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章一邊倒
橫濱距離東京并不遠。日本的房屋大都是竹木結構。像北京城里面如果在店面林立的鬧市區中間放把火。一旦撲救不及時便會牽連整條街道。而現在橫濱的大火可是由戰艦上面的大口徑火炮轟擊所引起。城中的人除了逃命之外根本無法撲救——在世界陸軍炮兵主流裝備火炮絕大部分都是一百毫米以下火炮的時候。戰艦上那些重炮就是神。
橫濱在炮火下燃起了大火。雖然今天晚上是一個風力并不大的夜晚。但是燃起的大火因為沒有有效的得到撲救。四處燃著的火頭各自肆虐。直至匯合到一起更是不可收拾。沖天的紅焰映紅了整個夜空。在東京就可以看得到。日本政府根本用不著下面的匯報便知道橫濱燃起大火了。在接到是中德聯合艦隊猛烈炮轟橫濱的消息之后。整個日本上下為之震動——中德艦隊一路上來。除了在橫須賀的船廠進行過一次猛烈的短暫炮擊之后。其余城市雖然也挨了炮彈但損失微乎其微。為何獨獨橫濱遭受如此劫難?!
“橫濱雖然有造船廠。但規模無法與佐世保相提并論。但是它距離東京如此之近。如果在橫濱展開猛烈的炮擊。那日本剩下來只有在投降和堅決抵抗之間選擇一條路……如果沒有英國在背后作梗。日本難”譚延冷冷的說道。
“可是炮擊橫濱引起眾多日本平民死亡。現在報紙上對這件事群情議論。而國外一些國家諸如美國等國都表示了譴責……”陳飛有些為難的說道。
譚延將手撐在辦公桌上說道:“在遠東只能有一個聲音。那個聲音只能是我們來發出。我們地工業實力每天都在增長。國家實力日新月異……宇盛。這個國家不可能永遠都是我一個人說了算。我要在這段時間內奠定一個基礎!”
譚延可以想象。一旦他退下去。后面的繼承人未必會執行他的海陸并舉方針。因為地理和文化歷史方面的因素。中國對日本抱有好感的人很多。就算譚延從執政開始從明朝日本縱容倭寇洗劫中國沿海的老賬一直算到甲午大戰。不斷極度的丑化、敵視日本。加強這種宣傳。可是中國國內反對政府對日本施行嚴苛政策的人還大有人在。
譚延不可能一輩子做總統。也不可能一輩子主導中國政治。在他執政階段國內對日本地態度就如此。他不敢想象以后等他下臺了情況會變成什么樣。
“那我們還需要派兵登陸日本么?第一師已經在海上三天了。如果要登陸最好盡快……現在英國對我國還沒有發出宣戰。既然要削弱日本無論從哪個方面來考慮都必須要前結束行動。當然英國自己能夠放棄是最好不過了……”
“這一次有德國插手在其中。英國人也會掂量一下是否值得付出這樣的代價。當然為了降低國際外交壓力。盡快的結束日本行動還是應該地……我派出第一師并非是要在日本本土登陸。我們的目標是種子島。在這次行動后。我們要將日本的國土限定在宗谷海峽和大隅海峽之間。并且在日本四島上找一塊立足之地。國防部已經完成作戰計劃。明天凌晨將會開始軍事行動。炮擊種子島任務的艦船就是擔任補給艦隊的護航任務的裝甲巡洋艦艦隊。以第一師的實力來對付島上的日本守軍是沒有任何懸念的。估計明天就可以收到消息了……”譚延笑著說道。
陳飛和沈靜、寇青倆人不同。他是一個純粹地“謀士”。如果譚延決定某事他就會按照一個謀士的身份來提出各種解決方案。以完善譚延的設想。也正因為如此陳飛的地位雖然不如總理沈靜和外交部長寇青這么“顯赫”。但一直擔任總統府秘書長地職務。建國九年來從來都沒有變動過。這在人事變更頻繁的譚延政府中也算是一個“異數”。
不過陳飛和譚延其他同時代的兩個重要的“打手”在一點上是沒有什么區別的。在游走于戰爭爆發邊緣的把握上保守的。沒有譚延這么堅定——事實上在這個時代基本上所謂中國的“精英”階層都是如此。他們都害怕和老牌地列強國家發生摩擦。尤其是可能會引起戰爭的摩擦。這是“中國精英”們的通病。
不過好在軍隊無論是陸軍還是海軍。對于譚延的決策從來都是不打折扣的支持。過去的兩大軍部和現在的國防部是譚延施展對外政策交流地主要“傳聲筒”。國家暴力機關總是能夠在第一時間得到譚延地授意。根據明確的命令來制訂各種作戰計劃并且予以堅定地執行。哪怕是建國初期對俄作戰決策——對于譚延他們并不是很盲目。而是出于對譚延戰略眼光的信任。總統不會給軍部下達不可能完成的任務。至少在數據上絕對要優于對手。就像海參崴戰役中十幾個精銳陸軍師“圍毆”軍紀渙散的俄國陸軍一樣。
