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懶散初唐 !
時間過的很快,春節(jié)過后又迎來一個熱鬧的元宵節(jié),這天李休也像往年一樣,帶著家人進到長安城賞燈,不過平安郎和李晉這小哥倆卻都長大了,特別是李晉,都已經(jīng)和明空訂婚了,所以這天他們也沒和李休一起,而是單獨行動,畢竟年輕人精力充沛,玩一晚上也是很正常的。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李晉是和武明空一起離開的,平安郎卻是和李麗質(zhì)一起走的,當(dāng)時走的時候麗質(zhì)還一臉的害羞,而等他們離開后,李休卻發(fā)現(xiàn)身邊的衣娘臉色不太對,估計她還是不希望平安郎和麗質(zhì)走的太近,不過男女間的感情十分奇妙,除了當(dāng)事人外,別人想攔根本攔不住。
元宵燈會依然熱鬧非凡,李休一家也玩的十分盡興,甚至李休覺得今年的燈會比往年的燈會都要大,這也與大唐的國力增長,百姓富裕有關(guān),不過在看著街道上喧囂的行人時,李休有時也在想,恐怕這些百姓們根本不知道,大唐即將迎來一場新的大戰(zhàn)。
李休一家玩到大半夜才回去休息,不過平安郎和李晉他們這幫年輕人卻是玩了整整一個通宵,李休也不知道他們第二天什么時候回來的,因為白天他也在補覺。
不過到了中午時,衣娘卻面帶焦慮的找到李休道:“夫君,昨天平安郎和麗質(zhì)玩了一整晚,剛才快吃午飯時才回來,我本來想和他說幾句,可是他卻裝困不聽,您難道就不管一管?”
其實從昨天見到平安郎和麗質(zhì)一起出去,他就猜到衣娘會來找自己,這時也露出一副無奈的表情道:“兒子大了,也有自己的想法,咱們就算是他的父母,也不可能強逼著他做什么事,否則日后說不定兒子會埋怨咱們。
“埋怨就埋怨,總不能讓平安郎真的娶了麗質(zhì)。”衣娘這時卻是抹著眼淚道,麗質(zhì)的身體情況她比任何的都清楚,所以她實在不想讓兒子娶一個無法生育的女子。
“你這說的都是氣話,平安郎的脾氣你應(yīng)該比任何人都清楚,雖然表面上看起來好像沒什么脾氣,但其實卻是個認(rèn)死理的孩子,只要他認(rèn)定的事情,九頭牛都別想拉回來,如果咱們真的把他們給拆散了,說不定平安郎會做出什么自暴自棄的事來。”李休這時再次苦口婆心的勸道。
其實李休也早就看出平安郎和麗質(zhì)之間的感情不一樣,不過當(dāng)時已經(jīng)晚了,后來平安郎選擇學(xué)醫(yī),雖然這是他的興趣,但也與麗質(zhì)有著很大的關(guān)系,當(dāng)時李休就知道,平安郎與麗質(zhì)之間的感情已經(jīng)無法阻止了,只不過平安郎也知道母親不會同意,所以才沒有像弟弟李晉那樣有所動作。
聽到李休的話,衣娘也不由得眼角含淚,過了好一會兒這才流著眼淚道:“我……我可就只有平安郎這么一個兒子,如果他真的娶了麗質(zhì),那……我日后還怎么抱孫子?”
衣娘第一胎就生了平安郎,后來又生了樂安,算是兒女雙全,不過從那之后就再也沒有生過,相比之下,平陽公主反倒有兩個兒子,而月嬋也更厲害,除了第一胎是女兒,剩下的兩胎都是兒子,而且月嬋還年輕,說不定以后還能生,但衣娘的年齡卻是不小了。
看到衣娘的樣子,李休也不由得有些心疼,當(dāng)下輕輕的將她攬在懷里安慰道:“好了,別哭了,讓孩子看到也不成樣子,實在不行咱們就再生個兒子!”
“夫君就會亂說,妾身都年過三十了,哪里還能生?”衣娘聽到李休的話卻是有些害羞的輕捶了一下李休的胸口道。
“三十怎么了,前段時間萬年縣傳出消息,說是一個五十多歲的婦人竟然產(chǎn)下一子,而且還十分健康,被當(dāng)?shù)厝艘暈橄槿穑惚热思疫€年輕二十多歲呢,生個孩子又算什么?”李休這時卻是開口調(diào)笑道。
女人五十歲產(chǎn)子這種事雖然十分罕見,但也不是絕對沒有,而且大唐鼓勵生育,生三子者朝廷還會有獎勵,而像萬年縣那個超高齡的產(chǎn)婦生子,也被當(dāng)成一個極佳的宣傳材料,為此朝廷還獎勵給對方五十畝良田。
雖然是老夫老妻了,但是聽到李休接連的說要和自己再生個孩子,這讓衣娘也更加的害羞,當(dāng)下也不由得低下了頭,而李休看到嬌羞的模樣,也不由得心中一動,而且既然說要孩子,也不能光說不練,于是雙臂一用力,直接將衣娘抱到床邊。
“夫君你要做什么?”衣娘也被李休的舉動嚇了一跳,當(dāng)下掙扎著想要下來。
“當(dāng)然是生兒子啊,剛才我不是說過嗎?”李休這時故意做出一副無辜的表情道。
“可是……可是這大白天的,晚上好不好?”衣娘聽到這里也是羞的要命,說到最后時聲音也是越來越低,眼睛也根本不敢看李休。
“當(dāng)日事當(dāng)日畢,這種事怎么能耽誤?”李休這時滿嘴歪理的道,說完就將衣娘直接扔到床上,然后自己也撲了上去。
上元節(jié)剛過,這天薛仁貴也忽然跑來向自己辭行,因為他們也剛剛接到消息,要提前趕往遼東,對此李休也并不感到意外,因為李世民也要去遼東,而薛仁貴這些禁軍肯定就是為他打前站的,換句話說,李世民隨時都準(zhǔn)備離開長安,而這時朝堂上已經(jīng)傳出李世民要御駕親征的消息,這也是李世民對群臣的試探。
不過對于李世民御駕親征這件事,不少大臣還是持反對的意見,因此消息剛傳出來時,朝堂上也是吵成一團,不過李世民卻是鐵了心的要去遼東,無論誰勸都沒用,最后魏征帶著一幫御史闖進兩儀殿死諫,這才讓李世民退了一步,但也沒說不去,而是說再考慮一下,至于考慮的結(jié)果是什么,還是他自己說了算。
也就在朝堂上因為李世民要御駕親征的事而吵成一團時,遼東那邊忽然傳來一紙戰(zhàn)報,程咬金在整合了大軍之后,終于開始向高句麗發(fā)動了第一波攻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