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楊氏女 韋應(yīng)物
永日方戚戚[1],出行復(fù)悠悠[2]。女子今有行,大江溯輕舟。
爾輩苦無恃,撫念益慈柔[3]。幼為長所育,兩別泣不休。
對此結(jié)中腸[4],義往難復(fù)留[5]。自小闕內(nèi)訓(xùn)[6],事姑貽我憂[7]。
賴茲托令門[8],任恤庶無尤[9]。貧儉誠所尚[10],資從豈待周[11]。
孝恭遵婦道,容止順其猷[12]。別離在今晨,見爾當(dāng)何秋[13]?
居閑始自遣,臨感忽難收[14]。歸來視幼女,零淚緣纓流[15]。
【注釋】
[1]永日:漫長的一天。[2]出行:指遠(yuǎn)嫁。[3]爾輩兩句:是說你們從小喪母,孤苦無依,所以我對你們的撫育就更加的慈愛溫柔。[4]結(jié)中腸:哀傷之情郁結(jié)于心。[5]義往:指女兒已到出嫁年齡,理當(dāng)嫁人。[6]闕(quē):同“缺”。內(nèi)訓(xùn):閨門之教。[7]事姑:侍奉婆婆。[8]托令門:托付于好人家。[9]庶無尤:指不苛求,差不多沒有過失就可以了。[10]誠所尚:誠然是所崇尚的。[11]資從:嫁妝。豈待周:何必完備齊全。[12]容止:儀容舉止。猷(yóu):規(guī)矩。[13]當(dāng)何秋:要到何年。[14]居閑兩句:意謂平日里就開始自我排遣,誰知臨別又傷感得難以控制。[15]零淚:流淚。
【賞析】
韋應(yīng)物的妻子早亡,給他留下了兩個女兒。父女三人相依為命,先是自己既當(dāng)?shù)之?dāng)娘,后是長女撫育幼女,直到長女如今即將遠(yuǎn)嫁。作者雖然知道“女大當(dāng)嫁”,然而骨肉分離的痛苦實在讓他難于承受,他望著妹妹抱著姐姐哭得如同淚人兒一般的樣子,心情悲切到了極點。女兒臨行之際,他一再地叮囑她,到了婆家要恪守婦道,遵守家規(guī),要精心侍奉婆婆;同時寄語女兒的婆家,自己一貫崇尚簡樸,所以女兒的嫁妝不算十分的豐厚,此次把女兒托付給他們,希望他們能夠多多憐惜。詩人送長女歸來后看幼女孤零零的一個人,自己更是淚流不止。全詩用樸實無華的語言塑造了一個真實感人的慈父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