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快更新紅樓之鴻鵠 !
不光秦夫人在費心,史鼎同樣也在琢磨,每天上朝下朝,在內閣辦公,看到同僚都琢磨著人家家里有沒有適齡的未婚的兒子孫子的,可以做自己的大女婿。
內閣也不是天天要忙,因此閑下來的時候,這些內閣的閣臣們也會坐在一起喝喝茶,聊聊天什么的。
別以為就女人八卦,男人同樣如此,這是人的天性,如今最值得八卦的無非就是今年那些新科進士,雖說殿試還沒有開始,考生中比較突出的人的家世背景已經(jīng)差不多不少人知道了。
內閣首輔顧慶明當年也是榜眼出身,他是老臣了,是太上皇一手提拔起來的人,他出身海寧顧氏,世代書香,四世列侯,到了顧慶明這一代,雖說沒了爵位,但是顧家本來也不是什么靠爵位過日子的,一直以來依舊詩禮傳家,顧慶明二十三那邊便金榜題名,被點為那一科的榜眼,直接就進了翰林院擔任編修。
有學問,有家世,有人脈,有手段,因此顧慶明的仕途一直很是順利,少有坎坷,在翰林院待了兩年,又做了幾年御史,后來外放擔任了一省巡撫,政績頗佳,回頭便被調進了吏部擔任侍郎,自然便進了內閣。太上皇一直對他頗為信賴,當然,顧慶明自身的人品也對得起太上皇這般信賴,在前任首輔傅老相爺致仕之后,他便被太上皇點為首輔。
盡管當今也希望在內閣用自己人,不過終究顧慶明老成持重,也無什么錯處,無論官聲還是威望都不差,而且這年頭講究孝道,就算是上一任皇帝沒了,還要講究一個三年無改父道呢,何況太上皇人還在呢,再者說,當今也需要這樣一個肱骨之臣幫著平衡朝堂。好在顧慶明也是老狐貍一個,平常做事也是滴水不漏,哪怕圣上一直琢磨著找個人來取代顧慶明呢,也不得不說,這位首輔大人不是那么容易取代的,貿然換個人上來,難免對朝政造成動蕩,因此,還是得緩緩圖之,何況,顧慶明在圣上登基之初,在穩(wěn)定朝局上還是起了很大作用的。
不過顧慶明也明白,自己做再多,在圣上心里,他依舊是太上皇的人,而且,他其實也很為難,若不是太上皇的賞識與提拔,他未必到得了這一步,讓當今圣上如鯁在喉的還有一件事,他曾經(jīng)做過故去的義忠親王的老師,雖說后來外放了,回來之后也沒跟義忠親王有什么瓜葛,不過,這終究是一段黑歷史,如今義忠親王雖然已逝,可是尚有子女在,而很顯然,義忠親王的子女因為太上皇對自己父親的一點子懷念愧疚之意,同樣生出了一些心思,背地里面小動作不斷,圣上難免對自己有幾分懷疑。
顧慶明如今年紀也不小了,雖說保養(yǎng)的比較好,不過終究是差不多花甲之年的人了,這會兒家族的后輩也算爭氣,不說別人,單說自己兒子女婿,如今官職雖說不算太顯眼,但是也是實權人物,近半的孫子外孫也有了高低不等的功名,最大的孫子已經(jīng)入了官場,雖說當時是二甲,不過如今也是翰林院的庶吉士了,顧慶明琢磨著自己如今給當今留下一個好印象,也能為小輩們鋪平道路,到時候,一家子出上幾個內閣閣臣,那才叫風光呢!因此,顧慶明如今很是識趣地開始提攜內閣的次輔張晉安,還有其他傾向于當今的閣臣,慢慢將手中的一些權力移交開來,也就是對圣上說,自己不是個戀棧權位之人,等到了時候,自己就上書致仕。
因此,這會兒顧慶明也就有心思端著一杯圣上賜下來的碧螺春,笑瞇瞇地問著同樣閑了下來的史鼎:“虎臣,最近家中可有什么煩心事,怎地沒事就老琢磨著呢?”
