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錫亞琴冰川
隨著3點鐘方向雷達不間斷的掃描,哈桑意識到敵人非但距離不遠,而且是一個編隊。他畢竟是一個老手,沒有驚慌失措,尤其02號僚機攜帶者大功率干擾的ALQ-211電子戰吊艙。基地的技術軍官曾經說過,這種吊艙對PD雷達干擾效果最好,對相控陣則能力減半,基于印度的預警機很少出現在空中,這種說法并未得到充分的檢驗。
“拉希德,使用電子干擾設備,你來監視敵機。”哈桑說道。聲音傳到了地面指揮所,所有人都因為敵情不明朗,提心吊膽起來。
拉希德的F16載機腹下安裝有最新型的電子戰吊艙,具有很強的電子偵察、分析能力,原則上,這個設備應該隨時處于工作狀態它將自動監視分析各種威脅,但是出于對美國人的猜疑,巴基斯坦飛行員在空中并不是經常使用它(2011年美軍突襲阿伯塔巴德時,巴方所有的電子偵察系統都失靈了。)很快,電子戰吊艙發現有3個輻射源,電子分析系統將其中一個最遙遠的脈沖源頭認定為一架A50預警機,這是一種俄制大型預警機。而另外兩個雷達波源頭,判斷為高速接近的蘇30MKI戰斗機,距離仍然不詳,大致估計在50公里內。
“隊長,是不是迎頭攻擊,”02號僚機的拉希德問道。
“3號、4號,全速轉向,搜索敵機,拉希德你緊跟我,繼續進行電子干擾。”哈桑仍然不忘引導飛向敵機的導彈,此時他的20導彈的雷達開機倒計時,還剩下10秒而已。他希望3、4號機迅速轉向能與敵人形成2對2的態勢,或許可以將兩架蘇30驅離戰場,以他的經驗,印度飛行員總是不夠勇敢,他們通常會發射幾枚R27然后逃走。稍待片刻,他就可以與2號僚機,一起轉向參與攻擊。
2架僚機以極高的攻角轉彎,這是一個錯誤的動作,使得蘇30的雷達可以輕而易舉地進行跟蹤。在拉希德的電子干擾進行前,2架F16已經先后被雷達鎖定。蘇30強大的相控陣雷達發出的波束,牢牢指向這兩架飛機,使它們無法擺脫,而他們的機械雷達缺還停留在掃描測距階段,這只是射擊的第一個步驟而已。
“老鷹呼叫堡壘,雷達已經鎖定敵機,請求開火。”戈亞上尉將手放在發射按鈕上說道,2個目標在30公里外迎頭飛來,完全處于R77的攻擊包線內。
“堡壘呼叫老鷹,允許射擊。”200公里外,A50發出攻擊指令。
F16飛行員的雷達此時剛剛捕捉到了對方,但是在HUD上,仍然只是看到了2個目標,與此同時,兩機的雷達告警系統響了起來,這使得飛行員有些慌張失措起來,盡管他們還并不知道敵人是否已經發射了導彈,但是常識上應該猜得到敵機不大可能停在空中不開火,3號機在沒有接到指令的情況下,選擇盤旋脫離,而4號機在空中停頓了幾秒鐘,希望能來得及完成跟蹤,進而還擊,這個英勇的行為斷送了他最后逃避的時機。當他看到遠處4個耀眼的光斑緊貼著雪山一側飛過來時,任何規避都已經來不及了,導彈與1馬赫的戰斗機迎頭相撞,飛機臨空爆炸,飛行員根本沒有機會跳傘。
哈桑的注意力仍然集中在緊追的米格21上,他還不知道一架僚機已經完蛋,而另一架正在逃跑。此時遠處的米格21已經加速到了1.7馬赫,導彈的追擊越發吃力。但是哈桑知道機會正在降臨,這些年紀比自己大得多的米格21不可能以接近2馬赫的速度跑太久。
果然,雷達屏幕上最后一個目標突然減速并急速下降,這個非常規的動作非常突然,以至于尾隨的導彈都無法跟上這個變化,導彈瞬間就錯過了目標,沒有爆炸。緊接著HHD顯示,目標在減速過程中變成了兩個,這說明落在最后的這架米格21并沒有實施什么驚世駭俗的超機動,它只是在空中自行解體了。
