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下</br> 正文第一八六章</br> 丁相一直陪榮綿回到宮里,白侍衛等人都已退下,丁相方問,“殿下今日出行,是提前知會徐公府么?老臣看,并沒有。”</br> 榮綿微訝,“當然沒有。丁相您怎么這樣問?您是不是覺著遇著外祖母有些巧了?”</br> 大殿下人并不笨,丁相再一次確定。</br> 丁相正色進諫,“殿下,是有些巧了。”</br> 榮綿不愿意往壞處想外家,含糊道,“可能就是湊巧吧。”</br> 丁相略欣慰的老心頓時給噎的不輕,丁相道,“殿下千金之體,偶遇外祖母沒什么。當年太.祖皇帝微服出行,偶遇了刺客。您的曾祖母顯烈皇后拼死相救,太.祖皇帝龍體無恙,顯烈皇后卻傷重不愈過逝了。”</br> 榮綿被丁相諫的臉上一熱,丁相行一禮,“臣多言了。”</br> “丁相都是為我著想,我明白。”</br> “殿下賢明納諫,乃臣等之福。”</br> 丁相接了輔佐榮綿的差使,這又是今上萬畝地里的一根獨苗,丁相自然會用心。倘榮綿行動都會泄露,那也太不將他丁某人放眼里了。</br> 榮綿心慈面軟的性格,丁相心中有數,帝王仁慈不是壞事,卻也忌優容太過。</br> 丁相諫完就退下了。</br> 榮綿今日去鄭公府的事在宮里不是秘密,可宮闈中事,并不會輕易傳到外面。這事從哪兒傳出去的,榮綿隱隱有些猜想。</br> 外祖父的孝期都三年多了,依舊沒有舅舅襲爵的旨意,母妃同他念叨過多次……這些,榮綿都是知曉的。</br> 榮綿覺著,外祖母也沒惡意,無非就是想借機跟鄭公府化干戈為玉帛。</br> 這事倘要深查,豈不令母親為難?</br> 可要不查……</br> 想想丁相說的話,丁相怕要不樂意的。</br> “皇兄,你是不是有什么難事?”榮烺背著手歪頭看向兄長。</br> 兄妹倆去鳳儀宮、麟趾宮定省,今日夕陽若云霞,榮烺沒坐輦轎,榮綿便與她一道步行。榮綿說,“沒事。”</br> “我看你都愁的眉心打結了。”榮烺追問,“到底什么事啊?”</br> 兄妹倆向來情分好,這也不是朝政事務,榮綿就與妹妹說了。榮烺道,“這不用問,肯定是母妃宮里阿李說的,她是李嬤嬤的侄女,跟外祖母家走的很近。上回我就警告過她,嘴巴再管不嚴,我就給她縫上。”</br> 榮綿道,“我猜也是她。哎,你不知道,外祖母可憐的緊,連國公府的門兒都進不去。”</br> 榮烺說,“這有什么可憐的?”</br> “外祖母那么大年紀了,頭發花白淚流滿面,連娘家都回不得,不可憐?”</br> “這必有緣故。皇兄你想,要好端端的,哪個娘家不愿意閨女回去啊。”榮烺說,“這也不是秘密,都說因當年江南市舶司的案子,徐鄭兩家早翻臉了。皇兄你不會給徐家做和事佬去了吧?”</br> “沒。我就問了問鄭世子,旁的沒說。”榮綿道,“實在瞧著不是那么回事。讓外祖母那么大年紀的老人家臨門痛哭。”</br> “有因才有果。皇兄你就是心太軟,看誰都可憐。”榮烺跟徐家感情不深,她也沒兄長這般悲天憫人。</br> 榮烺倒是說,“為這點小事,也不值得皇兄你愁眉不展。”</br> “丁相特意為此進諫。可處置了阿李,她是母妃的貼心人,我不想因此讓母妃傷心。”</br> “哎,看皇兄說的,沒有規矩不成方圓。要個個都似阿李似的把咱們出行的事到處說,宮里就成篩子的。再者,旁人看阿李向外傳遞消息不受懲處,以后個頂個跟著學,誰還將咱們放在眼里?”榮烺早看阿李不順眼。</br> “還有,你要不把這事辦了,丁師傅得想,他一片好意進諫,你卻不肯納諫。”</br> “正是。”榮綿正為此發愁。</br> 榮烺給她哥來劑猛藥,“要是這事叫祖母知道,由祖母來辦,母妃怕更沒面子。”</br> “你可別告訴祖母。”三年前,母妃便受過訓斥,罰了貴妃銜。