虎臣是史鼎的字,還是當時史侯取的,不過也就是到了內閣之后,才用得多了,這會兒史鼎回過神來,嘆道:“還真是家事!”想了想,他有些隱晦地說道:“我家長女明年就要及笄了!”
顧慶明立刻恍然,順嘴就接了一句:“可曾訂了親事?”
顧慶明這般上道,史鼎自然心中暗爽,心里琢磨著,顧家雖然沒有合適的人選,不過,若是能得顧慶明做個媒,也是很有體面的事情呢,當下便嘆道:“畢竟是長女,之前我與賤內一直舍不得讓女兒離家,因此,便一直拖著,不過,女兒家終究青春有限,可拖不起呢,我不就是為了這事著急嘛!”
顧慶明也不是傻子,聽史鼎這么一說,忽然心中閃過一道明光,心頭一定,捻須笑著問道:“虎臣擇婿可有什么想法?”
史鼎一喜,顧慶明既然說了這話,看樣子,是想要幫忙了,因而便說道:“我史家也不過是二等的人家,若非先祖有從龍之功,立下武勛,原本也就是土里刨食的,因而能有多少想法呢,也就是希望女兒將來能過得好,夫婿上進,家庭和睦就行!”這要求看似簡單,其實該說的也都說了,要讓女兒過得好,自然對方不能是什么小門小戶,想要家庭和睦,也需要對方家風好,夫婿上進,自然是要能封妻蔭子的。
顧慶明笑瞇瞇地點點頭,當然這會兒也不能打包票,只是說道:“虎臣果然是憐子之心!”
史鼎嘆道:“可不是么,人家都說,養(yǎng)兒一百歲,長憂九十九!我家女兒在家一直嬌生慣養(yǎng),我又如何舍得讓她將來吃苦呢!”
次輔張晉安聽到現(xiàn)在,開口插話道:“一直以為虎臣是個殺伐果斷的,想不到,還有這份細膩心思,這便是英雄氣短,兒女情長了吧!”不過張晉安心中也有些感慨,他的堂妹是賈赦的原配嫡妻,當年不過是因為守孝,耽誤了花期,因此,一時半會兒也找不到門當戶對的親事,而那會兒賈代善卻上門為長子賈赦求娶,當時賈家可不是如今的花架子,賈代善乃是天子心腹,又有救駕之功,賈赦那會兒也沒有現(xiàn)在這樣的壞名聲,除了不怎么上進之外,還算是個規(guī)矩的年輕人,沒有太多亂七八糟的毛病。張家想著女兒嫁過去就能當家作主,將來賈赦襲了爵,又能有個誥命,孩子還能襲爵,怎么著也能保個兩三代的富貴,對于女兒來說,也算是個好歸宿了,因而便將張氏嫁了過去。結果,明白人賈代善是個男人,這年頭的男人,多半是不管后院的事情的,他老婆對大兒子不親,又覺得大媳婦出身高,心中難免有些不忿,后來又覺得委屈了自家小兒子,不管怎么樣,張氏在賈家過得并不算好,尤其開始的時候,賈赦對這個發(fā)妻還算體貼敬重,結果張氏才一懷孕,那邊史太君就塞了兩個美貌可人的通房,賈赦本來就不是什么正人君子,自然冷落了妻子,后來張氏生下了長子賈瑚,偏偏沒幾年,賈瑚夭折了,多方打擊之下,張氏身體便壞了下來,生下賈璉不久便過世了。而賈璉也被賈家養(yǎng)得壓根想不起外家來,張家也恨賈家虧待了自家的女兒,兩件如今是形同陌路,壓根不像是兒女親家了。如今見史鼎這般為女兒考慮,想起小堂妹的遭遇,再想想史太君還是史鼎的姑母,便有些不淡定了。
史鼎也知道這一節(jié),對姑母的短視他也是無可奈何,這會兒只得說道:“以前也聽說過一句話,叫做無情未必真豪杰,憐子如何不丈夫!這做父母的,哪有不為自家兒女考慮周全的!”
顧慶明隱約知道一些事情,這會兒打了個哈哈,笑道:“虎臣那話說得挺有道理,做人家父母的,無非就是這些心思了!”
