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兩座殿
第一座叫“暢觀堂”。這里常被游人忽略,一是太遠,二是建筑既不雄偉也不出名。別瞧它不起眼,那可是從杭州西湖丁家山的名建筑“蕉石鳴琴”學來的呢。“蕉石鳴琴”在丁家山東北麓。那里有一個石壁,高3米許,壁前立一個條石,狀若蕉葉屏風,稱為“蕉屏”。清代雍正年間(1723—1735),浙江總督李衛經常在這里彈琴,琴聲繞石,音韻清越,響入云端,故有“蕉石鳴琴”的雅名。當年的小院早已不見,現如今這里被辟為國賓館。
那么,暢觀堂在哪里呢?請看下圖的左邊。
暢觀堂位置圖
暢觀堂在清漪園的西南角。始建于乾隆三十年(1765年),1860年被英法聯軍燒毀,光緒年間重建。主體建筑為面闊七間的兩卷大殿,左右各有一座配殿和一座小亭,地勢高爽,環境清幽,是當年乾隆皇帝眺望園外、看老百姓種地的地方。暢觀堂建筑群包括正房暢觀堂,東配殿睇佳榭、西配殿懷新書屋和兩座觀景亭等建筑。在暢觀堂可以西望玉泉山、高水湖、養水湖兩岸的風光,東看大片稻田、湖畔農舍等田園風景。
睇佳榭
東配殿睇佳榭名字挺雅,乍看之下,也不過是一座普通民居而已。五開間,前出廈。王府的配置吧。柱間用的是花牙子,而不是皇家慣用的雀替。
再有一個小去處叫小西泠。大家可能都知道杭州有個西泠印社。清漪園里也學來了個“小西泠”。小西泠在清漪園西北面的長條島上。這個名字顯然是仿西湖孤山的西泠。我們去頤和園時,都管那里叫船塢。
在這個名叫小西泠的長條島上,一南一北分別修建了一座亭橋、一座曲橋。如果抻著脖子往南看,還可以看見豳風橋。島子上本身的建筑類似碼頭、村舍,內部河道狹長彎曲,其構思顯然是受到揚州瘦西湖的名景“四橋煙雨”的啟發。
小西泠位置圖
小西泠上的建筑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