為個宮人,牽連到母妃就不好了。</br> “所以叫母妃自己清理門戶。”榮烺道,“我是不會故意說,可也保不住什么時候不留心就叨叨出來。”</br> 榮綿看她,榮烺一幅天真無邪的模樣。</br> “我看你這嘴也不嚴。”</br> “那得分什么事。為著個往外泄密的宮人,我還要給她保密?這樣的人,留在母妃身邊也是禍害。”</br> “母妃不過是想知道些外祖母家的事。”</br> “別讓她瞎操心了,徐家現在沒好事,凈是讓她幫忙的。”</br> “原也是親戚,能幫還是要幫的。”</br> “那得看什么事。公爵爵位,那是小事?必得經朝議,豈是母妃一兩句話就能定的?”榮烺也聽母親絮叨多次,耳朵都長繭了。</br> “我看徐家不走正路,外祖母就是想見你,正正經經的遞句話進來,正正經經尋個地界兒,好好說話。何苦要在鄭公府門前哭哭啼啼,人家家里有病的起不來的人,多討人厭啊。”</br> 榮烺一想這場景就心煩。</br> “外祖母那肯定也不是一到就哭。”</br> “沒她這么辦事的。”榮烺給徐家下了定論,“皇兄你太心軟了,就是借此利用你也說不定。”</br> “那不能。”榮綿斷然駁斥妹妹,“你把外祖母、舅舅想成什么人了?”</br> 榮烺不以為意,“我當然也希望他們樣樣比人好,可看他們辦的這事兒,真不像有志氣的人家辦出來的。”</br> 倆人說著,就到了鳳儀宮,榮綿今日去鄭公府看望鄭國公,也把鄭國公的情況告知嫡母,“外祖父精神尚好,母后不必擔憂。外祖父還說,待他好了,進宮來說話。”</br> “那就好。”鄭皇后與兄妹二人說了幾句話,便打發他們往麟趾宮去了。</br> 徐妃也早等著兒女過來,備好果子茶點,先拉著兒女坐了,打發宮人們都下去。林司儀是要守在榮烺身邊的,徐妃笑,“我讓她們在外頭備了果點,林司儀你也去歇一歇,我們母女有些私房話要說。”</br> 林司儀道,“太后娘娘早吩咐過,不令奴婢遠離公主身畔。”</br> 徐妃臉上的笑極短的僵了一瞬,“阿烺是我親閨女,我心里疼她還疼不過來。阿烺,讓林司儀歇歇吧。”</br> 榮烺也有徐家的事要問母親,便說,“林媽媽,你放心去吃茶,有事我叫你。”</br> 林司儀這才行一禮,退了下去。</br> 徐妃直說,“這林司儀,什么都好,就是太古板了,不知變通。”</br> “林媽媽負責。”榮烺可不愿意聽人說林媽媽的壞話,親媽都不行。</br> “行了行了,我知道。”徐妃不再說林司儀,她拉著兒子問,“阿綿,見著你外祖母了吧?”</br> 榮烺翻個白眼,榮綿也不用存疑,心下為母親開脫了。榮綿皺眉問,“母妃打發阿李往外祖母家送的信,知道我今天去鄭公府,是嗎?”</br> “是啊。鄭國公病的重了,你外祖母是親妹妹,想去看望親大哥,幾次不能成行。我想,正好你去,鄭家看你的面子,總會讓你外祖母一道進去的。”徐妃問,“鄭家讓你外祖母進去沒?”</br> 榮綿頭發暈,“母妃怎么能把我的行蹤告知外祖母家!”</br> “那又不是旁人,那你親親的外祖母,她愛你還愛不過來。這是有難事,不順帶腳么。”徐妃覺著自己挺有智謀,一徑說道,“都是一家人,鄭國公是我親大舅,你外祖母親大哥,都不是外人。”</br> 榮綿硬是給親娘這邏輯整的說不出話,榮烺口齒比她哥伶俐,榮烺說,“母妃你想的不錯,就是這事兒我皇兄事先不知,丁相已經進諫,說有人泄露皇兄行蹤,事干皇兄安危,請皇兄慎重。”</br> “哎呀,這是我沒提前說,是我的緣故。”徐妃輕輕松松的與兒子道,“明兒你見了丁相,跟丁相說明白也就是了。”</br> 榮綿頭疼,揉著額角,“那就是告訴丁相,母妃你在宮內溝通外官,丁相便不是想令母妃難做,可他既知道,就不能不告知父皇。”</br> “那就再跟你父皇說一聲,不就行了。”徐妃受寵,覺著這也不是大事。</br> “父皇要怎么說,沒事,小事一樁,不必在意。”