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駒過隙,日月如梭!</br>
心情舒坦,日子過得就快,一個月的時間很快就過去了。</br>
京城護國寺的后山中,有一片參天古樹,古樹長得十分茂盛。古樹林中,有一小木屋,小木屋古樸卻精致,木屋后是一片竹林,木屋前是精美的小院子,院子里奇花異草多不勝數,墻角邊上,有個小棚子,幾根長的竹竿架上,爬滿了花藤,稠密的綠葉襯著紫紅色的花朵,又嬌嫩,又鮮艷,遠遠望去,好像一匹美麗的彩緞。身在其中,只覺異香撲鼻,奇草仙藤愈冷愈蒼翠,牽藤引蔓,累垂可愛。</br>
木屋后的竹林旁有一山泉,山澗泉水'叮咚';落下,聲音清脆悅耳。</br>
小可悠閑舒坦的躺在院子里的搖椅上,聽著流泉撥清韻、古槐弄清風,只覺全身毛孔都舒坦。丹田處那陣陣暴動的真元力也瞬間安靜下來。清晨的陽光絲絲縷縷、如同細雨般灑下,空氣中彌漫著植物的清新氣味,其中所蘊含的絲絲能量以肉眼可見的速度轉進小可的身體,隨著七經八脈運轉,運行好幾個周天之后,最終匯于丹田處,像是河水流進海洋,融入大海,無際可尋。</br>
'吱嘎';一聲,小木門被推開。</br>
聲音雖刺耳,卻出其意料的與環境想融洽,不僅不會打破這份寧靜,更能讓人的心沉靜下來。</br>
"我說丫頭,你什么時候走啊?我這兒的米,只夠一個人吃一頓了。"一位得道圣僧從屋里走出來,手里拿著個小碗,小碗里躺著幾粒用十根手指頭都能數過來的米粒,圓圓的佛陀臉苦得像是吃了黃連。</br>
小可一副風輕云淡,頗有幾分世外高人樣兒的向他擺擺手,"佛祖心中坐,五谷穿腸過。"</br>
佛爺的臉更苦,"姑奶奶,你放過我行不行?你要去歷練的地方,天道早就安排好了,根本就不關我的事好不好。"</br>
嗬!</br>
再看這佛爺的臉,目慈眉善,一身明晃晃的袈裟,一身心懷天下的大氣,一身悲天憫人的善意...可不就是那個送小可去歷練的佛祖三千化身之一的大明慈悲善佛!?!</br>
"我知道我知道,不怪你不怪你。"小可姑娘表現得很大氣,"只不過是好不容易見到一個熟人,來看看你而已。看你過得這么凄苦,給你送點東西來,娛樂娛樂。"</br>
送什么?!</br>
黃片兒唄!</br>
還限制級,高清晰的那種。</br>
這次送來的還是D版,那看的,漬漬!身臨其境啊。</br>
你讓他一個許久沒開過葷的佛爺,咋受得住啊!?!</br>
真是造孽哦——</br>
給佛爺送黃片兒,真有她滴!</br>
佛家修世,講究萬物在心!</br>
佛經《大乘義章》第五卷有曰:諸佛從本來,常處於三毒,長養於白法,而成於世尊。三毒者:貪嗔癡也。言大乘最上乘者,皆是菩薩所行之處,無所不乘,亦無所乘,終日乘未嘗乘,此為佛乘。</br>
出世就必須入世,要想看透就必須經歷。</br>
在佛爺成佛,經歷'癡';中'色欲';之時,出了點小問題,導致他現在都還不能成佛,回歸真身。</br>
咳咳咳,這點小問題就在于對男女'造人';的姿勢上的好奇和糾結。</br>
佛爺當初歷劫之時,好死不死的給他弄成了西門慶。</br>
西門慶是誰啊?!</br>
潘金蓮是誰啊!?</br>
那簡直是家喻戶曉,名流千古的兩大極品主角啊。</br>
西門慶最后的下場是什么?</br>
精盡而亡撒!</br>
當佛爺清醒之后,那個悔啊,悔得都想將那個叫潘金蓮的蕩婦給打下十八層地獄鳥。你說你一個寡婦不好好呆在家,來勾引他作甚,擋了他成佛之路!</br>
經歷過那是,佛爺雖然沒有成佛回歸真身,可對于情欲還是看得通透,再加上佛經的熏陶,早就將心中的邪念壓下了,好好過日子,準備再找機會歷劫成佛。可——</br>
眼前這大小姐不讓他安生啊!</br>
都不知道從那兒知道他那檔子的成年往事,專弄些不干凈的片子刺激他,搞得他都不能安心修行。要是這次還回歸不了真身,不知道下次又要是什么時候了。</br>
一想到這兒,佛爺只差沒跪地求饒了,"大小姐,求您行行好,放過我行不。佛祖的三千化身都回歸一大半兒了,我要是再回歸不了,就沒臉回去了。"</br>
小可抬眸,淡淡的看他一眼,"要我放過你不是不行,只要幫我辦一件事即可!"</br>
"怎么樣?"小可坐在椅子上,前傾著身子,看著佛爺迫切的問道。</br>
佛爺苦著臉,一副心不甘情不愿的模樣,"你們花家的占卜術乃是四界中最強悍的,還用得著我來?"窺視天機,乃是大罪,會折損氣運。佛爺當然很不情愿咯!</br>
院子中,佛爺身前,那一簇簇嬌艷的花壇,紅艷的花兒與青綠的草兒交錯雜陳,恰似一盤殺得正酣的棋子兒。</br>
佛爺擰眉深看,久久不語。</br>
小可再次催促,"到底怎么樣,你說撒,只要指個地兒就行。"</br>
"卦象顯示,你們機緣將會出現在二天之后。"</br>
"二天之后?"那天正好開學,難道說...</br>
小可正要細想,卻被一道低沉性感的噪聲給打斷了,"心肝兒寶貝兒,有沒有想我啊?我來接你回家,走,今天我們去八寶樓吃滿漢全席去。"</br>
人未到,聲先至!</br>
小可無奈的扶額,而佛爺則是喜出望外。</br>
侯小爺頂著那張大大的笑臉,出現在兩人面前。</br>
"大師!"侯小爺雙手合十,甚是恭敬的朝佛爺作揖敬道。</br>
佛爺在京城的名號那是響當當的。眾人皆知,報國寺有位真正的佛爺,但很少有人見過。而談起這位佛爺的來歷就要追溯到報國寺的建造歷史中來。</br>
報國寺始建于遼代,起初規模很小,"有寺無額",世稱小報國寺。然后在明初之時,不知何由塌毀了。成化二年重修,改名慈仁寺,俗稱報國寺。</br>
然,明朝成化年間,因'國舅爺';周太后的弟弟周吉祥看破紅塵要矢志出家當和尚,周太后不愿委屈自個人親弟弟,于是就由皇家撥內帑錢糧在小報國寺的舊基上,擴建為"慈仁寺",周吉祥去當了住持。擴建后的慈仁寺規模宏大,有七層殿房,錯落有致,后院建有"毗盧閣",閣高三十六級,周圍長廊,可登臨遠眺,"望盧溝橋行騎,歷歷可數",京師之景盡收眼底。毗盧閣中還收藏有窯變觀音一尊,為鎮寺之寶。毗盧閣窯變觀音和寺內金代所栽的兩株雙龍奇松,被稱為寺內"三絕"。(未完待續)</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