“隊長,我們失去了一架飛機。3號脫離了戰斗,現在位置不清楚。”拉希德報告道。
“敵人情況?”沒有預警機幫助,哈桑只能詢問僚機。
“2架蘇30戰斗機。”
“太好了,你緊跟上我,我們得避開那架該死預警機,慢慢靠近它們,給它們一點兒顏色。”哈桑說道,他沒有詢問隊友是否跳傘,因為他壓根就不關心這種事,現在他在錯誤的信息誤導下(僚機被擊落前,通過數據鏈傳遞的雷達信息與電子偵察一致,所以他認為30公里外有只2架蘇30,可見戈亞的機群也在使用數據鏈,并非每架飛機都使用雷達。)準備發起一輪新的反擊,如果他知道對方是4機,此時正常的決定應該是立即逃走才對。
“獵鷹3號報告位置,我需要你回到戰場。”哈桑徒勞地呼叫著,這一帶地形復雜,如果有人想低空逃走,通訊可能會受到限制。不過哈桑決心已定,他知道這種情形下攻防易位靠得是一方的突然性,簡單的3對2的數量優勢不會有太多的效果,所以他一點兒也不在于3號機是否回來。
“拉希德,看到那里的冰川了嗎?我們降低高度,來給這些雜種們一個驚喜。”
老鷹長機的空中對話,通過電臺原原本本地傳到了指揮所,薩米不由得站了起來,他知道哈桑的肚子里的算盤,哈桑所有的伎倆都是自己傳授的。但是薩米覺得哈桑的決定有一些冒失,因為目前的戰場形勢非常的混亂,而敵人是2架蘇30。
“我們的預警機還沒到一個可以看清楚的位置?”薩米問道。
“還需要7分鐘,就能繞到更南部,這樣才能離開屏蔽區。”少將說道。
“7分鐘,空戰早就結束了。”
此時,印度空軍的預警機也已經無法發現剩下的2架F16,但是這架停留在列成以南50公里的預警機,可以看到逃跑的那架F16還在擦著群山向西狂奔,看情形它是不會回來了。
“堡壘呼叫老鷹,我們失去了2架F16的蹤影,第3架正在向西,高度很低。不建議追擊。”
“老鷹明白。”
戈亞并不想立刻離開戰場,他知道己方的預警機正在控制局面,所以自己仍然處于巨大的優勢中,他還想搜索一下山區碰一碰運氣。于是他讓一架僚機飛到了高空搜索,順帶吸引敵人的注意力,他與其它幾架打開IRST系統,希望能有一些發現,他知道剩下的2架飛機不會憑空消失,他們很可能正在利用山區地形作掩護,這是雙方歷次空戰常用的辦法,而且雷達最后的信息表面他們正在朝自己轉彎。
“不要害怕視距內的空戰,他們的響尾蛇在發射前,需要時間冷卻,所以我們一定可以搶先開火,我們的頭盔瞄準具是克制敵人的克星。”戈亞自信地說道,他現在有理由得意,他的戰績目前是兩架,據他所知,如果去除二戰中在皇家空軍服役的那部分印度空戰史,自己的這個戰績在印度飛行員里大概可以排進前5。
37魚死網破
近距離的空中遭遇戰具有偶然性,很多時候,戰斗的態勢并不是由雙方的角度或者位置決定的,而是取決于誰先看得到對手。當然,世事無絕對,表面上,戈亞的小隊擁有8雙眼睛搜索空域,而哈桑的2架F16C形戰斗機只有2名飛行員,而且單座機的駕駛員必須操心駕駛,并且每半分鐘低頭察看一次基本儀表以及電子戰術威脅顯示器(MPCD),所以2架F16在混亂的局勢中似乎處于不利地位,但是這次哈桑似乎有一些走運,他抬頭看到了天邊有一條孤零零的航跡正在轉彎,自己正處于一個有利的右側的方位角內,對方顯然沒有降低高度隱蔽,也沒有看到自己。
“瞧,那架蘇30在上面。”少校通過電臺說道。
“但是,他的僚機呢?雷達發現的目標是2架。”拉希德提醒道。
“不知道,確實是一個麻煩。你在我側后一公里掩護,留神四周。”
