胤礽道:“說的不錯!這樣深刻的道理,以你這樣小小的年紀能夠悟到,的確不凡,將來可以好好地輔佐我一番了!”
張英暗想:太子雖所言有乖,不大合于儒道,倒也學量匪淺,只是做事為何不知避忌呢?前次在御舟之上,陳鵬年險些獲罪,恐怕是噶禮挾機報復,而敢在御床之上做手腳的,非御前之人不可。聽聞他近來派出自己的親信,皆是陰邪小人,去往地方,搜羅財貨美色,稍不如意,便在皇父面前饞毀;又視六部事務為生財之道,隨意干涉,以致六卿煩難,皇帝不悅,風聲愈加不雅,且都是他那漸次長大的弟弟們在議論,看起來這朝廷難免有一番起伏。
胤礽道:“不知諸位幼弟習字如何?”于是大家至案上一一書寫起來,太子先書了幾行,但見秀雅飄逸,人皆稱贊。
胤衸亦寫了,胤礽嘆道:“弟弟這字體仙格迥異,我竟學不來的。”
胤衸笑道:“臣弟的字,自己覺得有些幼稚了,得空還想同二哥學習畫藝呢?!?br/>
胤礽笑道:“我也不過是隨便畫兩筆而已,若論畫藝,自然是找十三弟學去,何故‘退而求其次’呢?”
張英暗想:胤礽的字似有飛浮之感,可見其情愈加浮躁了;而胤衸之字竟似半分煙火氣也無,恐非凡間之人,于是道:“年下時宮里賞了扇面出來,臣等品論,諸位年長皇子的書法可媲美歷代大家了?!?br/>
胤礽笑道:“汗阿瑪說這里面老四的字寫得最好,至于老八,你們又被哄了,恐怕是門客幫他寫的,他的字一向不成的?!?br/>
這里太子老師張英,見太子頗不成器,又被人引向邪惡,多番勸說無效,只得將所聞之事,打算密奏康熙。兒子廷玉便道:“太子放縱難收,父子之情不堪消磨,保不住將來如何。到時候難免追究帝師之責,不如慢慢推了此事?!睆堄⒎Q是。
康熙打開密折一看,不由吃驚,早聞太子誤入男風之好,先時不過以為是一時沉迷,也曾加以敲擊。太子亦有悔過之心,誰知竟是假的!康熙先前想太子所豢,不過倡優之流,可是如今太子親近的是什么人呢?御膳的廚子,茶房的伙計,口味清奇,可謂曠古。想這些人,不過是下等奴才,太子居然甘于下流,若再不行整治,其將來之昏聵可以追齊桓公也。那齊桓公寵幸的小人易牙、豎刁,也都是服御之人,這些人原本沒有什么義理可言,一旦起禍,從天子飲食下手,最是容易。這些人無論如何不能留在御前,康熙探查清楚,便將查實之人,盡數撲滅。
太子突然失了幾個愛寵,不明就里,想起菽薈雖然平素里不言語,一旦惱怒,也是厲詞相向,莫非是她?于是便去菽薈房里探尋,見菽薈言辭冷漠,更覺不爽,于是惡狠狠地問道:“此次的事,是不是你去汗阿瑪跟前告狀?!?br/>
菽薈答道:“憑什么說是我,你做的絲毫不加遮掩,就是沒人去告,汗阿瑪知道是遲早的事?!?br/>
胤礽道:“這府里的女人除了你,誰還有這個膽子?你每每頂撞與我,逆我意愿而行?!?br/>
菽薈道:“這些的確是我的不是,從此之后,憑你怎樣,我不再多說一句。”
胤礽見她傲氣,惱羞成怒,便朝菽薈肩頭一推,菽薈一個趔趄,胤礽又揚起手來,菽薈挺身大聲道:“我比不得家里別的人,可以讓你隨便打罵。我是大清的太子妃,你若動了手,汗阿瑪定不會饒你?!?br/>
胤礽恨恨不已,轉而捉住菽薈的腕子道:“我知道你這人打不得罵不得,形式十分驕傲??墒怯幸患履悴辉敢庾?,做了你就會很痛苦,比打你罵你還強。你還知道你是太子妃,那么這便是你的職責……”說著便撕剝去菽薈的衣服,任性地行駛起做丈夫的權利來,菽薈毫不掙扎,可是淚水卻將雙鬢都淹濕了。一時胤礽棄了菽薈揚長而去,菽薈大哭不止。
話說胤禛與胤祥在戶部治理貪瀆,十分賣力。那些被觸及到的官員,疼痛不已,有臉大的,便去康熙跟前□□,更將四皇子此舉,明褒暗貶一番。對于這幫老臣,康熙一面切責,一面加以撫慰,一面照規矩收拾,一面看人情免除,翻覆之間,令大小官員領教了嚴父慈母之愛,雷霆雨露之恩,更加服服帖帖。只苦了胤禛兄弟,不僅施展不開,且收獲無數白眼。
一天胤祥便來尋胤禛道:“此次的事,雖有成效,恐最后難以盡善。汗阿瑪發賣人情,只苦了咱們兄弟二人墊背。”
胤禛道:“我等盡力而為,如今已有了成績,無論結果如何,教汗阿瑪明白我們勉為效力即可?!?br/>
胤祥搖頭一嘆道:“如今有一件機密之事,剛剛我查到瓜爾佳祜滿,也弄了幾千兩,我已經將賬簿掩了,特來與你商量。我想裝作疏漏,輕輕帶過,你看如何?”
