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快更新都市超級兵王 !
”讓佳市長再講幾段,我們長長見識!“這時,谷豐收有些嫉妒了。谷豐收北大畢業,自恃清高,他沒想到佳多寶的學歷會這么高,檔案里可沒顯示,谷豐收也覺得蹊蹺。
”呵呵,慚愧呀,慚愧,我這個哈佛碩士生被國外的環境毒害的不淺啊,對本國歷史研究得不多。”佳多趕緊推辭,他可不想在被人坑了。
”謝省長,您講一個,我可知道您書房里歷史書籍很多哦?“蘇麗似乎在幫著佳多寶,立即把矛頭指向謝萬鈞。
不過,她這話一說出來,總讓大家感覺很曖昧。
蘇麗似乎也覺察到了,俏臉一紅,但沒解釋。
”哈哈哈,你個小蘇同志啊!還知道將我一軍?哈哈,不過,我先問問你,你是怎么知道我書房里有歷史書的,趁我不在家你進我書房,是和目的?坦白交代!“謝萬鈞大笑說道。
”哎呀!知道就是知道啦!怎么還刨根問底的?上次我去你家*,是她領我進了你的書房!“蘇麗聰明著呢,立即解釋。
眾人恍然大悟,不過,各自心里卻有了些想法。
”呵呵,我平時確實愛看一些歷史書,那我就講一段!“謝萬鈞笑著說道。
眾人鼓掌。
謝萬鈞喝了一口酒,說道:”我就講一段明代后期著名的清官廉吏袁可立的故事吧。袁可立是堅定的主戰派抗清將領,主張武力抗清和積極防守,并力主全面控制朝鮮。
袁可立不阿附權貴,敢于為民請命。
明朝著名的”雷鳴案“就是袁可立辦的。
你們知道雷鳴案嗎?“
謝萬鈞問道。
眾人搖頭,此時,就是知道的,也不能說知道,打擾了省長大人的雅興,那還了得。
謝萬鈞很滿意眾人的表現,那紙巾擦了一把嘴巴,說道”萬歷二十一年,袁可立在任蘇州府推官。
1592年至1593年間,江南發生了一場冤案,最終導致三人遭受滅頂之災。起因就是豐臣秀吉侵朝,招募鄉兵御倭保家。想讓江南富戶贊助一些錢糧,結果一來二去就鬧出一些矛盾。
仇家立即舉報說他們聚眾謀反。
福建巡撫許敬庵聞之大驚,通報應天巡撫朱弘謨徹查。
朱弘謨本就對江南世家有看法,又好大喜功,因此立刻斷定三人有罪,將豐臣秀吉抓捕入獄。
豐臣秀吉被抓的消息傳到京城,三司大驚,兵部尚書石星怕有出入,再次派人查實。
后經蘇州府推官袁可立多方查實是一場冤案。
朱弘謨怕自己官帽不保便提前定調,判秦燈豐臣秀吉斬立決。
豐臣秀吉被押赴刑場之上,大聲喊冤不止.....“
謝萬鈞講到此,環視四周見大家,都支愣著耳朵聽著,微微一笑,故意停下來喝酒....
“哎呀,你就不能講完了再喝嗎?”蘇麗看來和謝萬鈞的女兒很好,兩家來往很密,說話一點也不外。
眾人都樂了。
謝萬鈞也樂了,慢悠悠地喝了一口酒,潤潤嗓子,在大家期待的目光下,在蘇麗恨恨的目光下,繼續說道:”
袁可立及時趕到法場,刀下留人。
袁可立覺得此案疑點重重,于是頂住巡撫壓力,堅決不同意草率處決人犯。又以烏紗和性命將人犯保釋候審,最終洗清了冤屈。
當豐臣秀吉被解救出來時,天空無云,卻雷霆震天動地,從此,傳為“雷鳴案”。
袁可立斷案神奇,古今傳頌的還有”巡海問琉球斷奇案“。
明萬歷二十二年,蘇州府推官袁可立在查辦涉倭案件時,發現被指為倭寇同黨處以極刑者一時竟多達數百人之多,甚至殃及婦女兒童。于是他不惜得罪一些急于邀功的高官權貴,對案件進行重審,先后使千余名無辜百姓和漁民免遭屠戮而獲釋。
一次,袁可立奉命巡海琉球。
呵呵,就是今日米國所謂的沖繩島,其實沖繩島是華夏藩屬。
有個個李姓千總邀袁可立共飲,席間出贈三把倭寇“武士刀”。
袁可立審視之,見刀面光潔如玉,十分精美,袁可立憑經驗發現這不是倭刀,而是來源于琉球之物,便謝絕千總贈刀,將刀退還。
不數日,海上傳來戰報,說軍隊打了勝仗,擊斃倭寇數百,擒獲20幾十名俘虜和大量物資及船艦。
可是,在巡撫審驗時卻沒有戰俘的口供,也沒有證據。而急于報功的軍方要求草草結案將犯人處死。
巡按感到棘手,交給推官袁可立查辦。
