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燦聽了蔡邕的話,臉色一變,噌的一下站了起來。</br> 恭敬的站在蔡邕身前,王燦望了蔡邕一眼,心中千思百轉,蔡邕剛剛還面帶微笑的,怎么就突然翻臉了。</br> “老爺,茶來了!”</br> 這時,府中的侍從端著沏好的茶放在王燦旁邊的小桌上,然后恭敬的退了出去。王燦見此,心中閃過一道靈光,頓時豁然開朗起來。蔡邕若是生氣,就不會讓王燦進入蔡府,更不會讓侍從給王燦上茶,也不會先前還是和煦的和王燦說話,然后就臉色變化質問王燦的事情。蔡邕如此做法,應該是存著考校的心思。</br> 王燦想通了事情,心中的籠罩的烏云頓時消散開來,臉上還帶著一絲從容的笑意。</br> 蔡邕見此,哼了一聲,面沉如水,喝道:“王為先,莫非真如老夫所言,你到蔡府是攀關系來了?”</br> 話語中,蔡邕帶著一絲不滿,一絲凌厲的口吻。</br> 王燦心中一怔,隨即反應過來,若是不解釋清楚,恐怕蔡邕心中對他的印象就真的壞了,王燦拱手回答道:“蔡先生,王燦雖是一介匹夫,卻不屑做這種趨炎附勢之人,男兒大丈夫,就該憑自己雙手打出一片天地,而不是靠趨炎附勢而求得富貴?!眒.</br> 蔡邕的臉色這才緩了一點,道:“嗯,男兒正該如此!”</br> 但是蔡邕的語氣仍是淡淡的,沒有多少感情在其中。</br> 王燦心中松了一口氣,不管如何,蔡邕還是松一點了,他繼續說道:“蔡先生臨走時送我請帖,我才知道蔡先生竟然是‘飛白絕倫’蔡伯喈,而且我也打聽到了董卓強行征辟您回朝任職的消息,之后董卓將您的官職連連拔擢,一下提升為侍御史,官居左中郎將。我想您剛剛升官,這幾天府上定是賓客臨門,因此便沒有前來拜訪先生,若是為此惹得先生不愉,還請先生見諒。”</br> “再者,先生意指王燦趨炎附勢,得知蔡先生升官加爵之后,才上門拜訪,其實先生之言大謬,董卓詔令先生回朝,就必定會大加賞賜,加官晉爵是肯定的事情,否則董卓就不會征辟先生回洛陽了。王燦一早就知道先生的事情,若是要趨炎附勢,董卓沒有提拔先生的時候就可以拜訪先生,若是那樣,王燦在先生眼中,印象恐怕會更好些吧,何必拖到現在先生空閑的時候再來拜訪,打鐵趁熱的道理,王燦還是明白的。”</br> 蔡邕一捋長須,哼哼道:“算你過關了。”</br> 王燦嘿嘿笑道:“多謝先生理解?!?lt;/br> 蔡邕點點頭道,道:“你倒是說說,為什么董卓征辟老夫回朝就會大加賞賜?”</br> 王燦笑道:“先生心中知曉緣故,居然還來考校晚輩。董卓進入洛陽,雖然把持朝綱,憑借麾下西涼鐵騎震懾住各路諸侯,但是根基尚不穩固,朝中多數大臣仍舊是反對董卓的,為此,董卓才會擢用名流,以收人望,而先生您,則是當世大儒中的代表,被董卓當做千金買馬骨的人罷了,這是做給天下人看的,讓天下人知道董太師招賢納士,不是昏庸之輩?!?lt;/br> 蔡邕眼中閃過一抹異彩,繼續問道:“你且繼續,老夫洗耳恭聽?”