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2火堆旁的賊
預警機此刻剛剛將時速提高到可憐的310公里,對于后面呼嘯而來的噴氣式飛機而言,處于非常絕望的境地。預警機上,孩子有條不紊指揮著的中尉心里很清楚,現在只剩下最后一兩個機會,迅速向奎達靠近最為有效,他知道那里剛剛部署了一套紅旗16A型野戰防空系統,用來保衛機場。表面上這套系統射程有限,自己未必能捱到其射程內,但是另一個方面,陣地核心的的C波段相控陣雷達,與紅旗9型的233型雷達信號特征很接近。也就是說,對于世界上大部分,缺乏電子偵察手段以更新數據的空軍而言,其戰機上的電子威脅分析系統,未必能區分這些系統的區別。
能不能僅僅靠幾部雷達的虛張聲勢嚇退敵人?中尉看過太很多次空中對抗,大部分飛行員都不會被地面防空系統嚇倒而放棄任務,但是有時候,他們會選擇繞過威脅區。
一名引導員注意到,失去速度的殲11戰斗機還在頑強爬升,正在與敵機接近,尋找一個機會進行近距離的交戰。但是此刻印度攻擊編隊中的3架戰機,已經各自分開了十幾公里之遠,這架殲擊機已經很難同時牽制所有敵機了。
引導員立即提醒他,從北面靠近的第三架蘇30威脅最大,因為它已經加速到了1.2馬赫,30至40秒內,就將進入攻擊范圍。殲11戰斗機立即掉頭轉向北面,準備第二次攔截作戰。
這是這架預警機進入印度南部這短短的幾天時間內,看到的最有章法的一次攻擊,中尉猜想在這3架敵機中,一定有一名極為冷靜的指揮官。
80公里外,扎里克上尉一直在仔細觀察周圍的威脅。他很擔心地空導彈系統,因為它們總是突然出現。奎達方向有一部搜索雷達一直就在那里,這說明那里至少有一個導彈陣地。他不知道會是什么樣的導彈,中國人部署在巴基斯坦南部的地空導彈沒有差勁的,不過只有紅旗9型能夠提供最大的防御范圍。他想,這架預警機朝那里跑,也許是想逃進這片防空網;不過,情報部門告訴他,所有的紅旗9都布置在了蘇萊曼山區,而奎達那里的,很可能只是一個營的近程防空導彈,用來防范巡航導彈用。
正在亂猜,機艙內發出了一片告警器的尖叫聲。這次是一部照射雷達緊緊地盯住了上尉。顯示器上跳動著“主要威脅”字樣,但是沒有分析出型號。
僚機提醒他,必須防范那架從雷達上失去蹤跡的殲11戰斗機,現在她躲在暗處,并且有預警機指引可能會非常的危險。
種種一切不確定的因素,都促使上尉做出了新的決定,他開始呼叫離目標最近的“塔里”,希望他不必計較射程,可以在包線邊緣射導彈,那畢竟是一架速度很慢的飛機。
呼號“塔里”的印度蘇30,在60公里外,發射了2枚R77導彈,時機非常勉強。扎里克認為打中的機會,不會超過一半,但是如果打中了,他的編隊也可以不必冒險繼續深入。
僚機“巴亞”漸漸落到了后面,飛行員沒有放手加速,他害怕那架中國殲擊機可能從10點鐘到12點鐘的某個方位突然冒出來,并且他也很害怕奎達方向的地空導彈,這架戰機始終在1馬赫附近徘徊,不愿意沖的太猛。
夜色中的殲11正在悄悄地展開第二輪攻擊,她的爬升速度比蘇30MKI快一些,這使得她可以占據稍微有利的位置。上這架飛機憑借著信息上的優勢,巧妙躲開敵人視野有限的雷達,悄悄飛到了敵人陣型的中間,既然無法攔截所有的敵機,那么他決定至少解決其中的一架。