哈桑說道,他也許是一名不錯的飛行員,勇猛而又積極,但是他對可能出現的危險始終不夠敏感,尤其在他撲向獵物的時候。
“我看大概有8公里,我得悄悄動手。”
“你得當心,后座飛行員是一個麻煩。”僚機提醒道。拉希德說得不無道理,蘇30的后座視野不錯,對方只要經常回頭,很可能也會看到鬼鬼祟祟尾隨其后的戰斗機。
“你說的沒錯,我得保持現在的高度,躲在死角里。”
哈桑的飛機還有2枚AIM9M格斗導彈,他低頭在MPCD的攻擊選項內,選擇了2枚導彈,然后接通了彈頭電源,進入引導頭自動掃描模式,接著按下導引頭冷卻健,這種美制導彈需要在攻擊前先對引導頭進行冷卻,如果冷卻不充分可能會對全向攻擊產生不利的影響。
哈桑抬起頭時,敵機仍然在向冰川北面移動,目測判斷速度略小于自己。他一路小心尾隨,只等著導彈自行發現目標,但是導彈的引導頭一直處于準備就緒狀態,未能直接發現目標,少校有一些不耐煩了,因為這樣躲在敵機6點鐘死角內的追蹤需要不停地抬起機頭將紅外尋的頭引導環對準上方的目標,同時有必須經常改平免得高度提升太快,這樣大費周章的動作下,F16C的速度始終在400節上下,不容易攆上對方。他知道如果想單單依靠導彈自己的引導頭視野找到紅外熱源,大概得一路追蹤到2公里內。他有些著急,因為冰川周圍有不少潛伏的地面雷達,它們時不時地會開機掃描這片空域,加上那架預警機,自己暴露行蹤只是時間問題。想到這些,上尉把手放到了雷達開關上,這并不是一個明智的方法,打開雷達,瞬間就會提醒對方自己方位,敵人很可能會立即做出劇烈的反應破壞瞄準,而且可能會把周圍的其他敵機以及地空導彈吸引過來,但是他轉念一想,如果敵機上的敵人夠笨的話,也許會用十秒鐘來查看方位以及進行電子聯絡,再用十秒鐘釋放幾組箔條或者開始電子干擾,而這些多余的動作對于響尾蛇來說都是無效的,這些時間足夠自己完成掃描—跟蹤—發射的步驟。
“獵鷹長機,我們現在看不到你。”預警機發來詢問。
“告訴我周圍情況。”
“東南有一座機動2座標搜索雷達正在工作。這是最新的發現。”薩伯2000一直在朝南飛行,偶爾有了新的發現,這大概是一種地面搜索雷達,可以機動部署,這種突然開機的雷達,有時候可以填補遠距離預警機的盲區,對群山中捉迷藏的飛行員具有相當的威脅。
“獵鷹明白。”
預警機新的發現增加了哈桑的憂慮,他知道在這條該死的控制線上,有不少人是因為猶豫不決被殺死的,所以自己得當機立斷,少校決定不在拖延時間,果斷使用雷達測量敵機,協助紅外導彈提前鎖定對手,但是他沒有選擇傳統的掃描跟蹤模式,他認為這樣會給對方留下太多反應的時間,他得限制機械掃描雷達在左右方向上做無用功的瞎晃,于是他冒險使用了垂直掃描模式,這種模式下,雷達將會在很窄的范圍內(大約4度),在垂直方向搜索目標,優點是容易更快捷地鎖定敵人,但是這也意味著敵人如果反應及時,逃出鎖定范圍的機會也會稍大一些。但是少校對自己的飛行技術有十足的把握。
雷達電源接通的瞬間,敵機正在玻璃艙罩的上方慢慢移動,少校打開加力燃燒增加速度,引擎轉速陡然增加,5秒鐘內,雷達跟蹤就將完成了一對一的跟蹤。12點鐘方向的敵機果然開始機動,試圖擺脫追蹤,但是并沒有等上十秒鐘,看上去印度飛行員的警惕性遠比哈桑預料的高得多。這架蘇30開始向下俯沖增加速度,這個動作在哈桑的預料之內。他穩穩地將對手置于窄條的垂直搜索區域內,敵機的距離以及角速度等射擊要素正在測量當中。
“隊長,4點鐘方向有敵機雷達掃描,距離很近。”拉希德說道。
“你替我擋住他們,我還需要幾秒鐘。”哈桑回應道,拉希德的報告他只能暫時拋諸腦后。
