗怪自己只想著村人利益,忘記結拜兄弟做南埠知事的主要收入應該是收田地賦稅。不過自己的兩義弟大部分收入好似不是從田畝上得來的。
“新來的難民沒有耕作工具,你設法提供給他們。跟他們說明,第一年免稅。”
“來開荒的提供工具?第一年不收賦稅?”吳大嘴巴張得老大。
“工具不是免費提供,是先借給他們,糧種也借,等以后有收成了讓他們逐年還上,第二年收一半賦稅,第三年就跟村民一樣。”
“如果這樣,那難民們還不搶著來這里!”吳大喃喃自語。
鄭鈺銘這里才安排好難民涌入的問題,大壯便一身灰塵從吳都城快馬趕回,帶回一封緊急信件。鄭鈺銘拿胡蘿卜皮液噴霧顯字看完后,連忙騎馬去山谷兵營尋找楚朝輝。
“吳公子雍要向楚王姬女求婚?”楚朝輝看著余奎的密信,眉毛一挑:“這倒是個不錯主意,看來這漪姬是個聰明女人。”
“是啊,和楚聯姻,就不怕趙的威脅,這漪姬對王位根本就沒有死心。”
“求婚侍者有沒有出發去楚?”
“沒有,漪姬剛向吳王進言。”漪姬的兒子才十一歲,一般公子要到十六后才會議親,吳王漸老,漪姬等不及了。
“其實這事也挺好辦的。”楚朝輝想了一下,突然一笑。“可以從根本解決。”楚朝輝手指了下西方,那是楚國位置。
鄭鈺銘歪了下頭,回憶了楚王的一些資料,也不由一笑:“是挺好辦的,不過我得先去蔚山君府了解情況,要是魏慎他們想到對策,就不需要我們出手了。”
“那你速度去看一下,時間緊迫,他們不能應對,我們暗地里做掉這事。”楚朝輝目光柔和,鄭鈺銘和他越來越有默契。
大壯把信送到山谷后,蔚山君府也從吳王都得到了這個消息。鄭鈺銘覲見時,魏慎正要和公子光、魏仁、魏慈、郭族長商量這事。鄭鈺銘和楚朝輝已經被魏慎劃到心腹范圍內,在魏慎心里,鄭楚兩人跟郭氏一樣,是依靠蔚山君府才得以在南埠立足,他們的榮辱已經捆綁在一起,已經是息息相關。
“鄭卿,來這里,坐光身邊。”公子光招手讓鄭鈺銘坐到他旁邊。
“謝公子。”鄭鈺銘跪坐到公子光右側,他的對面是魏慎。
魏慎等鄭鈺銘坐好,揮手讓侍者全部下去,把房門關好后,才把吳王都的消息說給在座的知道。
“這賤婦野心不死!”魏慎剛說完,公子光的臉色就沉了下來。
“王庭中大臣什么態度?驃騎大將軍沒有阻止嗎?”魏仁著急,誰都知道漪姬跟楚聯姻是帶著什么目的的。漪姬這是要借勢壓住太子昭。
“目前還不知道,過兩天才會傳回消息。”魏慎派在王都的耳目一得知漪姬向吳王進言,就先派人送信,王都大臣們的態度還沒有開始表明。
“我們應該派人到各大臣面前多加游說,不能讓漪姬企圖得逞。”郭氏族長神色焦慮。
“對,特別是驃騎大將軍那里。”魏仁一直認為驃騎大將軍是吳王都最有權勢的大臣,驃騎大將軍和大部分大臣反對,漪姬的聯姻企圖就不會成功。
“鄭知事,你有什么建議?”魏慎一直在點頭,眼睛瞥見鄭鈺銘默不作聲,想起上次危機是鄭鈺銘和楚朝輝提供的思路,不由想知道鄭鈺銘對這事的看法。
“額,我不太懂這里面關系,沒什么建議。”鄭鈺銘連連搖頭,心底暗嘆蔚山君的人只想著在吳王這方面想對策,怎么就不設法從楚王那里想辦法。如果不是趙王大軍壓陣邊界,太子昭已經被吳王廢掉,現在只不過是幫小兒子到楚國求親,大臣們再阻擾,吳王怎么會聽從,這次趙國王沒借口到邊境威脅。吳國肯定會派使者去楚求親。
魏慎看了鄭鈺銘一眼,覺得剛才問他真是問多余了,鄭鈺銘和楚朝輝到達城都沒有一個年,他們怎么會了解吳王都情況,真是多問了。
鄭鈺銘從君府告辭出來,直接去了吳牧的家中。吳牧剛從楚銷完貨回來休息,鄭鈺銘來找他時,吳牧正在密室清點金幣。聽到管家在密室外通報,吳牧匆匆把裝金幣的樟木箱子合上,到客廳招待鄭鈺銘。
“吳東家,我們有禍了。”鄭鈺銘一見吳大,劈口就是這么一句。
“我們有禍了?什么禍?”吳牧一聽,臉刷的一下就白了,心立刻提了上來。
“我們找個安靜的地方談吧。”鄭鈺銘看了下周圍,屋外有家仆走來走去。
“好好好!,我們去密室說話。”吳牧掏出鑰匙,帶著鄭鈺銘進了密室,把密室關上,才擦了下頭上的細汗。“鄭大人,我們有什么禍事?”
