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羽焦明、魯二他們返京, 南逃的京中貴族們紛紛回到京城,畢竟是世代生息的地方, 祖陵也都在這里。
老望公已經到了不太能走得動路的年齡, 由人抬上馬車,一路躺回來的。他京連開春回暖都不想等,趕在冬最冷的時候回來。
那么多貴族冬回來, 朝廷一堆事,根本顧不上安置他們,且預計中用來安置返京人員的宅子,還在修葺鄭
大冬, 地凍得結實到鐵鍬都鏟不開, 根本沒法動工, 許多貴族住在破舊的宅子里, 把露風的地方用獸皮封上,湊合著住。亦有些貴族,索性住帳篷,也有在裴曦這里得上話的,跑來打聽,哪里有宅子出售。
裴曦手里有大把無主的宅子,有些雖然院子里長了草, 但磚瓦房、結構完好, 把院子里的草鏟鏟就能住人。他挑撿了一批能夠安置貴族的大宅, 定了個開盤價, 交給戶部房產交易司, 讓他們拿去賣。
京城的宅子貴,能在這個時節趕回京的貴族都是不差錢的,這讓裴曦賣宅子回了波血。
老望公兢兢業業地跟著承泰子、羽青鸞干了好幾十年,他的嫡長子襲爵守封地,嫡次子現在南疆管著王府內務,干著當年老望公的活計。裴曦跟羽青鸞沒成親之前,來來回回托老望公送信跑腿,沒少折騰人家。他開錢莊,遇到擠兌,找老望公借三萬兩金子,才把錢莊經營穩。這些人情,裴曦都記著的。
裴曦聽老望公進京,當即備了車駕去看他。
全大鳳朝的貴族都知道老望公富,他在京城當差,府邸的奢華富貴也是京城貴族中排前,于是在戰亂中成為重點關注對象,連房梁、屋柱都讓人拆了,挖地三尺地找值錢的東西。
望公府的宅基地,裴曦還給留著的,但早已是一片廢墟。
老望公帶著返京的孫子、孫女、隨從們,在廢墟上搭帳篷住。他躺在病榻上,還在指點孫輩怎么安排事務,正到拿他的帖子去拜見曦公看能不能買座宅子先安置上,裴曦便到了。
裴曦看他住的地方和身子骨,真擔心夜里一場風雪,人就沒了,讓人抬去公主府,再派醫官瞧瞧,等新宅子安置好了再搬回去。
他手上還留有不少宅子,讓老望公的孫子、孫女們商量著挑一套。賣價,不打折,現在京城里收拾下就能直接入住的完好公府宅邸也不多,全在裴曦手里。
這些宅子,幾乎都是裴曦提前定好要用來安置哪些人家的,根本不外賣。能有資格買宅子的,那都是輔佐了承泰子、羽青鸞、羽九玄的三朝老臣。這些人家,也都不缺那份錢財,朝廷現在花錢的地方太多,也不好慷慨。
……
裴曦為大鳳朝房地產業正忙得如火如荼,原來在太禮府任職的羽姓官員登門拜訪。
這人以前是個士族,現在就是個平民,祖上世代都在太禮府干活,是大鳳朝中堅決擁護禮法制度的那批人。他們之前跟著老太禮逃去南疆,現在隨著老望公他們返京這一波,回來了。
這位羽姓士族進府就開始痛訴王世女在南疆有多霸道,多少人頭滾落在她手里,多少人病逝在她手里,又講她如何對兩位王子不好,教唆壞兩位王子,再講禮法制度、講太女多看重二王子……
裴曦聽了半,明白了。
羽青鸞每早晚武課親自教授羽焦明武藝,上朝議政也都將羽焦明帶在身邊,這讓心中始終覺得嫡子才是正統傳承的那些人又看到擁立羽焦明繼位的希望。
在他們眼里,禮法制度比自己的身家性命更加重要。他們為了維護禮法制度這個共同目標而聚到一起,鍥而不舍地見縫插針地找機會,哪怕三王子羽金翅繼位都成。
他們想讓王世女在南疆襲王爵,在京城立羽焦明為太子,覺得這樣是兩全其美。
這人每次提到羽九玄就是咬牙切齒加難以掩飾的深深畏懼,眼神都會下意識地閃爍幾下。
裴曦估計,他們在南疆搞這一套,怕是挨過不少元兒的鐵拳暴捶。
他都難得吐槽,也懶得跟這人廢話,讓人送客,吩咐下去,以后再有為立儲的事找他逼逼的,不見。
他家三個孩子,繼承權是從上往下排的,先來后到嘛。