艾哈邁德哈桑年輕時在第14中隊擔任默罕默德薩米的僚機,在阿富汗戰爭以及后來的印巴沖突期間薩米的戰績暴漲,而他的收獲始終是零,這幾年間,他除了學到了不少空戰的技巧,也學到了老薩米的貪婪和沖動。
“隊長,敵機至少有2架,在15公里外占據高度優勢。”電臺里傳來了拉希德的驚恐的聲音,很顯然拉希德已經猜到,15公里外,并不是兩架米格21,而是兩架強大的蘇30戰斗機。
“獵鷹2號,釋放電子干擾,你得把他們引開。”少校命令到。
哈桑前方的敵人正在加速中急速轉彎,他以前很難想象如此重型的飛機能夠作出這樣迅猛的轉彎,幾乎跑出了他狹窄的雷達搜索范圍。他已經預感到今天將與往常輕松的偷襲大不一樣了,很可能是一個魚死網破的局面。
38逃避
導彈狀態從。少校臨時將發射數量改為了一枚,因為他意識到眼下的局勢很棘手,不能把導彈都打出去。在他按下發射按鈕的瞬間,吃驚地發現,對方的機翼下竟然也閃過一道白光,自己處于如此小的方位角之內,他竟然可以還擊。
一切似乎既不合理也不公平,但是蘇30發射的那2枚入R73導彈,仍然在空中劃了一個大圈朝著少校飛了過來,這些俄國武器竟然能做到這樣的攻擊?少校后悔自己只發射的一枚導彈,似乎攻守易位之外,自己處于了相當的劣勢。
形勢正在急轉直下。由于反恐戰爭后期美國的不信任,巴基斯坦始終未得到AIM9X導彈,而AIM9M導彈,在格斗能力只能與R73打個平手,并且在大離軸發射能力上處于劣勢,哈桑并按下按鈕時對方尚未進入響尾蛇的不可逃逸區。蘇30強悍的轉彎能力起了作用,它在接近1馬赫的情況下,迅速急轉,這使得自己發射的響尾蛇,在一片曳光彈中失去了目標。
拉希德的方向情況仍然不明,哈桑只剩下一枚格斗彈,他決定放棄這架蘇30,立即支援拉希德的座機。當然,前提是,他能迅速擺脫,2枚劃著巨大弧線飛來的R73導彈,今天的戰斗,如果能全身而退,他就心滿意足了。
薩米上校坐在地下指揮室內,顯示頻上,沒有數據鏈提供的戰斗態勢,但是僅僅從無線電內飛行員只言片語的對話,他已經很清楚了,第5中隊剩下的兩架飛機今天兇多吉少。教科書上的空中格斗往往是指一對一,如果戰場內的敵機數量很大,混亂的空中交鋒中,總會有一架咬住自己的后方。上校往前湊了湊,有一種接替指揮的沖動,但是目前的情況,他也支不出什么招,除非等到預警機到達合適的位置,不過到那個時候,空戰應該已經結束了。
“我看到了第三架敵機。他在上方很遠的地方。”僚機一邊報告一邊俯沖,希望躲到山里。
拉希德憑借技術和運氣,已經躲過了一輪中距彈的攻擊,一分鐘前他迎頭加速沖向印度飛機,使得自己在對方導彈能攻機動前就躍出了它們的飛行包線,這一招起了作用,但是緊接著,他用肉眼看到了第3架敵機,這不是雷達發現的2架,這架蘇30故意脫在了另兩架飛機的后方,似乎控制著全局。無論如何,這個小隊的印度指揮官比他與哈桑以往見過的都要厲害,他的隊形錯落無序,但是高低配合相得益彰,如同一張巨網。印度編隊中只有,一架飛機的雷達處于開機狀態,敵人這樣做,顯然是為了讓對手忽略數量,但是現在發現已經晚了。
“不要低估敵人的迎頭攻擊能力。”電臺里一個老頭的聲音喊道,拉希德與薩米不熟,他不知道是誰在叫喊。
F16的發動機咆哮起來,朝著前方的2個黑點沖過去,迎頭沖擊是一種險中求勝的戰術,這樣能使得自己的飛機在對方座艙罩上的實現移動速度增加很多,可以籍此破壞一些對手的瞄準動作,如果對方發射武器,也比較容易避閃。實際情況是,即使對方的紅外制導導彈能以30G過載轉彎,要擊中高速接近的飛機仍然比擊中高速逃跑的要難得多。
