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九一八事變發生以來,蘇聯一直對抗日軍與日軍的沖突持中立態度,外交委員李維諾夫得到日本駐蘇聯大使廣田日方不擴大事端的承諾。</br> 但廣田的承諾顯然不能讓蘇聯放心,早在去年3月事變爆發之前,蘇聯情報部門就截獲了日本駐莫斯科大使館武官發給參謀本部的電報。</br> 電報中駐蘇武官認為日本與蘇聯遲早爆發沖突,鑒于蘇聯強大的戰爭潛力,主張早日對蘇發起進攻,以期對蘇戰爭中占據優勢。</br> 這份電報引起蘇聯的警覺,事變發生之后,蘇聯副外務委員加拉罕召見正在莫斯科舉行中蘇會談的中方代表莫德惠,向中方表達同情,中蘇此時已經斷交,雙方都有意改善雙方關系。</br> 隨后抗日軍的出現令各方勢力都感到意外,與抗日軍僅一江之隔的蘇聯,對這支新出現的勢力充滿好奇,但考慮到抗日軍與關東軍之間的實力差距,蘇聯并不看好抗日軍。</br> 近一年過去了抗日軍令所有人都感到意外,抗日軍雖在關東軍的猛攻下已經退至四平一線,關東軍為此付出巨大傷亡代價。</br> 有抗日軍擋在日蘇之間,能讓蘇聯放心不少,起初蘇聯不是沒有聯系過抗日軍,只是蘇聯代表高傲的態度令張廷言不滿。</br> 抗日軍表現出來的戰斗力,讓蘇聯徹底刮目相看,蘇聯不得不重新審視抗日軍,有意與抗日軍合作,抗日軍正好又面臨美方禁令,抗日軍也正有意與蘇聯合作。</br> 鑒于在哈爾濱會面目標太大張廷言將會面地點放在防守嚴密的克山,另外也是向蘇聯代表展示抗日軍的實力。</br> 會面地點在克山城外一處木屋,這座木屋位于克山南部一處山坡上,原本是伐木工人臨時休息的地點,被修繕后作為抗日軍和蘇聯臨時會面地點。</br> 與悶熱的長春相比克山可以稱得上避暑勝地,克山東北方向一百多公里就是五大連池,陣陣涼風從南面出來,揚起張廷言襯衫衣角。</br> 只是清涼的南風也吹不散張廷言心中的煩悶,美國突如其來的禁令讓他措手不及,他在李汶炳等人面前表現的自信滿滿,其實也是為了安撫住他們。</br> 要面對的是蘇聯這樣一個龐然大物,更何況蘇聯如今的掌舵者是號稱鐵人的斯大林,張廷言心里并沒有底。</br> 一輛汽車從遠處搖搖晃晃地開到坡腳下,一名身材高大藍眼深目的外國人從汽車中鉆出來。</br> 此人便是蘇聯駐哈爾濱領事庫涅茲佐夫,他同時還是蘇聯中東鐵路副理事長,見張廷言站在山坡上庫涅茲佐夫只能夯吃夯吃地往上爬。</br> 庫涅茲佐夫爬上山坡已經氣喘吁吁,“領事先生,請原諒我選在克山會面,哈爾濱會面目標太大,日本人已經針對我展開不下十來次刺殺,我怕會傷到領事先生”張廷言無奈攤手道。</br> “可是不用放在這里吧,從克山到這里的路太爛了,我的腦袋都快把車頂撞穿了”庫涅茲佐夫幽默地說道。</br> 庫涅茲佐夫的玩笑讓今天的會面定下一個輕松的基調,“領事先生,請向下看,腳下的風景會讓你覺得學的從克山到這里一路受到的顛簸都是值得的。”</br> 庫涅茲佐夫順著張廷言手指的方向向下望去,看到腳下克山遍布工廠,遠處還有不少工廠正在建設,隱約能看到如同螞蟻般的工人們正在忙碌著。</br> “領事先生,對你來說腳下的工廠甚至不如蘇聯烏拉爾工業區的九牛一毛,它卻是我們抗日軍一年的成就。”</br> “5年時間蘇聯人民將蘇聯變了個樣,我們東北人民一樣也能做到”張廷言語氣堅定的說道。