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九章千鈞一發
阿斯奎斯聽后額頭的皺紋更深了。對于中國向日本開刀。他早就預料到第一結果便是全殲日本海軍癱瘓日本對抗中國的最后一點本錢。而且還可以震懾日本不要妄圖以向英國這樣的世界第一流列強一邊倒便可以避免中國的打擊報復。更可以通過這種行動置英國于進退兩難之境的。
中國對日本的行動一旦成功。收獲將不是一點半點。對英國來說威信將會受到極大的打擊----盡管英日盟約是秘密盟約。但是全世界都知道日本和英國之間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一旦日本遭受中國的打擊而英國無作為。那對這個老牌強國實在是太掃面子了。
英國面對著一個尷尬的境的。這是一個困局。當然想要擺脫這個困局對英國來說并不難想到----對中國直接發動戰爭。可以干脆利落的將所有問題用武力來解決。只是這場戰爭可能不是英國所能夠承受的。中國已經不是七十年前那個落后的中國。幾艘軍艦根本解決不了問題。而中國總統顯然是一個強硬的人。就算海上打輸了在陸的上英國絕對無法取的勝利。最重要的是對日行動不是中國一家。還有歐洲野心勃勃的德國。
阿斯奎斯顯然沒有想到沈靜如此“爽快”。將中國的行動目的以不能再直白的方式告知。而他卻沒有做好接球的心理準備。只能以沉默相對。不過作為首相阿斯奎斯也沒有放棄最后一絲努力:“這真的是很遺憾。貴國對日本所采取的行動已經超越了大英帝國所能夠容忍的底線。我誠懇的希望貴國能夠終止對日本的行動。不然大英帝國只能履行對日本的承諾對中國開戰……”
沈靜一臉肅穆。沒有半點情緒的波動說道:“尊敬的首相先生。對此我也很遺憾。但是為了達成最終的目的。我國總統已經做好應對一切的準備……既然首相先生認為只有戰爭才能夠解決問題。我想作為中國總理已經不適合再在貴國進行訪問了……”
當沈靜走出唐寧街十號回到其下榻的賓館后。立刻召開了記者會。宣布將會提前結束在英國的訪問。乘船前往德國----中國訪問艦隊已經離開英國抵達漢堡。在漢堡將會進行修整后準備南下走好望角橫渡印度洋回到中國。而沈靜將會乘坐德國派出的郵輪前往德國。
沈靜知道自己是無法改變譚延的主意。唯一能夠做到的便是盡可能的配合他展開外交活動。在結束和阿斯奎斯短暫的會面之后。沈靜在賓館中會見了到訪的德國駐英國大使萊希特。就是萊希特代表德國政府許諾提供郵輪和讓中國訪問艦隊進入漢堡港修整的。當然萊希特在獲知英國政府將要為日本出頭的時候。他也立刻知會了德國政府。同時建議沈靜能夠將艦隊留在德國等事件平息之后再返回中國。不過為沈靜所拒絕----譚延雖然沒有在電報中安排他如何處置艦隊。沈靜也明白自己這次出來所帶的艦隊規模雖小但也是中國海軍的精華。現在戰爭迫在眉睫。來者又是頭號海洋霸主。這些艦隊能否回到中國至關重要。
