式坦克
亞希尼與其他車長一起向東南方向望去,他從尤尼斯那里弄到了一只20倍的望遠鏡,雖然進出炮塔會帶來小麻煩,但是在開闊地帶能占到不少一些便宜。
4公里外,就在鐵路路基的另一側,確實有一支機械化部隊正在移動,這些作戰車輛的高度不大,車體躲在了路基后面,但是炮塔上顯得十分雜亂,上面的機槍越過路基完全暴露了出來。
“很奇怪的東西,不像步兵戰車,也不是沒有第2挺置頂機槍”
“營長,你看到了什么?”
“我們遇到對手了,可能是……印度人弄到的新坦克。不過我還有時間知會上級,調動一架無人機來看看。”
他不確定自己看到了什么,顯然對方給他出了一個難題,他當然知道印度人的全球大聯合運動,從不少討厭中國的工業化國家弄到了一些新玩具,不過他本人對地球上其他地區生產的坦克識別能力有限,實際上開戰后,這方面的知識更新就停止了。
敵人坦克顯然看到了燃燒的火車,他們有些猶豫,鐵路路基是這一帶唯一的一道連續的屏障,可以確保直射武器無法擊中對方,于是他們停了下來。
亞希尼看到一些印度軍官爬上了路基,用望遠鏡向自己這邊觀察。此刻他所在的第1連暴露無遺,總的來說,在第一輪偵察中,自己處于了下風,所以他必須期待空中的偵察優勢出現,在作出合理的決定前,他必須知道最基本的情報,比如對手的型號以及數量。
他鉆進炮塔,等待無人機就位。此刻高空中的無人機正在接近,并降低高度。它必須繞過已經暴露出來的敵人防空火力網以及遮擋視線的云層,不過憑借較大的速度優勢,它已經開始拍攝實時的視頻,其中一些圖像通過指揮部的情報分發系統,發送到了相關節點,這使得前線指揮官們可以獲得更直觀的信息。當然,在這場戰爭中,信息化與機械化這兩種模式互相融合并作出妥協,具體到指揮上,像亞希尼這樣的前線指揮官,仍然獲得非常高的委托指揮權,可以自行作出決斷,這一點與美國軍隊有些不同。
“從上面看很像是M1A1坦克。”他盯著顯示器上的黑白照片說道,為了顧及數據鏈的數據流量壓力,照片并不總是彩色的,不過這并不妨礙目標識別。
“黑豹營。這里是狼窩,看到敵人的K1型坦克了嗎?”指揮部呼叫亞希尼。
“看到了,數量不是很詳細。”
“大約一個半營,有60輛。古杰蘭瓦拉城里還有敵人的步兵輸送車,可能會進行支援,但是沒有發現附近有步兵戰車。”
“太好了,看來他們的兵力有些脫節。”亞希尼說道,他很擔心附近還有帶著反坦克導彈轉悠的BMP-2型戰車,在這種平坦地帶,這些東西躲在坦克后面很危險。不過看上去敵人,沒有與坦克搭配的車輛,自己略施小計可以把坦克引到沒有步兵支援的地方。
“呵呵,營長,你不會想要硬碰硬吧?”
“你們有什么建議?”亞希尼試探著問道,實際上他心里打好了算盤。
“老虎集群,舅在你身后25公里,你可以后退等待與他們會合。”
“好的,我會視情況決定的。”
敵人的數量略有些多,以他的實力大約可以一次吃掉1到2個連,但是敵人來了足足5個連。他知道王鎮北的大集群正在側后猴急趕過來,急著一口吞掉這股敵人,中國裝甲兵指揮官一直盼著打一個大仗好證明自己的能力,這場戰爭,他參與了很久,還沒有太好的發揮機會;不過這種好事怎么能讓給別人?
亞希尼拿起通話器:“第2連,我有一個計劃,必須依靠你們的表現。”
“我在聽。”那邊的連長回答道。
“我需要你們從古杰蘭瓦拉與敵人坦克之間穿插過去,繞道敵人側后,最好不要被任何一方發現。”
“這好像不大容易。”
“我會朝北走,拉開敵人與城鎮的距離,敵人坦克不會朝后面看的。穿越鐵路時,你自信些,炮管指向10點鐘。相信我,城里的印度人會把你們錯認成自己人的T90。”
“你能保證?”