胤禛嘆道:“她也曾說過家里父母兄弟不妥,也怪不得誰,如今世風便是如此,貪財度日,竟比奢豪。娘娘在宮中失寵,難堪已極,若其父再有事發作,無異雪上加霜。只是我們查賬,向來沒有疏漏,若只漏此一人,反而惹人疑惑,人多嘴雜,說出去就不妙了。此一事寧可我心中作擰,不可令娘娘有難,我先用私房賠補一些。”
胤祥道:“我那里也有用不到的銀子……”
胤禛:“勿需勞動十三弟,再有一條,也不能全替祜滿補上,定要讓他有切膚之痛,不敢再犯。且我并不想娘娘知道有我們曲全此事,心里有所不安?!?br/>
胤祥道:“清抄之時那祜滿夫婦的心性我也見了,恐怕他們會進宮勒索娘娘,必須我親自敲打一番才是,由我出面,娘娘應該不會起疑?!?br/>
胤禛:“但愿如此?!?br/>
那胤祥就召了祜滿到戶部,單獨問話。祜滿一見,忙求告道:“下臣知罪,只是這批銀子,一時實在無法籌措,還請十三皇子看在我們家娘娘的臉面上,予以寬容一些?!?br/>
胤祥道:“你既然知罪,就應當說如何竭力彌補,如今你一文未補,上來就要寬容,你真的知道自己身犯何罪嗎。看來你消息不大靈通,猶如井蛙一般。你以為只有你們家有娘娘,宮中有幾十位娘娘,娘娘們都有七大姑八大姨,難道都貪皇上的錢不成,若如此,你們家娘娘在宮里的吃穿用度,從何而來?我的額娘,汗阿瑪封了妃位,我的舅舅在軍中也犯此事,這兩天也在四處籌錢,不敢怠慢。太子,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因為收了戶部草豆上的孝敬,皇上也讓他把用不著的珍珠古玩、家私器皿,統統賣了賠錢,好為朝中做個表率,你以為皇上是跟你鬧著玩?如今你能賠就賠,賠不上的,只好丟冠下獄,汗阿瑪對我所說的,就是這樣?!?br/>
祜滿一聽,全身冰涼,半晌不能言語。胤祥道:“我如今指一條明路給你,過去有人受過你的恩惠,愿意出錢替你平了此事。不過有三件事,你定要牢記,其一,家中余銀除了日常度支,一律賠上;其二,若再犯時,我便稟明皇上,定斬不赦;其三:此事除了你我,不可與人知道,否則性命立即不保。你可都記牢了。”祜滿一聽,有如地下又到天上,只忙應承謝恩。
過幾日瓜夫人便進宮看望素瑩,瓜夫人對茜菂說:“茜菂,你帶水桃出去轉轉。”
和嬪道:“就在我宮苑里轉轉吧,別出去瞎跑。”二人答應著攜手去了。
瓜夫人便長吁短嘆,面露難色。和嬪問道:“此時未到探望之期,額娘請旨進來,莫非家中有事?”