空警200預警機仍然在既定航向上,保持平飛,這種狀態下,她的雷達仍然可以穩定工作,并為附近的戰機提供引導。殲11飛行員按照預警機的指引,飛向了最瘋狂的追擊者。那架從北方沖過來的戰機,已經加速到了1.4馬赫,這種速度下,被動的紅外探測傳感器,應該可以在最遠距離上感知這架飛機的熱量。
殲11飛行員小心控制自己的航向,非常仔細地在敵人雷達的掃描圓錐外穿梭,敵機上的相控陣雷達不比平常,即使在跟蹤主要目標時,仍然可以保留一部分能量掃描周邊空域。
顯示器上,數個空心三角形正在向著同一個目標迅速移動,他飛向了最突出的那一個三角形,希望能在敵機超自己的機頭時,用被IRST系統抓到它,如果讓這架高速戰機在夜空中,從自己眼前閃過而沒有捕捉到的話,紅外導彈的攻擊窗口就會消失。
HUD上有了微弱的反應,是一個不大的熱源,與多功能顯示器上的敵機位置對照,并不一致。很可能是敵機發射的導彈,從機頭前掠過時,造成的干擾。飛行員沉住氣,慢慢推動節流閥加速爬升,眼看敵機已經很難突破1.5馬赫了。殲11爬升到了大致的高度。只要敵人從前面通過,他就可以在2公里內發射2枚PL-8型導彈,他給導彈通電,進入準備階段。
幾分鐘內,戰場已經有了很大的變化,但是在兩眼一抹黑的夜空中,數據鏈優勢被放大到了極限。飛行員只需一低頭,就可以看到大致的態勢,垂直方向顯示器的中央,是本機的位置,而代表敵機的圖形,正以很高的更新頻率,閃爍著,通過前方。高度,速度,距離,方位,一目了然。他很清楚幾秒鐘后,自己一定會發現敵機,此刻紅外制導導彈導的引頭,已經開始冷卻,導彈進入了不可逆轉的最后準備階段。
HUD上,虛擬目標的光點出現,并開始聚集,他知道敵機正在以很快的速度通過機頭狹窄的紅外掃描區。頭盔里響起了提示音,一枚紅外導彈靠著自己的導引頭也已經“看”到了目標。無需進行任何測距和敵我識別,飛行員果斷按下發射按鈕。2枚導彈先后飛向目標。
如果一切順利,敵機上飛行員此刻所有注意力,應該集中在前方,而后座的武器控制員,也許正低著頭看著雷達顯示屏,這樣,敵機會在不知不覺中被10點鐘飛來的導彈擊中;如果事情不那么順利,敵機的后座武器控制員可能會看到飛來的導彈,那么接下來會發生什么,則完全無法預計。
扎里克的電臺一直開在編隊通話頻道,幾分鐘前,他已經聽不到后方的通話了,現在他只能維持編隊的語音通訊,以及3機間很有限的數據鏈信息,由于各自都在其余戰機雷達范圍之外,只能使用慣性導航數據進行位置標定,三架戰機在屏幕上的更新方式,是長時間停頓加上大幅跳躍,上尉知道自己與僚機相對位置已經出現了很大偏差,他已經很難掌握編隊的隊形了。
突然間,電臺里傳來了“塔里”的一聲大喊,隨即通訊中斷了。顯示器上,“塔里”的標志停在了原地,不再更新。上尉知道事情壞了。
“一定是那架中國戰斗機,這個偷偷摸摸的膽小鬼。”扎里克大罵道。看來敵人很清楚自己的軟肋,并且抓住了機會狠踹了一腳。
“沒有比預警機更危險的魔鬼了。”他嘆息道,然后深吸了一口氣。他知道,即使中國人犯下了巨大錯誤,使得自己有機會靠到預警機的邊上。但是,那畢竟是一架預警機,自己就如同一個在夜幕中潛行靠近火堆的賊,已經無處遁形了,即使這架空警200暫時只能控制一架戰機,但是她的反擊也是致命的。想到這里他不再猶豫,繼續加大速度追擊,不管奎達方向有什么威脅,今天非要把這架預警機敲下來。