“現在問題的關鍵之處并非在于日本。而是日本背后的英國。從橫須賀傳來的消息英國對日本的支持態度是很有限的。不然那兩艘巡洋艦就算不敵也不會臨戰脫逃……英國正在觀望。我們對抗英國的希望不能放在那支訪問艦隊身上。最好的辦法是通過外交途徑來解決問題。雖然英國在兩次布爾戰爭上表現的差強人意。但面對第一強國我們最好不要指括我們的盟友在內。所有人都希望我們元氣大傷……”
譚延點燃一支雪茄頗為玩味的說道:“國防部最近有一次非常有意思的表演。也許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讓英國人清醒一些。當然我還有一部海軍著作馬上就要刊印發行。所有對英國人看不順眼地國家會對此感興趣的……”
“是潛艇還是南方陸軍演習?”陳飛敏銳的問道。
“西藏并非在我們的掌握之中。達賴和班禪不過是待價而沽玩的是制衡的游戲。等老子騰出手來我會讓西藏變成歷史!”譚延雖然沒有正面回答陳飛。但是陳飛已經得到了答案——潛艇。
事實上第二天南方海軍司令黃鐘瑛在上海檢閱了中國潛艇部隊。三十四艘潛艇依次在長江口附近亮相。而且還有四艘潛艇在安排的觀禮客輪附近浮出水面。這確實是引起一時轟動。中國潛艇數量到底有多少對于外界一直是一個謎。在這個時代潛艇一向被認為是海軍弱國近海防御的一種有效手段。而同一天譚延執筆撰寫地《破壞型海軍的尖刀——潛艇論》公開發行。這才是引起轟動的焦點——雖然書中并沒有名言針對地對象是英國。但傻子都看得出來中國總統似乎打算用潛艇來制衡英國。在書中對于使用潛艇破壞敵國海上貨運航線的內容占數。并就潛艇戰術有著詳細的介紹。
本來譚延是不想將潛艇拿出來的。作為一種近十年才得到發展的海軍武器。潛艇雖然在十年前因為法國的軍演而得到重視。但遠沒有上升到一個重要的高度。恐怕除了中國之外還沒有其他國家在戰略上如此重視潛艇。
中國已經借助德國的科技力量最終完成了柴油機取代汽油機的潛艇重大革新換代任務。盡管從中俄戰爭之后中國削弱了戰列艦和裝甲巡洋艦等大型海面艦艇地服役。但是中國可一直以來都沒有削弱在潛艇上的投入。每年都會有至少八艘潛艇下水服役——關于潛艇的戰術應用中國一直沒有停止摸索。在譚延的支持下不斷地從戰術上和技術上提高中國制造和應用潛艇的水平。在中國海軍看來潛艇可以填補由于大型水面戰艦被削弱而騰出的防御空間。
當然中國在得到和發展大型柴油機遠洋潛艇的技術后。已經徹底放棄以電池驅動的港口防御小型潛艇的研發。更加安全可靠的遠洋潛艇使得譚延心目中的潛艇破交戰術得以實現。而中國早就做了數次秘密演習證明了在現有技術條件下實施這種戰術地可靠性。即便如此譚延依舊不愿意和德國分享未來潛艇的利益——相對于一艘戰列艦動輒二百多“狂風”的造價可以說已經廉價到極點。如果德國將注意力轉移到潛艇身上。那世界海軍軍備競賽也許很快便會降溫。同時對付潛艇的技術也會被開發出來。這對于目前的中國來說是極為不利的。
英國人不喜歡潛艇。可以說是極度地厭惡這種“陰險”地武器。這只能說國家實力不同所造就的海軍類型不同——英國是世界霸主擁有廣泛地海外貿易。它是既得利益者最不想別人破壞這個局面。所以它的海軍是控制型海軍。而德國是挑戰者。至于中國是出于自保。中德都是明顯的破壞型海軍。英國強大的艦隊面對遍布全球大洋的貿易航線依然是軟弱無力的。它不可能保護好在航線上的每一艘貨輪的安全。事實上英國佬也是海盜起家。自然明白破壞型海軍的威力。如果說可以采用戰列巡洋艦來維護貿易航線的安全。至少對付以巡洋艦為代表的傳統破交武器擁有絕對的壓倒性優勢。但當面對來無影去無蹤的潛艇的時候。這種威懾力就大打折扣了。
在譚延看來現在的潛艇水平也許還是無法和一戰時相比。但其技術性能上已經可以滿足戰術需要了。至少中國不需要將印度洋納入自己的攻擊圈。可以使用橫渡大洋的潛艇在南洋構筑一道“潛艇威懾圈”。在不參與高烈度的海軍型艦艇裝備競賽的前提下來保證本國海上攻擊實力。
只是現在情況不同了。譚延心中雖然對于英國會對中國發動戰爭嗤之以鼻。但是也不能不防備英國人如果真的發瘋來發動戰爭的可能性——盡管通過德國對英國施加外交壓力很可能會迫使其退縮。但是對于外交官地嘴皮子譚延并不放心。唯一能夠讓他安心的便是手中的實力。從本質上譚延一直都是“威懾理論”的忠誠信徒。尤其在遠東不像歐洲那樣強國林立。俄國雖然也是一個強國但其實力集中在歐洲還無法對中國形成真正有效的威脅。這樣即避免了中德那樣“互相威懾”導致更加熱烈的海軍裝備競賽的局面出現。
