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德軍高層被紅軍出人意料的行為弄得措手不及時,克里姆林宮里,斯大林正在聽取總參謀部就當前戰局的整體匯報。 “經過近3周交戰,我軍大踏步后退,目前已退到伏爾加河右岸以東250公里處,并與德軍主力脫離接觸,從戰場偵查情況得知,德軍這次進攻一共投入了70-90萬兵力,目前已渡河兵力大約是25-30萬人,對岸兵力大約是30-35萬人,其余兵力分布在二線梯隊。”華西列夫斯基用教鞭指著地圖解釋道,“目前沒有確切情報說明敵軍在進攻出發地附近還有多少兵力,我們預計在40-50萬左右,除上述提到的兵力之外,德軍大約還得到了30萬左右的偽軍協助。因此,累計敵軍分布在中央戰場的總兵力在150-200萬之間,坦克大概有3500-4000輛,是敵兵力最多,技術裝備最為精良的戰區。” “撤退戰役損失情況怎么樣?” “為掩護主力轉移,地方部隊、三線部隊、游擊隊等使出渾身解數拖住敵軍,總計損失大約在17-20萬左右,重裝備丟的不多。”華西列夫斯基回答得相當坦誠,“本來有關損失還可以更小一點,但有一部分官兵對蘇維埃前途悲觀失望、思想動搖,釀成了更多的損失,他們不是被德國人打敗的,他們是被德國人嚇倒的——開小差、潰散者比比皆是,甚至還有內務部隊官兵化妝潛逃企圖投降叛變。” 斯大林點點頭,神色異常嚴峻:紅軍在戰場上表現得不盡如人意,部隊士氣一落千丈,特別是前次交還德軍戰俘、讓出列寧格勒等重大事件發生后,更是人心浮動、思想混亂,部隊上下彌漫著悲觀失望的態度,只損失這點人數還算是好的——以往德軍大舉進攻之下經常是幾十萬、幾十萬地完蛋,這次居然不到20萬人,而且還不是精銳部隊,可見事前精心部署有多么重要。 “敵人下一步的行動方向和目標是什么?還會繼續向前進攻么?” 華西列夫斯基搖搖頭:“非常遺憾,敵人到目前為止還非常謹慎,渡河分批次展開的,前后銜接得非常緊密,根本沒有下手機會,甚至于明明知道我軍在快速撤退也沒有選擇狂飆突進的辦法來進行追擊,依然一步步在考慮穩扎穩打。隨著翻漿期的到來,德軍停下了進攻節奏,準備在原地休整。另有情報顯示,德軍有計劃、有步驟地在伏爾加河兩岸地區推動無人區,將上述區域內尚余留的民眾全轉移到西部國境地帶去。” “希特勒想干什么?”斯大林不解道,“我們并未答應他500公里分界線的要求,這純粹是他自己一廂情愿。” “無人區會給我們帶來巨大的麻煩。”一直沒怎么開口的庫茲涅佐夫插話道,“如果真確定為無人區,則該區域內進行游擊戰的土壤便不存在了,失去可掩護的民眾和物資,游擊戰根本搞不起來。” “這可不行,游擊戰對我們很有意義。” “游擊戰成效其實不大,從沒聽說光靠游擊戰就能打敗敵軍幾百萬大軍的,何況敵人還有近百萬偽軍作為幫兇,對我軍情況知根知底且實力不弱,是反游擊戰的急先鋒。”庫茲涅佐夫無奈地一攤手。 這倒沒有夸大,現在東方各國國防軍和俄羅斯民族解放陣線吸納的部隊大多是經過訓練、身體狀態良好的前紅軍投誠和俘虜部隊,再加有德軍的指導、裝備和物資供應保障,無論在裝備、士氣還是作戰能力上都超過一般紅軍部隊,或許只比近衛部隊差一點。可現在近衛部隊同樣損失很大,再說還有更重要的戰役部署和戰略要地等著近衛軍,再也不能當大白菜那樣無限制輸出了。 斯大林放棄了就游擊戰問題繼續與庫茨涅佐夫繼續討論的欲望,因為這一點他本人都不太相信,之所以現在重點提及游擊戰,無非是為了鼓勵士氣,靠步兵輕武器就能對付全副武裝的機械化部隊那才是神話。 “你們判斷下一步敵軍將會采取什么動作?