</br> “張副司令,以你們抗日軍給我們帶來的震撼,我相信你說的話,不過我們還是聊聊當下。”</br> “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我寧愿和你們打交道,也不愿意去和那些貪婪的日本人打交道”庫涅茲佐夫意有所指的說道。</br> “領事先生,我們雙方之間過去或許存在誤會,但在對付日本人這方面我們的目標是一致的。”</br> “是的張副司令,否則我也不會出現在這里,站在你面前。”</br> “既然我們雙方都抱有誠意,我就不拐彎抹角了,日本已經向美國施壓,要求美國停止對華出口武器裝備。”</br> “日本人妄圖利用他們的海軍優勢封鎖渤海,而我們抗日軍與關內的聯系又暫時被他們切斷,打破日軍封鎖的辦法很簡單,就是請貴方為我們提供一個港口”張廷言坦誠地說道。</br> 美國出臺對華武器禁令,即使張廷言不說蘇聯方面也能通過自己的情報渠道知道,與其這樣張廷言不如坦誠相告,顯得自己對談判有誠意。</br> 庫涅茲佐夫微微一愣,顯然他沒想到張廷言竟然如此直截了當的說出抗日軍目前存在的困境。</br> 以庫涅茲佐夫之前與中國軍閥打交道的經驗,那些軍閥在談判時總喜歡拐彎抹角,有時候會讓人浪費很多口舌,似乎抗日軍與那些軍閥不同。</br> “張副司令,你們是想利用我們的海參崴吧”庫涅茲佐夫說道,似乎他對此事早有預料。</br> “是的領事先生,美國政府雖頒布了對華武器禁令,但是如果船只不是開向中國而是開向蘇聯的,日本人就只能干瞪眼。”</br> “貴方只用為我們提供一個港口,當貨物運至海參崴時,裝上火車沿鐵路到達海蘭泡,過黑龍江從大黑河屯沿齊山鐵路抵達克山。”</br> “用到蘇聯境內的鐵路我們甚至可以給貴方支付一定的報酬,我們抗日軍從來不會讓朋友吃虧”張廷言微笑這對庫涅茲佐夫說道</br> 庫涅茲佐夫聽后不得不在心里暗自贊嘆真是個好計劃,如果抗日軍裝備從海參崴運至克山,不僅距離縮短了,還能避免日軍的轟炸,可謂一石二鳥。</br> 對蘇聯而言遠東鐵路運輸壓力并不大,騰出部分車皮給抗日軍既能賺取外匯,又能借抗日軍之手削弱日本,怎么看都是一筆很劃算的買賣。</br> “張副司令,老實說你的誠意和條件已經打動了我,但我今天來只帶了耳朵,沒有帶嘴巴,我會將今天所聽到的回去后原封不動地報告給莫斯科”庫涅茲佐夫裝作無奈的樣子說道。</br> 張廷言清楚庫涅茲佐夫的話半真半假,莫斯科肯定給庫涅茲佐夫畫了一個談判的底線,只不過庫涅茲佐夫似乎不想擔責任。</br> 庫涅茲佐夫之所以這么做是因為中蘇關系過于敏感,兩國關系有個風吹草動外交人員就會吃大虧,成為莫斯科出氣對象。</br> 正是庫涅茲佐夫的謹慎令他順利躲過肅反運動,而加拉罕卻在肅反運動中被槍決。</br> “還得請領事先生將另一個消息也一并帶回去,抗日軍準備收回中東鐵路”張廷言望著庫涅斯佐夫語氣平靜的說道。</br> 庫涅茲佐夫如遭電擊一般差點跳了起來,“張副司令,我沒有聽錯你說抗日軍要收回中東鐵路,你知道這條鐵路對蘇聯意味著什么嗎”庫涅茲佐夫面色不善的說道。</br> “我說過我們抗日軍不會讓朋友吃虧,如果蘇方愿意將中東鐵路歸還給抗日軍,我們愿意和蘇方一起迫使日本將千島群島歸還給蘇聯”張廷言講出交換條件。</br> 日俄戰爭俄國失敗后將庫頁島南部割讓給日本,隨著逐漸強大的蘇聯顯然很想洗刷過去的屈辱,洗刷這些屈辱最好的方式就是將丟掉了土地全部奪回來。