</br> 王燦道:“其實這些都不是董卓做出來的,董卓之所以能成事,首功當屬董卓的女婿李儒,董卓征辟先生,定是李儒之言,否則董卓是不會征辟先生的,以董卓武夫的性格,他看不慣天下士人,但是卻有無可奈何,因為士人是國之柱石,沒有士人支持,董卓沒有能力運轉朝廷,因此才會采納李儒的建議,征辟先生,收攏人氣。”</br> 蔡邕奇道:“為先還知道李儒?”</br> 此時的蔡邕臉上哪有一點憤怒的神色,而是面帶微笑,眼中帶著一絲期盼。</br> 王燦說的蔡邕也都知道,但是這是建立在蔡邕幾經沉浮,活了大半輩子的份兒上,這事情落在王燦身上,能有這番見識已經很不錯了。</br> 蔡邕初時遇見王燦,也是見獵心喜,才有想見一見王燦的心思。</br> 而結果王燦果真是沒有讓他失望,是個大大的人才,蔡邕心中對王燦的好感蹭蹭的望上升。</br> 王燦微微一笑,道:“先生可知晚輩住在何處?”</br> 蔡邕一愣,搖頭道:“我與為先未曾交往,如何知曉為先住在何處?”蔡邕老臉上帶著一絲好奇,不知道王燦賣的什么關子。</br> 王燦答道:“晚輩住在英雄樓,先生應該知道晚輩為什么知道李儒了吧!”</br> “英雄樓,這倒是一個打探消息的地方。”蔡邕眼中閃過一抹驚詫,隨即又問道:“你說李儒當居首功,何以見得?”</br> 王燦心中翻了翻白眼,這老頭還真是問話問上癮了。</br> 不過王燦可不敢說出來,而是不卑不亢的說道:“說起李儒這人,若是客觀的評價,李儒此人還真是一大才,可以說是算無一漏?!?lt;/br> 不知何時,客廳門口突然站了一個身穿青袍,面容陰冷,眼中帶著陰鷙之色的中年男子,男子站在門口,腳向前移了移,但是聽見王燦說李儒之后,又站在了門口,一動不動。</br> 王燦站在客廳中,沒有注意到那男子,而蔡邕的目光掠過男子,卻當做沒有看見。</br> “李儒此人,對于董卓而言,其功有四。其一,諫言董卓進京勤王,雖說董卓進京是袁紹諫言何進,召集諸侯進京,然而董卓能夠第一個進京勤王,肯定是李儒的功勞,若沒有李儒,以董卓匹夫之力,豈能霸占洛陽,成就董卓大業,此乃李儒第一大功?!?lt;/br> 蔡邕連連點頭,目光掠過門外的男子,眼中閃過一絲笑意。</br> 隨即,蔡邕又問道:“第二功又是什么?”</br> 王燦站在客廳中來回踱步,目光瞥見了大廳門口之人,卻沒有注意,他的心思已經完全沉浸在李儒的身上了。關于李儒,王燦能夠有這番言論,也是前世的時候對這個死的不明不白,沒有遇到良主的人感到感慨,才對李儒有更深的了解。</br> 想了想,王燦繼續道:“這第二功,乃是挾天子以令諸侯?!?lt;/br> “中平六年三月,靈帝崩,皇子辯繼位,何進當權。然而時間才過了幾個月,何進和宦官便發生了內訌,雙方發生爭執,使得洛陽大亂,張讓挾持少帝出逃,途中張讓身死,而少帝和皇子協卻被董卓遇到,董卓救回皇帝,也是大功一件,然而這不足以使得董卓在洛陽站穩腳跟,因此便廢少帝,立皇子協為獻帝,挾天子以令諸侯,成為洛陽之主?!?lt;/br> 王燦話語激昂,語氣中對李儒頗有敬佩之意。</br> 事實上,李儒確實是一個大大的人才,只是遇到董卓,才沒有展現出一身才華。</br> 王燦說完第二功,站在大廳門口的男子笑了笑,陰鷙的眼中卻閃過一絲莫名的神色,帶著期待的神色望向王燦,等王燦繼續說話。