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蒲家奴先是罵戰吃虧,約架又被拒絕,只能負氣離場,金軍眾人都是心藏惱怒,卻不敢言。</br> 待得見蒲家奴出帳回營之后,黃杰便也再次轉頭對董漢臣道:“如今宋金兩國,數十萬人在此枕戈待旦,一旦開戰,便是生靈涂炭,不知吳乞買究竟有何章程,還請漢臣兄不吝告知,若能息止干戈,于某于漢臣兄而言,皆是善莫大焉也!”</br> 董漢臣聞言倒也點頭,承認黃杰這話說得不錯,如今金國方面也是十分為難,北面的北遼打蛇不死,天鎮帝那廝躲在鎮州對金國虎視眈眈、蠢蠢欲動,西南又與西夏交惡,兩國邊界自黃杰突進遼東后近來時有交手,可金國已然抽不出兵力增援。至于東南,遠征高麗的計劃也以戰略后撤而告終,雖然宗弼打下了平壤,大搶了一把,,可最終卻是沒站穩腳跟,還被人攆著繞了長白山老大一圈跑回來,雖然弄回來不少金銀財寶,可金國如今急需的糧秣、奴隸也是一樣也沒搞回來。</br> 沒了宗弼這支奇兵在高麗腹地搞事情,白山三十部的聯軍頓時也是一觸即潰,瞬間土崩瓦解,被高麗人打的又退回到了鴨綠江以北。</br> 而偏偏黃杰就是在遼陽引而不發,好似一根繃緊的絞索般套在了金國的脖子上。</br> 從連云島一直到遼陽城,雖然沿線也就是幾座菱堡相互照應,可偏偏宋軍的補給線就如銅墻鐵壁一般牢不可破,還全無破綻可循。</br> 至于黃杰,更是好似閑庭信步一般將大軍屯駐在遼陽城中,既瞧著一動不動,又好似隨時能以雷霆萬鈞之勢往北殺去,搞得宗望雖然想動卻又一點也不敢動。</br> 以至于如今,明明以進攻見長的金軍,卻好似被人套鏈的家犬一般,生生被栓在了遼陽城下。</br> 可大家也不能理解一下宗望,他的部隊若是處在攻擊一方來打遼陽,他未必攻得破遼陽城。可若是叫他放任黃杰不管,帶兵南下去打河北或者耀州、甚至連云島,又怕黃杰抽冷子去突襲沈州,來一個你打你的,我打我的。</br> 宗望這種人,在戰術上吃過的虧,他必然不會吃上兩次,在知道黃杰戰車移動迅速、野戰守勢嚴謹、軍中各式武器犀利的情況下,他那敢動上一動,賭黃杰會失誤。</br> 所以,別看如今金國擺在遼陽的總兵力有差不多三十萬,可實際上可以放心大膽拿來用的也不過區區十萬純女真,其余簽軍、附軍還有如白山部這樣的打醬油同盟軍,都只能算是來看熱鬧的。</br> 所以對于金國完顏家的人而言,這樣的一支軍隊當然還是派出去搶劫,多創造一些收入才是最好的選擇,與黃杰扎根在遼陽對峙顯然是大大的吃虧了。</br> 所以,便聽董漢臣道:“我主以為,割地、賠款之事,皆屬無稽之談。若……宋軍愿意退還,或可以兩位王子為酬。”</br> 黃杰聽了哈哈一笑,問道:“二帝之中,卻連一人也不愿還?”</br> 哪知道董漢臣卻是搖頭道:“非也!非也!并非我主不還,乃是宋國上皇與官家愿留會寧府,不愿歸國。”</br> “笑話!”黃杰將手一按,險些被董漢臣這話給氣樂了,不是聽說這爺倆又是被驅去放牛牧馬、又是著破衣爛衫如同乞丐,他們豈能不愿意回國?</br> 董漢臣聞言無奈一笑,居然伸手從袖中摸出了一卷小畫軸與黃杰道:“漢臣手中,到有此物為憑證。”</br> 黃杰豈能信他,聞言便也接過來看,便將這是一副一尺開卷,長達至少一丈的水墨長卷,只看抬頭數字便也認出是趙佶親筆,隨后見畫中景色更是叫人驚訝,但見上面不是畫著趙佶、趙桓和吳乞買三人坐而論道、就是三人一起蹴鞠、行獵、打馬球的樣子,甚至還有三人一起觀看女真人集體撲跤戲耍的宏大場面,驚訝之余回頭一瞧卷首趙佶的親筆題字,也才認清上面的寫的是“趙氏后嗣睦親圖”。