“當然,我保證。”亞希尼很快做出保證,顯得十分輕率。
第一輛印度坦克在燃燒的火車南面900米處,吃力地翻過鐵路路基,從這個動作看,亞希尼判斷其動力一般。隨后更多的敵人坦克騎上了路基并跨越過來,轉眼已經有了2個連的規模。
敵人很清楚地看到了亞希尼只有10來輛坦克,所以他們不難做出決定,以5比1的優勢打這一仗,現在他們無所顧忌地撲了過來。
雙方隔著大約4公里互相對峙了一會兒,敵人很吃驚對面的巴基斯坦坦克沒有退卻,像是嚇傻了,這給了給他們充分地調動以及展開的時間。印度指揮官想,難道對面那個傻子,真的準備與我們展開一場對戰?
亞希尼知道99式在單車的火力上占據優勢,但是敵人的數量正在不斷地增加中,甚至在對峙中,對手已經開始首先射擊了。但是那些105毫米的線膛炮并沒有表現出任何遠距離上的精度優勢,炮彈在冗長的飛行后,遠遠地偏離了目標。
“好吧,看來得給他們一點顏色看看。”一名車長說道。
“別急,全部車輛裝填導彈,沉住氣,不要射擊。”
他從容鉆進炮塔,蓋上蓋子。他不知道敵人為什么要在遠距離上挑釁自己,自己的火力可以壓過他們一截,不過敵人總是沒有太多自知之明。他下令炮長裝填一發炮射激光駕束導彈。
“第1連注意,全體掉頭向北方跑,我們讓敵人追。第2連,你們停在原地,別揚起煙塵讓敵人看到你們,讓敵人從你們正面通過。”
他的目的,是以比敵人少一半的兵力布置了一個三面合圍的口袋,原則上他不喜歡分散兵力,不過在這樣廣闊的平原地帶,要想充分發揮火力優勢,只有這么辦。倒是數量眾多的印度坦克不敢過度分散,他們笨拙地擠在一起,排開一個非常古典的,層層疊疊的楔形陣型,企圖與對手打一場堂堂之戰,但是陣型還沒有完成時發現,巴基斯坦的坦克,開始落荒而逃了。
印度指揮官獲得的指令是不得向西,突破到空軍與后方火力無法支援的地帶,但是敵人沒有向西退卻,而是沿著鐵路向北跑,看來對手指揮官的腦子不是很清醒,于是裝甲團的團長下令立即展開追擊。他認為在平原上的坦克戰,某種程度上接近海戰,數量必然可以決定勝敗。
亞希尼的坦克上裝備了激光告警設備,時刻可以探測到敵人的測距激光束掃過,這說明敵人正在焦急地瞄準,現在必須時刻當心,將距離拿捏好。畢竟自己的戰車調轉車頭后,露出了較為薄弱的底盤后部,這個區域只要擦到炮彈皮,就要完蛋。
他的全連將炮塔調轉180°,與尾隨的敵人互相瞄準。坦克高速行駛揚起的沖天煙塵很好地遮擋了敵人的測距激光,這使得光學瞄準設備,無法裝定距離進行瞄準,當然同時也擋住了亞希尼自己的視線。
尾隨的K1坦克沒什么耐心,開始對著模糊的目標展開自由射擊。在這樣遠的距離上,炮長根本無法穿透煙霧看清目標,更何況105毫米炮彈本身過于輕飄,在遠距離上缺少準頭。
裝備9輛96式坦克的第3連,靜靜地等待著敵人從前方通過,在這樣的地帶,適當的偽裝以及靜止不動的定力,是逃過敵人視線的法寶。
車長們使用激光測距儀,對從前面經過的每一輛敵人戰車進行測量,讀數跳動在2公里上下,他們知道敵人的坦克相當老舊,沒有能夠感知激光的傳感器。炮長們緊張地對目標展開瞄準,但是允許射擊的命令遲遲沒下,這使得他們不停地放棄跟蹤已久的目標,轉向新的目標。2公里的距離,只要任何一名印度車長,仔細向西面搜索,憑借其獨立穩像指揮儀的3X大視場觀察鏡,必然能看出名堂。但是敵人始終沒有注意戰場的側面。
