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5后來居上
短短十分鐘內,印度113坦克團就從一路追擊的巨大勝勢,陷入了三面受敵的兇險境。
陷入苦戰的印度團長,最先看出了苗頭不對,他帶領1個連從正面向99式坦克沖擊,試圖扭轉這個局面,但是坐車被擊中2發穿甲彈擊穿引爆而陣亡。失去指揮后,整支部隊完全失去了指揮,陷入各自為戰。113團竟然被少得多的敵人圍困住,沒有一名連長能夠掌握全局,而亞希尼則利用位置上的優勢,俺不就本地行動,將其占據的地域壓縮得越來越小。而整個戰斗持續下來,印度方面沒有觀察到對方的任何一輛坦克被徹底擊毀,這對于士氣而言,是比指揮官陣亡更大的挫傷了。坦克兵在惶恐中產生的錯覺,認為敵人的裝甲是無法擊穿的。一旦這種念頭蔓延開來,他們的射擊就會因為緊張而變得更加草率。
每一次倉促地轉向防御,都無可避免地將薄弱的一面向另一側的敵人暴露出來。沒有人能想出解決的辦法,任何企圖沖出去的行動,都因為缺少統一的指揮,而變成一場單打獨斗,最終成為敵人優先射擊的目標。在第2連的T84趕到后的短短5分鐘內,印度坦克團中的4個連被殲滅過大半,剩下的收縮起來,陷入完全絕望的狀態中。
亞希尼鉆出炮塔觀察戰場,他無法透過彌漫的濃煙和揚起的煙塵看清敵人還剩多少,不過從敵陣射出來的炮彈已經越來越稀疏了,他命令所有坦克不必繼續逼近,而是停留在1800米外,他覺得應對對手的105毫米火炮,這個距離是合適的,盡管這樣也會造成自己這邊的炮彈常常打不穿對手,但是勝局已定,現在他要考慮的是如何保存自己,他不想太過于冒險。
整支印度坦克部隊被正東方向的一列仍然在燃燒的火車阻擋住退路,而其余三個方向,都被敵人火力封死。唯一能想到的逃生方法,是棄車而逃。
20分鐘前,王鎮北嚴令先頭的偵察部隊駛離公路,向戰場急進。這支部隊拼死趕到時,但是還是晚了一步,戰斗已經大致接近尾聲。亞希尼的營以4輛車輕傷的代價,輕點出45輛撤徹底被擊毀的敵人坦克,他沒工夫去管那些棄車而逃的人,早把林淮生的命令忘記了。
指揮員根據新的指令,繞開這片戰場,分兵穿插過鐵路,一路警戒古杰蘭瓦拉,另一路搶在亞希尼前面截住逃敵,這是機械化步兵擅長的作戰模式。這支部隊沒有坦克,但是其裝備的最新型WZ502型戰車具備對抗坦克的能力,在戰場可以應付的情況,比坦克多,算是多面手。
至此,王鎮北的部隊終于超越了亞希尼,占據了比較突出的位置。他其實不理解,林淮生為什么要在自己前面安排這樣一個貨來開路,亞希尼的所作所為,根本不是在解決次要目標,而是在表現自己。現在,主動權到了王鎮北的手上,林淮生已經重新作出決策,將這么能打的亞希尼營調動向東北,去切斷查謨的來援兵力,而王的主力則繼續向東,直接挑戰正面的印度第9師。目前這個印度步兵師還散落在60公里長的防御地帶上,空中偵察顯示,還處于一片混亂的調動中,其磨磨蹭蹭的表現,可以與亞希尼以外的巴基斯坦部隊相提并論。
林淮生一直對軍事冒險抱有獨特的看法,這種看法在阿薩姆行動后轉化為了一種理論。
他認為出乎敵人預料的軍事行動,可能輕易獲得主動權,雖然也會給本方(尤其是巴基斯坦部隊)造成一定的混亂,但是遠小于給對方造成的,盡管訓練不足的巴基斯坦部隊無法執行突然下達的復雜指令,但是當面的印度部隊在倉促應戰時的表現必然更糟。公平的講,敵人缺乏足夠的偵察能力,也沒有足夠的時間去做出判斷,這必然使得其統帥部連續地出錯。這就是所謂“先下手為強”的,重要軍事原則。