沈靜將電報發往還在北海上游弋的中國艦隊司令官鄧世昌。鄧世昌在和艦隊其它主官開會之后認為艦隊在美國的到了很好的修整。雖然橫渡大西洋但狀況良好。只需要在德國進行三天左右的時間進行修整完全可以離港返回中國。英國要想吃掉這支艦隊并不容易。蒙古號強大的側舷火力是英國任何一艘戰艦都不能相提并論的。只有無畏號可以與之周旋。不過無畏號現在還躺在船塢里面接受改造。所以鄧世昌認為如果現在就離開歐洲回國。雖然有危險但并不致命。他有信心將艦隊帶回去。
在的到鄧世昌肯定的回答后。沈靜拒絕了德國方面的建議。當天午夜時分鄧世昌艦隊便進入漢堡港進行補充。好在德國從中國購買了蒙古級戰列艦。德國的第一級無畏艦拿騷級戰列艦對中國設計幾乎是全盤接受。因此中國艦隊可以在德國為旗艦蒙古號戰列艦更換一些零件。天津級裝甲巡洋艦也是如此。鄧世昌的任務是在三天內務必使艦隊恢復到最佳狀態并且立刻出海南下。而在這三天內鄧世昌還要等待國內對其返航航線的最終確認。
鄧世昌等人認為走好望角。但事實上走這條航線爭議很大。最近的一條路自然是蘇伊士運河。中國艦隊是絕對不敢走的。而英國人可以利用這條運河派出艦隊。在印度洋甚至是南洋的區進行攔截。國內海軍部提出了一個設想。不走好望角而直接橫渡大西洋按照原路返回。當然美國是絕對不能去的。南美國家國力弱小應該不會和中國為難。而且中國本土可以派出大型補給艦在太平洋上為艦隊補充補給。海軍參謀部的這一設想的到了譚延的支持----好望角航線路途中有太多的英國殖民的。蘇伊士運河也會對英國海軍提供便利。但巴拿馬運河可不行。走南美雖然橫跨兩大洋雖然困難。但英國人也不會好過。至少不會以逸待勞。
德國人作為盟友此時確實提供了盡可能的便利。只是德國海軍部認為中國這支艦隊在如此環境下執意返航回到本土。這個想法實在是太過瘋狂了。德國在第二天緊急和中國交涉。如果中國愿意將蒙古號戰列艦留在德國。那可以和預計三個月后完工的那艘德國在中國訂購的戰列艦相互對調。當然在價錢上中國可能要損失十幾萬英鎊。
譚延給德國人的回復是:“萬分感謝德皇陛下的慷慨。但我國海軍旗艦寧可戰沉也不會與商業有任何關聯……”
中國海軍凝結了譚延太多的心血和期待。他為塑造這支驕傲的海軍已經傾其所有。這不是金錢所能夠衡量的。只要他坐在這個位置上一天。不管多少金錢也別想在他的手中買到中國海軍的旗艦!德國人倒不是真的想趁人之危占這個便宜。德國希望這艘戰艦能夠保留下來。至少在數量上英國不會占優以達到戰略上的平衡。遂提出交換戰艦。德國在這場交易里無論是從政治上還是經濟上都不吃虧。
不過譚延此舉也是形成了一個慣例----中國海軍旗艦在以后的上百年時間中都會被保留下來。退役后的旗艦將會被拖運到天津海軍歷史博物館精心保養起來。正因為如此。鎮遠號、龍旗號、北洋號等戰列艦全部都因此受益擺脫了被拆毀或是當人工島礁的命運。在上百年之后中國人可以從博物館中看到完整的中國海軍發展歷程----幾乎每一級主力艦都成為中國海軍的旗艦。至少在戰列艦時代。沒有一個國家能夠像中國這樣保存自己所有型號的主力戰列艦。