這個第3連之所以存在,是亞希尼與上級互相扯皮的結果,最后亞希尼勝利了得到了這個連,作為妥協這個連缺一個排。
他們在先鋒(呼號黑豹)營內的戰斗力最弱,主要替主力(第1連)打打下手,執行一些誘敵或者側翼襲擊的戰術任務。大部分場合,這個連的96式坦克可以執行與99式一樣的任務,并且除了少數參謀人員,幾乎所有的印度陸軍人員都分不清楚96與99的區別,盡管它們在負重輪數量以及其他諸多細節上是不同的。12個小時前與印度偵察部隊的作戰,就是由他們打響了大反攻的第一槍。
與擔驚受怕的第3連一樣,齊裝滿員的第2連,此刻正在跨越鐵路。他們按照亞希尼的指點,將炮口對準北方,緩慢跨過路基。南面1公里就是重鎮古杰蘭瓦拉,只能祈禱那里的敵人無法識別出他們。這些T84坦克與印度的在外形上有著很大差別,當然炮塔轉動后看上去不是那么明顯。城里的印度人如果足夠麻痹大意,應該會想:如果是敵人,怎么會調轉炮口從前面通過。
果然他們全部通過了鐵路,沒有遭到打擊。隨后,他們急速向北開始按計劃,從敵人測后方展開包圍。
印度部隊在這里缺乏立體的偵察能力,所以很難將數量上的優勢發揮出來。信息化的戰爭并不是簡單地比較兵器數量,關于這一點,還需要很長時間才能被印度將領們充分認識到。
追擊中的敵人陣型漸漸拉開,這些車輛在原來軍隊中,正處于逐步退役的階段,動力部分的磨損程度不一,維護也較為馬虎,很難保持一致的高速。現在,落在最后面的一個連,正稀稀拉拉地從埋伏中的第3連,9輛96式坦克的前方通過,如果再不開火,機會就將失去了。
連長不斷地請示亞希尼開火,終于等到了肯定的答復。第3連的連長,轉而向全連下達自由射擊的命令,各車炮長在控制臺上,使用擾動式瞄準進行靜對動射擊。
這種坦克擁有下反式穩像瞄準儀,但是在停車狀態下,仍然適用與炮管剛性連接的擾動式瞄準鏡,這種射擊方式的射擊線與瞄準線平行,精度更高。
穩定跟蹤幾秒鐘后,瞄準鏡中的十字準星一側出現了一個飄忽的光點,這是火控計算了目標水平速度,以及人工裝定橫風數值后,產生的修正射擊點。
這樣的距離上,很多因素會影響命中精度,誰也無法預計敵人的行進速度會否改變。為了保險起見,第3連的射手們將射擊線向下移動一兩個密位,對準坦克下方,畢竟底盤的側面投影較之炮塔要大一些,更容易擊中。當然亞希尼或者塔西姆這樣的老油條,不會使用這樣的保守策略,擊中底盤意味著敵人的炮塔還可以轉動,火炮仍然無損,你必須浪費一次裝彈的時間,進行第二次射擊,才能確保毀傷。
9輛坦克先后射擊,脫殼穿甲彈飛出炮口展開尾翼,它們幾乎沿著一樣的淺淺上升然后落下的拋物線彈道,飛向遙遠的目標。敵人陣中的一輛坦克,突然發瘋一樣地甩尾停下。它的側面中彈,造成的機械故障剎死了這一側的整條履帶,這導致車內的4名成員被甩到東倒西歪,尤其是抱著炮彈的裝填手,當場摔破頭人事不省。
鎢芯彈穿透兩側車體薄弱裝甲的同時,在車體內飛濺的碎屑殺傷了人員,并引燃了大伙。第一次火災引燃了滑油,自動滅火設備沒有起作用,這導致了火勢迅速蔓延到無法控制的地步。
巴基斯坦車長可以看到,頂部車長艙門頂開后,火焰比車長的手先冒了出來。燒傷的印度車長海來不及爬出坦克,巨大的爆炸就將他連同炮塔一起拋到了空中。當炮塔跌重重跌落到地面的時候,已經有4輛坦克中彈停在了原地。由于目標分配無法協調,第一輪射擊有一些重復擊中,不過效果超過了預期。
