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等。↖”冷夜掰著手指頭數(shù)了數(shù),頭痛萬分的道:“你的意思是說,黃帝其實是距今六千多年前的人?”
六道點點頭道:“確切的說,是將近七千年。”
“這時間上不對啊。”冷夜大皺眉頭道:“黃帝、少昊、顓頊、帝嚳、帝摯、帝堯、帝舜、帝禹,再到公元前2070年開始的夏朝,這當(dāng)中用了兩千多年?這幾個帝王每個都能活幾百歲不成?”
六道挑了挑眉宇,神色古怪的笑道:“你們被司馬遷的《史記》荼毒的可真深啊。上古六千余年的真實歷史,被儒家硬是篡改成了僅有幾百年的虛偽的“五帝時代”,就這樣的一段虛假歷史居然還被后世當(dāng)成真理,一代誤一代。嘿。”
六道譏笑一聲,搖搖頭道:“其實這些東西已經(jīng)有大量的考古事實證明了,“五帝時代”并非只有短短的幾百年,而是長達(dá)幾千年,只是這段歷史被儒家篡改了而已。還有,黃帝、少昊、顓頊、帝嚳、帝摯、帝堯、帝舜、帝禹,這些人不僅僅只是一個政權(quán)交替的開創(chuàng)者的名字,也同樣是一個歷史階段政權(quán)的代稱,并不是僅指一個人。像黃帝的稱謂,實際上先后就有十幾位國君號稱黃帝。”
冷夜愣道:“什么意思?”
不止冷夜,就連皇后等人聽到這話也露出了一絲的興趣。
六道歪歪嘴似笑非笑的說道:“意思很簡單,比如你冷夜出生在五帝時期。也坐上了帝位。后世稱你是夜帝,那么你就是一個夜帝政權(quán)的開創(chuàng)者,你的子孫后代都會被稱為夜帝。直到你的夜帝政權(quán)被取代為止。懂嗎?事實上夜帝會有很多代人,而并非僅指你冷夜一個人,不過被儒家這么一搞,就變成了后世之人都以為夜帝只有你冷夜一個人而已。像黃帝、炎帝這些人即是一個政權(quán)的開創(chuàng)者,也同樣是他們的子孫。董仲舒、孔安國、司馬遷這些人根本就什么都不懂,卻為了討好漢武帝,自以為是的硬把一整個政權(quán)朝代給縮減到一個人身上去了。這就好比秦始皇打下天下。結(jié)果讓位給了漢帝劉邦,劉邦死后又讓位給了魏帝曹操,曹操再讓給司馬炎。司馬炎再讓位給了楊堅、李淵……等等,說得好像這些人都生在同一個時代一樣無知可笑,可實際上他們之間的時間跨度很大,單是這個時間就是一個致命的錯誤。后世的儒者們發(fā)現(xiàn)了《史記》中這個巨大的錯誤。卻沒有辦法去推翻或修正。只能將錯就錯,不停的幫司馬遷圓謊、編造,最后硬生生的把跨度幾千年的政權(quán)時期給變成了只有短短幾百年的‘五帝時代’。這,就是你們所熟知的五帝歷史。”
停了一下,六道似在組織語言,片刻后才如數(shù)家珍般娓娓道出:“其實整個五帝時期從一代炎帝姜魁隗開始到帝禹結(jié)束,不算上夏王朝的話,時間跨度約三千年左右。炎帝政權(quán)我之前已經(jīng)說過了。整個炎帝時期分有兩大政權(quán),第一個是炎帝魁隗氏政權(quán)。共傳了六帝。魁隗氏末帝姜共工時期大權(quán)旁落,被同樣是姜姓炎帝一支的神農(nóng)氏篡位奪權(quán),之后的神農(nóng)氏就成了天下共主。神農(nóng)氏共傳有八帝,立國約二百五十四年,后被黃帝所覆滅。神農(nóng)氏最后一帝姜榆罔在阪泉之戰(zhàn)結(jié)束后逃亡三年,三年后被黃帝所捉,行斬刑,炎帝政權(quán)到此結(jié)束。”說到這里,六道停頓了一下,才繼續(xù)說道:“也就是說,最后一任的炎帝姜榆罔是死在黃帝手里,而并非你們以為的他把天下讓給黃帝,自己跑去行醫(yī)、嘗百草,他可沒那么偉大。而且黃帝就算再蠢,也不可能讓這么一個有著巨大號召力的人活下去的,更別說還放他自由。還有,儒家說炎帝是先被蚩尤打敗,再跑去向黃帝求救,并自愿將部族并入的,這根本就是無稽之談。司馬遷亂寫一氣,卻被儒家視為正統(tǒng),荼毒后世幾千年。多可悲啊?”