</br> 張廷言的話讓庫涅茲佐夫陷入糾結,俄羅斯人對土地有著嗜血般的愛好,庫涅茲佐夫愿意選擇千島群島。</br> 蘇聯占領千島群島就相當于把一根鋒利的釘子放在日本人的菊花上,如果日本對蘇聯不利,蘇聯就將這顆釘子按下去。</br> “張副司令,我們怎么讓日本人將千島群島吐出來”庫涅茲佐夫熱切地望著張廷言。</br> “無利不起早的老毛子”張廷言暗罵道,臉上依舊掛著微笑:“很簡單用手中的槍炮將日本人打服就行。”</br> 幾十年后當庫列茲多夫回想起當天和張廷言在這處山坡上交談的情景時,他對采訪他的記者說道:“當他說出率領抗日軍擊敗日軍時我并不以為然,但也被他身上流露出來的自信感到震撼,事實證明那時我的確小看了他。”</br> 張廷言的要求和條件已經超過庫涅茲佐夫的決定權,“張副司令,此事干系重大,我需要返回哈爾濱向莫斯科方面詳細匯報,當然我還是很希望能與抗日軍合作”庫涅茲佐夫此時只想趕緊返回哈爾濱將這件事報告給莫斯科。</br> “好的領事先生,希望盡快能聽到我們合作的好消息”張廷言伸出手和庫涅茲佐夫毛茸茸的大手握了握。</br> 庫涅茲佐夫踉踉蹌蹌的從山坡上跑下去,拉開車門一頭鉆進去,車身微微一沉,汽車后輪與地面劇烈的摩擦,汽車“嗖”的一下竄了出去。</br> 張廷言看著庫涅茲佐夫所乘坐的汽車蹦蹦跳跳的駛進克山縣城。</br> 木屋內走出一人,此人正是抗日軍副參謀長趙中鍇,趙中鍇走到張廷言身旁問道:“廷言,蘇聯能答應我們的條件嗎?”</br> 【作者題外話】:不好意思今天加班更的晚了,抱歉抱歉。
三月,初春。</p>
南凰洲東部,一隅。</p>
陰霾的天空,一片灰黑,透著沉重的壓抑,仿佛有人將墨水潑灑在了宣紙上,墨浸了蒼穹,暈染出云層。</p>
云層疊嶂,彼此交融,彌散出一道道緋紅色的閃電,伴隨著隆隆的雷聲。</p>
好似神靈低吼,在人間回蕩。</p>
,。血色的雨水,帶著悲涼,落下凡塵。</p>
大地朦朧,有一座廢墟的城池,在昏紅的血雨里沉默,毫無生氣。</p>
城內斷壁殘垣,萬物枯敗,隨處可見坍塌的屋舍,以及一具具青黑色的尸體、碎肉,仿佛破碎的秋葉,無聲凋零。</p>
往日熙熙攘攘的街頭,如今一片蕭瑟。</p>
曾經人來人往的沙土路,此刻再無喧鬧。</p>
只剩下與碎肉、塵土、紙張混在一起的血泥,分不出彼此,觸目驚心。</p>
不遠,一輛殘缺的馬車,深陷在泥濘中,滿是哀落,唯有車轅上一個被遺棄的兔子玩偶,掛在上面,隨風飄搖。</p>
白色的絨毛早已浸成了濕紅,充滿了陰森詭異。</p>
渾濁的雙瞳,似乎殘留一些怨念,孤零零的望著前方斑駁的石塊。</p>
那里,趴著一道身影。</p>
這是一個十三四歲的少年,衣著殘破,滿是污垢,腰部綁著一個破損的皮袋。</p>
少年瞇著眼睛,一動不動,刺骨的寒從四方透過他破舊的外衣,襲遍全身,漸漸帶走他的體溫。</p>
可即便雨水落在臉上,他眼睛也不眨一下,鷹隼般冷冷的盯著遠處。</p>
順著他目光望去,距離他七八丈遠的位置,一只枯瘦的禿鷲,正在啃食一具野狗的腐尸,時而機警的觀察四周。</p>
似乎在這危險的廢墟中,半點風吹草動,它就會瞬間騰空。</p>
而少年如獵人一樣,耐心的等待機會。</p>
良久之后,機會到來,貪婪的禿鷲終于將它的頭,完全沒入野狗的腹腔內。</br>,,。,。</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