584以小吃大
如同大部分在狷狂中遭遇迎頭痛擊的印度軍隊一樣,這支坦克部隊被來自于側面的突然一擊打懵了,有的戰車掉轉過炮口,開始搜索側翼。
印度第113獨立裝甲團,參加了1947年以來所有隊巴基斯坦的戰爭,沒有敗績,在心里上他們占據極大的優勢。不久前,這支部隊剛剛從T55換裝了新式的,具備穩像指揮儀的韓國武器。他們從駐地出發,原本的部署區域在查謨,那里的山地地形,很適合這種擁有特殊懸掛系統的坦克發揮。但是在運輸途中,部隊突然接到了上級命令,要求就地卸車,阻擊一支鉆進防線的敵方裝甲部隊,于是他們花了一晚上,立即從運輸狀態,轉換成戰斗狀態,部隊斗志高昂,義無反顧地投入了戰斗。
坦克團在猛撲向敵人的時候,并沒有注意到側翼的安全,實際上團部也沒有偵察車可以派到四面,去探查戰場周邊情況。團部的附屬部隊連同第一營,早一天出發;目前已經到了查謨,準備給新近出現在列城周邊的,不可一世的中共山地坦克一個驚喜。
在與巴基斯坦陸軍交手的大部分時候,不必要的外圍偵察和警戒都是浪費時間,通常巴軍的友鄰鮮有配合,要配合也是一團糟。但是今時不同往日,113團撞上了亞希尼。
如果戰爭不爆發,亞希尼很可能會在6月份,因為演習考核不合格,被解除車長職務,調到炊事部隊去當一名炊事兵,服役期滿后很自然地會被踢出部隊,到白沙瓦去當一名吊兒郎當的泥瓦匠。但是印度人自己挑起的這場戰爭,造就了這樣一個他們必須面對的妖怪。這個怪物在戰場上擁有精確的判斷和極好的運氣,這些因素使得他在交戰中,總是占據上風。
驚訝的印度排長們從炮塔里鉆出頭,來向西面觀察。那些96式坦克剛剛完成射擊,這會兒炮管正調整角度等待自動裝填,而抽煙器里的濃煙正從炮口噴吐而出,這些煙霧被眼尖的印度車長看在了眼里。
印度車長們意識到,在自己側面大約2公里的地方,竟然埋伏著一支敵軍,這些戰車似乎是中國提供的99式,并且使用了一種,以往不曾見過的黃色與棕、白色夾雜的寒帶荒漠涂裝,如果不動,還真的如同殘雪中的磐石一般,不容易被發現。
20秒鐘內,所有追擊狀態中的印度坦克群開始停頓下來,從整齊程度看,其命令下達十分暢通,部隊紀律還算可以。現在亞希尼還無法從113團綿延一公里長的混亂隊形中,找到指揮車,不過這個不太重要。他知道敵人已經入甕,換誰指揮,都是一敗涂地。
年輕的營長從容下令第1連停車,掉頭進入反擊。當然絕對的安全距離必須保證,他的連開始向敵人發射激光駕束導彈。
12門火炮同時開火,炮長門壓住十字準星,控制導彈飛行飛向各自目標,他們知道出其不意的第一擊最重要,待會兒敵人防煙,遠距離攻擊就會變得困難了。
導彈經過漫長的飛行,大部分擊中了目標。惶恐中的敵人仍然還有數量優勢,但是形勢已經逆轉了。
印度坦克突然面臨被夾擊射殺的局面,也不知道炮塔該向那邊轉。其實無論怎么轉,都會造成顧此失彼的混亂。印度團長作出了分兵對抗的中庸決定,隊形大亂的過程中,敵人始終不停地發射準確的火力擊中K1型坦克,而K1坦克的105毫米線膛炮的表現,簡直是一場災難。它回敬敵人的,是使用滑動彈托的尾翼穩定穿甲彈,這種粗短的彈藥長徑比小,迎風面大,遠距離上動能衰減嚴重,且極易受橫風干擾。
坦克火控系統,通過捕捉已發射彈藥尾部曳光管的發出的光亮,來跟蹤炮彈飛行彈道,如果不中,其左右偏差值可以提供第二發炮彈的水平方向修正量。
