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圣制從蓬萊向興慶閣道中留春雨中春望之作應制 王維
渭水自縈秦塞曲[1],黃山舊繞漢宮斜[2]。
鑾輿迥出千門柳[3],閣道回看上苑花[4]。
云里帝城雙鳳闕,雨中春樹萬人家。
為乘陽氣行時令[5],不是宸游玩物華[6]。
【注釋】
[1]渭水:即渭河,源出甘肅省,經陜西流入黃河。秦塞:指長安城近郊。[2]黃山:指黃麓山,在長安西北。漢宮:指唐宮。[3]鑾輿:皇帝的車駕。迥(jiǒng)出:高出。千門:指皇宮內的重重門戶。[4]上苑:泛指皇家園林。[5]陽氣:指春氣。時令:按季節頒布的政令。[6]宸(chén)游:指皇帝出游。宸:帝王的代稱。
題目中的“蓬萊”,指的是唐大明宮,詩文所寫的景色,是陪伴皇帝走在由大明宮前往興慶宮的空中閣道上所觀賞到的春色。因為閣道的位置很高,可以俯覽長安勝景,詩就從長安郊外縈回的渭水,唐宮腳下環抱的黃麓山寫起。閣道上皇帝的車駕高出了宮門宮柳,走出一段,回看宮苑,只見云霧繚繞,花木掩映,高大的宮殿只在云霧間托出一對高聳的鳳闕。而向下看,廣闊長安的萬千人家、迷蒙春樹又映入了眼簾。收束兩句說皇帝此行并非為了游賞美景,而是為了頒行時令,雖然是曲意維護,但寫得自然而然,不落窠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