瓜夫人便說:“如今有了難事,不得已到你這里尋一些銀兩?!?br/>
和嬪道:“我知道了,聽說如今皇上在查軍中官員冒領銀兩之事,必定是父親也借支挪用了。我的話早已說盡,你們自己賠上,我如今不受皇上待見,并無幾個銀兩。”
瓜夫人道:“你放心,戶部的錢已經賠清了,只是家里的錢都賠上了,如今度日有些艱難,你若有時,填補一些給家里,過此難關?!?br/>
和嬪道:“我不信哥哥弟弟家里竟無錢了,如何只管我要?!?br/>
瓜夫人道:“你哥哥弟弟也弄了些戶部的帳,如今要趕緊還上,不然丟了職位,將來如何是好。你到底如何得罪了皇上,哪天趁皇上高興,快去認個錯,皇上若寵你,咱家自然會受恩德庇佑,何至于如此犯難,你如今去求求皇上可好?”
和嬪聽了,十分憤怒,道:“國庫冒領之事,皇上龍顏大怒,此刻這樣說,是讓我去逆龍鱗不成。經此一事,還不知道悔改,恐怕我將來因為家里的事受死,也是指日可待了?!惫戏蛉吮悴桓艺f。
和嬪忽然醒悟道:“之前為了哥哥的前程,花了不少,你們又喜歡擺闊,算來開銷遠遠不夠,到底虧了多少,全都補齊了沒有?!?br/>
瓜夫人道:“全都補齊了。”
和嬪道:“你們不愛積蓄,如何頃刻之間就補齊了,難道又從官中弄來的,那可是罪上加罪!”
瓜夫人見和嬪追問的緊,無奈只得說:“此事萬萬不可說出去,不知道你父親從前幫過什么人,恩人將余款補上了,還說不許第三個人知道,否則要了你阿瑪的命。此事我也奇怪,你千萬不可說啊。”
和嬪心中已經起疑,問道:“這個人是誰?”瓜夫人道:“我也不知道,這個人是讓十三皇子帶的話,萬萬不可說出去啊……你哭什么,你也不用如此害怕,只要不說出去,定能保住你阿瑪的性命?!?br/>
誰知和嬪哭的更厲害了,瓜夫人兀自絮絮叨叨:“若你真的短缺,那就算了,也不必哭,你也該使些銀子,讓宮里的娘娘們奴才們多替你說好話才是正經,只要皇上寵你,沒有過不去的……”
和嬪心中如萬箭攢心,聽不到一言一語。一會兒好些了,便取出自己私房道:“這是我積蓄的銀兩,額娘記住,不受不白之恩,將此銀兩,交于十三皇子。余款你們將來一定要還上?!?br/>
瓜夫人道:“卻是為何,難道這銀子是十三爺給咱家補的不成?!?br/>
和嬪道:“十三皇子不是說了嗎,若多問多說,性命不保,額娘難道忘了?我只是知道,做人不可受不明之財,憑是誰給的,定要還于他才是?!惫戏蛉嗽俨桓叶嗾f,卷了銀子去了。
這紫禁城雖然聽起來富貴繁華,可是人卻分成三六九等,康熙又是一個節儉的皇帝,若是后妃不得勢時候,供應竟有跟不上的。幸而和嬪手下人口不多,又都還算忠厚老實之人,方能勉強過活。
這一夜茜菂在燈下替和嬪補一件開了線的褂子,和嬪在一邊習字遣懷,見茜菂補得久了,甚是奇怪,便去看。茜菂有些遮掩,原來今冬起了凍瘡,又痛又癢,是以縫的慢了。
和嬪心疼地嘆道:“怪道你補了這么久,快放下我來弄吧?!庇谑墙舆^來,卻縫歪了,和嬪道:“早知道進宮來還要自己做活,當初真該好好作針線才是?!濒攱邒咭策^來看,卻看不清針腳,只得作罷。
茜菂嘆道:“誰知道青蓮竟被新貴人無端要了去,若她在時也不作難。”
和嬪道:“她是內務府的宮女,又不是咱家帶進來的,被調去別處也是常例?!?br/>
茜菂道:“什么常例,那新貴人不過是仗勢要這要那,好顯擺自己受寵。唉,內廷監分給娘娘的衣裳顏色也太暗淡了些?!?br/>
和嬪摸著衣裳道:“能穿就是了,管他什么顏色呢,料子倒還好,補一補就行?!?br/>