這種彈藥在1500米內還算是相當精準,但是超過了這個距離,它的彈道則會變得無法預測的,通常射手只能看到光點的隨意亂擺,沒有規律可循。
以往的訓練中,所有的射擊科目都安排在1.5公里內,韓國教官曾經提醒過113團的官兵,不要指望在這個距離外,炮彈會有超水平發揮。畢竟這是一門在國際軍火市場上,淘汰了很久的火炮。
錯愕的反擊,進行得十分不順利,但是依靠數量上的絕對優勢,113團漸漸站穩了腳跟,與敵人形成了一均勢。戰場外的11輛T84坦克,正在高速趕過來,西北面隆隆的炮聲催促著第2連的連長加快速度,他知道自己的連即將決定勝負。敵人如果夠機靈,此刻應該就會發現,無論哪一面的巴基斯坦坦克數量都只有一個連,可以強推過去,所以他必須盡快從東南方向殺進去完成包圍。
盡管缺乏數據鏈支持,第2連的連長也很清楚目前的絕佳態勢,在自己西北方向,所有的敵人都將屁股對準了自己,這是最理想的收割機會,也是這個連遭遇阿瓊伏擊損失大半后,最好的復仇機會。
印度人仍然在作抵抗,他們利用被擊毀的坦克做屏障,尋找避開致命的交叉火力的機會。他們知道的是,即使是敵人的125毫米炮彈,在這個距離上也沒有十足把握洞穿正面裝甲,他們不知道的是,11輛T84將要從屁股后面冒出來。亞希尼就如同一只貪得無厭的鬣狗,他不光要挑戰比自己大一倍的對手,他還要將對手整個吞掉。
王鎮北的前鋒偵察營,此刻還隔著10公里落在了后面.他本人留在了更后方的指揮車內,通過位于戰場西側邊緣無人機拍攝到的視頻,了解整個局面。
他剛才還在咒罵亞希尼蠢得跟豬一樣,不向自己這邊靠攏,但是漸漸開始發現了苗頭不對,這個亞希尼不是浪得虛名,他精得和鬼一樣。這是在他看到T84繞道敵人側面后,才察覺到的真相。他開始替印度團長捏了一把汗,要知道這群K1坦克,很可能是在自己與白虎師交手前,最適合的熱身對象,因為它遠較T90A要弱,而且單兵突進。但是無論如何,他們至少應該堅持到自己的部隊趕到才行。
王鎮北的擔心還是有道理的,他深入研究過坦克戰的交換模型。坦克的優勢防御帶在正面,而側后則要薄弱得多。只有雙方的正面對上正面,才是對等交換的基礎,這是任何車長都明白的道理。在這個基礎以上,可以確保雙方按照,火力、防御、指揮能力、熟練程度等一系列優長的消長,進行合乎常規的比例交換。
但是亞希尼這樣一個三面圍攻的陰險陣勢,是不會有合乎常規的交換比的,一旦陣勢成型,印度坦克群根本無從發揮數量優勢,甚至無從防御;而亞希尼的3個連則都是將最強的正面迎敵。這支印度部隊注定要吃虧到死。按照坦克炮一分鐘射擊2次的保守計算,要在無遮擋的空曠地帶報銷掉60輛坦克,其實不需要太長的時間。
最終,如果沒有意外,這場戰斗會有一個非常驚人的結果,這樣的奇跡本來應該由自己來完成,怎么能讓一個沒念過軍校的小混混撈走?
“側翼側翼,怎么這么不小心?”他急得大喊起來。
亞希尼仍舊通過周視鏡,仔細地搜索戰場。他的主要工作不是為炮手塔西姆指引目標,而是隨時掌握全局。敵人釋放的煙霧使得導彈攻擊的成功率下降很多,他下令所有戰車停止使用這種昂貴的武器,轉而向前移動,縮短與敵人的距離,發揮穿甲彈的作用。
“黑豹營長,黑豹營長,請回答。”
亞希尼聽到在指揮部頻道上有呼叫,他擔心是不是指揮部要插手進來,破壞自己的計劃?