空警200上,指揮員的注意力一直集中在尾隨的導彈上,現在他已經可以確定那是2枚R77導彈,并且導彈的主動雷達也已經開機了。空警200孱弱的機動能力允許她在遠離導彈的情況下,做一次五五開的盤旋規避,當然,同時還需要灑下至少一公里長的箔條帶來迷惑導彈。但是這一切在敵人火控雷達的跟蹤下是無效的,因為大功率的相控陣雷達,可以在遠距離上燒穿無源干擾,并且給導彈提供修正。
“尾隨的敵機被干掉了。”有人喊道。“第2批次敵機被打下來了,我們已經擺脫了機載雷達跟蹤。”
機艙內寂靜無聲,擊落一架敵機沒什么好開心的,所有人都在等待著接下來的事情。
“緊急閃避。發射無源干擾。”中尉下大了命令。
飛機開始劇烈傾斜起來,這意味著雷達將停止工作,而得那架殲11暫時也會失去數據更新,不過對于預警機來說,這是擺脫導彈的最好機會。
飛機外,密集的雷達干擾箔條正在空中隨著氣流無聲地飛舞,就如同一大片云。
為了有效抵御各種波長的雷達,這種大型飛機的無源干擾設備,采用了不同長度的箔條混裝的方式,不過實際上,其對I/J波段的空對空導彈,還是做出了特別的優先考慮,在設計之初,廠家就已經設想過,將來可能的對手是20這樣的武器。
飛機緩慢地轉向西方,然后在緩慢地轉回來,這個過程使得飛機時速迅速落到了270公里,比之前提速要迅猛的多,機上每個人都在忐忑等待著導彈打偏。
漸漸地,從屏幕上看出了一些端倪,2枚導彈沒有隨飛機轉向而修正航向,他們筆直撞進了箔條帶。
“狗日的,竟然打偏了。”
中尉故作平靜地說道,他拼命壓制著興奮,甚至好像還有些遺憾一樣。
隨后機艙內爆發除了短暫的歡呼。飛機在氣流顛簸中,漸漸改平了。
313兇狠的角色
大約20秒以后,就將迎來另一個批次的印度戰機迫近,所以威脅只是非常短暫地解除了而已。
此刻煩躁的扎里克低頭看了看雷達顯示器,中國預警機的高度已經跌落到了4000米,比她灑下的成片的干擾箔條還要低些,這條干擾帶比一般的戰斗機能夠制造的大得多。現在這些箔條還在遮擋目標,他必須集中所雷達能量才能看清那架飛機。
“他們在生死一線的時候,總是能玩兒出些花樣。”他心中這么想著,“剛才那一手真是太炫目了。”盡管有些失望,他還是對對手的反制表示了肯定。
西南的那部地面的火控雷達仍然緊盯著蘇30MKI,不過現在扎里克上尉已經不再將其當做主要威脅了,他已經悟出了一個道理:那并不是紅旗9或者S300那樣的系統,那只是虛張聲勢的開機而已。作為印度空軍中的少數幾名鉆研過空戰一體理論的飛行隊長之一,他地對空地對抗的要害自然諳熟于胸。真正致命的地空導彈陣地,是不會在射程外開啟照射雷達進行跟蹤的,只有最業余的指揮官才會那么做。而從最近的戰況看,中國的地空導彈部隊都是些老手,他們擊落了這么多的印度戰機,靠的就是地面指揮員對開機時機的精確掌握。他們表現的如此外行,他寧可相信那是在虛張聲勢。
有一瞬間,他幾乎才出了敵人的每一步動作后面的意圖,至少他們的三軍數據鏈不是假的。之前他認為印度和中國同處于類似的,仍然在摸索空地一體戰的階段,也就是說,對美軍提出的新型戰場指揮模式仍然處于懷疑和有限調研的程度。現在看起來,中國軍隊的指揮能力已經躍上了臺階,這使得他們可以用如此單薄的兵力對抗整個印度的戰爭機器,雖然這也在客觀上造成了這架孤獨的預警機露出了破綻,但是也只有北約而非印度,能看到這一點。