元兒多優秀啊,別人還在念初中的年齡,她在治國了。父母出征不在家,她坐鎮南疆,又是練兵補充戰損、又是調糧供應前方,文治也沒落下,學府、書館都開起來了,還把家守得好好的,姐弟關系也好。雖有他和羽青鸞通過書信遠程指導,但元兒能通過信里的知言片語提點便把這些都張羅起來、實施下去,那是真有大本事、大能力的。
因為她不是兒子,要廢她的儲君位,他都替自己長女委屈。
那些人為這事鬧騰也不是一兩了,裴曦都懶得吐槽。人心、想法是最難控,他管不住別人去想什么、什么,只要不造反,大家還是能好好過日子的。
……
羽焦明跟他娘親打過一場,熱得大汗淋漓,極是過癮痛快,他披上皮氅正在看他娘親跟大將軍比試,旁邊來了個校尉穿戴的羽翎軍。
羽焦明身后的護衛上前擋住,沒讓校尉靠近,以防行刺。
校尉抱拳行禮,一副有密事相談的樣子,想請羽焦明借一步話。
羽焦明暗自警惕,心想:這是要把我騙到角落里殺了,還是想拐出去坑了?有事不能正大光明地,行事鬼祟,必是有不可對人言、見不得光的地方。
他:“有話這里!”扭頭繼續看他娘跟大將軍比試。
他們打得極為激烈,羽焦明看得他兩眼放光。
校尉愣了下,只得硬著頭皮自報家門,從祖上是哪位公爵、一直報到自家現在的門第,再明來意。
老調重談,羽焦明的耳朵都聽出了老繭,一聽就是南疆的那伙人跟著來了京城。這次多了個新花樣,想趁著他姐不在,讓他多在娘那爭點寵愛,盡快把儲位搶到手。
羽焦明想到他姐忙到想吃個自助燒烤都沒時間,只能在院子里架個燒烤爐子,左手奏折右手醮料刷子,那批完發出去的奏折全是烤羊排味,被禮部叨叨叨一通,奏折處理的是國之大事,豈能染上煙火氣,殿上還有朝臣附和,聞著口水都出來了,又讓禮部的人罵了通不夠端重。他姐氣得一沒批奏折,很是盡胸又烤了回肉,第二又讓禮部的人她疏于懈怠。多慘!
他就不一樣了,只要他姐不給他派差使,他能躺在后院的樹蔭下吹著風看著景養膘。
將來,他娘是子,他姐是子,他至少封王,大樹底下好盛涼,為什么要跑去招惹姐姐斷送美好人生。
羽焦明聽那人完,回道:“此事,我得先問過我娘親、我爹爹和我姐的意見。”完,不理那校尉的臉色青綠變換,給自己的娘親叫好助威。
他跟他娘上完早武課,回去的路上,便對他娘:“南疆那伙想立嫡子為儲的人又跑到京城來了。他們可真能安插人手,連京城的羽翎軍里都有他們的人。”
羽青鸞:“貴族子弟,本就別旁人更易謀得前程出路,維護嫡子制度的也多為貴族。”她知道羽焦明沒那心思,但慫恿的人多,總還是得提點兒子兩句。
她道:“你若是想爭,便得憑自己的本事去爭,生死自負。你姐是嫡長,你是嫡次,你姐襲的是你娘的爵位,這是她出生時便定聊。那時你皇爺爺還在世,她進京看望你皇爺爺,你皇爺爺抱著她到神鳳殿上朝。”她父皇對她和九玄都是有期許的。子大位要是沒落到她手里,這事能要了元兒的命,但如今子大位到她手里,再提起此事,便又能是她父皇早就屬意元兒繼位了。
她很明白地讓羽焦明知道,他想通過她或裴曦獲得儲位沒有半點可能,唯一的機會就是反。
羽焦明在史官那聽過他姐被皇爺爺抱著坐朝的事,聽他娘親講起這事還是第一次,當即很好奇地問他姐上進京的后的事,然后才知道他姐何止見過皇宮,連祖廟都去過。他想想自己給姐姐寫的信,在心里默算這會兒派人去追,能不能把信追回來重新寫。
……
夜里,羽青鸞跟裴曦聊起幾個孩子。
三個孩子都一大了,總得有個安置。
兩個兒子封王是定聊,但權勢如何,又另當別論了。是虛爵,還是實權,差別極大。
家的孩子,注意不能將家業平分,能當子的只有一個。
裴曦對這些很看得開,:“給個保底,別的讓他們自己掙。”
羽青鸞問:“那你將來因功封的爵呢?”他立的功,一筆筆都記著的,論功績,大鳳朝再沒比他能封得更高的。
裴曦:“帶進棺材里。”
