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終南山過斛斯山人宿置酒[1] 李白
暮從碧山下,山月隨人歸。
卻顧所來徑[2],蒼蒼橫翠微[3]。
相攜及田家,童稚開荊扉。
綠竹入幽徑,青蘿拂行衣。
歡言得所憩[4],美酒聊共揮[5]。
長歌吟松風(fēng)[6],曲盡河星稀。
我醉君復(fù)樂,陶然共忘機(jī)[7]。
【注釋】
[1]斛(hú)斯山人:一位姓斛斯的隱士朋友。[2]卻顧:回頭望。[3]翠微:青翠幽深的山林。[4]所憩(qì):留宿休息。[5]聊:姑且。[6]松風(fēng):指古樂府《風(fēng)入松》。[7]忘機(jī):忘記世間庸俗機(jī)心。
【賞析】
這首詩是李白在長安供奉翰林時所作。詩人游終南山罷,在初升新月的陪伴下緩步下山,他時而回望走過的道路,但見路徑被青翠的山林掩映得一片蒼茫。行路中遇到了故交斛斯山人,山人相邀還家,置酒留宿,詩人有感于其居處環(huán)境的清幽、山人一家待客的熱情,于是和他開懷暢飲,揮酒長歌,直至銀河星稀。
詩以平白語寫尋常事,卻能將賓主間的深情厚誼,詩人忘懷機(jī)心的率性真情展現(xiàn)得瀟灑自然,風(fēng)流有致,堪稱出神入化之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