上尉壓制住煩躁的情緒,現在他必須孤注一擲將這家預警機打掉,盡管這架空警并不是戰場上的主力,而那架防衛嚴密的2000型指揮機上,幾乎可以肯定有一名高階將領坐鎮,但是擊落這架200型,就可以打破中國人緊湊的值班體制。他們現在靠著一架空警2000和幾架平衡木系統,維持著24小時的戰場監視,擊落其中任何一架,都將破壞整個體系,進而對戰爭勝負帶來積極的影響。
目標已經進入R77導彈的射程,上尉激活了所有4枚導彈,但是沒有急著攻擊,他知道自己已經突破到了防御疲軟的邊境地區,附近徒有幾座守衛機場的近程防空系統而已。
雷達告警發出新的威脅警告,那架被甩出幾十公里的中國殲11戰斗機從5點鐘方向掃描自己,他記得這架飛機已經發射了4枚中距彈,不過還是不能掉以輕心了。他立即命令僚機“巴亞”退出追擊,轉而攔截那架殲11,以保證自己的全力一擊。僚機迅速轉向,向那架暴露位置的中國飛機迎頭飛去。現在,這里只剩下了上尉與目標做一對一的較量了。
預警機上的中國中尉可以看到整個空中態勢,2個批次的威脅變成了1個批次,進而變成了1架。最后的這架敵機遲遲沒有開火,這恰恰是最危險的一鐘情況,這說明他一直擔心的那名老手,就在這架飛機上。
兩架飛機的僵持在讀秒中進行著,時間猶如定格,白沙瓦的地面指揮部已經更新了新的情報,確認這是三架從旁遮普起飛的三倍音速中隊的戰斗機。
三倍音速中隊是一個常年在北部與中國空軍對峙的中隊,但是情報部門對其戰術一直不太了解,因為她曾經一度解散過。實際上這是一支老牌的偵察/截擊部隊,在中國空軍仍然在駕駛殲6、殲7的年代,這個中隊已經裝備了中國空軍難以攔截的米格25,而其戰術靈魂來自于那個時代。那是一種既不花哨,也不逞能的戰術,有的只是一招致命的兇狠。
扎里克一直在留意戰場上新的電子威脅的出現,他深入敵后所能看到的只是雷達有限的視野,和一部被動感知/分析戰場電子信息的顯示器,通過它,可以有限地知道新的威脅出現的方位和大致性質,但是很難知道距離。
“中隊長,我們是不是可以開火了?”后座的飛行員提醒道,他以為中隊長有些迷糊了,現在所有的4枚R77導彈都已經可以發射了,而前面的敵人僅僅是一架緩慢笨拙的4發渦輪螺旋槳飛機。
“再等等,我們必須等到最好的機會,徹底摧毀她才行。”
上尉知道自己的攻擊窗口非常的漫長,但是要摧毀一架四發且低速的飛機并不算容易,至少需要有效擊中2發,如果能打斷機翼顯然是最理想的結局。
他研究過不久前,巴基斯坦的一架雷電的戰例,那架戰機發射的中距彈沒有能擊毀預警機,最后在視距內靠著格斗彈才勉強將那架預警機擊落,實際上那架預警機上的大部分人都活了下來,這些人后來大部分被補充到了地面指揮中心,有一些上了EMB145型預警機。而扎里克上尉心中希望的,是一次真正的全殲,也就是說將機上那些漸漸成長起來的老手一鍋端了。他知道,中國人可以很快地補充一架預警機,但是熟練人員的補充肯定不是那么容易的。
緩緩逃離中的預警機上,中國中尉一直在評估最壞的可能性,敵機已經迫近到了40公里外,并且還在接近,這是一個兇狠的角色,顯然不是那種打了就會掉頭的貨色。
中尉仔細看了一眼數字地圖,這一帶都是山區,但是偏西也有平緩的部分。他告訴飛行員稍稍轉幾度,朝向一片地勢平緩的區域飛去。能不能在一片漆黑中迫降他不知道,但是總比在一片高山中被擊中的好。
“敵機發射導彈了,”有人喊道。飛機剛剛轉彎完畢,后方的敵機就已經開火了。
“數量?”