榮綿受的是正經儒學教育,他最敬重的先生就是史太傅這樣端方肅正之人。榮綿道,“內宮里通外官,向來是皇家忌諱。就算父皇不講較,這事難道真瞞得住?跟在我身邊的侍衛、內侍,哪個是瞎的?”</br> “他們縱看到能怎樣,誰敢亂說,那就是造謠。”徐妃拉著兒子的手,“我的兒,這世上,誰都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沒人會亂說的。”</br> “你還小,不知道這世上的事,大家都是稀里糊涂來的。何況,知道你今兒去鄭公府的人多了去,哪兒就確定是我這兒泄露的?只要咱們不認,就是沒這事兒!”</br> 徐妃在宮中多年,自然懂宮里的規矩,可她也有自己的一套規則。</br> 榮綿還是擔憂這事會牽連到母親,榮烺忍不住湊兩句,“可不是么,別人瞎不瞎的兩說,但肯定是傻的。一說到徐公府,誰都想不到母妃您這兒。”</br> 這還要攀誣旁人,就徐公府如今的不得意,誰會主動給他家傳消息啊。一想就是麟趾宮了,榮烺打趣她娘,“我這才知道什么叫自欺欺人。”</br> “你少胡說。原也是件小事,誰敢查我這兒來。”</br> 榮烺掰著手指給她數,“皇祖母、母后、父皇,誰不敢查你啊。無非父皇裝聾作啞,只當不知。皇祖母、母后那兒呢?”</br> 徐妃尤怵鄭太后,自從她這貴妃銜兒去了,現在還沒能升回去。徐妃嚅嚅幾句,“我就不信,為這么件小事,太后娘娘就要查我。”</br> “您可真會說,這是小事?”榮烺懶得跟她娘說,自己拍屁股起身,“反正我不會給你告狀,你自己尋思吧,出事兒再后悔可就晚了。”</br> 榮烺就要走,徐妃忙抓住她的胳膊,“我這不一時心焦么?實在也是想替徐鄭兩家緩和一二。”</br> 榮烺懶得就個宮人啰嗦,她道,“母妃你要想沒事,就把罪魁自己處置了,到時就說是管理宮人不善,也算有個交待。”</br> “那怎么行?阿李伴我這些年,如我的姐妹一般。”徐妃再舍不得,這是陪她嫁入宮的,自小伴她一道長大的侍女,也是她的心腹伙伴。</br> “你自己想吧。你干這事兒前也不跟我們商量,出了事才抓瞎。你不把她交待出去,就得把自己個兒交待出去了。”</br> 榮綿絕不能讓個宮人牽連到自己母親的,當下便道,“以后外祖母家再有事,正正當當遞牌子進宮來說,少讓宮人內侍傳話。竊聽宮禁可是大罪,叫御史知道,母妃你還如何在宮中立足!”</br> 徐妃也是一哆嗦,她再恃寵而驕,也知身為宮妃不能拿到前堂叫御史討論,那她的名聲就完了。</br> “讓我想想,讓我想想。”叫兄妹倆你一言我一語說的,徐妃也拿不定了。</br> 榮烺趁機追問,“阿李每天在宮里,她一個人也把消息傳不出去,必然還有下線。母妃你想好,這事兒得圓的叫人挑不出毛病才行。”</br> 長子已在朝理政,閨女也能在萬壽宮說得上話,徐妃沒了主意,只能跟兒女商量。畢竟她自斷一臂,總比真叫萬壽宮鳳儀宮捏住把柄處置的好。</br> 徐妃把下線也都告訴了兒女,李女宮將事情告訴麟趾宮膳房的內侍,內侍托負責宮中采買的一位內侍官,把消息傳出去的。</br> 徐妃猶豫,“我看眼下無事,待真有事,再說不遲。”</br> “事發就是讓別人來查了。”榮烺道,“母妃你這里禁得住查么?你既往外遞消息,少不得通書信,要查抄出書信來,你如何自辯?”</br> 徐妃忙令人取來書信,又要了炭盆,一把火燒干凈。</br> 榮綿:……</br> 盆中炭火映紅母子女三人的面孔,榮烺原不過是想收拾掉李女官,她沒想到,母親竟有好幾匣子的信。</br> 此事至此,榮烺心中也鄭重起來,她眼珠動了下,當機立斷,“把人都找來,對好口供,讓他們都知趣些。”</br> 徐妃六神無主,看向你兒子。</br> 榮綿欲言又止,這不是造假么?</br> 可心里也知道,真坐實了私通宮外的罪名,母妃就完了。