茜菂道:“自然是軟軟的淺淺的衣料才好,娘娘穿成這樣,皇上就是見了,恐怕都認不得了。若是娘娘穿的好些,入得了皇上的眼,再得一位阿哥或是公主,也就不必在這里了。”
和嬪道:“得而復失,不如從未有過?!?br/>
茜菂見她眼中一片愴惘之色,便止了聲氣。恰好南喬桂進來照看炭火,聽了便道:“這針線活我娘從前教過我的,雖然是好多年前的事了,這會子不如讓我試試。”于是真的拿捏起針線,先將和嬪所縫的拆了,重新縫了出來,幾人一看,雖不如茜菂素日的針腳,卻比和嬪強的多了。
大家贊嘆起來,和嬪笑道:“想不到你還有如此才華,我比起來你,倒像是投錯了胎了?!?br/>
南喬桂也笑道:“我娘也說我原本該是個女兒身呢,娘娘識了一肚子字,若是再針線活做得好,那可就是神仙了?!庇谑擒缜呌帜脕眙攱邒叩囊患挥诤蛬澹瑢幪O的一件交于南喬桂,大家一同說笑織補。
魯嬤嬤道:“這茜菂手上的凍瘡,原有個偏方,需用生姜紅花,生姜倒有份例,這紅花內藥房雖然有,一向管的嚴謹,只能外頭托人去買?!?br/>
茜菂道:“我還是忍著些吧,天氣漸漸暖了,自然就好了。夫人那天進來后,銀子就所剩無幾,全不為娘娘著想。如今這滿宮里,也就娘娘的金冊還值些錢,真想把它化了?!?br/>
和嬪嘆道:“若真是化了它,這一宮的人都要獲罪了。額涅也是有了緊要的事體,非用銀子不可,此刻還是為你尋來藥材要緊,別的事情倒還可以忍耐?!庇谑侨∫粔K碎銀子給南喬桂,找宮中帶貨的老人幫忙購買藥材。
果不出胤祥所料,康熙見銀子人心都收拾的差不多了,就宣胤禛去凌虛閣面圣。
康熙道:“胤禛啊,此次清查戶部賬目之事,雖然銀子是追回來不少,可是我也聽到一些不滿之語,說你操之過急。尤其一些老臣,面子還是要給的?!?br/>
胤禛道:“啟稟汗阿瑪,正是老臣們居功自傲,帶起頭來,才導致戶部多年以來,賬目不清,還請汗阿瑪下旨,所有侵吞款項,一視同仁才是?!?br/>
康熙道:“此言差矣,我的確是稍加回護,難以做到一視同仁。此中道理,你還須細細體會,天下錢物流轉,形成今天這個局面,其中自有規則。要人盡心辦事,又不許人有短處,此事太難,短處才有的捏……說起來,我數次出征,每每所花費不計其數,連累邊陲府衙虧損不少,他們自然要想些辦法,只要不是太過,皆可容忍。如今讓他們全都補上,也是與理不合?!?br/>
胤禛道:“兒臣并不敢埋怨汗阿瑪回護,只是之前阿瑪說全力繳清,如今又寬免他們,他們難免以為汗阿瑪言不由衷……”
康熙道:“圣天子審時度勢,恩威并施是常事,只要施加得當,他們自會習慣,無人敢胡言亂語便是。如今一百多萬兩銀子的虛賬已追回七八成,剩余的,讓他們慢慢還上就是。”
胤禛道:“此弦一松,再還可就難了。兒臣認為重要的是今后算清賬目,杜絕官員虛支國庫。”
康熙道:“胤禛啊,你行事過于燥切輕率,不懂圓衡之術,將來輔佐太子,若還是如此操之過急,太子若處理不慎,恐怕會惹大麻煩。你在皇子之中是年長的,為何我只封了你做貝勒,你要好好想想。須知天下的事情,哪里能夠一清二白,你我都身在其中,豈可逆其道而行。我看你還是需要將《中庸》好好解讀一番才是。”
胤禛想起祜滿之事,覺得汗阿瑪說的也有些道理,自己遇到這樣的事,不也是違心糊涂了事嗎?若要天下清白,看起來真是難了,于是告退而出。
路上卻見宮里的樂師菅陽子匆匆而來,原來是康熙與佟妃稍時要聽琴,后面琴童抱著一張琴,菅陽子道:“這是宮里頭新制的‘雍和聯珠’,請四貝勒鑒賞?!?br/>