“一共兩枚……現在,第三枚……第四枚。”
敵機在6秒內連續發射了4枚導彈,這大概是它攜帶的所有中距武器了。機艙內一片寂靜,等待著進一步驗證導彈的類型,這還需要等一會兒,等著這些導彈的雷達開始工作。
那架蘇30MKi果然沒有一擊掉頭,它還在緊追當中,那部雷達一直緊緊地鎖定著空警200預警機生怕它再次溜走。
“降低高度。釋放干擾。”中尉平靜地說道,他知道被導彈擊中已經在所能免了,現在需要做的,是盡量保住飛機上的幾十名軍人的生命。
大量的箔條再次從后部釋放,將飛機隱入其中,不過這次就不像上次那樣的簡單了,敵機上的大功率雷達一直在用最大功率射著目標,這種狀態下,它能夠燒穿箔條,看清目標。
“繼續保持平飛。”中尉說道。遠處的殲11戰機還在與敵機周旋,并且進入了最關鍵的時刻,必須盡最后的能力讓他能看清戰場。
“是不是要放下起落架。”駕駛艙內的飛行員通過通話器提醒道。飛行員有些擔心,被導彈擊中后可能會造成各種無法預料的問題,比如無法放下起落架,所以不如早作準備的好,反正對本來就已經很低的航速影響不大。
中尉考慮了一秒鐘,同意了這個建議。然后他繼續提醒飛行員保持平飛。
20公里外,4枚R77導彈先后打開了主動雷達,顯示器上的倒計時標志慢慢地跳動著,至多20秒,這一輪打擊就會依次到達。
150公里外,殲11戰斗機利用數據鏈傳來的最后信息,果斷躲開了敵機的雷達,他從敵人的盲區偷偷越過了敵人的三點鐘方向,這是空戰優勢轉換的關鍵位置,能超越3/9點鐘的飛機,很有機會在轉彎中占據有利位置。飛行員靠著一個從容的轉彎,慢慢逼近敵人的側后,從碩大的戰術顯示器上看,敵人仍然如同無頭蒼蠅一樣沒有任何的反應。顯示器上的目標位置更新突然間中斷了,但是通訊仍然暢通,顯然預警機正在做一個規避動作。飛行員難免分心替預警機捏了一把汗,但是他能做的,已經全都做了。
“方位角很小了,你快看到他了。”電臺里傳來了預警機最后的語音指引。
“明白。”
殲11在迅速轉彎的過程中,成功地用雷達捕獲到了目標,它一直就在原來的航線上。飛行員提醒自己,現在不是擔心預警機安危的時候,現在該做的,是用盡全力,將眼前的敵人干掉。
空警200軟弱的轉彎竟然使得第一枚高速接近導彈在箔條中飛過了頭,它在飛機100米開外爆炸,基本沒有造成傷害。緊接著第二枚導彈也未能直接命中,導彈在碩大的平衡木天線旁爆炸,將其擊毀。掉落的天線在機艙頂部開了一個口子,但是對于僅僅180公里時速的飛機并不構成致命威脅。
空警飛行員小心控制著飛機,目前為止這些攻擊都沒有破壞飛機的舵面和動力,飛機甚至還能保持著很好的縱向穩定。飛行員不由得想,也許不過如此。他壓低機頭沖向地面,等待著隨后而至的打擊,但是爆炸沒有如同之前的節奏發生,他還不知道,尾隨的第三枚導彈,鬼使神差地擊中了掉落中的雷達天線,以至于完全沒有構成威脅。
此刻這架破損的飛機離地面只剩下了300米高度,地面漆黑一片,除了高度表上跳動的數據,完全是兩眼一抹黑。飛行員想,就這么扎下去,遠比被導彈擊中更危險了。
