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愧為戚家軍的后代,當年血戰大凌河,一戰下來浙兵損失殆盡。剩下的,只有二十一人。</br> 戚元正就是其中之一,他本不姓戚,他是個大明將士遺孤。</br> 當年戚金帶兵之時在路上遇到餓暈過去的他,戚金救了年僅十三歲的戚元正。</br> 從此,戚元正開啟了他的從軍生涯,跟著戚金南征北戰。戚金給他起名叫元正,意思是讓他做一個正直的人。</br> 大凌河,戚金的浙兵幾乎全軍覆沒。當時年僅十五歲的戚元正,被戚家軍拼死保護了出來。</br> 作為戚家軍最小的成員,將士們不忍讓他就此戰死。一路上,他們拼死護送。以至于后金兵開始以為,戚元正是某個重要將領。</br> 殊不知,這些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的戚家軍,他們只是想讓大明留下最后的戚家軍骨血。</br> 就這樣,戚元正在九死一生中活了下來。他一閉眼,就是大凌河一戰中,那些拼死保護自己的同袍。</br> 這也是的戚元正對建奴恨之入骨,他繼續留在了遼東,重新組織起來這支不到三百人的戚家軍。</br> 此時戚元正手里的這支戚家軍,已經和傳統意義上的浙兵沒有多大關系了。</br> 這支戚家軍,都是一群敢死之士。戚元正說動洪承疇,自遼東各營中選拔不怕死的猛士。</br> 其中,許多人都是戰爭遺孤。他們對建奴恨之入骨,是建奴的入侵使得他們家破人亡。</br> 于是,這幫身負國恨家仇的猛士,加入了戚元正的隊伍。</br> 整個遼東都知道,怕死的人不配進戚家軍。從整個遼東數萬將士選出來的不足三百人,他們一頭扎進了海棠山。</br> 洪承疇看到的,就是海棠山這里的戰略意義。若是有一支明軍駐扎海棠山,清兵再攻打錦州的時候就會如鯁在喉。</br> 海棠山的明軍可以不斷滋擾清兵的后勤輜重,尤其是關乎大軍的糧草。一旦糧草被劫或被燒,圍困錦州計劃就會泡湯。</br> 臨行之前,洪承疇就找過戚元正談話:“此次海棠山之行兇險萬分,你們確定還要去么?”</br> 戚元正目光堅毅:“末將只要一閉眼,眼前全是尸山血海,還有昔日同袍的音容笑貌。還有,就是血海深仇!總督大人,末將手下的將士,他們的家人皆死于建奴之手。我們這一去,就沒打算活著回來。我們只是想讓建奴知道,大明,鐵骨猶在,山河猶在。”</br> 洪承疇也不禁感動,親自為這群敢死之士踐行。</br> 梨花寨,這里曾經是一處山寨。后來被遺棄,此時戚元正帶著部下駐扎在了這里。</br> 將士們加固著寨門防御,實際上也沒有什么好加固的。這里只能依仗地勢優勢。至于這個寨子,敵人攻上來的時候,防御功能并不大。</br> ”大丈夫,全忠孝,君父之讎急當報;</br> 永芳叛,建酋暴,遼陽豈肯真降盜,</br> 何不乘機裏頭鬧,生當封侯死立廟。</br> 大丈夫,辯華夷,建酋左袵言侏漓……”</br> 軍中,有人開始在唱起遼東民謠。說的是大明百姓抵御建奴,不肯做亡國奴的心態。</br> 又有人跟著唱起“男兒漢,保家園,不剃頭發不留辮……</br> 頭可斷、血可流,漢兒不做亡國奴……”</br> “報,報戚將軍,建奴來了。西北方向,人數大約兩千人!”</br> 很快,就有手下哨兵來報。梨花寨西北方向,發現清軍騎兵。</br> 戚元正冷笑一聲:“終于來了,備戰!”</br> 二百七十八人,迅速組成防御陣型,他們守住各處要塞,凈待敵人來功。</br> 戚家軍麾下將士岳中全和韓英,二人在第一道防線。他們,迎頭撞上的正是建奴先鋒。</br> “好家伙,大手筆,來這么多人,看來這次建奴是急眼了?!笨粗鴿L滾煙塵中的滿清騎兵,岳中全他們躲在第一道防線的石林中,不由得歡喜道。</br> 旁邊韓英“哼”了一聲:“來的正好,這幫雜碎,今日要他們有來無回?!?lt;/br> 岳中全點點頭:“不可輕敵,告訴兄弟們,聽我號令行事?!?lt;/br> 輕弓,機動靈活,射程雖然近,可適合打伏擊。