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富文忠公少時,有罵者,如不聞。人曰:“他罵汝。”公曰:“恐罵他人。”又告曰:“斥公名云富某。”公曰:“天下安知無同姓名者?”
※譯文
富弼年少時,有人罵他,他就像沒有聽見一樣。有人告訴他說:“他在罵你。”富弼就說:“他恐怕是在罵其他人吧。”那個人又告訴他:“他指名道姓地罵你呢。”富弼說:“難道天下就沒有跟我同名同姓的人嗎?”
※評析
看來富弼是在通過裝糊涂來隱忍別人對他的責罵。別人罵他的時候,起初他裝作沒聽見;有人提醒他的時候,他又說可能是在罵其他人;之后又說別人是在罵與自己同名同姓的其他人。通過這種方法,他試圖不將此事放在心上,不跟別人為了一些毫毛小事而斤斤計較。我們也應該在某些情況下學習富弼,運用裝糊涂的方法來解決問題。
事實上,“糊涂為人”并不是故意撒謊耍賴,它只是一種表象,這種處世哲學的真正目的是順應事物的發展規律,做出切合實際的判斷,這實際上是一種大智慧和大聰明。
我國古代的鄭板橋是“難得糊涂”的首倡者和力行者,他憑借這一理念在官場上縱橫數年,而后引身而退,過著閑適的田園生活,為我們展示了一種豁達的生活態度和廣闊胸襟。人人都有七情六欲,都會受到內外環境的影響,都會遭遇難以料想的挫折或打擊,如果太較真,往往會使我們陷入死胡同,顯得缺乏解決問題的靈活性。把握“難得糊涂”的真諦并且靈活處之,就可以減輕生活的負荷,增加快樂的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