就在飛行員猶豫的剎那,第4枚導彈從上方落下,地面反射對它的主動雷達產生了一些干擾,不過它還是在最后關頭抓到了運動中的目標,并在機翼一側爆炸,爆炸使得預警機左側的一臺發動機停車,副駕駛迅速切斷油路,并全力穩住飛機航向。
巨大的飛機始終沒有失去控制,面臨的問題只是不斷地向一側偏航,但是仍然在控制之中。機艙中的幾臺顯示器甚至還在工作中。現在仍然可以看見一部分戰場的態勢(不再使用自身損壞的雷達,而是通過戰場各處其他的傳感器)。
可以看到,那架頑強的蘇30MKI終于掉頭了,他大概看到空警200最后的急速俯沖,以為已經擊落了。
314老對手
“敵機逃走了?”預警機上的中尉自言自語道。
“中尉,我們好像不用迫降了,”飛行員說道,“我們還能控制飛機。只有一臺發動機停車,我們可以飛到奎達。”飛行員趕緊提醒道,他已經盤算過夜里迫降和勉強飛到奎達之間的風險孰高孰低了,此刻他的衣服已經濕透了。
“我們的損傷情況?”
“沒有失去油壓,操縱也還好。我看沒什么問題。”
“稍微升高一些。”
“明白。”
“他們的武器保養,好像真的有些問題。”中尉扶著艙壁喃喃自語道。巨大的氣流中,他的帽子不知何時,已經從機艙上方的裂縫中飛走了,不過他并不以為意。敵人發射了4枚導彈,沒有一發直接命中,這使得這里所有的人都撿回了一條命,不過這架飛機肯定是無法繼續參戰了。
殲11戰機緊緊咬住了試圖擺脫的蘇30MKI。但是那名印度飛行員顯示出了極高的素養,并沒有做出慌亂的蛇形動作,而是垂直拉起,用最簡單的方式破壞雷達跟蹤,他對機械掃描雷達的弱點相當了解。
殲11的雷達短暫地失去了測距能力,HUD上,閃爍的敵機標志時有時無,飛行員迅速切換回掃描模式,并跟著爬升,加大油門。他知道敵人的距離并不太遠,再靠近些,或許可以看到它加力燃燒室的火焰,屆時切換到紅外傳感器,也可以繼續用雷達引導導彈攻擊,但是眼下,他必須依靠雷達才能捕捉到對手(失去了預警機的協助)。這是夜間作戰最難的一點。
這名印度飛行員絕非泛泛之輩,他從雷達告警器察覺到對方的雷達從一對一跟蹤重新變回了周而復始的掃描狀態,立刻猜到自己的計謀得逞了,現在他必須用減低高度的辦法,偷偷躲到黑暗中,無論如何蘇30MKI是一種多用途戰斗機,即使印度空軍缺乏先進導航吊艙,其無源相控陣雷達本身仍然擁有相當不錯的地形回避能力,而尾隨的這架戰斗機,充其量只是一架制空戰斗機,應該并不具備夜間的山區低空作戰能力。
飛行員利用矢量噴管做出一個緊湊的筋斗,轉而向下俯沖。這期間,這名飛行員與攻擊得手的中隊長,簡單交換了情報,獲得了自行撤離的許可,同時他將雷達調整為地形跟蹤模式,希望能像來時一樣,偷偷地從蘇萊曼山區溜走。
如其他預測的一樣,殲11戰斗機始終無法用雷達抓住這個泥鰍一樣滑溜的目標,也始終看不到戰斗機尾噴口的火焰。如果能看見,中國飛行員可以采用更直接的垂直掃描抓到它,或者用IRST偷襲一下,但是狡猾的敵人始終沒有使用加力,而是將矢量噴口的優勢發揮到了極致,連續做出一些小半徑的動作,最后減速躲進山區,給進攻方制造了極大的麻煩。
殲11在缺乏預警機指引的情況下,終于還是被甩掉了。飛行員只能用電臺呼叫地面指揮部,希望附近的地面防空火力能夠碰巧攔截住這架敵機。