</br> 這“睦”有著親近、和好的意思,“睦親”的意思也就是跟親人在一塊的意思,一時間黃杰腦子明顯有些不夠用了,不由怔怔來看董漢臣,董漢臣被黃杰瞧得無奈,只能故意用腔調極為濃重的河北方言快速說道:“上皇得見吳乞買時,驚其為大宋太祖轉世,故而才有此事。”</br> 聽得這話,黃杰這才猛然醒悟,當年他跑路回大宋時,曾經從趙良嗣手中救下一位老畫師,冒著各種艱難險阻這才把一付吳乞買的畫像給帶回了大宋。只是此事的后續黃杰并未關注,如今過得許多年了,自然早就忘了個一干二凈。</br> 此時聽得董漢臣所言,黃杰也才猛然想起,曾經聽那老畫師說過,吳乞買的長相與宋太祖趙匡胤出奇的近似,似乎……似乎好像這吳乞買瞧起來就是宋太祖趙匡胤的轉世一般!</br> 吳乞買這人,其實黃杰倒也沒有親自見過,但他畢竟與曾經給吳乞買畫像的老畫師相處了數月,倒也相信老畫師絕不會看錯。那么,如果老畫師沒錯的話,這眼前極有可能是趙佶親自作的什么“趙氏后嗣睦親圖”,就顯然也是真的。</br> 至于說,吳乞買到底是不是趙匡胤的轉世,黃杰自己也是拿不準的。</br> 其實,有關吳乞買與趙匡胤長得一毛一樣的這件事,本身也是一件歷史上的懸案。</br> 南宋時,曾有一個在北宋滅亡時被俘虜北去的漢人,在他“北狩時就親見確聞之事”寫成的《呻吟語》中(《呻吟語》是《靖康稗使》七種之一,作者名氏不詳。),于金太宗完顏吳乞買死后記有一事說:吳乞買當金太祖朝嘗使汴京,其貌絕類我太祖皇帝塑像,眾皆稱異。</br> 這金國鐵騎的南侵和北宋的滅亡,以及趙姓宗室貴戚的大量被俘北去,全都是金太宗吳乞買在位期內干出來的,而被金人俘虜去的北宋皇帝和皇室子女,又全都是宋太宗趙光義的后裔,因此,《呻吟語》中這幾句話的言外之意,乃是向人暗示說:吳乞買是趙匡胤輾轉托生的,他之所以滅掉北宋而俘虜了趙佶、趙桓父子以及皇室子女多人,乃是趙匡胤借尸還魂,來向趙光義的后裔清算百余年前的那筆血淚舊債的。
三月,初春。</p>
南凰洲東部,一隅。</p>
陰霾的天空,一片灰黑,透著沉重的壓抑,仿佛有人將墨水潑灑在了宣紙上,墨浸了蒼穹,暈染出云層。</p>
云層疊嶂,彼此交融,彌散出一道道緋紅色的閃電,伴隨著隆隆的雷聲。</p>
好似神靈低吼,在人間回蕩。</p>
,。血色的雨水,帶著悲涼,落下凡塵。</p>
大地朦朧,有一座廢墟的城池,在昏紅的血雨里沉默,毫無生氣。</p>
城內斷壁殘垣,萬物枯敗,隨處可見坍塌的屋舍,以及一具具青黑色的尸體、碎肉,仿佛破碎的秋葉,無聲凋零。</p>
往日熙熙攘攘的街頭,如今一片蕭瑟。</p>
曾經人來人往的沙土路,此刻再無喧鬧。</p>
只剩下與碎肉、塵土、紙張混在一起的血泥,分不出彼此,觸目驚心。</p>
不遠,一輛殘缺的馬車,深陷在泥濘中,滿是哀落,唯有車轅上一個被遺棄的兔子玩偶,掛在上面,隨風飄搖。</p>
白色的絨毛早已浸成了濕紅,充滿了陰森詭異。</p>
渾濁的雙瞳,似乎殘留一些怨念,孤零零的望著前方斑駁的石塊。</p>
那里,趴著一道身影。</p>
這是一個十三四歲的少年,衣著殘破,滿是污垢,腰部綁著一個破損的皮袋。</p>
少年瞇著眼睛,一動不動,刺骨的寒從四方透過他破舊的外衣,襲遍全身,漸漸帶走他的體溫。</p>
可即便雨水落在臉上,他眼睛也不眨一下,鷹隼般冷冷的盯著遠處。</p>
順著他目光望去,距離他七八丈遠的位置,一只枯瘦的禿鷲,正在啃食一具野狗的腐尸,時而機警的觀察四周。</p>
似乎在這危險的廢墟中,半點風吹草動,它就會瞬間騰空。</p>
而少年如獵人一樣,耐心的等待機會。</p>
良久之后,機會到來,貪婪的禿鷲終于將它的頭,完全沒入野狗的腹腔內。</br>,,。,。</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