“這里是黑豹營,請講。”
“新收到的情報,當面113團還有6名韓國軍事顧問,散布在5個連中,務必抓活的。”指揮部參謀說道。
“看到他們我會留意的,但是你知道,技術上我無法識別他們。”
“這是重要的任務,務必抓到一兩個。”
“明白。”
他假裝接受了這個莫名其妙的建議,停止了不必要的解釋。他對政治一竅不通,只知道在坦克亂戰中想活捉俘虜是不可行的,下命令的全是外行。
“第2連,你們磨蹭好了沒有。我們這里快頂不住了。”
“我馬上就到了。”
急速趕到的第2連的連長坐車,一馬當先沖上鐵路路基。亂哄哄的戰場展現在他的面前,所有的敵人戰車門戶大開,將車尾對準自己。最近的幾輛只有300米遠。這是他做夢都不敢想象的情況。對于坦克手來說,每一次射程內的射擊都猶如俄羅斯輪盤賭,因為對手的火炮同樣夠得到自己,如果炮彈沒能擊穿敵人裝甲,就意味著主動權,或者說自己的生死落到對方手里。現在,所有的敵方坦克都等著挨打。
“阿拉至大,阿拉至大。”
他劇烈喘息著大喊起來,激動的鼻涕都下來了。當然手上沒閑著,指示炮手掉轉炮口攻擊最近的敵車。可以看到那輛K1上的印度指揮官正從炮塔上探出半個身子揮動左手,招呼旁邊的車輛朝自己靠攏,看上去至少是一名排長。
一發炮彈從后方貫穿了K1坦克的發動機艙,直接造成了后部火災以及動力癱瘓。印度車長憤怒地轉過頭來,就如同被出賣了一般,他想看看哪個不開眼的混蛋打到自己人?
發動機爆燃產生的濃煙模糊了他的視線,只能看到大約七八輛坦克正順著剛才自己的路線沖過來,似乎是不是印度軍隊的T72。
車長試圖爬出炮塔,但是火苗竄起的速度太快,很快就將他吞噬掉了。其余的T84也都開始自由射擊。炮長們選擇對著炮塔后方射擊,那樣差不多一發就可以殺死里面四名成員中的兩三個。
K1坦克的炮塔有著非常夸張唬人的正面裝甲,不過后方裝甲只是勉強能抵擋火箭彈。一旦穿甲彈從后部洞穿炮塔,炮塔內儲存的彈藥很容易被引爆,而穿甲彈在沿軸線貫穿透炮塔后,無法從穿透厚重的前裝甲找到出路,其破裂的碎屑會將殘余動能全部散布到車內,引發火災的機會極大,如果這樣一擊后,還有一個人還能活著跑出來,完全算是奇跡。
林淮生一直在等待著前方的戰斗結果,這算是這次大行動展開后的第一場硬仗。他剛剛與王鎮北通過衛星通訊交換了意見,王鎮北對亞希尼不聽指揮很不以為然,但是他預料亞希尼會大勝。王鎮北畢竟是能夠一眼看懂形勢的,他知道自己又有了一個競爭對手。林淮生曾經設想過,王鎮北與賀凡從兩路兵臨新德里城下,最后一較長短的情況,現在看起來參加這場競賽的還不止他們兩個,亞希尼是不甘心做一個佯動的棋子的,他內心也渴望著成為痛揍斯潘加裝甲部隊的主力。
“林總,上面又在催促要抓幾個活口。”
“現在我們可不能掣肘前線將領的指揮,等機械化步兵趕得及到戰場后,或者能抓到幾個。”
林淮生說道。亞希尼以技術上不可行推脫的時候,他確實有些生氣,不過一轉念,也不能難為前線用命的指揮官。徐景哲那里的要求確實很沒道理,壓力只能由他自己來承擔。
引發這些問題的主要情況是,熱切支持了整個對印度軍事援助的,韓國新國家黨總統,正面臨大選劣勢。在野黨指控他將韓國武裝力量的財產投入到與韓國安全毫不相關的地方,總統辯解說他是用更長遠的眼光,來看待謀求亞洲霸主姿態出現的中國,同時他保證不會有韓國人陷入到戰爭危險中。
韓國的軍事顧問確實沒準備介入戰斗,不過他們是在運送裝備的途中倉促間陷入到了戰爭中的,根據情報,所有6個人應該是散落在各連的指揮車上了。徐景哲敏銳地意識到,現在是給他一點難堪的時候了,他的建議立即得到了上級的支持。
本書首發來自,第一時間看正版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