在英國當局接到中國國防部宣稱組建十個陸軍師消息的同時。也接到了中國海軍炮擊日本種子島炮臺并且登陸地消息。更為惡劣的是中德艦隊已經在日本的心臟東京海域擺開陣勢。向日本發出了最后通牒。中國陸軍第一師與中國首都衛戍師齊名。在得到艦炮地火力支援下。很快便完成了攻占種子島的任務——中國陸軍建設一直貫徹著譚延的“火炮優勢”理論。不要說在遠東。就是放在世界范圍內中國陸軍的火炮配置也是排在前列。
種子島的日本守軍不過是一個二線旅團。炮臺所使用的炮最大不過是一門六寸老式火炮。并且因為日本經濟原因炮臺建設一直不到位。日本駐軍指揮官指揮不當。裝備落后的日軍在接到固守陣地命令后。就這么放在一線暴露在中國海軍裝甲巡洋艦的重型火炮面前。短時間內損失慘重。第一師幾乎沒有受到什么有力的抵抗便登上了種子島。
中德聯合艦隊在補給船到來后。除了繼續在東京海域示威之外。各艦陸續退到相模灘接受補給——這一次各艦得到補充地都是高爆彈。穿甲彈的比例非常低。這也是考慮到如果日本不肯低頭的話。聯合艦隊肯定會重演橫濱的那一幕炮擊東京。
日本在接到中德最后通牒后。還是將最后地希望寄托在英國身上。只是擺在東京外的聯合艦隊火炮可是不會等英國人做出最后決定的。而在歐洲中國總理沈靜在和德國皇帝威廉二世進行會談之后與德國新任首相貝特曼?霍爾威格召開聯合記者招待會。在記者會上中國和德國統一口徑的對遠東事件進行了回應。聲稱“日本海軍的存在嚴重威脅了中德海軍的安全”。以此堅決對日本海軍的不斷的“挑釁”行為進行懲罰。
當記者問道中德對日本地聯合行動最終目的的時候。沈靜和貝特曼表示必須要摧毀日本海軍以保證兩國太平洋艦隊對安全”。并且敦促日本政府接受兩國的最后通牒。不過相對于眼下的遠東危機。歐洲的記者們更關注地海軍裝備競賽地內容。尤其是中國在上海進行了一次“潛艇游行”之后。相對于外界眾所周知的英德海軍競賽。歐洲地記者對中國海軍的發展更感興趣一些。
歐洲對中國海軍發展的興趣已經不是一天兩天。尤其是在現在中英關系極為敏感的時刻。英國乃至歐洲都很“關心”中國的海軍。雖然歐洲并不是很清楚中國潛艇的發展狀況。但是近幾年來中國在海軍方面的成就引人注目。中國的蒙古號戰列艦幾乎和英國的無畏號戰列艦同時服役。這更加讓人關注中國海軍的下一步發展——當然明天歐洲的報紙上將會有很多海軍專家就中國潛艇發表文章。記者們得到老板的授意。更希望得到中國海軍下一步的發展重點。
說起來比較慚愧。沈靜在海軍方面已經很認真的“補習功課”。不過中國海軍的發展一直都在譚延的直接關注之下。對他這個總理有的時候也是直接繞過——中國造艦系統目前并不是國家說了算。而是譚延說了算。這兩者有著很大的區別。如果譚延愿意。完全可以指使旅順和天津設計局將大型戰艦設計繞過政府和軍方渠道直接交付給旗下完成。這還是譚延名下產業對大型戰艦設計并不成熟的情況下。至于中小型輔助艦只。就是連中國海軍軍方自己也并不清楚明確的發展方向。像潛艇的發展就是一個非常極端的例子。
與熱鬧的記者會相比。英國倫敦的內閣會議更加熱鬧。全世界的外交官們都將目光聚焦到這里。當然與遠東危機相關的中國、德國和日本也都在等待倫敦內閣會議的最終消息。事隔七十年后。英國再一次面對討論與中國是戰與和的關系。不過絕大部分的內閣成員都拒絕將這個提案交給議員來討論。而是希望能夠通過外交手段體面的解決眼前的危機。
阿斯奎斯主持的內閣會議上爭論的焦點并非是日本。而是中國香港的問題——在這里英國可以堂而皇之的根據自己的需要來拋棄日本。因為所謂的“英日同盟”是一個不平等的條約。至少在政治上是對日本不利的。日本可以得到英國在一些方面的支持。但是在外交上確實淪為英國隨意犧牲的棋子。英日同盟和外界盛傳的“中德同盟”有著明顯的區別。雖然都是一強一弱的組合。但國家實力說明一切。在中國的嚴密打壓和封鎖下。日本根本無法完成英國交給它的任務。甚至于日本對英國的不平等同盟以謀求庇護恰恰成為中國打擊日本的根本所在。。
9?9?9?W?X.C?O?M,sj.9?9?9?w?x.c?o?m,。9?9?9?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