作者有話要說:本文周四入V,到時候三更萬字,今明兩天攢稿,明天就不更了!
防抽:
不光秦夫人在費心,史鼎同樣也在琢磨,每天上朝下朝,在內閣辦公,看到同僚都琢磨著人家家里有沒有適齡的未婚的兒子孫子的,可以做自己的大女婿。
內閣也不是天天要忙,因此閑下來的時候,這些內閣的閣臣們也會坐在一起喝喝茶,聊聊天什么的。
別以為就女人八卦,男人同樣如此,這是人的天性,如今最值得八卦的無非就是今年那些新科進士,雖說殿試還沒有開始,考生中比較突出的人的家世背景已經(jīng)差不多不少人知道了。
內閣首輔顧慶明當年也是榜眼出身,他是老臣了,是太上皇一手提拔起來的人,他出身海寧顧氏,世代書香,四世列侯,到了顧慶明這一代,雖說沒了爵位,但是顧家本來也不是什么靠爵位過日子的,一直以來依舊詩禮傳家,顧慶明二十三那邊便金榜題名,被點為那一科的榜眼,直接就進了翰林院擔任編修。
有學問,有家世,有人脈,有手段,因此顧慶明的仕途一直很是順利,少有坎坷,在翰林院待了兩年,又做了幾年御史,后來外放擔任了一省巡撫,政績頗佳,回頭便被調進了吏部擔任侍郎,自然便進了內閣。太上皇一直對他頗為信賴,當然,顧慶明自身的人品也對得起太上皇這般信賴,在前任首輔傅老相爺致仕之后,他便被太上皇點為首輔。
盡管當今也希望在內閣用自己人,不過終究顧慶明老成持重,也無什么錯處,無論官聲還是威望都不差,而且這年頭講究孝道,就算是上一任皇帝沒了,還要講究一個三年無改父道呢,何況太上皇人還在呢,再者說,當今也需要這樣一個肱骨之臣幫著平衡朝堂。好在顧慶明也是老狐貍一個,平常做事也是滴水不漏,哪怕圣上一直琢磨著找個人來取代顧慶明呢,也不得不說,這位首輔大人不是那么容易取代的,貿然換個人上來,難免對朝政造成動蕩,因此,還是得緩緩圖之,何況,顧慶明在圣上登基之初,在穩(wěn)定朝局上還是起了很大作用的。
不過顧慶明也明白,自己做再多,在圣上心里,他依舊是太上皇的人,而且,他其實也很為難,若不是太上皇的賞識與提拔,他未必到得了這一步,讓當今圣上如鯁在喉的還有一件事,他曾經(jīng)做過故去的義忠親王的老師,雖說后來外放了,回來之后也沒跟義忠親王有什么瓜葛,不過,這終究是一段黑歷史,如今義忠親王雖然已逝,可是尚有子女在,而很顯然,義忠親王的子女因為太上皇對自己父親的一點子懷念愧疚之意,同樣生出了一些心思,背地里面小動作不斷,圣上難免對自己有幾分懷疑。
顧慶明如今年紀也不小了,雖說保養(yǎng)的比較好,不過終究是差不多花甲之年的人了,這會兒家族的后輩也算爭氣,不說別人,單說自己兒子女婿,如今官職雖說不算太顯眼,但是也是實權人物,近半的孫子外孫也有了高低不等的功名,最大的孫子已經(jīng)入了官場,雖說當時是二甲,不過如今也是翰林院的庶吉士了,顧慶明琢磨著自己如今給當今留下一個好印象,也能為小輩們鋪平道路,到時候,一家子出上幾個內閣閣臣,那才叫風光呢!因此,顧慶明如今很是識趣地開始提攜內閣的次輔張晉安,還有其他傾向于當今的閣臣,慢慢將手中的一些權力移交開來,也就是對圣上說,自己不是個戀棧權位之人,等到了時候,自己就上書致仕。
因此,這會兒顧慶明也就有心思端著一杯圣上賜下來的碧螺春,笑瞇瞇地問著同樣閑了下來的史鼎:“虎臣,最近家中可有什么煩心事,怎地沒事就老琢磨著呢?”
