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也是日軍主場,又有戰意,才和東江兵打到現在。</br> 這要換成農民軍或后金,或者崩的更早。</br> 日軍硬是用尸體堆積到明軍墻下,好不容易攻上墻,又被炸的四散而逃。</br> 這股氣頓時就瀉了。</br> 士氣一瀉,自然不敢再戰,加上東江兵一個反沖鋒,終于還是崩了。</br> 此時戰場上全是崩潰逃散的日軍,東江兵拿著長槍在后面慢慢的追,看到傷兵不由分說就是一槍捅過去。</br> 這時他們也驚恐的發現,路上都踩不到地面了。</br> 全是人。</br> 全是尸體和傷兵。</br> 日軍這波強攻,不知死傷有多少,地上密密麻麻全是人,特別六十到七十米處。</br> 墻下到十米處。</br> 這兩地方,一個是被霰彈打的,一個是肉搏和銃兵殺的,尸體堆積如山,慘不忍睹。</br> 連東江兵都佩服日軍的士氣,換成國內的明軍甚至后金兵,也早就崩了。</br> 看到全軍崩潰,太田資宗就知道已經無法挽回。</br> 有部下還不甘心,下令督戰隊上去斬殺敗兵,逼他們回軍。</br> “沒有用了,無士氣了,已經被明人打破了膽。”太田資宗沉聲道:“趕緊收攏敗兵,守好防線。”</br> “嗨”各將軍紛紛上前,收攏自己的兵馬。</br> 太田資宗則呆呆看著前面戰場的敗兵,雙目無神,內心絕望。</br> 雨停了,又敗了。</br> 下次再想打到墻上,恐怕只有更難。</br> 此戰,他動員近兩萬步兵,前仆后繼,幾乎是用尸體堆上明人墻上。</br> 不料還是大敗。</br> 以他剛才的估計,這一個多時辰,死傷可能達到五千以上,而且大部份都可能被殺死,不會活下來。</br> 慘敗,幕府史上最慘烈的慘敗。</br> 由于各大名不肯打頭陣,前面戰死的還是幕府兵馬為多。</br> 他突然心生一種不好的預感,再這么打下去,幕府兵馬打光了,如何壓制各大名?</br> “*#*#”邊上突然有人大罵明軍。</br> 眾將抬頭,太田資宗也看去。</br> 明人追出一百米左右就不追了,然后開始在戰場上捅殺傷兵,殘忍無比。</br> 但大伙都沒辦法,只能干瞪著眼看著。</br> “把炮推出來,打他們。”這時有人叫道。</br> 馬上有人去安排。</br> 但日軍沒學東江兵做碉堡,之前下雨,炮都推到后面村莊,用東西遮擋雨水,眼下突然要推出來,不知要什么時候。</br> 等他們把炮推出來,明人已經回去了。</br> 隨隨放了幾輪炮,發瀉一下怒火后,太田資宗還是下令停炮。</br> “圍住明人,看看海戰如何。”太田資宗決定還是包圍,不能再打了。</br> 再打下去,可能要全軍覆沒。</br> 主要是幕府的兵馬,不能全打沒了。</br> 而且剛剛各大名也都有意見,很多大名損失慘重,都在哭窮。</br> 他強忍著怒意,一個個安慰,表示事后,一定會補償給大伙,穩住軍心。</br> 但也有大名認為,幕府可能要敗了,到時,誰會補償給我們?</br> 不過現在沒人想到跑,所有人還在等,等海上的消息。</br> 只要幕府的水師打敗明人的水師,切斷他們的糧米來源,他們還能勝利。</br> 就在雙方戰停之后,太田資宗發現明人又開始筑墻。</br> 他們把堆積在墻下的日軍尸體推倒,移開,并把原本兩米左右墻又抬高半米。</br> 這意味,下波如果再攻,他們需要更多的尸體去填充。</br> “這無恥下作的明人。”太田資宗痛苦的閉起眼睛,由心生出無力之感。</br> ----</br> 柳生內騎在馬上,無聊的四下觀望。</br> 他是上野國丘摩藩藩主,算是幕府親信,這次也是第一個支持德川家光出兵對抗明人海盜。</br> 半個多月前的第一次進攻中,還自告奮勇打了頭陣,結果損失慘重,他帶去兩千兵馬,損失四分之一,慘敗而回。</br> 之后他再也不敢搶風頭,打頭陣。</br> 而太田資宗也很照顧他,很快,幕府又集合兩萬兵馬來援,柳生內負責大軍糧草押運。</br> 此時他剛剛從后方運來一批糧草(兩萬石),和二十門火炮。</br> 隨行有石見國一千騎兵,加他自己丘摩藩一千步兵,共計兩千兵馬護送。</br> 另有運用糧草和火炮的一千多庶民。</br> 眼下他們有三萬大兵包圍石見銀山,德川家光還在繼續征調各地大名兵馬,并將糧草源源不斷送往石見銀山。</br> 德川家光同意了太田資宗的戰術,盡量圍困這股明軍,不急于求勝,但要保證不敗,最后逼降明軍,把他們全軍消滅,以揚幕府之威。</br> “柳生君怎么看,這股明軍我看不像是海盜。”石見國益田男這時道。</br> 石見國之前的大名是益田家,后來被拆分出千代藩,也就是藩主赤目盛和那系。</br> 他們益田家被拆家了,地盤小了,實力也弱了,所以向來對幕府不爽。</br> 益田男是益田家的下代繼承人,對這次攻打明軍,其實是不贊成的。</br> 太田資宗也沒讓他參戰,而讓他護送軍糧。</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