“占據太陽的方位,不要讓……”
通訊突然中斷了,這是山區常有的情況,于是拉希德至死都不知道,電臺里這個老頭子小想說些什么。
飛行員沒有如上校指點的那樣占據太陽的方向,在他看來,敵人有三架飛機,這是不可能做到的。他在導彈鎖定標示沒有亮起時就發射了一枚導彈,為得是讓前方的敵機讓路,這一點他做到了,一架速30向一側轉彎,于是拉希德的F16朝另一側轉向,他欣喜地發現,在TEWS(電子戰術威脅顯示器)上,雷達跟蹤消失了。現在奪路而逃正是時機。
所有的這一切都在最上方的那架蘇30的觀察之中,戈亞上尉的視線從未離開過這架漸漸逼近想從下方突破的敵機,他希望這會是今天自己一個戰績,也是小隊的第二個戰績。戈亞已經清晰地辨別出了這架敵機,這些就是印度空軍如芒在背的第5中隊的單座F16C戰斗機,不是第9中隊的那些老掉牙的F16A形,或者第11中隊的那些雙座的B形,這是貨真價實的伯克52型,整個巴基斯坦只有8架(另有6架雙座形)。戰爭狀態下,美國已經凍結了第二批14架的交付,也就是說,到戰爭結束,巴基斯坦不會有更多的F16C形戰斗機了。
“老鷹2號,截住它,讓我來。”
第二架僚機迅速向轉彎的F16逼近。現在戈亞可以選擇多種武器,但是尷尬的距離,使得敵機同時處于2種導彈的攻擊包線的邊緣,他當然不能為了發射R77而故意拖遠距離,所以他得再捱近一些。他的高度優勢使得他可以比拉希德得F16獲得更快的速度,完全可以咬住這個對手,只要僚機稍微干擾一下對方。
F16C發現第2架蘇30沒有發揮它矢量噴口的優勢強行將機頭指向自己,而是遠行包抄過來,可見這些印度人的目的是在超越追逐的末尾,也就是R73的包線正中的位置,發射導彈。拉希德沒有選擇與之周旋,他的F16C背負了巨大的保形油箱,這使得他的轉彎不如那些老式的F16,他只能將飛機拉起,因為他自信的速度還很大(約1馬赫)優勢,可以以此交換爬升速度,他希望笨重的敵機在垂直面上更容易被甩掉。于是他完整地掉進了戈亞的圈套,這種1對3的較量本來就不可能有勝算,只不過戈亞的部署更完備,他布置的大網從上至下,疏而不漏。
10000米高空,戈亞的蘇30嚴陣以待,那架靈活的F16始終在他的下方2點鐘方向晃來晃去,但是疲態已現,垂直爬升消耗了這架飛機很大的速度。盡管戈亞無法用HUD將其套住,不過這沒什么關系,戈亞的頭盔瞄準具早已將起鎖定,發射提示音一直在耳邊響起,但是新任的小隊長不想如此發射武器。敵機正在奮力擺脫,猶如驚弓之鳥,如果他繼續大攻角逃離,最后就會成為完全喪失速度的絕好靶子。于是戈亞的飛機同樣沒有使用矢量噴口強行指向F16,他知道這個動作是有代價的,他要做的只是一般的追逐,迫使敵機與他進行盤旋,上尉并不奢望將敵人趕進自己的12點鐘,這是F16C一種以靈活著稱的飛機,他要做的只是等到敵機的速度下降到600公里以下。現在差不多做到了。
2枚R73先后飛離掛架,這種導彈可以以大離軸角度發射,不過,如果敵人速度太太,或者靠的太近,最終都可能逃出理論上的導彈飛行包線,戈亞有過這樣的教訓,他是一個不會犯第二次錯誤的人。
一切如同戈亞上尉預料的,F16C沒有做出任何有效的逃避,甚至沒有拋開座艙蓋跳傘,導彈就擊中了它。薩米坐在基地地下室,拉希德急促的呼吸聲突然就中斷了,隨即再也找不到電臺了。
本書首發來自,第一時間看正版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