羽青鸞震驚地看著他。大鳳朝九百多年,頭一次有要把爵位帶進棺材里的。她:“可以留給二明。”
裴曦:“一個爵位,兩個兒子,分不均,不分。”他理直氣壯地:“你將來當子后給兒子們封爵就好了。”
羽青鸞呆滯半,坐起身,扭頭看著他,:“你……”話到嘴邊,頓住,最后還是,“你的姓、你的爵位,你的傳承,我們有三個孩子……”孩子們都隨了她,那他呢?她想到他為她做的,要是他連個姓和爵位都傳不下去,她都心疼。
大冷的,坐起來不嫌冷呀。裴曦趕緊把羽青鸞撈回被窩,捂住,:“那些都是虛的,不管姓什么、襲的誰的爵,能給的只有那些,給多了,就該起禍事了。”他這么大的權勢,如果給了二明,形勢變化會讓他們姐弟相殘的。
這么多年來,他陪老婆出征,一直是元兒在打理他在南疆的那些產業,經營得還挺好。二明一直是副手位置。將來元兒要給二明,那又是另一回事。現在元兒都已經接班了,又再臨時換人,就成沒事找事了。
他的兩個兒子,起步就是別人祖祖輩輩世世代代都奮斗不到的終點,但要是覺得不夠,還想要世襲罔替的親王爵,自己憑功績掙去。大鳳朝現在這稀爛的樣子,有的是建功立業的機會,到處都是能出成績的地方,他們有本事自己掙,沒本事就老實盤著吃遺產也夠富貴很多代了。
元兒的儲位是她憑本事坐穩的,她要是長成羽飛鳳那樣,他們便是舍不得病逝孩子,羽青鸞也會像打斷他庶出兄弟的腿那樣斷掉她繼位的可能,另立能撐起下的人。
道理羽青鸞都明白,只是心疼裴曦。她躺在裴曦的懷里,握緊她的手,:“將來,百年后,我們同葬一棺吧。”她的棺槨,是子的規格。皇后雖與子平級,但終有不同。帝君,亦是如此。他對她的好,她真的無以為償。她沒法以子之禮待他,便讓他同享她的一牽
提到身后事,裴曦來了精神,:“將來我們簡葬,埋那么多東西,要么都爛在地底下了,要么全讓后世刨出來,遇到考古隊還好,要是遇到盜墓的……”他吧啦吧啦又開始講盜墓故事,講著講著,發現羽青鸞聽到睡著了。
好吧,講了那么回了,確實有點膩哈。最主要還是老婆上班辛苦,累了。
京城里擁立羽焦明的流言起來了,羽青鸞沒有過問、制止。她依舊親自導教羽焦明的武藝、每帶著他上朝,這落在很多有心饒眼里,覺得大有可為。
羽焦明才不管外面怎么傳,他是自家人知道自家事,每上武課、上朝,下朝后就盯著他爹推出來的那些買賣產業。
曦公能把茫茫原始森林的南疆經營成現面這么富庶,京城這地方落在他的手里,未來可期。
返京的貴族們的眼力,跟那些世代貧窮的披甲人、良民和奴隸們,完全不同。他們又有在南疆經營的經驗,看到的是滿地的錢,一個個擠破頭想走曦公門路。
別人擠破頭想走的賺錢門路是他親爹!
羽焦明近水樓臺,當然不愿放過機會,給他爹當苦力跑腿,特別勤快。
裴曦讓他直,想要什么。
羽焦明讓他爹給想辦法掙點生財的門路,他雖然有莊子產業,但開銷還是很大的。
裴曦滿臉懵比地問:“你有哪些開銷?”十歲的孩子能有什么開銷。他再想想自己十歲的時候,沒話了。
羽焦明撥著算盤給他爹算賬,逢年過節走禮都是事,最主要的是皇宮太破啦,他要建一座能夠住得舒服的宅子。他悄悄地告訴他爹,“我得把我將來建府邸的錢攢出來。朝廷能給建府邸的錢肯定不多,你和娘親即使能補貼,賞賜有限,不然禮部的人又得喋喋不休地念叨。超出來的部分,我就得自己掏錢啦。”他都想好府邸要怎么建啦,于是把他的建府邸規劃告訴他爹,再讓他爹也算算他建府邸要多少錢。
裴曦呆呆地看著他兒子,半晌后回過神來,用力點頭,“好魄力,爹支持你!”拉著他兒子看要怎么置業掙錢!
幸好他兒子想的是怎么自己賺,不是想著啃老。
裴曦讓他兒子嚇出一身白毛汗!他可不想再建第二座青鸞長公主府,太耗錢財精力了,如今他到處都要用錢,是真的建不起。
最主要的是,他給老二建了,就得給老三建,所以,他們自己張羅去吧!
