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經數個小時的深夜會談,讓在座三人達成了兩項一致的決定:發展,全力發展!搜尋,全力搜尋!
發展自然不必多說。
搜尋工作該如何進行?除了德科薩之外,還有哪些區域需要派遣部隊搜尋?搜尋部隊與本土之間的通訊聯系該如何保持?又該如何防備對方的網絡入侵?
……很多很多的新問題,隨之產生。
不過,這已不再是他們三人需要操心的事,轉而變成了讓參謀團頭疼的事。
德科薩那邊的部隊還在路途當中,雖說距離出發已經十天,但奇怪的是,這支規模為萬人左右的搜索部隊只前進了一百公里左右,速度可謂慢如烏龜爬。之所以會這樣,并不是燃油、道路或是遭遇到伏擊之類的問題,而是因為,這支部隊肩負的使命不止是搜索德科薩,還有負責架設通信電纜。
按照參謀團的設想,這支部隊將分成兩部分,一部分先頭部隊在沿途百公里范圍內進行偵查警戒,剩余的士兵則負責架設通信電纜。這么一來,本土這邊就能及時了解到沿途的動態,避免遭遇到上一次的厄運。
為了確保通信安全,他們并沒有選擇網絡通信,而是選擇了最為原始的電話線通信。
任憑這個黑客再怎么厲害,在沒有任何網絡設備提供支持的情況下,入侵電話線?這總做不到了吧。
他們不信那名黑客無所不能。
不過他們更清楚,僥幸心是極有可能招致災厄的。為了確保萬無一失,參謀團發出命令,部隊與部隊之間的聯系也不能采用無線電通信,而是依靠旗語和口頭傳達的形式。
這樣做的話,工作效率會大大的降低,各種軍事行動也會因此而變得極其緩慢,但,他們依然選擇了這個方式。
他們需要確保這支部隊能安全抵達德科薩。
依照之前的會談總結,這支神秘勢力規模不大,極有可能是一小撮流亡中的幸存者所組成。這種千人、萬人規模的幸存者集團,在正面作戰時,就算能戰勝這支搜索部隊,那所付代價必然慘重。
再退一步。
即便這支神秘勢力依靠情報方面的優勢,以較小的代價消滅了他們的搜索部隊,但,他們完全付得起這個代價。只要能換取到相應的情報,士兵的犧牲就有價值。假如像上次那樣,部隊無聲無色地就突然失去了聯系,那結果反而更糟糕。
這是參謀團商議之后的最優解。
這種方式的唯一缺點就是,部隊行進速度太慢,不是一般的慢。
然而,目光長遠點來看,等到電話線覆蓋到德科薩之際,也就變相地等于將沿途的土地納入己下。
樂觀點看,行軍慢也有行軍慢的好處,至少在安全戒備等方面會因此而提升不少。除非敵人有遠程導彈。可敵人要是部署有遠程導彈的話,那早就應該趁機展開對天華國的進攻了,對不對?所以說,即便有導彈儲備,預計也只是數枚而已,成不了氣候。
怎么看,這項計劃都堪稱是最符合實際的計劃,搜索部隊的所有行動步驟也是嚴格按照這項計劃進行的。
可是,參謀團這邊又多了一件事。
要提升前進速度。
這突如其來的要求,和他們原本的計劃背道而馳。想要速度?那很簡單,放棄鋪設通信電纜、全面開放網絡傳輸以及雷達監控功能就行。可真要這樣做,那就等于給了黑客竊取情報以及偽造命令的機會。
這些都是不可控的風險因素。
倘若前方發生點什么的話,本土恐怕無法第一時間得知,甚至和上次一樣,士兵們是怎么消失的都不知道。
可是,這畢竟是上級的決策,參謀團要做的,只能是執行。
他們絞盡腦汁,通宵達旦地討論。
終于。
他們決定用人數來彌補可能招致來的風險。
他們另外派遣了兩支部隊。
一支用于和先頭部隊匯合,組成一支三萬人的大軍,以最快速度前往德科薩。另外一支是萬人左右的部隊,用來接替先頭部隊的工作,繼續在沿途鋪設通信電纜。
這似乎很簡單。
問題在于,這些士兵的素質。
后續部隊里頭,沒多少合格的軍人。他們基本上屬于克隆人士兵,而且很多都是只懂開槍裝填彈藥這兩個步驟的克隆人士兵。這種士兵的戰斗能力……可想而知,簡直就是炮灰般的存在。
訓練有素的現代化軍隊,士氣可以高達70%甚至是80%,而這種部隊,士氣能有個30%~40%就頂天了。在戰斗時,哪怕實際傷亡數字不大,他們都有可能會因為各種原因而產生潰逃心理。
這就類似于古代被強行拉去的壯丁。打仗不行,脫逃心切。監管稍有不慎,就很容易出簍子。
但沒辦法。
眼下能拿出來的,就只有這種士兵。精銳部隊基本死傷殆盡,殘存的一些既要保衛本土,又要充當教官的重任,實在沒辦法抽身。因此,在作出這個決策之際,參謀團中就有人表現出了這種憂慮。
有個眼鏡軍裝男忍不住開口,“那些士兵的訓練度還不夠,就這么倉促派出去……”
“總不能把留守部隊給派出去吧?”