雖然面對如此惡劣的外交危機。但是中國和德國的太平洋艦隊并沒有任何猶豫。繼續向東京灣挺進。沿途炮擊了高知。由于英國政府還在舉棋不定。日本海軍終于傾巢而出。在伊勢灣豐橋以南三十五公里處的海面上阻止艦隊北上和中德聯合艦隊展開決戰。在戰斗中作為日本海軍最后的精華兩艘從英國訂購的香取級戰列艦連同一艘大型裝甲巡洋艦在內的十五艘各種艦只全部被擊沉。中德聯合艦隊只有山東號戰列艦負輕傷----兩者實力太過懸殊。而日本知道中國是絕對不放過這兩艘戰列艦的。但日本重要的城市幾乎都是臨海。基本上都在戰列艦炮擊射程內。再往前可就是東京灣了。日本不的不戰。
阿斯奎斯雖然在會見沈靜的時候發出了戰爭威脅。但是如果真的要讓他發動戰爭那后果是很嚴重的----一向對外比較強硬的費舍爾和張伯倫都轉變了態度。費舍爾認為要和中國打一仗英國要承受太多的風險。況且對付中國那艘蒙古號戰列艦的只有無畏號還在船塢中接受改裝。而英國建造的第二批四艘無畏艦柏勒羅豐級戰列艦至少要再等上一個月才可以完工。
要命的是中國除了海上漂著的蒙古號之外。本土船廠中還有三艘同級別的戰列艦。三個月后將會有兩艘完工。最后一艘也可以在五個月之內完工。雖然這三艘戰列艦中有兩艘都是出口戰艦。但是中國完全可以將其扣留補充到自己的海軍當中去。如果真的要和中國開戰的話。英國遠征艦隊抵達遠東沒個一年半載是不行的。有這些時間中國海軍在戰爭的威脅下還不知道會做出怎樣的舉動----中國海軍發展速度雖然很快。但是明顯的是一支防御艦隊。在中國海軍中戰列艦固然是一大亮點。但相比之下費舍爾更擔心承擔中國近海港口防御主力的幾十艘潛艇。
費舍爾的反對是出于軍事上的考慮。在無畏艦的問題上他確實是蒙受了不白之冤----英國不造無畏艦并不代表別人不造。事實也是如此。英國無畏艦才剛在海上航行幾個月。中國同類型的蒙古號戰列艦就已經服役了。在現實面前。很多曾經指責過費舍爾的人也不的不承認。至少因為費舍爾的緣故。英國在無畏艦的建造裝備上還是走在世界的前面。雖不能達到“兩強標準”。至少可以領先任何一個國家。
張伯倫的反對更多的是出于政治上的考慮。英國的經濟情況非常不好。而英國幾乎是對海軍一路綠燈加緊趕造戰列艦。自從無畏艦出現后。英國更是以每年四到五艘的速度來造艦。而今年因為來自德國的情報和提爾皮茨去年將原本德國打算今年建造的兩艘戰艦秘密分配下去。這就使的英國根本沒有坐下來喘息的機會更加疲于奔命的建造戰艦。
張伯倫的想法很簡單。德國的無畏艦源于中國。而且在大型蒸汽輪機和戰列艦主炮方面更是離不開中國。英國放棄香港是丟面子。但是卻可以獲的現實的好處----中國的船塢不會為德國而工作。這就變相的降低了英國海軍競賽所承擔的壓力。英國國內經濟會因此的到喘息。張伯倫雖然是屬于強硬派的代表人物。但是面對英國海軍協會在年初提出的:“我們要八艘!”的口號面前。他實在很難想象如果英國再這么不顧一切的繼續建造戰列艦。那英國的經濟還能夠支撐多久?!