他現在需要的,是將攻勢繼續下去,讓敵人無從適應,一路敗退下去,他希望延長印度人對自己主攻方向錯誤判斷的時間。
目前,只有一種情況可能威脅到林淮生的計劃,就是敵人的空軍對他的補給線的打擊。作戰行動前,他在后方秘密囤積了350萬噸物資,比阿薩姆行動前少一半,目前大規模的空運和鐵路運輸正在展開,不再遮遮掩掩,而近2萬輛卡組成的運輸部隊正在日以繼夜的運作,將彈藥和油料運送到杰納布河以東的橋頭堡;這還只是第一步,接下來這條運輸線會沿著一系列新攻占的,沿公路的節點,一直延伸到邊境,在奪取古杰蘭瓦拉的機場后,補給線的壓力可能會有所緩解。
保障這條運輸線的,是中巴空軍的150架戰斗機。在進攻的第一階段,林淮生對空軍提出的對地支援的要求很低,他只要求這支空軍能充分地掌握制空權,當面印度空軍可能調動的戰機數目略多于這個數字,但是其中充斥著米格21和米格27這樣實力不足的舊戰機,甚至還有美洲虎和米格25這樣超期服役的東西。
梅內亞姆指揮部的緊急求救報告,如同雪片般飛來,不光來自旁遮普,實際上列城在內的整個達拉克地區,也在遭遇轟炸,任何一個疑神疑鬼的指揮官,都很難在這種情況下,判斷出敵人的主攻方向,從阿薩姆戰役起,中國軍隊就從來沒有在一個方向進行過單獨的攻勢,他們總是想盡辦法混亂印度指揮部的視線,給指揮官出難題。
中將剛剛知道,敵人的裝甲部隊一舉切斷了古杰蘭瓦拉以北的鐵路,而撥給他只有2天,還沒有捂熱的113團,則陷入到了苦戰中,目前其團部,突然間聯系不到了。
他原本以為以113團的兵力,足夠沿著鐵路掃蕩,輕易將冒險東犯的敵人擊退,但是這下子情況空前地不明朗起來。巴基斯坦這群烏合之眾的的攻勢怎么可能變得如此的凌厲?這還是不是一次旨在牽制自己在克什米爾調動的小規模行動?他目前只能作出謹慎的評估,在偵察手段提供充足的證據前,他拒絕去做最壞的猜測。不過無論如何,這條鐵路必須先搶回來。否則他在高原上的幾十萬人,外加***堡的五萬人的后勤供應,就會減少一半。而行動必須以偵察為依據,而有去無回的空中偵察是他最頭大的事情,一上午陸軍發射了大約二十架各型無人機,沒有一架突破到指定偵察區域的。
美國人的衛星確實拍到了敵人亂糟糟擠在河邊,等著渡河的情況,美方人員照此研判,48小時內可能會有一支機械化程度較高的,但是規模不大的軍隊(旅一級)進行長途奔襲,對古杰蘭瓦拉形成威脅。按照之前的經驗,這種規模的攻勢,可以輕易打發回去才對,看來美國人不總是可靠,現在是時候再撒米格25出去兜一圈了。
中將可以調動的這些超期服役的老爺機,幾乎成為了敢死隊。這是印度所剩不多的,可以憑借速度深入到敵人防空圈核心地帶的飛機,雖然每一次突破,實際能夠拍到的實際東西差強人意,但是好歹算是一手。
這支部隊每一次出擊的損失率……簡單說接近俄羅斯輪盤賭,并且幾乎沒有跳傘逃生的成功先例。
印度3倍音速中隊從阿薩姆敗退后后,常駐昌迪加爾,這里可以兼顧從西至北的各個戰區,每一個戰區都需要他們經常出動,去執行非常嚴苛的任務。
中隊作戰處排出的值班名單,如同執行槍決的時間表,飛行員每執行完10次任務,就會得到勇士勛章;而機械師如果能做到這些飛機10次妥善起飛并飛回來,也會得到一枚優秀服務勛章。
機場上可以起飛的值班飛機只剩下了聊聊幾架,盡管飛行員們都是自愿回到部隊參與這場戰爭,但是殘酷現實,還是難免讓他們產生一種感覺,覺得國家對待自己如同消耗品。
