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袖招的樓頂上,抹了傷藥的燕云席地而坐。
黑狗小初被他抱在懷里,聳著頭,無精打采。
燕云的傷勢看著唬人,其實不過都是些皮外傷,抹過了傷藥,過些日子自然就會好轉。
而今頂樓上只有他和朝清秋兩人,他看著不遠處那個神游天外的青衫客,“你究竟是誰?我不記得見過你。”
燕云自來記性極好,甚至可以說是過目不忘,當年他能在燕都的金鑾殿上被燕帝親口稱贊一句燕家麒麟子,自然不會是浪得虛名。
極目遠眺的朝清秋收回思緒,他轉頭望向燕云,上次兩人相見之時還是互相看不順眼的死敵。
畢竟那一張龍椅之上,從來都只能坐一個人。
不想今日再見已經是物是人非,恍如隔世。
人生際遇,朝夕之間。
他笑道:“公子果然是貴人多忘事,當年在下曾和先父在燕都城中遙遙見過公子,前呼后擁,好不威風。不過想來那時公子意氣風發,記不得我們父子也是常事。”
燕云一愣,他確實記不得此人,當年他在燕都權勢之盛,只在那個一人之下的大燕太子之下,平日里迎來送往,攀親道賀之人實在太多,即便是以他的記性之好,也只能記個七七八八。
“你父親是?”
“家父不過是個小人物,不值一提。”
燕云面色稍稍一變,只是很快恢復如常,雙手悄悄握緊,他笑道:“而今大燕已亡,既然識得我身份,你是想要將我綁了送給秦人,換一個滔天富貴?”
逐名求利,人之本性。
此人若是果真如此想,自然是再正常不過之事。設身處地,換了是他燕云,一面是國破家亡的燕國公子,一面是蒸蒸日上,隱隱有統一天下之勢的大秦雄國,很難選嗎?半點也不難選。更何況,以此人的武藝想要對付自己也只是手到擒來罷了。
不曾想那個青衫客卻是搖了搖頭,“當年先父曾經極為看好公子,曾言公子在這亂世之中,必然能夠成就一番大事。所以我也愿意賭一把,生意嘛,賭大才能贏大,雪中送炭終歸比錦上添花賺的更多些。”
燕云仔細的看著他,朝清秋神色不變。
燕云神色一緩,“你打算如何助我?想來而今天誅也正在四處尋我。天誅自來無孔不入,即便是躲在這紅袖招里,只怕早晚也會被人揪出來。”
朝清秋笑道:“不必公子費心,而今江南柳白衣之子柳白就在東都,想來他是很愿意幫著公子渡去江南的。”
而今秦國勢大,即便江南有那白衣軍神鎮守,可若是能夠給秦國在北方添些麻煩,想來楚國也是愿意的很。
燕云倒是不懷疑此人所說,而今他不過是案板上的魚肉,任人宰割罷了。
他摸了摸懷中的黑狗,嘆了口氣,“寄人籬下,終究是有些不甘心啊。”
雖然當初他和魏勛開始之時也是想要偷偷渡去江南,只是而今真要如此,反倒是有些放不下了。
他自然不是考慮自己的面子,到了這般田地,他燕云公子哪里還有什么面子,只是而今他代表的不再是他自己,而是那國雖亡,可人心未死的大燕。
家亡國喪,獨獨國家尊嚴,不可輕辱。
朝清秋看了他一眼,忽然笑道:“大燕尊嚴確實不可輕辱,可而今家國已失,在那秦國東北,在那國破家亡的燕國舊地,尚有數不清的燕國遺民正翹首以盼,期盼著公子有朝一日領兵北去,克復舊國。與此相比,所謂的家國尊嚴,又算的了什么?”
他輕聲開口,嗓音有些沙啞,“要是連百姓都守不住,何以談一國尊嚴?說到底,燕國今日淪落至此,公子在內之人哪個脫的了干系?”
燕云沉默良久,“你說的有理,確實是我錯了。”
朝清秋扔給他一張生根面皮,是個斯斯文文的文弱書生樣貌,雖不如他的本來面目俊美,可也不算差了。
“把它戴上,而今東都城里,只怕還有不少公子的相熟之人。”
燕云沒有遲疑,直接將面皮遮在面上,他自然知道朝清秋說的那些熟人都是何人。
故國淪喪,有關月那般忍辱負重的讀書人,自然也就有那些想要舍身報國,獨獨憂水冷的讀書人,而后者從來都要比前者多的多。
讀書人,學成文武藝,貨賣帝王家。
可賣的又是哪個帝王?
君恩深似海,臣節重如山?
他忽然抬頭望向朝清秋,死死盯著朝清秋的面龐,“我很好奇,你的面上是不是也有一張生根面皮。那張面皮下,又是不是我的哪個故人。”
朝清秋笑了笑,“我是不是本來面目,很重要嗎?對我來說也許很重要,但對公子來說半點不重要,公子而今心中的大事,不該是這般的小事。”
兩人沉默無言。
燕云明白他口中所說的大事,只是前路茫茫,即便他自小心思深沉,可到底也不過是個才十余歲的少年人。
他要走的那條路上,虎狼環伺。
一著不慎,粉身碎骨。
良久之后,他忽然開口道:“我猜你也是我燕國故人,不論你是何人,我還是要和你道一聲謝。”
朝清秋嘴角扯出了一些笑意,如果有朝一日,燕云知道了今日幫他的就是他在燕國時恨了許多年的最大仇敵,不知到時候臉上會是什么神情?驚愕?后悔?無地自容?
只是想想就很有趣。
想來那時已經家國克服,水落石出了。
只是還會有那么一天嗎?
朝清秋搖了搖頭,不去多想。
燕云也是起身,看著樓外景致,人聲喧囂,城外青山如在眼前,只是舉目四望,不見故國山河。
他苦笑道:“前路坎坷,不知何日才能走到盡頭,家國重擔,真的不輕。”
朝清秋站在他身側,一身青衫隨著檐上的風聲微微起伏。
“山河破碎,方有豪杰挽天傾。我燕人多慷慨悲歌之士,自來生死尋常事,且行便是。山河百姓,皆待君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