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敬聞言一愣,心中還是有些吃驚的。
這張顯原本是部總,缺人才被特例拔擢為都尉,帶一千普通士卒與一百老本在鄧州駐扎。
卻是沒想到,這么快就把第一批人送來了。
李自敬于是放下手中的武經總要,抬腳出帳。
“走,去看看!”
走出前營在新城灣的駐地向北,經過一處比較大的尼姑庵,便是來到了港口。
新城灣港是襄陽作為五省咽喉之地繁忙的真實寫照,不論日夜,港內船舶都是川流不息。
千帆蔽日,南來北往。
正值晌午,陽光日足,漢江的江面上波光鱗鱗,閃爍著五光十色的光環。
李自敬站在港口上,眺望遠處,隱約尚能見到迎風破浪隨波起伏影影綽綽的點點白帆。
入目所及的眾多船只,大抵以各類商船為主。
這些內陸漕運流通的商船,基本都用蒼山船或是沙船,大小相差不多,卻也是顏色各異。
除這些商船外,還有大量游弋江面的小型網梭船和小舟,一般只能容納一至兩人。
此類小船,一般都是民用。
很快,一艘課船遙遙駛來,船上掛著前營的玄黑色大纛,旌旗隨風搖動,有兵卒戍衛在船板上。
課船之后,還有大量形態不一的船只,各個都掛著黑色大旗,都是前營用來運送流民的船只。
等課船靠岸,李自敬便走了上去。
“參見制將軍!”
一名部總正指揮部下約束流民,見到來人,也是立刻上前行了抱拳禮,恭恭敬敬說道。
李自敬點了點頭,有些疑惑。
“上月本將領大軍過南陽,地方十室九空,鄧州也是沒有多少人煙,怎么會突然之間有近三千的流民。”
“這些人,張顯是從什么地方找來的?”
說著,李自敬將目光放到這些船只上。
從鄧州來的船只,多是從地方征用,或是這個月內由張顯臨時打造,基本只能起到運送作用。
唯一比較堅固的,便是那艘在鄧州護城河中繳獲的明朝課船。
這種課船屬于福船的一種,為南北轉運課稅所用,如今用于運送流民,亦足能容納二三百人。
船只一到,便被郝搖旗帶著一些士卒控制住,不許他們輕易下船,而是在碼頭擺上了一張張桌案。
上次擴軍招募的文吏,自然是由軍師顧君恩暫時率領。
這些文吏只是在前營內處理一些粗俗武夫無法插手的文書之事,除了顧君恩被尊為前營軍師外,其余人并沒有等級和官職的劃分。
或者說,事事匆忙,李自敬有些手忙腳亂,還沒來得及去考慮劃定文官體系的事情。
從鄧州而來的三千流民,會由這些文吏將他們每個人的姓名籍貫等錄入妥帖后,方許下船。
港口上,頓時變得忙碌異常。
許多商人和當地百姓,看著前營熱火朝天的動靜,都是聚攏在一旁議論不已。
部總連忙解釋。
“制將軍有所不知,鄧州當地百姓還有不少!”
“此次卑職奉張都尉之命經水路來襄陽,一是遣送流民,二便是要稟報制將軍這一消息。”
“這一月之內,鄧州城已經陸續有數萬百姓返回,一天比一天多,我等初步估算,出發前已到鄧州的,要在兩三萬人。”
“據我等探聽,這些百姓都是為躲避戰亂,逃難到山野之間去了,聽聞我大順復了城池,如今都在陸續折返回鄉。”
李自敬微微頷首,眼眸深沉。
鄧州的事情看似是好消息,可以補充人力,但卻是令李自敬不免有些擔憂。
“以鄧州的人力,怕是不足以收納如此眾多的流民了,這確實是一個意外狀況。”
“張顯沉穩有度,做的不錯,看來本將選他派駐鄧州,這個決定沒有做錯!”
那部總心下一喜,連忙抱拳說道。
“卑職定將制將軍的話,原封不動告知張都尉,只是如今鄧州形勢變化,我等還需制將軍的下一步指示。”
李自敬思考起來。
本來是想著鄧州已經沒什么人了,就當做一個前哨站,隨時探聽在懷慶的多鐸動向。
卻沒想到,當地百姓對大順的旗號如此趨之若鶩,不足一月,返鄉的就有幾萬人了。
李自敬觀察見到,張顯第一批送回來這些,顯然是經過挑選的,都是些拖家帶口的青壯。
這樣的人,帶回襄陽也能起到建設作用,增加人口,的確比那些老弱病殘強多了。
看起來,張顯這個人能力還是有一些的。
“至于鄧州的情況......”
李自敬微微沉吟,來往踱步。
若鄧州只是個人丁不多的前哨站,倒是不會有太多問題,只需要注意哨騎散布和收集消息即可。
可如今回城的人這么多,兵力不足的問題就暴露出來了。
無論什么地方,只要人一多,各種禍事肯定就要緊跟著出來。
有人是真心想安穩過日子,也有人是混吃等死,或是暗中偷偷摸摸搞小動作的,根本防不勝防。
鄧州和襄陽還不一樣,襄陽是大順最早的根據地,人心思定,鄧州卻都是流民。
這些無根之萍,到底有幾個是想在鄧州踏實過日子的,還很難說。
關鍵是這么多百姓,都是聽說你大順收復鄧州回來的,不管也不是那么回事。
可鄧州百廢待興,要建設起來比襄陽還難。
如今襄陽的建設也才剛開始,哪來多余的人力物力去搞鄧州?
現在建設鄧州也沒用,誰知道鄧州回來這些人里,有沒有明軍清軍的暗探,有多少地痞流氓。
這些人都是要在地方作亂壞事的,辛辛苦苦建設起來的成果,想要破壞卻是簡單得很。
李自敬眼中陰晴不定,想了一會兒,斬釘截鐵的道。
“將所有的青壯分批遣往襄陽,必須是有家有室的,在鄧州城施行戒嚴令,立嚴規!”
“入夜上街者殺!民盜一雞者死!”
“那些無家可歸的老弱,暫且留在鄧州,能管就管,管不了就放棄他們。”
“襄陽如今也缺糧,養活不了這么多閑人。”
李自敬知道鄧州如今形勢看似一片大好,實則暗流涌動。
一千多人,實在難以鎮得住愈發增多的流民。
“告訴張顯,一個月之內,本將會往鄧州增派人手,在這一個月,鄧州的防務千萬不能出岔子!”
那部總沒想到事情有這么嚴重,也是神情一凜。
“尊令!”
李自敬忽然想起來什么,繼續說道。
“還有,鄧州的一千普通士卒,全部晉升為老本,原本那一百名老本,立刻乘船返回襄陽,參加五日后的精騎營晉升大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