胤禛道:“下著雪,若是粘上水珠就不好了?!?br/>
菅陽子說:“四貝勒是愛琴之人,不妨到亭中一觀?!?br/>
于是二人到亭中取出來看,胤禛撫了幾下道:“果然是好琴!只是如今怕汗阿瑪等急了,待有機會定要奏一曲?!陛殃栕訉⑶傺b入琴衣,匆匆去了。
胤禛看到亭外有一株梅樹,不由駐足,殿閣里傳來《梅花三弄》,飄入雪景,更添凄冷孤獨,不忍卒聞。雪里梅花,嬌弱可憐,胤禛心中酸楚,不忍再看,忙忙趕回府中,寫下一首七言:
舊年有根新素雅,無端引人憶瑩華,風寒催杯頻添酒,雪落教人更憐花。
半點幽情隱嬌淚,無盡愁怨在枝枒,應是上林多冷漠,何當移入平常家。
胤禛寫完,心中默念數回,醉飲而臥。
話說在清國以北,是一片廣博冷酷之地,清人名之為“哆瑟”。其國人長毛色目,久未開化,清人戲稱為“羅剎鬼”。哆瑟國君彼得,而立之年已過,身長九尺,智慧超群,猛力過人。幼年時被姐姐攝肥婭發配到荒郊野嶺,彼得卻少年老成,在這里結交西洋人物。十幾歲時,率領自己的童子軍,將姐姐一舉拿下,送去禮佛了此殘生。彼得自此獨斷朝綱,改哆瑟之蒙昧,引西洋之萬千。野心猛漲之余,難免于清羅邊界之處,多番挑釁,幾個回合下來,見中國兵力強足,不如突厥、芳汐一般好對付,只得一邊和談,一邊再尋機會。一天康熙接見各國使臣,哆瑟也遣使臣前來。
康熙便宣哆瑟國使臣上殿,賜座及酒食。那使臣識得中國語言,上殿行罷三跪九叩禮,起身道:“我國君偉大的彼得,為安牧孤狼汗獻上最誠摯的敬意。上一次我們簽了約定,我們哆瑟國為了兩國的和平,做出了巨大的讓步,自從成吉思汗之后,他的財產部落,散落各地,他的繼承人之一,建立了金帳汗國,汗國的列位汗王,作為成吉思汗的后人,理應繼承蒙古之地,如今我國已承襲金帳汗國之地,我國君彼得,要用他的智慧和力量,繼承成吉思汗的所有領土,建成世界上最廣闊的國家?!?br/>
眾人聽了,憤憤指責使臣狂妄無禮。原來從前哆瑟于清國邊境時有釁犯,清國入主中原不久,南方漢人尚未完全臣服,西蒙古格爾丹又屢屢興兵作亂。若于北方不毛之地興兵,恐成尾大不掉之勢,重蹈蒙元覆轍,故兩國罷兵合議,哆瑟停止通好格爾丹,清國讓出東北邊隅之地,這才擊敗格爾丹,平息戰亂。當時由于測量的失誤,哆瑟大占便宜。
康熙見這使臣東扯西拐,一派胡言,正待發話。忽然胤衸離座而出道:“汗阿瑪,兒臣欲與這位使臣分辨清晰?!?br/>
彼時胤衸已經長大,廣聞博記,談吐不凡。康熙自來喜歡胤衸聰慧異常,且看他如何說。
胤衸道:“古今內外,朝代更迭,都是以后繼之強大王朝為正統,你國土繼承于鎏禮苛家族,我國土繼承于朱氏。若按使臣所講,豈不是你國之土還應屬于瑬禮苛?那么為何又對瑬禮苛王朝的子孫得密特銳以謀反之罪名誅殺?何況金帳汗國奴役哆瑟人幾百年,如今爾國中之人卻以其治下之土為傲,枉加索取,我國中有一成語,叫做‘數典忘祖’,正合使臣的這種心態?!?br/>
眾人雖不大懂胤衸所說方外之名,但理據無差,紛紛頷首。使臣聽了,分辨道:“我國財產繼承,與你國不同。不論國家,只重血緣,只要血統高貴,是我們歷代偉大的國君的后代,就可以做我們的國君,繼承他祖先的土地。我們幾代之前有一位國后葉蓮娜,她是蒙古的公主,如今雖然蒙古本土選擇臣服你們清國,但是我國君作為葉蓮娜公主的后代,依然可以對蒙古國土提出合理的要求。”