我不相信這150萬以上的部隊僅僅用來營建無人區。” “總參謀部經過討論認為下一階段敵軍動向有三個可能,第一,繼續向前進攻,試圖找到我軍主力進行交戰;第二,轉向北翼,與北方集團軍群配合進攻莫斯科一線;第三,轉向南翼,與南方集團軍群配合進攻斯大林格勒一線……” 華西列夫斯基說了很正確的“廢話”,聽得斯大林大皺眉頭,看似總結得頭頭是道,實際上卻把所有方向都列舉出來了,一點指導價值和戰略意義也沒有,他有些惱火似地問道:“您認為什么選擇對我們才是最有利的。” “繼續后退,再讓給德軍500公里焦土地帶,將他們的補給線延長到1000公里以上。” “你!”斯大林有些氣急敗壞,加重語氣說道,“華西列夫斯基同志,蘇維埃領土雖大,但沒有一寸是多余的,您的任何決定都要對黨和國家負責,動不動500公里焦土地帶實在太令人痛心了,您知道這意味著什么?再往前500公里,敵人就要推進到烏拉爾工業區了,那是我們最后一個大型工業區,如果丟掉那里,我真的只能帶你們去遠東和西伯利亞打游擊了。” “我知道,所以我在想辦法布置反擊,但現在敵人很謹慎,戰場空間也不夠,反擊成效也不好。” “能不能先從斯大林格勒方向發起對敵軍南翼——也就是薩拉托夫一線的反擊?” “不能。” “那能不能從下諾夫哥羅德方向對德軍北翼發起進攻?” “同樣也不能。” 看著接近暴怒邊緣的斯大林,華西列夫斯基耐心解釋道:“那會減少我們在莫斯科方向的防御力量,結果很可能得不償失。” 斯大林悻悻然結束了問話,把頭轉向今天一直未曾開口的朱可夫,用不太耐煩的語氣問道:“康斯坦丁同志,請您以一個布爾什維克的坦誠告訴我,您向我承諾的反擊什么時候才會發起?” “很快了,馬上就是秋季翻漿期,我軍可立即發起進攻。” 什么?華西列夫斯基和庫茨涅佐夫面面相覷,朱可夫可從沒和他們說起過這件事,他打算干什么?在領袖面前邀功請賞么?還有沒有一點對黨和國家負責的態度?有沒有一點對紅軍數百萬將士負責的態度? “很好,很好。”斯大林沒想到對方回答這么干脆,立即高興起來,“您打算先進攻哪支部隊,盤踞在伏爾加河上游的德國第3集團軍?” “不是。” “那是中游的第4集團軍?” “也不是。” “那是什么?你真要準備去打沃羅涅日一線?你不是說時機還不成熟么?” “我打算去進攻盤踞在中亞一帶的隆美爾所部。” “中亞?”不但斯大林,連華西列夫斯基都被嚇了一跳,前兩天黨中央都已下決心準備放棄中亞了,為什么朱可夫還念念不忘,非要除之而后快。 “可據我所知,隆美爾本人很不好對付,而且上次進攻已碰了硬釘子, “再硬的骨頭也就是8-10萬人,30萬對付不了他,我用50萬,50萬對付不了他,我用100萬!十個打一個,靠人命我也堆死他。”朱可夫從牙關里惡狠狠地擠出一句,“總而言之,打不過四個集團軍群我還有理由,連一個德國集團軍都打不過,議和后能有安穩日子過么?另外,中亞民族分裂勢力如此猖狂,借著德國人的聲勢肆意妄為,大肆屠殺我們的群眾、黨員和干部,如果不加以雷霆報復,他們獨立后只怕更會變本加厲!” 朱可夫這話很對斯大林胃口,在后者心目中,西部那些民族向往歐洲、文明程度更高,看不上俄羅斯追求獨立還情有可原,可中亞這些韃靼人也敢跑到蘇維埃頭上作威作福,簡直不能容忍,這不就是個化外之地么,要那么多人干什么? “很好,很好,您考慮得很不錯,確實要給他們一點顏色看看,蘇維埃暫時打不過德國人可以,但不是誰都可以欺負的國家。”斯大林大手一揮,“能讓我聽聽您的具體計劃么?” “當然,我今天就是準備和您匯報的。”朱可夫走到地圖前,“隆美爾所部是德軍最精銳的裝甲集團軍,有沙漠作戰經驗,對中亞地形適應很快,但他們有個致命缺點——嚴重依賴補給。隨著天氣轉冷,中亞地區天氣開始惡劣起來,無論空中運輸和地面物資輸送都會遇到困難,而這種機械化部隊需要的物資又是當地分裂勢力難以提供的,因此我的策略是用50萬軍隊盯住他,用另外50萬部隊去窒息他的補給線,大雪封山時,騎兵可比汽車管用。” “您不打算消滅他?” “那要看有沒有機會。”不過接下去他說的話讓所有人都陷入了沉思。</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