少校杰摩蘭西坐在值班室,等待著任務下達,如果捱過這個小時,就會有下一組飛行員來接替,這是一個難熬的時刻。昨天在禮堂內,聯隊長親自為該部隊的6名米格25飛行員受勛,并提升軍銜。杰摩蘭西回到三倍音速中隊后,軍銜從10年前退役時的中尉,連續升了兩級,已經與中隊長平級了,這讓他有很不好的預感,印度空軍歷來是一個要求回報的地方。
中隊長帶著一臉麻木的表情,地走進值班室,腋下夾著任務簡報。
他站在地圖前,避開了飛行員們的眼神,似乎心懷某種愧疚。他直接用紅筆在地圖上花了一條線,盡頭在敵人渡河的區域,顯然這將會是一次風險很大的任務。
“老伙計們,情況緊急,敵人行動超過了預期,上級需要我們,對進犯的敵人的規模進行有效偵察,這次突入必須深入到能夠觸動他們防空網的地區,需要飛得低一些,以拍攝清晰的照片。”
“飛的太低,就無法發揮速度上的優勢。他們的防控陣地,反應時間很短。”
“是的,必須依靠你們技巧和對國家的忠誠,來完成這次重要的偵察任務。”
30分鐘后,2架待命的米格25迅速起飛后,迅速向古杰蘭瓦拉直插過去.其中一架將在那里轉彎作為佯動,另一架則需要趁著敵人分散注意力的時候,快速從他們頭上掠過,連續拍下照片。
這支部隊有針對中國戰斗機攔截的訓練,通過遠程雷達以及地面指揮,他們可以在敵人靠近前,提前進行反制。一個跨音速的難看轉彎,就可以甩掉大部分靠著加力,才能勉強湊近的敵人戰機。不過對付埋伏著的地空導彈則較為困難,米格25的告警系統很難分辨威脅的種類,在不同情況下,她都只能發出同一種音頻的刺耳警告聲,而敵人從潛伏到開火的時間則很短。
飛行員杰摩蘭西在電臺里與長機告別后,直接向西面穿插,在這支部隊,長機通常執行吸引雷達的任務,深入偵察這樣高危任務,則有僚機飛行員來完成,以確保部隊可以延續下去。
他飛躍邊境之后,就獲知胡薩布的殲10戰斗機起飛,也是雙機,正直撞過來。長機轉彎后,對手果然作出相應的轉彎后,躲在后面的杰摩蘭西則通過俯沖加速,向低空飛去。
今天的任務不是簡單地穿越并拍照,探測地面防空系統反應,也成為了任務選項。在光學偵察設備作用有限的情況下,讓戰機主動招惹地面防空系統開機,并通過敵人投入的防空部隊的規模和種類,以此來反推地面部隊的規模以及行軍狀態,成為了一個愚蠢但是有效方法。當然站在統帥部高度,這只是合理的戰爭行為,代價不過是一架本來就棄之不用的飛機,和一個預備役的老家伙而已。
這架飛機沒有攜帶任何的武器以及外部油箱,這是為了確保飛機飛臨危險區域時,機內油料被足夠地消耗掉,以此能獲得更大的速度。
戰機穿越鐵路時,少校在偵察設備表盤上打開了機體側面以及下方的所有5部攝像設備,他本身的視野有限,但是可以看到附近沖天的濃煙,被迅速拋到了身后,也許簡報中被擊毀的油罐車還在燃燒。他略測過飛機,可以看到下方星星點點的火光,這大概是坦克殘骸在燃燒。他在一路降低高度至5000米,期間將速度提升到1.5馬赫以上,過載將他重重壓在座位上,但是他仍然轉頭向下望去,以偵察敵人的規模,并及時通過電臺告知后方。確認位置后,他將飛機改平,以增加光學偵察的范圍,不過這也限制了他的視野。
飛機通過5部角度各異的照相機攜帶的650毫米的鏡頭,可以在5000米高度,拍下一條15公里寬的地帶,并提供極佳的圖像。從這里通向杰納布河邊的條狀區域內的敵人狀況,是指揮部急于搞清楚狀況的;如果有可能,他將在返航時,升高至22000米,利用兩側45°的斜置照相機,拍下敵人在更加廣袤地區的調動,這取決于云層的情況,以及他能不能返航。
586斷絕退路
“我看到了敵人行軍縱隊,在公路上。”
