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色放晴,由于江南天氣本暖,所以縱然是連日降雪,只要上天露出一絲藍色,京師內的積雪,已經紛紛開始消融,紫禁城更是如此。
不過總算是宮內人員打掃的勤謹,皇城之內依然是整潔如故,各處的積雪早已經被收積起來放置在排水溝的兩旁,待到陽光到來,就化為涓涓細流,向四處分散了。
御花園除外,是皇城內唯一沒有被清掃過的地方。朱元璋雖然也曾經領軍東征西戰,但是對于如此雪景,還是十分稀罕,早就禁絕了宮內人等在御花園內走動,就算是迫不得已,也必須足裹素布,小心潛行。以免壞了景致。
前日震怒的朱元璋,此刻卻是悠閑的坐在御花園華庭之中,細細淺酌著一杯溫酒,享受著身后宮女輕柔的捶擊,再瞇著眼睛觀賞著這江南罕見的雪景,也算是悠然自得。
這種日子曾幾何時只會出現在他的夢中,不過詔命皇太孫監國以來,雖然不是做了甩手掌柜,但很多瑣碎小事都不必操心了,所以才會有了今天這悠閑的賞雪。
當然,大明依舊是他朱元璋的大明,凡事都躲不過他羅織了幾十年的巨網,只是有些事只要不觸及底限,他不想去管,但有些事他必須要出手。
比如年后,宋國公馮勝府上的管事樊負來京師投狀,卻被皇太孫內廠的人扣押,本來以為孫兒會向自己稟報,但是兩天過去了,不但沒有得到皇太孫的稟報,而且有消息傳來說皇太孫要壓下此事,立即覺得有些不對勁。
馬上遣錦衣衛僉事宋忠前往東宮查探,將那投狀人帶至宮中御前親自詢問,才得知那樊負此次來京,竟然是舉報馮勝與那藍玉之前有相互牽連,且家中暗藏兵甲,圖謀不軌。
對于這件事朱元璋是不信的,但是卻勾起了對馮勝的注意,自從常遇春、徐達辭世之后,馮勝不可避免的成為大明功臣第一人,之所以沒有對其有殺心,就是出于朱元璋對馮勝的信任,因為馮勝這個人雖然小毛病不斷,但從無大錯,而且自從前年命其回京之后,立即卸甲歸田,深合朱元璋的心意。
更何況了,要圖謀不軌,手握重兵的時候不做,非要等到卸甲歸田之后再行籌謀,馮勝怎么也不像是那種沒有腦子的人。
本來想就此作罷,然后將這刁奴送返鳳陽馮勝處,但是猛的想起皇太孫對馮勝的回護,而且在納妃之前,曾經聽錦衣衛有人暗報,說太孫殿下有意納馮勝之孫女為妃,幾件事情聯系起來,也不由得朱元璋不多心了。
當然,朱元璋不會把責任加諸于皇太孫的身上,只是想著,馮勝看似老邁無為,但是卻是步步為營,朕對其不薄,卻是將朕當成個無道昏君樣的防范,處處為自己留作后路。朕將其女嫁于周王為妃還不夠,當年還要再和常遇春再結親家,將次女嫁于常茂。
難道馮勝就沒有想到,朕若不是顧忌軍方相互勾連,怎么會輕易的降罪于常茂呢?常茂死于誰的手上,是朕?還是你們不識好歹?
朱元璋想起往事,更是舊恨涌上心頭。當日常遇春軍中暴卒,自己諸般加恩于常家,但是到后來又對常茂痛下殺手,如此反復的他此時竟然沒有想到是由于自己暴虐,而是怨恨于臣子讓自己不放心。
正在思量間,內宦低身匍匐行來,稟報說錦衣衛僉事宋忠求見陛下,抬頭看見宋忠身后跟了個四五十歲的中年人在外面候著,便吩咐他們進來。
三跪九叩、山呼萬歲,宋忠起身后,稟報了馮勝的近況,在說及身后之人,赫然正是馮府的親衛馮毅。面對皇上,卻絲毫不驚,朱元璋知道應該是頭幾批派去各府的檢校,關于忠誠度是絕對可信的。
詳細的詢問了馮勝近幾年來的表現,從對胡藍案的態度,到卸甲歸田后的奢侈,再轉到年后馮府上下的矛盾,以及臨來之時的疑點。事無巨細,對于這些老部下的心機,朱元璋不敢有任何懈怠。
試想自己不過是駕馭群臣而得天下,而蒙元的江山實際上卻亡于這些武將之手,在慶幸的同時,朱元璋一直保持著比較清醒的頭腦。從不敢小看這些屬下的心機。
但是也確實沒有什么疑點,值得僥幸的是,馮勝在臨上岸時的那一刻猶豫,因為他想起了馮毅也是皇上恩賜的親衛,所以想交代商量一番的心意瞬間停止,任由事情的發展,不再與任何人說起。