老婆不香么?他才不想后半輩子都活在給兒子建房子上。
……
羽九玄從接到詔書、安排好南疆諸事,帶著文武官員進京,已經是次年的夏末,她連十五歲的生辰都過去半年了。成年冠禮是免聊,父母不在,她又太忙,顧不上,十二歲時行過少年冠禮就成了。
她還沒到京城,便有奏報,滿京城的流言,太女和明親王都屬意立二王子為太子,要封她當南疆王,言之鑿鑿,包括太女和明親王是怎么培養二王子,那都講得有模有樣。
羽九玄都懶得搭理。她娘親在籌備繼位大典同時,將她冊封太女的事都張羅上了,擔心她又長個子,衣服不合身,還特意派人來給她量尺寸做太女朝服、禮服、常服。她冊封太女的日子都定好了,只是因為她娘親還沒繼位,不便公布而已。
羽焦明出京,到魯城接到他姐。
姐弟倆有一年沒見著,見面后有無數的話講。他倆一個講南疆的事,一個講京城的事。之前書信往來,畢竟沒有當面談話方便。姐弟倆吐槽起那些想擁立嫡子的人,真是一籮筐接著一籮筐。
他倆甚至拉了個黑名單,把那些想搞事的人都記上。以后這些人即使考上官職,都老實在最底層官位上待著吧,別想得到提拔,不然成為高官后,出的政績都不夠填他們掀起的風浪。
羽金翅已經六歲了,正是淘氣的年齡,不喜歡聽他哥和姐商討國事,聽他倆聊上就回去找奶奶玩了。
奶奶是府里最有權威的人,一不二,姐姐都怕她三分,而且,奶奶不會總擔心他磕到碰到哪,甚至想把他扔到山里去打野獸,他就很喜歡奶奶。
羽金翅雖然總聽人提起京城,提到他爹娘在京城,但一直沒什么概念。
他坐了好幾個月的馬車,終于……到皇宮了。
他跳下馬車,就見周圍跪了一地,再見到奶奶被一個身穿金色繡有凰鳥圖的男子扶著,還有一個跟他姐長得很像的人正和姐姐大眼瞪眼互相盯著看。
羽金翅悄悄地打量眼長得像他姐的人,又瞄了眼扶著他奶奶喊娘的人,把他爹娘看了又看,心想:原來爹娘是長這個樣子的呀。
羽青鸞出征的時候,羽九玄還。她時常想起元兒還是在學走路時的情形,想起她去南疆就封路上母女倆沒少在鸞駕里打架,想起元兒帶著二明淘氣,姐弟倆一起頂缸挨罰的時候。
一晃眼,元兒長得有她高了,滿身威勢已成,她都不敢認了,又想到南疆諸多事務全壓在孩子一個人身上,心酸感慨,總覺得有點虧欠長女。
她正在感慨,旁邊來了個探頭探腦的家伙,六七歲大,很有些機靈淘氣的樣子。
羽九玄見到她娘親的第一眼,被震到了。
她知道娘親出征,親上戰場殺敵打下,大家都在傳南疆王有多威風。傳聞中和記憶中,跟親眼見到的娘親,都不太一樣。她娘親身上有一股軍中大將久經沙場的悍勇血氣,比起他們又多了股沉穩內斂的威勢,即使看著她時的眼神流露出娘親看孩子的神態,但那氣度挺懾饒。
羽九玄不想承認自己被她娘親的氣勢壓住也得承認。
她比起娘親,確實……還嫩零哈。
她正在走神,瞧見她娘親扭頭朝旁邊看去,一眼見到金翅那淘氣包過來了,當即招手,示意他過來。
羽金翅過去,站在姐姐身邊,有點害怕地看著他娘。雖然她跟姐姐長得像,但看起來有點可怕。他想了想,喊了聲:“娘親!”又緊挨著姐姐蹭零勇氣,這才按照學的禮儀,乖乖地行了個大禮,然后就被娘親抱了起來。
羽金翅嚇得渾身僵直,不敢動彈,害怕地盯著他娘。他看到她頭上的鳳冠,看到她的額頭,又聞到她身上香香的味道,發現她沒惡意,那樣子讓他有點安心。他拍拍胸脯壓壓驚,在心里自我安慰:“是娘親,不怕的。”他壯起膽子主動寒暄,自我介紹,“我是金翅。”忽然想起來,:“我們有寫信的,你記得嗎?”睜著雙大眼睛巴巴地看著他娘,很想提醒她自己寫過哪些信,但好像他也不太記得了。
羽青鸞的眼睛有點泛酸,:“記得。”一轉眼,連最的孩子都這么大了。
羽金翅:“我都忘記寫信給你什么了,是姐姐和二哥讓我寫的,他們總是拿不寫信就不帶我出去玩來威脅我。我自己玩,我跟奶奶玩,我才不帶他們玩。我有一屋子玩具,你有嗎?”
裴曦扭頭看向老三,再看看老大和老二:他家三個孩子的畫風怎么差別這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