</br> 王燦微微笑道:“第三功,諫言董卓‘袁紹不可殺’。</br> “哦,這是為何?”蔡邕臉上閃過一絲奇怪,放虎歸山,袁紹對董卓不滿,還不能殺?</br> 王燦解釋道:“老袁家四世三公,門生故吏遍布天下,袁槐又視袁紹為袁家接班人,可以說袁家就是以后士子清流人物的代表,若是殺了袁紹,得罪了袁家,失了天下士子之心,董卓想要召集士人,收攏人望,絕無可能。這天下間不知多少人受過老袁家的恩惠,即使董卓勢大,能逼迫士人出仕為官,但是那些士人陽奉陰違總是做得出來的吧,得其人,而未得其心,終究是竹籃打水一場空?!?lt;/br> 蔡邕點點頭,同意了王燦的話。</br> 而此時,站在門口的男子看王燦的目光卻帶了一絲知己的味道。</br> 王燦繼續道:“第四大功,便是擢用名流,以收人望。雖然先生是董卓強行征辟的人,但是三日之內,連續拔擢,不管是誰,心中都會有一絲感激之心,這一點,想必先生不會不承認吧,先生如此,其他被董卓征辟的人也是如此,李儒此人厲害啊!”</br> 蔡邕點了點頭,沒有否認,目光卻停留在了門口的男子身上。</br> 那男子緩步走了進來,目光落在王燦身上,問道:“你認為李儒接下來會做什么?”</br> 王燦看了男子一眼,想也不想道:“殺少帝,威凌天下!”
三月,初春。</p>
南凰洲東部,一隅。</p>
陰霾的天空,一片灰黑,透著沉重的壓抑,仿佛有人將墨水潑灑在了宣紙上,墨浸了蒼穹,暈染出云層。</p>
云層疊嶂,彼此交融,彌散出一道道緋紅色的閃電,伴隨著隆隆的雷聲。</p>
好似神靈低吼,在人間回蕩。</p>
,。血色的雨水,帶著悲涼,落下凡塵。</p>
大地朦朧,有一座廢墟的城池,在昏紅的血雨里沉默,毫無生氣。</p>
城內斷壁殘垣,萬物枯敗,隨處可見坍塌的屋舍,以及一具具青黑色的尸體、碎肉,仿佛破碎的秋葉,無聲凋零。</p>
往日熙熙攘攘的街頭,如今一片蕭瑟。</p>
曾經人來人往的沙土路,此刻再無喧鬧。</p>
只剩下與碎肉、塵土、紙張混在一起的血泥,分不出彼此,觸目驚心。</p>
不遠,一輛殘缺的馬車,深陷在泥濘中,滿是哀落,唯有車轅上一個被遺棄的兔子玩偶,掛在上面,隨風飄搖。</p>
白色的絨毛早已浸成了濕紅,充滿了陰森詭異。</p>
渾濁的雙瞳,似乎殘留一些怨念,孤零零的望著前方斑駁的石塊。</p>
那里,趴著一道身影。</p>
這是一個十三四歲的少年,衣著殘破,滿是污垢,腰部綁著一個破損的皮袋。</p>
少年瞇著眼睛,一動不動,刺骨的寒從四方透過他破舊的外衣,襲遍全身,漸漸帶走他的體溫。</p>
可即便雨水落在臉上,他眼睛也不眨一下,鷹隼般冷冷的盯著遠處。</p>
順著他目光望去,距離他七八丈遠的位置,一只枯瘦的禿鷲,正在啃食一具野狗的腐尸,時而機警的觀察四周。</p>
似乎在這危險的廢墟中,半點風吹草動,它就會瞬間騰空。</p>
而少年如獵人一樣,耐心的等待機會。</p>
良久之后,機會到來,貪婪的禿鷲終于將它的頭,完全沒入野狗的腹腔內。</br>,,。,。</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