蘇30MKI已經鉆進了群山當中,飛行員緊貼著山轉了一個彎,雷達告警器上,再也沒有那架尾隨飛機的雷達脈沖出現。從地圖上看,這里是已探測到的敵方低空武器的高密度區,或許會有一些防空武器可以再夜里發揮作用。飛行員決定,稍待一會兒,等空中的威脅解除了,就升高一些,避開這里,重新回到正確的航線上。
印度空軍中能夠做到夜間在山區飛行的中隊,屈指可數。這也是讓三倍音速中隊的飛行員們頗為驕傲的一點,因為在這個中隊,人人都能在夜間,進行這種危險的飛行。而印度空軍情報部門至今還沒有觀察到,巴南方的中國空軍,有任何一架飛機是敢于在夜間貼著山飛行的,情報部門判斷,中國空軍并不具備這樣的能力和勇氣。
深山中,一部機動的4管自行高射炮,正在對空搜索。這輛履帶底盤的戰車,是新到的指揮員,重點督促從國內緊急調到此地的,周耀華將這些自行防空火力看的很重,他將其部署在此,主要是提防著印度陸軍直升機和巡航導彈利用地形發起突襲。不過印度所剩的直升機和巡航導彈都非常稀少,所以斯潘加一直沒有下決心動用這些力量,而這輛戰車對高來高往的敵人戰機,并沒有太好的機會,只能耐心等待。
戰車頂上,不斷轉動的目標指示雷達警惕地搜索附近空域,一個清晰的目標出現的屏幕上,這個目標快速移動著,似乎很快就要從北面通過了。一分鐘前,戰車剛剛接到上級指示,將有一個批次,低空逃竄的印度戰斗機從北面山口飛過,看來情報不虛。
射手按下自動跟蹤按鈕,炮塔迅速轉動起來。4門25毫米火炮也開始調整仰角,火炮兩側的紅外制導導彈,也進入了導引頭冷卻階段。
盡管這部自行高射炮的搜索雷達,可以精確指示目標,但是在夜間,最后的射擊仍然需要射手通過紅外熱像瞄準完成,這個設備探測距離有限,射擊難度依然很大。
整個系統一直在自動跟蹤狀態中,射手唯一要做的,就是在顯示器上辨識出目標,然后用一根操縱桿進行微調,將十字線盡量對準目標。在夜間,他只有很短的時間進行跟蹤,然后做出決定,是發射2枚導彈還是進行火炮射擊。
印度戰機察覺到了附近的S波段雷達,飛行員有些猶豫,他不知道敵人可能的威脅方式,因為從周而復始地掃描看,很可能只是2坐標搜索雷達,并不能指引射擊,是否應該等待照射雷達出現再做決斷。他的猶豫使得戰機平飛進了熱像儀的觀測距離。
印度蘇30MKI的后座武器控制員看到了2公里外的地面上,一道耀眼的閃光如同閃電,那顯然是一枚便攜式防空導彈,他大聲提醒飛行員拉起,并發射了大量的曳光彈。
曳光彈使得熱像儀暫時失去目標,但是三坐標搜索雷達,仍然引導火炮指向目標,戰機很快從白色的光斑中鉆了出來,重新顯現在了顯示器中央位置,此刻它已經靠著急轉,擺脫了紅外制導導彈,迎頭飛向4門25毫米火炮的炮口。
4門火炮同時射擊,耀眼的彈幕飛散著灑向了目標。
印度飛行員只看到了一張密集的網飛向自己,他唯一能做的,只是奮力拉起戰機,密集的炮彈紛紛在飛機附近爆炸,最后掀掉了一側的機翼,之前神勇無比戰斗機,隨即失去控制,撞到了山上,兩名飛行員都沒有來得及逃生。