六道瞥了冷夜一眼,搖搖頭繼續(xù)說道:“黃帝部族滅掉炎帝部族后,炎帝下屬全部落首領(lǐng)紛紛起兵反抗,刑天、蚩尤都是其中的餃餃者。蚩尤更是一度差點滅掉黃帝,黃帝因此恨蚩尤入骨,在打敗蚩尤后不僅將蚩尤分尸,更將他率領(lǐng)的九黎族打入最下等賤民之列,所以黎民百姓中的黎民這個詞指的就是九黎之民,在最早的時候黎民是最低賤最沒有地位的,只能被奴役的下等人。而百姓在最初則是指達(dá)官貴族這些上等人,因為那個時候普遍是沒有姓的,只有擁有顯赫身份的人才可以有姓,所以黎民和百姓是指兩個極端的階層。”
“雖然黃帝打天下的過程一波三折,但最后還是他獲得了勝利,成為天下共主。黃帝有熊氏(也稱軒轅氏)政權(quán)共傳了十五帝,立國約四百六十一年。末帝姬號次時期,東夷少昊氏攻占中原地區(qū),黃帝一族被迫回歸北方,讓出了帝位。而少昊金天氏政權(quán)自一代帝己清嚳(少昊)起共傳了七帝,立國約二百六十四年。少昊金天氏政權(quán)末任帝己匠敬死后,被乾荒(顓頊)奪位,建立顓頊高陽氏時期。顓頊高陽氏政權(quán),傳十二帝,立國約四百一十一年。顓頊高陽氏政權(quán)第十一任帝祥象與第十二任帝佳琚時期,因大洪水災(zāi)難,以及共工氏族的叛亂,顓頊族衰落。此時嚳美(帝嚳)東征,顓頊族戰(zhàn)敗后全族逃往東北亞,于公元前3348年被帝嚳高辛氏政權(quán)所取代。帝嚳高辛氏政權(quán),傳二十一帝,立國約五百八十二年。公元前2799年,帝嚳高辛氏最后一帝巴加死后,姜角(帝摯)奪位,并建立帝摯青陽氏政權(quán)。帝摯青陽氏政權(quán),傳十七帝。立國約四百四十三年。公元前2357年,帝摯青陽氏政權(quán)最后一任帝姜匡二被放勛(堯)所廢黜,帝堯放勛繼位建立帝堯陶唐氏政權(quán)。帝堯陶唐氏政權(quán)。傳六帝,立國約二百三十年。公元前2128年,帝堯政權(quán)最后一任帝王姜密去世,姚重華(舜)竊國,虞舜姚重華建立帝舜有虞氏政權(quán)。帝舜有虞氏政權(quán)只傳二帝,立國約五十七年。公元前2070年,帝舜政權(quán)二任帝姚美叔去世。姒禹憑著治水的功績和聲望成功篡位,其子姒啟于公元前2097年繼位,后世稱姒啟開始的時期為夏王朝。不過時間上卻又是從禹登位開始算起的。”
說完后六道停下來,凝視著冷夜,說道:“這才是龍國完整的五帝歷史。所有的帝王或是謀逆竊國,或是武功爭天下。并非儒家一直強(qiáng)調(diào)的禪讓。整個五帝時期根本沒有誰禪讓過。而儒家不停強(qiáng)調(diào)的禪讓其實只不過是為了幫《史記》圓謊堵漏,自圓其說而已。”
冷夜狠狠的撓著頭皮,直欲將頭皮都撓出血來,哭喪著臉道:“照你這么說,堯、舜、禹這些五帝都不是指人,而是一個個朝代?”