</br> 榮綿深吸口氣,暗暗咬牙,沒有阻止。</br> 母子女三人商議妥當,林司儀進來稟說要回萬壽宮用晚膳,榮綿榮烺便辭了母親,乘軟轎回萬壽宮用膳去了。</br> 第二日,徐妃親自向鄭太后、鄭皇后自陳對宮人管教不嚴之過。</br> “一個個的,嘴上沒個把門兒的。昨兒阿綿到我宮里定省,說在舅舅家門前遇著我母親,丁相說這事也忒湊巧。我也覺著不對,昨兒招來宮人一問,可不就是阿李這多嘴的,往我膳房傳膳時跟內侍閑話幾句,說了阿綿要出宮的事。那內侍也愛說話,同采買上的竇內侍說了,就傳到了宮外。我母親聽說阿綿要出宮,她正好也想去看望大舅,便遇到了一處。”</br> 徐妃再次行禮,“這都是我的疏忽。倘叫歹人知曉阿綿出宮,生出歹意。我就這一個兒子,阿綿要有個好歹,我也不能活了。”</br> 說著眼圈一紅,滾下淚來。</br> 鄭皇后道,“母后你看這要怎么處置?”</br> 鄭太后道,“自來禍患都是起于身側,宮里也有些日子沒整頓了。如今也給底下人作個法,李宮人兩個內侍都交由慎行司審理,徐妃管束宮人不利,罰禁足半年,罰俸一年。”淡淡掃徐妃一眼,“去吧。”</br> 徐妃不敢多言,想再給慎行司遞句話,介時將人打頓板子,悄悄放出宮則罷。</br> 卻不想,慎行司一通審訊后,三人都死在了慎行宮。</br> 也省得徐妃再遞話操心,慎行司直接三領破席一卷,往化人場送了去。</br> 徐妃得知李宮人死訊,很是哭了一回,偏她如今尚在禁足,不論榮晟帝還是兒女都不能來看望,只得自己哭了兩日,小病一場,也無起死回生之法。</br> 心中難免怨恨兩宮毒辣,竟為此小事害人性命,枉為天下之母。</br> 鄭太后與兄妹二人道,“一旦內外勾連,莫說傳遞消息,毒藥禁物,什么不能傳進來?故而,但有此事,絕不能姑息。”</br> 兩人都鄭重應了。</br> 徐家爵位也不必操心了,宮中下旨:先徐國公有罪于江南,削爵免職,收回國公府,著徐家上下交還府坻,另行安置。
三月,初春。</p>
南凰洲東部,一隅。</p>
陰霾的天空,一片灰黑,透著沉重的壓抑,仿佛有人將墨水潑灑在了宣紙上,墨浸了蒼穹,暈染出云層。</p>
云層疊嶂,彼此交融,彌散出一道道緋紅色的閃電,伴隨著隆隆的雷聲。</p>
好似神靈低吼,在人間回蕩。</p>
,。血色的雨水,帶著悲涼,落下凡塵。</p>
大地朦朧,有一座廢墟的城池,在昏紅的血雨里沉默,毫無生氣。</p>
城內斷壁殘垣,萬物枯敗,隨處可見坍塌的屋舍,以及一具具青黑色的尸體、碎肉,仿佛破碎的秋葉,無聲凋零。</p>
往日熙熙攘攘的街頭,如今一片蕭瑟。</p>
曾經人來人往的沙土路,此刻再無喧鬧。</p>
只剩下與碎肉、塵土、紙張混在一起的血泥,分不出彼此,觸目驚心。</p>
不遠,一輛殘缺的馬車,深陷在泥濘中,滿是哀落,唯有車轅上一個被遺棄的兔子玩偶,掛在上面,隨風飄搖。</p>
白色的絨毛早已浸成了濕紅,充滿了陰森詭異。</p>
渾濁的雙瞳,似乎殘留一些怨念,孤零零的望著前方斑駁的石塊。</p>
那里,趴著一道身影。</p>
這是一個十三四歲的少年,衣著殘破,滿是污垢,腰部綁著一個破損的皮袋。</p>
少年瞇著眼睛,一動不動,刺骨的寒從四方透過他破舊的外衣,襲遍全身,漸漸帶走他的體溫。</p>
可即便雨水落在臉上,他眼睛也不眨一下,鷹隼般冷冷的盯著遠處。</p>
順著他目光望去,距離他七八丈遠的位置,一只枯瘦的禿鷲,正在啃食一具野狗的腐尸,時而機警的觀察四周。</p>
似乎在這危險的廢墟中,半點風吹草動,它就會瞬間騰空。</p>
而少年如獵人一樣,耐心的等待機會。</p>
良久之后,機會到來,貪婪的禿鷲終于將它的頭,完全沒入野狗的腹腔內。</br>,,。,。</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