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真的是陽泉君”蒙文還是有些不相信現在這個彬彬有禮的年輕人就是早間傳聞的那個靠著姐姐的紈绔子弟,但是蒙文還是立馬就醒悟過來,趕緊又說道:“小將蒙文,見過陽泉君”,陽泉君雖然名聲不太好,但是擋不住他有一個現在是秦國太子的姐夫,安國君就是未來的秦國君王,現在和陽泉君交好對蒙氏可沒有什么壞處。
“正是,這是本君的令牌,請蒙將軍查驗”陽泉君一改常態,十分客氣的拿出自己的身份牌遞給蒙文。
“呵呵,陽泉君在咱們秦國可是響當當的人物,那里還需要查看令牌。祭祀快要開始了,陽泉君先進去吧”蒙文既然已經認出眼前的就是陽泉君,又表現的彬彬有禮,那里還不知道別人敬你一尺,你就要敬別人一丈的道理,況且他和陽泉君也沒有什么瓜葛,那里會主動地找茬,所以他也不接令牌查驗,反而十分大方的放行。
“那就多謝,改日本君請蒙將軍到府邸飲酒”陽泉君見到蒙文如此的懂事,現在宮門這里人來人往的也不方便,所以從善如流的接過他的善意,還邀請他改日到自己的府邸去飲酒。
“那就恭敬不如從命,請”蒙文臉上漏出喜色,直接答應下來,客氣的讓陽泉君入宮。
秦國的律法十分嚴格,并且因為國家政策的原因,長期的對外戰爭,所以糧食都是十分的緊張,拿來釀酒的酒更少了,也只有一些人敢這樣做,比如說陽泉君。那個男人不喜歡喝酒的呢?蒙文聽到陽泉君的邀請,還是不自覺的喉結上下動了動,但是沒有人會說他什么,不知道有多少人正在羨慕他收到陽泉君的邀請,就連呂不韋這樣的都沒有喝到過陽泉君府邸的酒,可想而知秦國的酒有多么難得。
陽泉君也不再客氣,對著蒙文點點頭就帶著呂不韋往里面走,兩人一路來到專門用作祭祀的宮殿,就見到宮殿前已經是旌旗翻滾,基本上重要的人物都已經到齊了,祭祀對于國家而言,凝心聚力,富民強國,保障百姓安居樂業,實現國人幸福生活是其重要職能,中國古代還有一種稱為“明堂“的重要建筑物,其用途是皇帝、君王于季秋大享祭天,配祀祖宗,朝會諸侯,頒布政令等,可說是朝廷舉行最高等級的祀典和朝會的場所。漢長安南郊的明堂辟雍,是早期的大型建筑遺存。
第一類祭祀自然神。其建筑包括天、地、日、月、風云雷雨、社稷、先農之壇,五岳、五鎮、四海、四瀆之廟等等。其中天地、日月、社稷、先農等由皇帝親祭,其余遣官致祭。祭天之禮,冬至郊祀、孟春祈谷、孟夏大雩(祈雨)都在京城南郊圜丘,季秋大享則于明堂舉行,祭時以祖宗配祀。歷代皇帝把祭天之禮列為朝廷大事,祀典極其隆重,無非是強調“受命于天“、“君權神授“,神圣不可侵犯。祭地之禮,夏至在北郊方丘舉行。中國古代認為天圓地方,故分別筑圓壇、方壇舉行祀典。日月星辰或于祭天時附祭,或另設壇致祭,明代北京則于京城東西郊分設日壇、月壇。先農壇是皇帝祭神農和行藉田禮之處,為了表示鼓勵耕作,天子有藉田千畝,仲春舉行耕藉田禮,并祭神農于此,明代北京先農壇設于南郊圜丘之西。
第二類是祭祀祖先。帝王祖廟稱太廟,臣下稱家廟或祠堂。明制庶人無家廟,僅在居室中設父、祖二代神主,且不能設安放神主的櫝。帝王宗廟仿宮殿前朝后寢之制:前設廟(前殿),供神主,四時致祭;后有寢(后殿),設衣冠幾杖,以薦時鮮新品。廟有兩種形制,一種是分別建立7所或9所建筑,每所奉一祖先;另一種是在一座建筑.中設有7室或9室,每室奉一神主。
第三類是先賢祠廟。如孔子廟、諸葛武侯祠、關帝廟等。其中孔子廟數量最多,規模也大,分布遍及全國府、州、縣。自漢武帝尊儒之后,歷代帝王多以儒家之說為指導思想,孔子地位日崇,至唐,封為文宣王,曲阜孔廟也日益宏大壯麗,到明代,達到了目前所見的規模。府縣孔廟,規模常超過一般祠廟,廟前設泮池、欞星門,廟內有大成門、大成殿、明倫堂等建筑。
社稷壇祭土地之神。社是五土之神,稷是五谷之神,古代以農立國,社稷象征國土和政權,對于統治者而言一般是不會讓別人插手的,都是親自到場主持祭祀。況且這一次的祭祀還有特別的意義,秦國現在正在和其他的諸侯國爭奪稱霸的權利,正在秦國需要用兵的檔口,糧食就特別的重要了,所以秦王和百官都比較看中這一次祭祀。
這一次的祭祀是秋收的祭祀,首先需要在王宮里舉行,秦國的大臣王公都必須要到場的,所以陽泉君才能借著這個機會入宮,所以現場的人卻是比較多,陽泉君看了一會兒就直接帶著呂不韋去找安國君。
安國君現在是秦國的太子,像這樣的祭祀國君和太子是必須要到場的,陽泉君倒是也不擔心找不到他,并且他的位置離秦王的位置也不遠,秦王的位置無疑是最明顯的,陽泉君向那邊走去。現在祭祀沒有開始,像秦王這樣的人物總是最后出場的,所以現在還沒有到來,但是現場也必須要一個重要的人物,比如說太子,陽泉君終于在一幫大臣的環繞中找到了安國君。
“見過安國君”陽泉君上前一步恭敬地行禮,在安國君面前陽泉君不敢有絲毫的不敬。
“哦,羋宸來了,你直接去找夫人吧”安國君看到是陽泉君,知道他是來找自己的姐姐的,每次都會找機會來送一些禮物,但是他們姐弟兩人感情很好,所以他也樂意見到陽泉君多見見華陽夫人。
“諾”陽泉君臉上一喜趕緊答應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