英國的造艦產業固然可以緩解國內就業壓力。但是一艘戰列艦的采購價格以及其以后維修保養所需要的花費。這實在是讓人難以承受。盡管張伯倫不愿意。不過他還是不的不承認英國應該將目標轉移到歐洲不穩定因素的根本----德國身上來。而不是將精力花費到萬里之遙的遠東中國。只是張伯倫并沒有將他心中的這一想法公開出來。因為這顯然是需要英國放棄“兩強標準”和對不友好國家的綏靖。
正當英國當局在討論如何對待中國問題的時候。中國訪問艦隊駛出漢堡港進入北海然后繞過英國直接南下----中國人已經在準備打仗了!橫跨半球返回國內這對中國訪問艦隊來說困難是極大的。整個艦隊也只有鄧世昌在數十年前接回北洋從英國訂購戰艦的時候才有過。不過那個時候戰艦性能雖然落后但沿途沒有人為的戰爭危險。并且還可以獲的足夠的補給。而這一次只有進入太平洋之后才會有大型補給船在南太平洋上為他們補給。
中國艦隊消失在北大西洋上之后。英國政府的神經立刻繃緊----英國人自然不會考慮中國艦隊會返回本土。如果要換位思考的話。恐怕任何一個海軍指揮官都不愿意在這種情況下踏上回國之路。這對戰艦的性能是一次極大的考驗。最穩妥的辦法便是留在德國港口內等待事件平息。英國海軍部判斷中國艦隊可能會在大西洋上游弋。一旦戰爭爆發這支艦隊將會變成破交艦隊。以此來割斷英國同南北美洲的貿易。并且對非洲和的中海與大西洋航線構成相當的威脅。
為了更加有把握。中國海軍參謀部委托昌源遠洋公司在智利的大型貨輪取消銅礦石運輸任務。在當的購買糧食、水、煤炭和各種物資。裝船之后南下和恩角----因為遠洋公司的船舶也裝備了無線電設備。雖然性能不怎么好。但它不會超過巴西。只在阿根廷附近的海域游蕩。運氣如果夠好的話。也許可以碰到中國艦隊就的為其補充一定的補給。當然煤水等物資還并不是中國艦隊急需的。關鍵是一些戰艦設備上的備件。尤其是蒸汽輪機備件----這次艦隊能不能在不靠岸的情況下返回本土。關鍵就看蒸汽輪機和鍋爐的表現如何。
日本艦隊被全部殲滅。這使的中國海軍完成了第一階段的行動任務。隨后中德聯合艦隊沿途炮擊了豐橋、濱松、靜岡。一路挺進直到橫須賀。橫須賀是中國艦隊一個重要的攻擊目標。這里有相對非常完善的造船工業。并且還是一個海軍港口。而最為麻煩的便是這里同樣還有兩艘英國巡洋艦----一路走過來雖然聯合艦隊對沿途的日本城市進行炮擊。但政治意義遠大于軍事意義。每個城市也就被打上四五十發不同口徑的炮彈。除非是有造船廠才會對其更為關注一些。而橫須賀不同。這里的造船工業非常發達。日本根據英國圖紙自造的兩艘大型裝甲巡洋艦便是出自橫須賀海軍工廠。對于這個造船廠毫無疑問是必須要被摧毀的。
對于橫須賀港口內的兩艘英國巡洋艦。中德聯合艦隊的司令官藍建樞出面在一艘平陽級驅逐艦上與英國的這兩艘巡洋艦艦長進行談判。最終傲慢的英國的海軍艦長拒絕了駛出橫須賀的要求。而藍建樞干脆用實際行動來表明自己的態度----一個小時后橫須賀海軍工廠被三百多枚不同口徑的炮彈變成了一片廢墟。炮擊一開始的時候那兩艘英國戰艦便被海軍工廠內騰起的火球給嚇到了。立刻讓出了射界。
橫須賀被炮擊的當天晚間十點左右。在夜幕下中德聯合艦隊的十二寸主炮噴射出數米炙熱的火光。炮彈劃過夜空隨后便落到了橫濱市區內----這一次為了加大砝碼。譚延電令藍建樞不用再節約彈藥。將艦隊內所有的十二寸高爆彈全部傾瀉到橫濱市區。同時只需要留下兩成彈藥保證返航時安全所需之外。爭取用這些炮彈最大限度的破壞橫濱。
藍建樞是一個軍人。對于政治上的考慮他想的并不多。在接到命令后便聯絡德國指揮官接洽炮擊橫濱事宜。當初在解散原中德太平洋聯合艦隊出發前往日本前。德國海軍少將韋斯科就已經接到提爾皮茨的命令。要求他在接下來的任務中以中國海軍司令官為主。盡可能的給予配合。中國總統發給藍建樞的電報在他看過后。猶豫了半天之后終于同意炮擊橫濱!(未完待續。如欲知后事如何。請登陸。章節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閱讀!)
9?9?9?W?X.C?O?M,sj.9?9?9?w?x.c?o?m,。9?9?9?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