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州來的三千多百姓,被李自敬安排到了城東的東敖倉附近。
明朝建造的東敖倉占地面積極大,但卻在戰亂中焚毀,如今只是一片廢墟,距新城灣前營駐地也近,容易控制。
這些百姓對于幾十上百萬人口的襄陽來說,就像是胡泊中落下了一滴雨滴,起不到什么影響作用。
五日后,前營大試。
“嗚嗚嗚——”
城東校場,連綿不絕的號角聲響起。
這天一大早,前營內便是人喊馬嘶,除非必備的哨戒人員外,整個前營都是傾巢而出。
當然不是為了作戰,而是全軍大試。
今日大試,主要是為了選出原本一千名老本兵中的驍勇善戰者,充入精騎營。
襄陽城東校場,自打擴軍以來,便被李自敬命人占據,現在是前營專用的操訓和檢閱場所。
至少持續到現在,劉體純是沒什么話說。
主要還是吃人嘴短,畢竟李自敬為了給駐軍治傷的事情,和樂氏撕破臉皮。
現在很多劉體純麾下襄陽城中的大順駐軍部隊,都是受過李自敬的恩惠,才得以保全性命。
何況這處校場,他們使用的時間也短,李自敬的前營來到以后,幾乎日夜在此操訓。
近兩萬戰兵羅列場內,李自敬身著甲胄,腰跨雁翎刀,站在點將臺高處,心中唏噓。
誰能想到,一個月前,他還在被清軍追著到處跑,手下一個人也沒有。
如此短的時間,卻是成為了一野戰營的制將軍,手下兩萬兵馬,說多不多,說少也確實不少了。
這一路而來,清軍緊追不舍,戰事數度將起,沒有人去給李自敬慢慢成長的機會。
現在的李自敬,已經不再是一個月前的李自敬了。
現在的李自敬,面對兩萬人的注視而面不改色,甚至周身散發出的氣息還尤有蓋之。
至少在眾人之前,李自敬表現出來的是如此。
“開始吧!”
李自敬微微側目,下了軍令。
早就準備好的千余老本,包括前幾日從鄧州撤回來張顯部下這一百人,都是立即上前。
安靜了沒有多久的校場之中,頓時響起眾多的步鼓聲,號令聲更是不絕于耳。
精騎的選拔標準,大順自有一套章程,是由李自成所創。
李自敬看過這三輪篩選,涵蓋了身體素質、步戰搏斗、騎射箭術、旗號鼓聞等多方面。
按照這套章程,選出來的必定是精銳中的精銳,無論體力,戰術配合以及上馬騎射,下馬步戰方面,都是全軍頂尖。
李自敬能做的改動不多,所以今日只是按部就班的完成大順的既定考評制度。
千余人的前老本士卒們,也都是各地轉戰而來,每個人手上都有不少人命。
但就是這樣的一批精銳,幾輪篩選下來,還留存者竟然不足三分之一,精騎營的選拔標準何其嚴苛,由此可見一斑。
原本千人的大陣,現在站在臺前的,就稀少得有些可憐了。
李自敬聽著報數,心中深沉。
“稟制將軍,首輪通過身體素質考評者八百七十四人!”
“第二輪通過步戰陣法考評者六百九十六人!”
“第三輪通過騎射考評及步鼓號聞者二百八十八人!”
李自敬微微頷首,看著眼前這略有喘息,卻依舊抬頭挺胸、精神抖擻的二百八十八人。
“發甲!”
在這二百八十八人期待的目光中,一隊標營親軍上前,手中捧著一套精良的甲胄。
如今前營精騎營列裝的,是繳獲的明邊軍家丁整套黑色布面鐵甲。
這種布面甲內襯鐵片,鉚釘固定,既能御寒,也有極強的防御能力。
在布面甲之中,還內襯了一套鎖子甲,一整套鐵甲穿戴下來,身重可達五十斤。
如果不是嚴苛的選拔標準,李自敬還真擔心他們穿上了這一身,還能不能有戰斗力。
精騎營作為大順的“特種部隊”,不僅待遇是全軍最優,盔甲也是最為精良,武裝到了牙齒。
從普通士卒的箭衣,到老本勁兵的棉甲,再到如今只有精騎才能穿著的布面鐵甲。
放眼回望,每一名精騎的晉升之路可謂艱辛。
但正是因為如此艱辛的歷程,以及嚴苛的選拔制度,造就了大順精騎營這樣一支足以和滿洲騎兵正面廝殺的騎兵部隊。
李自敬要做的,就是給這些士兵充足的正反饋,以激勵他們繼續為大順,也就是為自己效力。
所謂正反饋,便是晉升之后優厚的待遇。
還不全然體現在使用的武器和穿戴的鐵甲上,最主要是精騎營整體的福利,都比老本營上了一個臺階。
除了大順原有的好處外,李自敬也給每一名精騎量身定做了“醫保”。
這種成本,由李自敬個人承擔。
普通士卒是用餉糧的一部分抵扣這個成本,老本兵是在此基礎上加大折扣力度。
精騎就完全不一樣了,他們的父母妻兒可以憑借精騎營的兵牌,終身免費在襄陽同仁堂看病抓藥。
有事沒事,就去看看。
這就是李自敬將樂氏同仁堂充軍后,帶給軍隊的具有前營特色的醫保福利制度。
“謝制將軍!”
二百八十八名精騎,將衣甲接到手上,紛紛單膝跪地,大聲吼道。
李自敬示意眾人起身,負手而立。
前營經過擴軍,戰兵足有兩萬人,其中老本兵九千余人,精騎二百八十八人,標營親軍一百人。
剩下的,都是新招入軍的普通士卒。
接下來要做的,便是在這些老本兵中選拔出基層的軍官,類似于哨總、隊官。
這種基層軍官,只能由老本兵擔任。
就算滿足了標準還不行,那也只能是準隊官、準哨總,接下來還需要顧君恩的文吏團隊,對當選的軍官進行深層考核。
一個月之后,文吏團隊會列出一份名單,將不滿足條件的準軍官們及其缺點列出。
比如該軍官帶兵的時候,暴怒無常,動輒打罵體罰軍士。
李自敬對此種情況深惡痛絕,會當即撤掉此人的晉升資格。
再比如,該軍官十分平庸,在一個月的時間里幾乎毫無建樹,一問士卒,甚至有人還不知道自己的上官是誰。
恰巧,在該軍官的下屬中,有一人非常受到士卒們的歡迎,李自敬就會采取文吏團隊的意見。
將該軍官拿掉,換那名下屬上來試一個月。
總之擴軍后這一月時間里,是新舊將士們的磨合期,軍官和下屬,老本和新兵,都需要時間去磨合。
磨合好了,才能打勝仗。
李自敬已經做足了準備,正在和顧君恩商量,在襄陽東側開墾荒地屯田的事宜。
一騎忽然來到,給平靜不久的襄陽再度帶來了風聲鶴唳。
“均州有明軍大批駐扎跡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