扎里克上尉一直在空中呼叫隊友無果,他知道兇多吉少,只能單機向東北逃竄,期間機架雷電戰機試圖攔截他,但是都因為缺乏預警機引導而失敗。
奎達機場上,一架準備降落的運八飛機突然拉起,轉而在機場上盤旋,這架運送彈藥的運輸機內的燃油已經不多了,但是此刻指揮部嚴令它必須為戰損的空警200騰出跑道。
搖搖晃晃的空警200從北面飛來,很遠就能聽到起發動機發出的刺耳噪音,此刻飛機上有2臺發動機處于停止狀態,一臺是被打壞的,而另一臺是故意關閉以保持降落時縱向穩定的。飛機沒有充分減速,就重重撞到跑道上,歪歪斜斜跑了一段路程,最后沖出跑道,陷進了跑道邊上的壕溝里;這些壕溝是不久前,林淮生派人挖了,以防敵人進攻的。現在,這道溝讓這架飛機以一個近乎狗吃屎的動作,終于停住了。
幾輛巴基斯坦消防車,沖過來對著冒著煙的飛機,噴了一會兒泡沫和水。然后有人從里面踢開變成的艙門。
周耀華站在奎達城內的警局頂樓上,用望遠鏡看著這一切發生。
“停得還算不錯,剩得再派人清理跑道了。”他搖了搖頭說道。
“看上去沒有人員傷亡。我們的另一架空警已經從白沙瓦起飛了,大約20分鐘后接替空中指揮。”一名參謀說道。
“得讓國內再派一架預警機來。我們需要制空權。”少將輕描淡寫地說完,轉過頭望向了東面,此刻東面的山區不時閃爍著駭人的火光,每一次光閃之后,就會傳來了陣陣的炮聲。
“林參謀長到哪兒了?正面敵人都快到我鼻子底下了。”
“林參謀長已經突破了35公里,黎明前,就可以繞道大部分印度突擊單位的后面了,而且敵人似乎還沒有察覺。至今沒有遭遇像樣抵抗。”
“他的軍事冒險計劃竟然……起作用了,”周耀華冷笑了一聲,“我只能說,斯潘加真是天字一號的大廢物,竟然能夠讓林淮生這么大隊兵力穿插到腹地。”
“說不定還能威脅到杰布里的外圍,印度人在那里可是囤積了不少物資,一旦打響,敵人必然要大踏步后退。”
“應該會那樣的,不過林參謀長沒有后方,無法攻克重鎮,之多只能騷擾一下而已。”
周耀華說道,他估摸著,林淮生許諾他的時間,應該是能夠做到了。他突然覺得,林淮生如果能走得更遠一些就更好了。印度人的幾條漫長補給線到了納爾河進行了重新的整合,大量的物質都囤積在了這條河的西岸,飛豹戰斗機出動了幾次,但是激光制導炸彈無法破壞太過分散的物資。如果林淮生能更近一步,將河上的浮橋全部破壞,敵人的進攻就會無以為繼……
周耀華突然有了一種預感,林淮生應該是看到了這一步的,他的真正目的并不僅僅陷入拖住敵人而已。不過沒有后方的裝甲兵,到底能夠創造多大的奇跡?他不能奢望,就如同沖入奎達的印度坦克,戰斗力很快就折損掉了。
“最近幾個小時,杰布里的防御怎么樣?”周耀華問道。
“根據巴基斯坦情報局的情報,只有第四步兵師一個步兵營,不過,從胡茲達爾調動的一個坦克部隊明天會到達附近,這還需要空中偵察核實。”
“什么單位?”
“印度陸軍獨立43團,前一陣子在21集團軍序列中,最近好像又出現在了南翼。”
“43團?”周耀華沉思了一會兒,“就是那個裝備阿瓊坦克的團?”
本書首發來自,第一時間看正版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