</br> 蘇哈侖是滿清猛士,以作戰勇猛著稱。他一直都是跟隨八旗兵作戰,這次,自己小試牛刀的帶著兩千騎兵,去海棠山滅掉這股明軍,對他來說根本就是小菜一碟。</br> 所以,這次蘇哈侖壓根就沒有當回事。一支二三百人的明軍,連個斥候都算不上。打他們,這也太欺負人了。</br> 什么戰術戰略,壓根用不上。直接帶人一下子蓋過去就行了,速戰速決,即刻解決戰斗。</br> 前面是一片石林,前方的滿清騎兵暫時放緩了速度。他們已經隱約看出,此地有些不妙。</br> 石林山巔,非常適合打伏擊。這個時候若是明軍在此設伏,倒是頗為棘手。</br> “咱們回事,為何不前進!”蘇哈侖縱馬上前,忍不住罵道。</br> “蘇哈將軍,您看?!币幻灞?,揮鞭指著四周的山巒。意思是,這里有埋伏怎么辦。咱們這么貿然一頭扎進去,怕是有些兇險吧。</br> 蘇哈侖從來都不是有勇無謀之輩,他看了下四周的情形,立即指揮部下:“上滕盾!”</br> 清兵之所以能夠縱橫遼東,不是沒有一定道理的。除了明軍的戰斗力低下,軍備松弛之外。這些清兵的戰斗力,確實是強悍無比。</br> 他們真正做到了令行禁止,隨著蘇哈侖的一聲令下,手下清兵將士紛紛將馬背上的滕盾跨在左手,右手提著馬韁,做出防御陣型。</br> 這需要平日嚴苛的訓練,論單兵戰斗力,這些清兵真的吊打明軍。這一點,是不得不承認的一個事實。</br> 明軍,在太祖朱元璋或者成祖朱棣手里,是一支戰無不勝、所向披靡的軍隊,那個時候北方的游牧民族,是被明軍吊打的。</br> 可是,一旦過上了安逸的生活,軍備都會立刻松弛下來。歷朝歷代,莫不如是。尤其大明朝,經過二百余年的洗禮,大家都習慣了安逸。</br> 《團長》里有段話說出了我們的缺點,命都不要,就要安逸。死都不怕,就怕不安逸。這個多年被人盯死的死穴,一打一個準。</br> 在大明也是一樣,甚至于包括朱慈烺?;蛘哒f,這是人類共有的通病。</br> 什么時候你不再貪圖安逸,什么時候你未雨綢繆事無巨細,這個民族就還有救。
三月,初春。</p>
南凰洲東部,一隅。</p>
陰霾的天空,一片灰黑,透著沉重的壓抑,仿佛有人將墨水潑灑在了宣紙上,墨浸了蒼穹,暈染出云層。</p>
云層疊嶂,彼此交融,彌散出一道道緋紅色的閃電,伴隨著隆隆的雷聲。</p>
好似神靈低吼,在人間回蕩。</p>
,。血色的雨水,帶著悲涼,落下凡塵。</p>
大地朦朧,有一座廢墟的城池,在昏紅的血雨里沉默,毫無生氣。</p>
城內斷壁殘垣,萬物枯敗,隨處可見坍塌的屋舍,以及一具具青黑色的尸體、碎肉,仿佛破碎的秋葉,無聲凋零。</p>
往日熙熙攘攘的街頭,如今一片蕭瑟。</p>
曾經人來人往的沙土路,此刻再無喧鬧。</p>
只剩下與碎肉、塵土、紙張混在一起的血泥,分不出彼此,觸目驚心。</p>
不遠,一輛殘缺的馬車,深陷在泥濘中,滿是哀落,唯有車轅上一個被遺棄的兔子玩偶,掛在上面,隨風飄搖。</p>
白色的絨毛早已浸成了濕紅,充滿了陰森詭異。</p>
渾濁的雙瞳,似乎殘留一些怨念,孤零零的望著前方斑駁的石塊。</p>
那里,趴著一道身影。</p>
這是一個十三四歲的少年,衣著殘破,滿是污垢,腰部綁著一個破損的皮袋。</p>
少年瞇著眼睛,一動不動,刺骨的寒從四方透過他破舊的外衣,襲遍全身,漸漸帶走他的體溫。</p>
可即便雨水落在臉上,他眼睛也不眨一下,鷹隼般冷冷的盯著遠處。</p>
順著他目光望去,距離他七八丈遠的位置,一只枯瘦的禿鷲,正在啃食一具野狗的腐尸,時而機警的觀察四周。</p>
似乎在這危險的廢墟中,半點風吹草動,它就會瞬間騰空。</p>
而少年如獵人一樣,耐心的等待機會。</p>
良久之后,機會到來,貪婪的禿鷲終于將它的頭,完全沒入野狗的腹腔內。</br>,,。,。</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