虎臣是史鼎的字,還是當時史侯取的,不過也就是到了內閣之后,才用得多了,這會兒史鼎回過神來,嘆道:“還真是家事!”想了想,他有些隱晦地說道:“我家長女明年就要及笄了!”
顧慶明立刻恍然,順嘴就接了一句:“可曾訂了親事?”
顧慶明這般上道,史鼎自然心中暗爽,心里琢磨著,顧家雖然沒有合適的人選,不過,若是能得顧慶明做個媒,也是很有體面的事情呢,當下便嘆道:“畢竟是長女,之前我與賤內一直舍不得讓女兒離家,因此,便一直拖著,不過,女兒家終究青春有限,可拖不起呢,我不就是為了這事著急嘛!”
顧慶明也不是傻子,聽史鼎這么一說,忽然心中閃過一道明光,心頭一定,捻須笑著問道:“虎臣擇婿可有什么想法?”
史鼎一喜,顧慶明既然說了這話,看樣子,是想要幫忙了,因而便說道:“我史家也不過是二等的人家,若非先祖有從龍之功,立下武勛,原本也就是土里刨食的,因而能有多少想法呢,也就是希望女兒將來能過得好,夫婿上進,家庭和睦就行!”這要求看似簡單,其實該說的也都說了,要讓女兒過得好,自然對方不能是什么小門小戶,想要家庭和睦,也需要對方家風好,夫婿上進,自然是要能封妻蔭子的。
顧慶明笑瞇瞇地點點頭,當然這會兒也不能打包票,只是說道:“虎臣果然是憐子之心!”
史鼎嘆道:“可不是么,人家都說,養(yǎng)兒一百歲,長憂九十九!我家女兒在家一直嬌生慣養(yǎng),我又如何舍得讓她將來吃苦呢!”
次輔張晉安聽到現(xiàn)在,開口插話道:“一直以為虎臣是個殺伐果斷的,想不到,還有這份細膩心思,這便是英雄氣短,兒女情長了吧!”不過張晉安心中也有些感慨,他的堂妹是賈赦的原配嫡妻,當年不過是因為守孝,耽誤了花期,因此,一時半會兒也找不到門當戶對的親事,而那會兒賈代善卻上門為長子賈赦求娶,當時賈家可不是如今的花架子,賈代善乃是天子心腹,又有救駕之功,賈赦那會兒也沒有現(xiàn)在這樣的壞名聲,除了不怎么上進之外,還算是個規(guī)矩的年輕人,沒有太多亂七八糟的毛病。張家想著女兒嫁過去就能當家作主,將來賈赦襲了爵,又能有個誥命,孩子還能襲爵,怎么著也能保個兩三代的富貴,對于女兒來說,也算是個好歸宿了,因而便將張氏嫁了過去。結果,明白人賈代善是個男人,這年頭的男人,多半是不管后院的事情的,他老婆對大兒子不親,又覺得大媳婦出身高,心中難免有些不忿,后來又覺得委屈了自家小兒子,不管怎么樣,張氏在賈家過得并不算好,尤其開始的時候,賈赦對這個發(fā)妻還算體貼敬重,結果張氏才一懷孕,那邊史太君就塞了兩個美貌可人的通房,賈赦本來就不是什么正人君子,自然冷落了妻子,后來張氏生下了長子賈瑚,偏偏沒幾年,賈瑚夭折了,多方打擊之下,張氏身體便壞了下來,生下賈璉不久便過世了。而賈璉也被賈家養(yǎng)得壓根想不起外家來,張家也恨賈家虧待了自家的女兒,兩件如今是形同陌路,壓根不像是兒女親家了。如今見史鼎這般為女兒考慮,想起小堂妹的遭遇,再想想史太君還是史鼎的姑母,便有些不淡定了。
史鼎也知道這一節(jié),對姑母的短視他也是無可奈何,這會兒只得說道:“以前也聽說過一句話,叫做無情未必真豪杰,憐子如何不丈夫!這做父母的,哪有不為自家兒女考慮周全的!”
顧慶明隱約知道一些事情,這會兒打了個哈哈,笑道:“虎臣那話說得挺有道理,做人家父母的,無非就是這些心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