馮毅回答的相當謹慎,事無巨細也十分之得體,朱元璋滿意的同時,心中的疑惑更大,要按照馮毅的如此說法,那馮勝簡直就是半個圣人了,對朝廷的忠心、對家人的約束、對皇命的遵從、對朱家的順從。除了偶爾買個歌姬自娛外,還真的再找不到什么疑點了。
而所謂的樊負投狀,也不過是因為偷腥被罰,而想報復主人,像這樣的下人,打殺了也罷。
明白了這些,朱元璋長舒了口氣,剛想命宋忠和馮毅兩人退下,心里卻是一動,還是有些放心不下,沉思了一會,道:“傳朕口諭,命皇太孫將宋國公協其家眷接入東宮,朕要親自前往探視。”
停了一下,又說道:“你帶了馮毅,再去通政司提了那樊負,準備好后,隨朕一起前往東宮。”
躬身稱是,然后帶著馮毅又輕步離開御花園,宋忠心里還是一個勁的發寒,皇上是一年比一年的難侍候了,到了這個情況下,還要進行最后的試探,不過從他內心的最深處可能還是希望馮勝這次是真的瘋了。否則,按照皇上的性格,是什么結果很難預料的。
馮勝和他一點關系也沒有,而宋忠出身于檢校家庭,父親是當年第一代的錦衣衛,是絕對忠于皇室的人,就連這個名字,也是皇上賜予的,本不該有這種思想,但是卻在此刻也動了惻隱之心,也許是認為馮勝身為一代名將,不該死在謀反這個事情上吧。
話分兩頭,正在文華殿處理內廠事宜的朱允炆接到朱元璋的口諭弄了個手忙腳亂,由于掌握了錦衣衛經歷司所有檔案,所以他手里有幾乎所有外派在各級官員家中的錦衣衛名單,否則也不可能想到跟隨馮勝近二十年的馮毅竟然是宮中派出的檢校之一。
不過馮秀梅居然沒有通知義父,而全憑借馮勝多年練就的直覺而躲過這一劫,是大家始料未及的,就這樣,朱允炆一直沒有得到肯定的答復,所以就馮勝落水瘋癲,讓東宮知情諸人摸不清是真是假。無奈,只好遣楊杰親自去太醫院接了馮勝和其家人,然后心情忐忑著等待皇帝駕臨東宮。
殘陽如血,如血殘陽,在當日黃昏,朱元璋身后跟著宋忠、馮毅和樊負一行來到東宮,接受拜見之后,就將東宮一干人等遣了出去,文華殿偏廳上,除了皇上帶來的人,只留下朱允炆和楊杰兩個。
朱允炆有些意外的看了楊杰一眼,發現對方的神色中也隱藏著深深的不安,但是朱元璋卻是沒有理會,只是漠然注視著正在那里自言自語的馮勝。
經過太醫院眾人的努力,馮勝的情況已基本穩定下來,再則,皇上要親自探望,所以太醫們開了很多安神凝氣的藥物鎮住了心竅,此時,雖目光散滯、喃喃自語,倒是也安靜了許多。就是只是望著大殿的梁柱不放,絲毫沒有把平日敬畏有加的皇上放在眼里。
可是朱元璋又怎么會在此時給一個瘋子計較,只是注視著往日忠心的下屬,旁邊有個穿綠襖的小姑娘,在給皇上萬福后,遂退至床尾,只是擔心的望著馮勝。
朱元璋不解,望了旁邊站的宋忠一眼,后者會意,站出回道:“稟皇上,此女乃宋國公長子馮潮幼女,叫做維盈。由于宋國公諸子都在漠北或者遼東為國效力,所以未曾告知,此女自告奮勇前來看護爺爺。”
點點頭,看了一下馮維盈,又轉身看看自己的孫兒,朱允炆慌忙搖搖頭,表示自己不知情,卻沒有料到朱元璋是想問,當初他想娶的是不是就是這個女子。
也不解釋,朱元璋沒有再耽擱時間,慢慢的走到床前,看著雙目無神的馮勝,有些感慨的說:“宗異,你比朕年輕,朕已老矣,本想宣你進京敘舊,但是沒有想到會搞成這樣,倒使朕心里有些不安了!!”
四周一片寂靜,大家都在聽著皇上這如同敘家常似得說話,估計除了馮勝的孫女,沒有一個人認為皇上說的是真心話,因為朱元璋在說的時候,目光始終沒有離開馮勝的眼睛。
“你府上的事,馮毅都給朕說了,而這個惡奴,朕替你給杖殺了,以解你胸中之氣……。”話還沒有說完,就聽見身后“咕咚”一聲,不用看,正是樊負那廝被嚇的一屁股癱在地上。沒有等皇上吩咐,宋忠揮揮手,過來兩個侍衛,將其夾了出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