六道點頭道:“你確實可以這么理解。就像我之前說的,你冷夜奪位成功后,號夜帝。這夜帝的夜即是你的名字。也同樣是對當(dāng)前政權(quán)君王的稱謂。你的兒子如同繼位的話,就是二任夜帝趙某某。然后你的孫子三任夜帝趙某某。懂了不?……你也不用奇怪,那個時代的傳統(tǒng)就是這樣的,這種情況直到姒啟時期才有所改變。到了商代,才正式以國號為稱,這種帝稱方式就被徹底擯棄了。至于那個夏王朝……”六道聳聳肩說道:“很遺憾,并不存在夏王朝,龍國歷史的第一個朝代是商朝。龍國雖然自稱有五千年歷史,但官方承認(rèn)的時間也只是從商朝開始算起,之前的五帝以及夏王朝時期都不被承認(rèn)。所以有人戲稱五帝時期是傳說中的神話時代,暗諷五帝就跟女媧、盤古那些神話故事一樣,都只是虛構(gòu)的。但事實上五帝時期確實是真的存在過,不過并不是你們所理解的那區(qū)區(qū)幾個帝王,而是我之前所說的政權(quán)。”
冷夜苦笑道:“他娘的,你簡簡單單幾句話,就徹底把我以往所有的認(rèn)知都推翻了。”
六道笑了笑,說道:“不是推翻,而是你所學(xué)的歷史都是錯誤的,被歷代儒家刻意掩蓋的。其實《史記》還有很多的錯漏可尋,比如開篇的第一句話就大錯特錯了。《史記》說:‘黃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孫,名曰軒轅。’光是這一句話,就已經(jīng)彰顯了司馬遷的無知。少典不是一個人,而是一個氏族。所謂的氏其實就是一個部落的稱謂,像我們命運(yùn)部隊如果在那個時期組成一個部落,可以稱為命運(yùn)氏。黃帝的有熊氏可能最早時是屬是少典氏族的管轄,就像游牧民族的王帳和下屬部族帳營的關(guān)系一樣,但黃帝絕對不是什么少典的兒子。還有,黃帝的名字應(yīng)該叫伯荼,不叫軒轅。另外公孫這個姓也不對,公孫之姓最早出自春秋。春秋戰(zhàn)國諸候們的兒子都稱為公子,像秦始皇的兒子扶蘇就叫公子蘇,胡亥叫公子亥。而公子們的兒子就叫公孫,這些諸候們的后人后來就有許多人以公孫為姓,意指自己是諸候的子孫后代。所以公孫姓者最早出自春秋,皆是貴族之后。五帝之時并無公孫之姓,最早的大姓是風(fēng)姓,從燧人氏開始到伏羲、女媧政權(quán)直致炎帝姜姓為止,全都是由風(fēng)姓掌權(quán)的。風(fēng)姓之后的大姓中也沒有公孫,并且那個時候的大姓全帶了女字邊的,像姬、姚、媯、姒、姜、嬴、姞、妘、媧、好等等,這些姓都帶女字邊的,甚至連‘姓’這個字拆開來也是女生二字。”
說到這里,六道停了一下。可能是說得口干了,舔了舔干燥的嘴唇后才繼續(xù)說道:“上古是沒有公孫姓的,《史記》上說黃帝有二十五子,其得姓者十四人對吧?可是這十四姓也沒有一個姓公孫的。還有,清代崔述在《補(bǔ)上古考信錄》也同樣指出:‘公孫是公之孫,上古時無此公孫)稱。’所以司馬遷根本就什么都不懂,卻自以為是的把道聽途說來的東西寫進(jìn)了《史記》中。后來的儒家把《史記》捧為正統(tǒng),雖然發(fā)現(xiàn)了其中大量的錯誤,卻因為種種政治因素不去修正,反而編造各種謊言來混淆視聽。”
冷夜沉默了半天,忽然問道:“這么說,五帝的禪讓都是假的?”
“假的。”六道點頭道:“五帝每個彼此都相差了好幾百年,怎么可能活到那個時候禪讓?雖然儒家一直在強(qiáng)調(diào),五帝時期都是禪讓制度以禮治國,可實際上五帝政權(quán)都是謀逆奪位的,并不是儒家所說的那么平和。”
冷夜張了張嘴,說不出話來。
六道嘴角微挑,噙著一抹笑容,繼續(xù)說道:“另外,我們就暫且權(quán)當(dāng)《史記》里面所說的都是真的吧,五帝都是人物而非政權(quán)。那么你有沒有注意到,《史記》中自黃帝后面的那些帝王,可全部都是黃帝的子孫后代,都是他的直系血脈后裔,沒有一個是外人。這已經(jīng)是血統(tǒng)繼位傳承制度了吧?即是血統(tǒng)傳承又哪里來的禪讓。”
“這……”冷夜啞口無言。
“既然是血統(tǒng)繼位,為什么儒家還一直強(qiáng)調(diào)五帝是禪讓制?更說夏啟才是第一個血統(tǒng)傳承制?這不是自相矛盾嗎?”
冷夜沉默下來仔細(xì)想了想,發(fā)現(xiàn)六道說的竟都是對的。按照《史記》所述,黃帝后面的帝王確實全都是他的血脈后裔,既然如此又怎么會是禪讓制?漢獻(xiàn)帝讓位給曹丕,魏元帝曹奐讓位給司馬炎,這才是禪讓,雖然都是心不甘情不愿的讓。而《史記》中的這個錯誤確實太明顯了。
“好了。”六道這時忽然話峰一轉(zhuǎn),說道:“這些你們龍國的歷史我沒有興趣去深究,還是回到正題吧。”
ps: 聲明一點,這只是小說,就不要與現(xiàn)實對照了。文中所述,各位覺得有意思的就自己查查吧,不想信的話它也僅僅只是小說而已。我前面的一些話題被搞得一年,求爺爺告姥姥,辛辛苦苦奔波勞碌才終于好不容易解禁了,可不想再二進(jìn)宮了。所以再次鄭重聲明:這只是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