袁可立接手時,有兩人已斃死杖下,另外的十八人也被以毒藥致啞,即便不啞也因為語言不通而無法辯冤。
袁可立據理力爭,上奏朝廷將人犯緩死暫系獄中。
袁可立仔細地查驗了所有繳獲的物品,驚訝地發現自己曾經見過的三把“倭刀”竟然也在其中,又被當作“戰利品”上報,頓覺案件大有蹊蹺。
袁可立馬上找來李姓千總對質,但千總打死也不承認誣良為盜,并一不做二不休一口咬定說就是在海上俘獲的倭寇。
不久,琉球貢使來中國,胸有成竹的袁可立請他們過來指認,貢使辨認出這些全都是琉球良民。
原來這些所謂的倭寇是一次在海上運輸糧食時,因海嘯失舵而漂流海上,不幸被官兵捕來冒充倭寇的。
后來,這十八個琉球國民被無罪釋放回到家中。
為感謝袁可立救命之恩,在琉球建廟塑像奉祀,將袁可立敬若神明。”謝萬鈞說到這,大有深意地看了佳多寶一眼,然后舉杯示意大家喝酒。
佳多寶笑笑,已然明白了謝萬鈞的意思。
啪啪啪,有人帶頭鼓掌。
眾人掌聲更加激烈,都覺得謝萬鈞所講寓意深刻,已有所指,卻又峰回路轉。
佳多寶此時也認為謝萬鈞,境界高深!
“哈哈哈,唐書記講來一個吧,反正時間還早,我也不著急走!”蘇麗拍著巴掌,看向唐曉天,說道。
唐曉天似乎也來了興致,笑著說道:“好,好,那我也講一個。《興利除弊約》大家都知道吧?
明崇禎年于成龍,在二十余年的宦海生涯中,三次被舉"卓異",以卓著的政績和廉潔刻苦的一生,深得百姓愛戴和康熙帝贊譽,以"天下廉吏第一"而蜚聲朝野。
康熙二十年春,康熙帝當面褒贊他為"今時清官第一"。
崇禎十二年,于成龍參加鄉試,省城太原考場考官公然行賄受賄,徇私舞弊。于成龍在考卷上痛陳時弊,直抒胸臆。結果正榜無名,勉強考取了個副榜貢生。副榜貢生相當于備取生,不算中舉,但可以直接參加會試。會試之后,于成龍以父親年老為借口,辭去做官的機會,回到來堡村。
順治四年至順治八年,于成龍到太原崇善寺開辦的學校學習了4年,但順治八年的鄉試中,于成龍又落榜了,這年他已經35歲了。
順治十一年,于成龍兄長于化龍病故,三子于廷元出生,全家生活的擔子落在他的肩上。父親于時煌年老多病,要人侍候湯藥;繼母李氏雖健,也已暮年。長子、次子上學,全家開支很大,家資因此受窘。于成龍為了養家糊口,供子上學,整日忙于家務,再無工夫參加科舉考試了。
順治十五年,父親病故。
順治十八年,于成龍入國子監學習,結業后準備出仕。
順治十八年,已44歲的于成龍,不顧親朋的阻攔,拋妻別子,懷著"心此行絕不以溫飽為志,誓勿昧天理良"的抱負,接受清廷委任,到遙遠的邊荒之地廣西羅城為縣令。羅城新隸于清統治下不到兩年,由于局勢未穩,兩任知縣一死一逃。于成龍到羅城時,這里遍地荒草,城內只有居民六家,茅屋數間,縣衙也只是三間破茅房。他只得寄居于關帝廟中。在困境中,同來的五名仆從不久或死或逃,而他以堅強的意志,扶病理事,邁開仕宦生涯的第一步。
于成龍始終把整頓吏治放在工作的首位。針對各屬賄賂公行,請客送禮之風,他從利用中秋節向他行賄的官員開刀,懲一儆百。他赴任江南,入境即"微行"訪于民間,面對"州縣各官病民積弊皆然而江南尤甚"的狀況,很快頒布了《興利除弊約》,他舉優劾貪,寬嚴并濟,時人說凡他所到之處,"官吏望風改操"。
于成龍的官階雖越升越高,但生活卻更加艱苦了。為扼止統治階級的奢侈腐化,他帶頭實踐"為民上者,務須躬先儉仆"。去直隸,他"屑糠雜米為粥,與同仆共吃",在江南是"日食粗糲一盂,粥糜一匙,侑以青菜,終年不知肉味。"
江南民因而親切地稱他作"于青菜"。“
唐曉天說到這,大家都笑了,笑過之后,又感到不應該笑,于是,又都嚴肅起來。
佳多寶心里暗樂,哎,官場人要是當演員,估計,絕對個個是大牌!
不過,佳多寶心里暗暗感激唐曉天,唐曉天講的這個故事,和佳多寶所講有著異曲同工之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