鄭鈺銘把一個沒關好的樟木箱子打開看了下,用力‘啪’地關上。聲音把吳牧驚得渾身一顫。
“這些可能都要失去了。”鄭鈺銘嘆了口氣。
“啊!為什么?難道蔚山君怒了大人?”吳牧額頭的汗繼續在冒。
“不是,是吳王的三公子雍要跟楚聯姻了。”
“哦,公子雍要求娶楚姬啊。”吳牧一聽,心放了下來,不過是吳楚聯姻,怎么就是他們有禍呢?
“唉!吳王寵漪姬,對吧?”鄭鈺銘就知曉這個小商人不關心政治。
“對!”吳牧點頭,全吳國的人都知道。
“吳王欲廢太子,你可知道?”
“啊!有這事?這違反祖制,不妥啊。”吳牧連連搖頭。
“是不妥,可吳王執意如此,這事就能成,幸好太子昭有個國君舅舅,趙國國王聽說此事發兵邊境為外甥撐腰,廢立問題才沒有成真。”鄭鈺銘耐心告訴吳牧吳王庭情況,他需要吳牧了解事情嚴重性,他需要吳牧去楚辦件事。
“哦,偶家明白了!”吳牧額頭又開始冒汗,這次冒的的汗珠大了點。“和楚聯姻還是為了廢太子!”
“不錯,雍有楚撐腰,就不怕趙國威脅。太子昭被廢,公子光就危險了,等雍登位,第一個收拾的就是達城,到那時,我們都在劫難逃。”蔚山君和漪姬關系不好是公開的。
南埠已經貼上公子光親信的標簽,到時就是黨羽。
“我們得想法阻止!”吳牧大聲說道。這密室里的金幣夠他過上奢侈日子了,他不想失去自己的財富,沒有了南埠,沒有了公子光保護,這一切都將是別人的。
“魏舍人他們想法去游說大臣阻止派使者向楚求婚。”
“如果阻止不了呢?”吳牧很擔心。
“我們就從楚入手,只要楚不同意,聯姻就不會成功。”鄭鈺銘兜了半天圈子,終于兜到點子上。
“對啊,可以從楚入手,我跟楚右大夫關系良好,可以從他這里下手!大人快快向公子建議!”吳牧急切提議。
鄭鈺銘似笑非笑看著吳牧。
吳牧先是一呆,細想片刻,對著鄭鈺銘一揖:“偶家真蠢!竟然不了解大人苦心,牧這就去楚都城游說右大夫。”
向公子光提這個建議的話,就會暴露南埠在楚國銷售錦布的暴利,南埠布匹暴利要讓人知道,即使公子光能容忍不動鄭楚兩人,魏慎可不會容忍,其他貴族也不會容忍。南埠只能暗地單獨出手解決這事。
吳牧聽從余奎建議,跟楚右大夫搞好了關系,借著右大夫的勢力,在楚地開拓他的棉布市場。吳牧跟右大夫的利益已經捆綁在一起。
“不,你去楚不能找右大夫,得去尋左大夫!”鄭鈺銘很欣慰吳牧理解了為什么南埠只能單獨偷偷出手。
“找左大夫?”吳牧又一呆,左大夫是楚王寵臣,在王庭卻沒有世家根基。
鄭鈺銘細細跟吳牧述說了計劃,讓吳牧了解楚宮闈現狀。吳牧一邊認真聽解,一邊連連點頭。
一個時辰后,鄭鈺銘離開達城回了南埠。
吳牧坐在樟木箱上沉思良久,心里對鄭鈺銘佩服得五體投地。吳牧認為,蔚山君府的人比起鄭鈺銘來,智商真不在一個檔次。
蔚山君府的人顯然不太關心楚王庭的事情,而鄭鈺銘卻對楚王庭了如指掌。比起吳王那里,楚王庭更好入手,只要你選對路子。
吳牧心里奇怪,鄭鈺銘和楚朝輝一個在山谷,一個在南埠,從不到國外周游,他們怎么會了解楚王庭情況呢?難道是余奎?余奎從那天幫他解決利益捆綁的難題后,就不見蹤影,莫非余奎已經投效到山谷中去了?吳牧越想越是這個可能。
楚國的左大夫看著吳國商人獻上的禮單,臉色有點動容。禮單很貴重,有兩匹提花布,十匹南埠布,有一疊白紙,有一對瓷瓶。
“叫吳國商人進來!”左大夫看在禮單貴重的面子上,讓家仆把吳牧領進來,這個吳國商人跟右大夫走得很近,左大夫心里不舒服。
“吳牧拜見左大夫!”吳牧捧著一個精致的盒子進來,先小心把盒子放到一邊,然后才恭敬行禮。
“起身吧!”左大夫皺眉,這個商人捧著個盒子進來干什么,還這么小心翼翼。
“大人,請屏退左右,小人要向大人進一件稀世珍寶。”吳牧上前一步,想走到左大夫面前悄聲說話,卻被家仆攔住。
左大夫眼睛微瞇。“什么稀世珍寶不能光明正大進獻?”
