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節更替,宛如一朵花的綻放,飄忽悄然。一夜北風,清秋便乘上 節氣的班車,匆匆趕回人間。
慕晚時分,行走在故鄉的田間。天空蔚藍,碧透,云霞漲紅著臉,與夕陽攜手蹁躚。行行雁陣,徘徊南飛,頻頻回首這塊曾經棲息過的土地。一頭奶牛散步田間,啃著枯草。醇厚的鼻音,悠然地唱著自己的贊歌。廣袤的田野,草堆宛如一座座矮小的茅屋,靜默佇立,守候著收獲的喜悅和安寧。一位母親,輕而易舉地就可以深入秋天的心臟,抓一把干草,將農家的日子點燃。
福生,強,偉還有小山沿著大堰,四人挎著自己高把的筐子,吃力地走在回家的路上。今天他們的任務是到村西頭大堰的外圍打豬草。土地是隸屬于生產隊的,當然所有的一草一木都是屬于集體財產,唯有打豬草是被允許的。因為養豬的糞便和肥料最終用于生產隊,根據肥料的多少,可以掙到一定的工分。而最后養大的肥豬,由生產隊統一送到屠宰站,掙到的錢就會歸于生產隊的總賬。而每送一頭豬,可以在豬屠宰之后以供應價領回十公斤的豬肉。養豬戶最大的優惠就是優先第一個要一斤肥一點的肉。
所以,每當小山挎著籃子步履沉重的回到家里的時候,父母親總會搶先一步接過小山手里的豬草,面帶微笑的問他:“小山,累壞了吧?”小山總是昂起自己的滿是汗水的腦袋,自豪地回答“不累”。
畢竟在孩童玩耍的年紀,能為家里盡到一點微薄之力,掙到一定的工分,總是一件令父母高興的事。孩子多的家庭,在父母面前爭寵就成了日常的【宮斗】,而為這個家庭付出的多少,或多或少的會成為父母對于孩子優劣評判的一個重要指標。
晚飯后的時光,是難得的清閑享受時刻。
父親和母親一起坐家里的小院,小山也搬張躺椅,坐在樹下??粗赣H一杯香茗,閉目品嘗,半醉半醒,將清秋的涼意,味道,嘗個夠,吃個飽。自己也有一種享受的感覺。
大約經過一個小時的休整,他們就跟隨父母來到場院,開始了晚上的工作。而對于小孩子來說,美好的時刻來臨了。
父母們點上燈籠,伴著微弱的忽閃忽閃的燈光,干著白天未完的工作。而孩子們就會聚到村里一位瞎子說書人的身邊,聽他講著各種各樣的故事。
瞎子說書人隸屬于公社宣傳隊,曾經在公社宣傳隊培訓過一年。公社里每年供給他一定數目的糧食,蔬菜,由生產隊負責具體劃撥。而他的任務就是在農閑或是農忙的空閑期為大家送來精神食糧。于是,在夏天,秋天,生產隊的場院里他就成了 這里的???。于是這里自然成了孩子們的天堂。
每當瞎子的鑼鼓一敲,竹板一打。平時瘋打瘋鬧的無數孩子們立刻安頓了下來 ,除了大人們勞作的聲音,場院里一片寂靜。甚至連蟋蟀的彈琴聲都聽得清清楚楚。秋天,是一個收獲的季節,也是昆蟲們把自己的美好的絕唱,留給這個世界的季節。
伴著昆蟲們的天籟之音,瞎子說書也正式開始。他講的每一個故事,在小山和孩子們聽來就是真正的天籟。岳飛傳,三俠五義,武松打虎,魯智深倒拔垂楊柳 ,楊家將中穆桂英大破天門陣,濟公懲惡揚善的故事…… 。聽得他們連大氣都不敢喘。小偉為了聽故事,竟然舍不得到一邊去撒尿,聽到最后,竟然憋得尿濕了褲子。
說實話,就是兩只雞打架,都會有不少的 小孩圍著觀看。沒有電,自然沒有電視,只有下鄉到村的黑白電影。每當放映隊在幾個村子輪流放映的時候,大家總是津津有味地看了一遍又一遍。放電影都是在村頭路口,從中午吃完午飯就有人開始占地方,劃分看電影的勢力范圍。還經常為了爭一個有利位置而大打出手。聽瞎子說書,看黑白電影,那就是大家的節日。