這句話實在是無法反駁,讓那個眼鏡軍裝男無話可說。
又有人勸慰,“這也是沒辦法的辦法。那些人雖然訓練度不足,但還算是比較服從命令的,派他們去做一些簡單的工程作業……我認為問題不大。不過嘛……得留意一下士兵私逃問題。”
“老周說得沒錯,時間緊迫,在沒有更好的解決辦法之前,就這么做吧。”
眼鏡軍裝男沉默片刻,隨后便點了點頭。
于是后續部隊陸續出發,和先頭部隊進行匯合、工作交接。
一百多公里的距離,一天時間已經足夠。
交接工作也簡單。
一番忙碌之后,負責搜索的部隊將所有可用車輛都調走,全速行軍。留守部隊開始接替之前的通信電纜鋪設工程作業。
這其中,搜索部隊又分成了兩隊。
一隊是五千人左右的精銳部隊,一千人作為偵查部隊負責開路,四千人居中策應。
另外一隊是兩萬五千人左右的克隆人士兵部隊,他們的主要作用就是外圍保護,掩護這支精銳部隊。
嚴格來說,這三萬人基本上都是克隆人士兵,這點從他們臉頰處的二維碼圖案上就能得出結論。區別在于,那些精銳士兵更像“正常人類”,而新兵則類似于十二三歲入伍、對外界一切事物都懵里懵懂的童子軍。
留守部隊中沒有任何的精銳士兵,全都是“新培育”出的克隆人士兵。
和搜索部隊相比,他們的戰斗素質又要低上不少,很多連槍械怎么使用都不知道。好在他們暫時用不上槍械,這段時間,他們可以邊進行工程作業邊學習槍械知識。然而,這種智力宛如“幼兒園小朋友”的克隆人士兵的管理難度,非常之大。
在封閉式訓練場還好。高強度訓練和封閉式管理,能斷絕掉他們的僥幸心理。
在這種野外開闊環境下則不同。稍不注意,他們就有可能因“向往自由”、“無法忍受訓練”、又或是“逃避責罰”之類的原因而叛逃。就算提升訓練強度把他們累成狗也是無濟于事,畢竟位置開闊,讓人防不勝防。
總不可能沿途拉起鐵絲網,三步一崗五步一哨吧?
這種情況下,第一天,就有三十三人因以上這些原因而叛逃!
而他們被抓到的下場,只有一個字,死。
亂世用重典。
用槍決叛逃者的方式來以儆效尤。
有一定的效果。
可是,依然有人試圖叛逃。
不止是留守的工程作業部隊,就連正趕赴德科薩途中的搜索部隊,也隔三差五地就會出現幾例士兵叛逃事件。
但。
這并沒影響搜索部隊的行軍速度。
二十一天之后。
搜索部隊順利抵達德科薩,和預期時間相比,提前了三天。
指揮官很滿意這個速度。可是,非戰斗減員這件事在他心底持續作祟的緣故,卻讓他高興不起來。
三萬一千兩百人的部隊,現在只剩下兩萬九千七百二十人!少了一千四百八十人!
沿途沒遇到任何伏擊,只有十三個人死于疾病,那么,剩下的一千四百七十七人究竟怎么沒的?
還不是趁著各種機會叛逃的!
雖然就地槍決掉近一千的叛逃士兵,可還有五百人叛逃成功,跑到了沿途的山嶺中。
指揮官倒不在意這五百人的生死,反正這五百人的命運多半是餓死、病死,所承受的痛苦遠超過一槍斃命。他在意的是,該如何如何管理好這支新兵部隊。
現在就這樣了,等到開戰時……
越想,指揮官就越頭疼。抵達目的地所帶來的些許喜悅,也因此而沖得煙消云散。
“報告,宿營帳篷已經搭建完畢,等候下一步指示。”
指揮官散去眉間的陰霾,聲音嘹亮地給出回應,“加強周邊地區的警戒工作,休整一天后,執行A計劃。”
“是!”</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