“大人,這東西是大秦最珍貴的。小人只想獻大人,不想給別人知道。”吳牧退后幾步,站在盒子旁不動。
左大夫打量了下吳牧,一個矮小瘦瘦的中年人,這樣的人不會是個刺客。
“你們都下去,站在門外等候!”
“是!”
家仆答應著,退出門外,站在屋檐下等候召喚。沒過多長時間,只聽得屋內一聲驚呼,家仆一聽,馬上回身要沖進屋內,卻被左大夫喝止。
“都不要進來!都站遠點!”左大夫聲音嚴厲,家仆只看到左大夫用衣袖護著什么東西,那位吳國商人則遠遠站在一邊。
左大夫等家仆走開,依然用手護著案幾上的盒子。“你跟我到里面說話!”
左大夫小心翼翼抱住盒子,把吳牧帶進一間密室。(這時空的人怎么都喜歡建密室?)
“這是從哪里尋來的寶物?”進了密室,左大夫才小心打開盒子,欣賞盒子中的東西,盒子里放的是球型水晶鎮紙,是那種純凈無色,里面有朵玫瑰花型。
“是海外人到南埠變賣,在下花了全部家產才購得。”
這東西當然是山谷別墅提供,鄭鈺銘本來還想拿煙灰缸當禮物,被楚朝輝否決了,因為別墅只有兩個煙灰缸,已經送掉一個,再把另外一個送掉,楚朝輝在別墅吸煙就沒有煙灰缸可用。鄭鈺銘見楚朝輝嘀咕,便隨手把樓上書房里的水晶鎮紙拿了出來,吳牧第一眼看到后,頭都眩暈了一下,這東西太貴重了,可以抵一座城池。
“你有何求?”左大夫的眼睛看得移不開視線,難怪這個商人要他屏退左右。
“大人!小人有禍!請大人相幫!”吳牧噗通一下就跪倒在地。
“你說是什么事情。”左大夫被水晶鎮紙迷住,心中決定,只要不是謀逆,他就相幫。
“小人和吳姜大夫有隙。”
“你和你國家的大夫有隙,我如何幫你?你是想移居到楚嗎?如果是這樣,太好辦了,你盡管舉家遷來,我保你一生富貴。”
“不,小人產業在吳,不能離開。”
“那我如何幫你?”左大夫皺眉了,總不要他慫恿楚王伐吳去滅一個士大夫吧。
“只要姜大夫擁立的公子雍以后不成為吳王,小人在吳就安全了。”吳牧怕左大夫不明白,連忙補充。“雍的母妃撮哄著吳王來楚為他兒子提親,想求娶楚姬女。”
“哦,你的意思是讓公子雍求婚落空?”左大夫點頭,吳國王想廢嫡子,楚王庭有所聞。
“不錯!請大人相幫!”
“這不過小事一樁,你放心回去吧,有我在,吳國求不成親的。”左大夫自信滿滿,他沒有治理國家的才能,卻有游刃王庭的本事。
楚王的寵姬媺正坐在露臺看著楚王逗她的兒子玩耍,媺姬是楚王晚年最寵的一個妾妃,她所生的六歲兒子最得楚王喜歡。楚王只要有空,便會陪著這個最幼小的兒子玩耍。
“夫人!左大夫求見!”侍女輕輕走到媺姬身邊稟報。
“快請他進來!”媺姬和左大夫走得比較近。
“臣參見夫人!”