露天電影,若在春夏秋三季還好說。若是三九天天寒地凍,那就是大家的災難。雖然大家凍得瑟瑟發抖,卻很少有人離開。有時人們凍得跺跺腳或是圍著電影屏幕跑上兩圈后,繼續坐在從家里搬來的小凳子上接著觀看。精神營養的匱乏伴著物質生活的貧乏,折磨著小伙子們幼小的心靈和軀體,同時也磨礪了孩子們的斗志和毅力。于是,能吃苦耐勞,成了他們這一代人的家常便飯。
秋天的清晨,微風習習。伴著些許的涼意,大人們在日出之前已經來到了田間地頭。日不出而作,日落而不息。這是父輩們和前輩們用自己的辛苦和汗水與貧窮作抗爭。他們不甘心貧窮,不安于現狀,像一頭頭不知疲憊的老黃牛,無怨無悔的耕耘著。
日上三竿,父母們也從田間返回家里。小山也睜開惺忪的雙眼,和父母一起吃過簡單的早飯。既然飯里面的營養不足,就干脆吃他個肚兒圓,再沒營養的東西你要消化掉它也是需要時間的。正如姐姐常說的“質量不足數量補唄?!?br/>
今天的任務是去拾糞。約好了強和偉,帶上各自的鐵锨和糞簍結伴出發。因為化肥奇缺,生產隊里就設立了兩個收購點。一個是收購每家每戶的尿液站,另一個就是糞便收購點。這些看來不可思議的事情,卻如火如荼的進行著。
他們走街串巷,跟著馬車和牛車一路前行。前面是牛兒拉車有條不紊的邁進著 ,趕車的人兩手抱著馬鞭,瞇著雙眼,任由牛兒自由的前行。牛車的后面跟著三個比糞簍高不了多少的孩童,亦步亦趨的奮勇向前,構成了林蔭大道上一道別樣的風景。
功夫不負有心人,前行的牛兒突然停下了前進的腳步,隨著一聲巨響,一坨約四五斤重的牛糞泄在了道路的中央。三位準少年立刻達成了君子協議,決定平分牛糞。他們先用路邊的沙石把牛糞全部蓋住,而后一分為三。每人把糞簍底部找一些大的樹葉蓋住,把自己的一份用鐵鍬放進糞筐。每個人都帶著一臉的得意之色,用鐵锨柄撅起糞簍放在肩上,繼續走在找尋家畜糞便的路上。
臨近中午,肚中饑餓。由于離家較遠,他們一行三人來到小山大姨村,到了大姨家。當時,大姨夫在公社工作,家庭條件相對來說要好一點。大姨從鍋里拿出玉米窩頭給他們吃,“孩子們,餓了吧,每人都有,快吃吧”。
當小山準備伸手去接的時候,無意中從還沒有蓋好的鍋縫看到鍋里有白面饅頭。小山當時的感覺感有一種被不認識的人在臉上打了一巴掌的感覺。心里拔涼,恨意頓生,感覺被侮辱了。
自尊心受到傷害的小山立刻叫上強和偉一起站起身來告別,并謊稱他們已經吃過了。
從當時到后來的許多年,小山再也沒有踏入大姨的家里,心中的怨恨也隨著年齡的增長而不斷膨脹。
后來自己長大了,也就慢慢體味和原諒了大姨。畢竟,貧窮的時代,好東西誰都不舍得吃?;蛟S是饅頭留著有其它重要的用途也說不定。但是卻在小山記憶深處留下了永遠的痛,那是時代的痛,那是歷史的痛。
挑著糞簍,忍著饑餓,他們步履蹣跚的爬過兩道大堰,終于回到家中。當時沒有鐘表,也不知道具體的時間。不過日已偏西,小山跟母親哭訴了到大姨家的經歷,母親的眼里有點泛紅,并且破天荒的把家里惟一的一個玉米窩頭,放到他的手里。小山就著咸菜和圓蔥,吃了一頓永銘終生的飽飯。
秋天是收獲的季節,秋天是美麗的季節。而那個秋天 ,留給他的確是恥辱和憤慨。似乎他在一日之間長大了,小山暗下決心,自己一定走出這個貧窮的小鄉村,讓羞辱和小瞧自己的人刮目相看。
在沉甸甸的秋天,小山開始長大。
PS:這種題材的作品,估計沒有幾個人看。寫著玩玩吧
安利一篇唯美的佳作【豐安雜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