擠兌了陸三爺一番,竇包兒解氣不少。
她拎著塊豬肉,心情復雜地來到李嬸家。
李嬸看看竇包兒身后,奇道:“咦,陸少爺沒跟來嗎?今日他咋放心小娘子一人過來?”
“讓嬸子見笑了,”竇包兒無視李嬸的揶揄,揉揉鼻子,悶悶道,“陸家來人了。”
李嬸面色一變:“該不會又是那兩個惡毒的婆娘吧?”
略一思索,竇包兒就知道李嬸說的是誰了。她搖搖頭,淡淡道:“是庭竹的三叔。”
“咦,陸三爺又來了?他今年倒是來得勤!”李嬸說這話時,是盯著竇包兒的,好似要從她身上看出些什么。
竇包兒假裝沒注意到,只笑著岔開話題:“嬸子,中午在您這兒包餃子吃吧!村長‘大人’要來蹭飯!”
說完手腳麻利地洗干凈肉,開始剁餡兒。
她不知道李嬸對竇芽和陸三爺之間的感情糾葛了解多少,怕說多錯多,便直接越過不提。
“那敢情好,嬸子也能跟著解解饞!”
李嬸沒再深究,只笑著應下。
又問:“小娘子,我能做點啥?你只管吩咐便是!”
“嬸子,您給咱剝些蔥和蒜吧,等會兒要用。”
竇包兒想了想,道。
“哎,好嘞!”
李嬸笑著應了,又感嘆了一句:“村長可是稀客啊,我還沒聽說他在誰家吃過飯了。”
竇包兒有些驚訝,她原以為村長喜歡到處蹭飯,沒想到只喜歡來她家蹭。看來,因著和竇舉人是情敵,村長跟她是一點兒也不見外。
壓下心中的吐槽,竇包兒補充道:“嬸子,庭竹也要過來吃飯了!”
“哈哈,陸少爺自是要來的。讓陸三爺也一起來吧,人多才熱鬧嘛!”
李嬸笑道。
提起陸三爺,竇包兒的好心情少了兩分。她嘲諷道:“呵,人家可是富家公子,怎么可能同咱們一起吃飯?”
“陸三爺那人還不錯呀,小娘子是不是對他有啥誤會?”
李嬸一邊剝蒜,一邊不解地問。
“哎,嬸子是沒見他那一身打扮。他走進我們那院子,就像是一只花孔雀誤入了雞窩。那對比太強烈,簡直沒法看!嘖嘖!”
竇包兒吐槽道。
撲哧!
李嬸沒忍住,樂出了聲。
她笑道:“小娘子這比方打得妙!不過,我想陸三爺應當不是故意的。人家平時就穿那樣,總不能因為要來咱鄉下,就特意換上咱鄉下衣裳吧!”
“嗯,嬸子說得也有道理!”竇包兒想了想,道,“不過,他要真是個明事理的,入鄉隨俗的道理總該懂吧?他穿成那樣,讓庭竹怎么想?庭竹好歹也姓陸不是?”
李嬸微微愣住:“還是小娘子想得周全。你說的這些,我和張家妹子就沒想到。”
竇包兒不明白李嬸為何提張媽,直接開口詢問:“嬸子和張媽也討論過那人?”
李嬸點點頭:“是啊,陸三爺曾私下里問過我和張家妹子,他問我們,陸少爺見了他為啥不高興?我們還說陸少爺可能是舍不得他離開的緣故。
“也難怪,陸少爺那般要強的孩子,跟他三叔年歲相差不算大。一個錦衣玉食,一個……”
李嬸還真想不出個合適的詞來形容陸庭竹,只得止住話頭。
竇包兒卻是搖搖頭,反駁道:“庭竹是個好孩子,肯定不會想那么多。但陸三爺身為長輩,總該比庭竹想得多吧!”
李嬸又覺說錯話了,忙點頭附和:“哎,小娘子說的是!”
說話間,竇包兒剁好了肉餡。她向里面加入蔥姜水、醬油、鹽等調料,將肉餡腌上。才開始處理地達菜。
此時,李嬸剝好了蔥和蒜,見竇包兒要燒水,又搶著去燒火。
竇包兒心中一暖,教她如何將地達菜焯水,如何將其切碎,如何調餡兒。
她自己則開始和面。
理所當然的,竇包兒也準備上了陸三爺的那一份。
心中再不滿,那人到底是庭竹的三叔。人家不遠萬里來看庭竹,他們總不能一頓飯都不給人吃。
但心中的不爽,無論如何都壓不住。
想起剛才李嬸的話,竇包兒遲疑著開口:“嬸子,您之前說陸三爺人不錯,指的是他來看庭竹這件事嗎?”
李嬸點點頭:“對啊,張家妹子以前說過,依陸家老夫人的意思,這陸少爺,他們是打算不聞不問的!”
“現在這樣,跟不聞不問也差不多嘛!”
竇包兒挑眉,反駁道。
李嬸搖搖頭,不贊同道:“哎,那不一樣。
“這些年,若不是陸三爺接濟,陸少爺和張家妹子怕是連肚子都填不飽。更別說讀書認字了。
“陸少爺讀那許多書,認那許多字,還多虧了陸三爺。”
竇包兒已經和好了面,將面團蓋在盆中醒著,才又看向李嬸:“嬸子,您的意思是,來看庭竹,教庭竹讀書識字,給庭竹送銀兩買東西,這些都是陸三爺自己的主意?”
“正是這樣,”李嬸壓低聲音,八卦道,“張家妹子說,陸三爺每回都是偷偷得來,陸家根本不知道!”
竇包兒再次挑眉,如果張媽說的是真的,那這陸三爺,還算心地善良之人。
“不過,少次好像是例外!”
李嬸補充道。
說到上次,竇包兒再次沉下臉來。
就是這次例外,葬送了竇芽的性命。
真不知這陸三爺和竇舉人有什么深仇大恨,才將他的獨生女兒騙到這種地方來受罪。
胡思亂想間,李嬸已經調好了餃子餡兒,面團也醒發得差不多了。
李嬸便道:“小娘子,快正午了,咱開始包吧!”
“好,”竇包兒回神,問,“嬸子,您是搟皮還是包餡兒?”
想了想,李嬸道:“我還是搟皮吧!這扁食,嬸子一年也包不了一回,包不好!”
竇包兒笑笑:“那才應該多練習啊!”
“以后再練習吧,”李嬸擺擺手,笑道,“今日來客人,嬸子可不敢獻丑!”
竇包兒無奈地搖搖頭,將搟皮的工作教給她。
竇包兒和李嬸,一人搟,一人包,配合得十分默契,不到一個小時,就全包好了。
又準備了些蒜泥,辣椒油等蘸料,這頓餃子就只剩下下鍋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