“左大夫別客氣,快快請坐,大王馬上會過來。”媺姬對左大夫態度很客氣。
左大夫行了禮,并沒有坐到位置上,而是站在媺姬身邊朝露臺外觀看。“大王真寵小公子。”
“都說父母疼幺兒!”媺姬掩口一笑,眼中有著得意。
“上次大王又說要立小公子做太子。”左大夫狀似在閑聊。
“不是有大臣反對么?”媺姬眼中有著落寞。
“大王執意如此,做臣子的只能聽從。”
媺姬聽罷,抬眼看了左大夫一眼,見左大夫滿臉真誠。“左大夫,如若相幫,媺必不忘大夫恩情!”
“在下一定肝腦涂地為楚王效力!”左大夫很狡猾,說的是楚王,媺姬聽在耳里卻以為是未來的楚王。
左大夫見媺姬臉有喜色,又上前一步,輕輕說道:“吳王遣使來楚,為公子雍求親。”
“吳要和楚結親?”媺姬聽完臉色一變,楚未婚的姬女只有一個,和嫡公子珥是一母同胞。
“是的,大王準備明天召見吳使者。”
“知道了!謝謝左大夫!”媺姬朝著左大夫傾了□,表示感謝。
就在這時,露臺外忽然驚呼。媺姬朝外一看,只見楚王撲到在地,滿嘴的鮮血,小公子手拿一根繩索呆呆站在前方。
“大王!大王!”媺姬沖到楚王面前,扶起楚王,轉頭就要責備兒子。
“不準罵幺兒!”楚王擺手阻止,說話漏著口風。“幺兒來,來父王這里,別怕!”
小公子和父親玩耍時,突發奇想,想用繩索牽牛,楚王寵愛兒子,便口銜根繩子,讓兒子牽引,不想小公子跌了一跤,把楚王的牙齒拉折了。
“父王!”小公子一下就撲到楚王懷里,大聲哭了起來。
“幺兒不哭!”楚王輕拍兒子后背,柔聲安慰。
媺姬邊幫楚王擦拭嘴邊血跡,嘴角邊不由自主翹起。
當天晚上,楚王留宿在媺姬住處,媺姬在楚王面前解衣上床時,楚王忽然眉頭一皺。
“媺姬,你手臂處怎么青了一片?”
“大王!”媺姬低頭,垂目不語。
“怎么回事?”楚王聲音高了起來。
“大王!求大王不要再寵幺兒!”媺姬忽然掩面落淚。
“嗯?怎么回事?我疼兒子難道還有人不許?”楚王聲音嚴厲。
“大王啊!求大王為我母子著想,留我母子一條活路!”媺姬撲到楚王膝蓋痛哭。
“說,到底發生了什么?”楚王額頭冒著青筋。
“前日遇見珥公子,妾避讓稍緩,就被珥公子手下推倒在一旁。珥公子從妾身邊走過時,還冷笑兩聲。大王如今這么寵溺幺兒,等大王百年后,珥公子登上王位,到那時,哪里還有我母子活路?”媺姬哭得凄慘。
“哼!那逆子休想繼承王位!楚王位我要留給幺兒!”楚王狠聲。
“可是珥公子以后勢大,妾害怕。”媺姬哭聲漸止。
“珥如何會勢大?”楚王疑惑,他一直對這個嫡子很冷談,從不給他實權,媺姬怎么說他勢大了?
“吳國派使者來求親了,珥公子的親妹妹嫁給吳國公子,珥公子不就有依仗了嗎?”媺姬邊說,邊拿眼睛偷瞄楚王面色。
“哼!只要我活一天,珥就別想有借勢的一天!”楚王冷笑,還沒見吳使者,就否決了吳國的求姻。
大臣反對又如何?他才是楚國最高的權威,楚國王位,以后只能是心愛的幺兒繼承。
作者有話要說:最后一段如下:
大臣反對又如何?他才是楚國最高的權威,楚國王位,以后只能是心愛的幺兒繼承。
767127扔了一個手榴彈
子子扔了一個地雷
旋覆花扔了一個地雷
謝謝三位的地雷!
“孺子牛”是《左傳·哀公六年》中記載的一個典故:齊景公有個庶子名叫荼,齊景公非常疼愛他。有一次齊景公和荼在一起嬉戲,齊景公作為一國之君竟然口里銜根繩子,讓荼牽著走。不料,兒子不小心跌倒,把齊景公的牙齒拉折了。齊景公臨死前遺命立荼為國君。景公死后,陳僖子要立公子陽生。齊景公的大臣鮑牧對陳僖子說:"汝忘君之為孺子牛而折其齒乎?而背之也!" 所以,那時"孺子牛"的原意是表示父母對子女的過分疼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