胤衸道:“蒙古末代汗王早已將傳國玉璽奉與大清,且與我清國世代聯姻,血脈交融,若以血緣論及,我國國君均是鉑珥紫金氏后裔,且為蒙王近支。我國自有國統繼承之序,綿延幾千載,已成定例,女子向來沒有繼承家業的資格。而且我聽說爾彼得國君,至今只有一位男性繼承人,凱瑟琳郡主,已嫁入布汝瓷國,且有了男性后代。以爾之言辭,未來若繼承之事有變,布汝瓷國要求繼承哆瑟國土,爾可拱手相讓矣。”
使臣又辯道:“可是蒙古的貴族,也有愿意脫離清國,臣服哆瑟的;邊境上的蒙古人,也有說我國語言,掙我們國家的錢的。這些人歸屬我國的愿望,你們應當有所考慮?!?br/>
胤衸道:“閣下所謂蒙古貴族,不過是如葛爾丹一般犯上作亂的小人,今□□南,明□□北,這樣的人,人人得爾誅之,哆瑟不怕引虎為患,只管帶了去;邊境之人,互市貿易,互通語言,是再平常不過之事,豈可作為歸屬之據?且蒙古人明明烏發烏珠,與我華夏,族屬同源。貴國打主意,應該去找些和你們一樣彩發彩珠的人才是?!?br/>
使臣道:“你這孩子,明明是在繞圈子?!?br/>
胤衸道:“既然大家都是在扯,自然比一比誰扯得圓,總不能像使臣這樣,話里都是漏洞,成了一把篩子。”
大家笑起來,使臣急了,道:“你是什么人,堂堂大國,竟然派個小孩子出來,沒有人了嗎?”
胤衸道:“我只不過是是安牧孤狼汗的第十八個皇子,由我接待貴國使臣已經足矣,若是我的各位哥哥出來,怕使臣你招架不住?!?br/>
使臣道:“我知道了,你的父親,一定娶了很多的妻子,違背了上帝的教義?!?br/>
胤衸道:“族屬宗教,各有信仰,豈可強加于人?天地作配,自有倫序,三綱五常早定。我大清包容上帝教眾二十余萬,不加干涉,爾等如何卻干涉起我國之信仰?我汗阿瑪文治武功,領地之廣,可謂前無古人,自然應該福胤廣傳才是,也免去了如彼得國君一般,為豐功偉績無人承繼而發愁。你們的教義我也拜讀過,說妻子是丈夫的一條肋骨,那么請使臣鼓起肚皮數一數,閣下有幾條肋骨呢?”
使臣道:“狡辯!狡辯!你汗阿瑪娶了這么多妻子,那么一定會有貧苦的人沒有妻子,簡直太殘忍了!”
胤衸道:“貴國一夫一妻,難道就人人都有妻子?有沒有妻子,終究取決于他有沒有財力,一國有了財力,自然會滋生人口,何患無妻?且我聽說海西列國君主,雖然奉行上帝之義,只有一位妻子,卻有無數公候夫人作為紅顏知己。大家對于肋骨,毫不珍惜,互通有無,皇后也不守婦道,這樣混亂,只怕生下來孩子,都不知道父親是誰,細思極恐?!?br/>
眾人聽了大笑,使臣更是紅發怒張,滿臉酒色,如同蝦子入鑊一般,只是不好跳腳。原來哆瑟國君彼得,就弄不清自己父親是誰,深以為恥。
胤衸道:“我未及成人,胡言一番,請使臣勿怪。既然遠道而來,自有厚禮相贈,以示我國友好之意。懇請汗阿瑪賜以上禮?!惫欢Y官捧了中禮出來,那哆瑟使臣,看了喜歡,急忙回館去了,自此不敢小覷中國。
禮官問道:“求教皇子,哆瑟也算大國,如何不賜以上禮?”胤衸道:“哆瑟狼子野心,萬萬不可示以我國物華天寶,教他們起了覬覦之心,賜以中禮即可?!?br/>
康熙道:“胤衸啊,你最近學了這么多,也不見你來給汗阿瑪講講。”
胤衸道:“兒臣豈敢在汗阿瑪面前賣弄,記得汗阿瑪曾經說過:‘海外如西洋等國,千百年后,中國恐受其累。’兒臣銘記于心。哆瑟臨我國之背,時時挑釁,故此兒臣向宮中的洋道士,請教西海各國的風俗政事。所謂‘知己知彼,百戰不殆’?!笨滴醴Q贊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