賊退示官吏 并序 元結
癸卯歲,西原賊入道州,焚燒殺掠,幾盡而去。明年,賊又攻永破邵,不犯此州邊鄙而退。豈力能制敵歟?蓋蒙其傷憐而已。諸使何為忍苦征斂?故作詩一篇以示官吏。
昔年逢太平,山林二十年。泉源在庭戶,洞壑當門前。
井稅有常期[1],日晏猶得眠[2]。忽然遭世變,數歲親戎旃[3]。
今來典斯郡[4],山夷又紛然。城小賊不屠,人貧傷可憐。
是以陷鄰境,此州獨見全。使臣將王命,豈不如賊焉?
令彼征斂者,迫之如火煎。誰能絕人命,以作時世賢。
思欲委符節[5],引竿自刺船[6]。將家就魚麥,歸老江湖邊。
【注釋】
[1]井稅:指賦稅。常期:固定的日期。[2]晏:晚。[3]戎旃(zhān):軍帳。[4]典:掌管。[5]委符節:辭官。委:棄。符節:古代朝廷傳達命令或征調兵將用的憑證。[6]刺船:撐船。
【賞析】
作者在太平時節度過了二十年山林隱居的生活,直到安史之亂起,他隨軍平亂,擔起匡世濟民的職責。
作者如今出任道州刺史,正值西原邊境山民紛紛起兵造反,造反者因為道州人民困苦而不再發難,轉去攻打其他州縣,但奉朝廷命令前來道州征收賦稅的官員卻催租逼債如同火燎油煎。如此對比讓作者不勝憤怒,他告誡橫征暴斂的官吏,不要為了做一個朝廷的能臣而不顧人民的死活。他也不愿再與這些人同流合污,想要辭去官職,將家遷到魚麥之鄉,在那里了此余生。全詩語言質樸無華,透露著作者正直愛民的襟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