飛行員大喊起來,從高速飛行的飛機上看,下面的敵人縱隊一掠而過,不過看得出隊形保持很好且機械化程度很高,與簡報會議中看到的那些衛星照片上,擠在浮橋后面的部隊好像不是一回事。他估計,這樣的縱隊必然會有防空武器掩護。
雷達告警器響起后,杰摩蘭西立即在空中進行S型路線飛行逃避,他不需要知道敵人雷達的精確位置,這樣的動作就足可以減低敵人的中低空野戰防空的攔截機會。這種戰術是通過印度的鎧甲S1以及道爾M1系統的模擬對抗,總結出來的方式。
這種方式在原理上可以增加對方反制的時間,破壞敵人指揮員對雷達開機時機的把握;當然,如果你開著一架一轉彎就掉速度的飛機,最好不要嘗試這種辦法。
如果米格25高高在上的飛行,就無需面對這些討厭的野戰防空武器,不過飛行員面臨兩難的境地,如果飛得太高就無法清晰拍攝到地面上的對手裝備,這是首要的問題。敵人展開行動后不久,三倍音速中隊的米格25就飛臨上空進行過偵察,可惜通過渡口時的高度與姿態不理想,沒有完整地拍到敵人規模。
第一輪反擊本應來自于王鎮北的野戰防空系統,但是很可惜沒有打響。地面上潛伏的紅旗17提前知道敵人正在闖過來,但是留給地面反應的時間不夠長,火控雷達照射到目標后,這架狡猾的米格25就開始變化路線,這使得大部分指揮員對敵機路線預判落空,而這些短射程的導彈不能應付太遠太快的目標。
敵機的超音速轉彎,使得它迅速逃離了導彈射擊包線,攻擊只能落空。對于杰摩蘭西這樣老資格的飛行員來說,盲目地亂動,也比沿著預定航線一味加速躲避攻擊,來的有效得多。如果敵人的導彈射程不足,即使勉強發射,也夠不到自己。
他的電子對抗系統默默地記錄下地面雷達的數據。在地空對抗中,地面防空陣地開機而無法發射導彈的情況,可視作飛行員的一次壓倒性勝利。
一旦順利返航,部隊可以通過這些有用的數據,解讀出地面的防空系統特點。如果只是一個旅級部隊(印度指揮部研判的那樣),那么其配屬的防空部隊的規模不會太大,裝備局限在幾種機動能力較強的野戰防空系統中;包括短程導彈和自行高射炮系統。
由于這些野戰系統的供電能力薄弱,其雷達的發現距離也相當有限,自然擺脫起來也不困難。杰摩蘭西從告警器的反應,以及自己擺脫的時間上可以大致確認,剛才在下面蠢蠢欲動的東西,應該就是類似道爾M1的系統,現在早就被甩到幾十公里外了。它們是直升機與攻擊機的克星,不過自己不在他們通常的打擊范圍內。
電臺提醒他,對手的殲10戰斗機又轉回來了,而且正在進行加速,預計加速不會持續太久。
他小心翼翼地留心著側面,繼續向西北面飛行。他暫時不能太過靠近殲10,也不能直接掉頭向著真正想去的方位。他計劃在曲折的轉彎后,悄悄捱近目標區域(浮橋以東幾十公里地區),然后虛晃一槍展開沖刺。
如果路線不太周折,1分鐘內,他就可以飛到指揮部要求的敵人渡河地區拍照。但是他深知其中的利害,越深入敵人縱深地帶,他們的防空武器約齊備。盲目的筆直加速飛行,很容易闖進那些隱藏陣地的射擊包線中央,有經驗的敵人可以等著自己進入導彈射程一半以內,才開機跟蹤,他需要通過多變得路線破壞敵人預判,讓導彈指揮官無所適從。在阿薩姆,在阿克賽欽,三倍音速中隊就是這么干的,在犧牲了17名飛行員之后,戰術開始變得相當完整。
薩米坐在指揮機內,建議跟蹤目標的2架殲10戰斗機放棄追擊,因為注定沒有太好的機會。然后他再次建議,讓“高速戰斗機”向北方多繞些,借助那里敵人的雷達視線死角,偷偷進入戰場為好。
他知道真正的機會來自于這兩架“高速攔截分隊”的蘇35戰機,他們可能在敵人不太注意的情況下,截斷米格25的退路。中國人在對付米格25這種老爺二代機的方面有一些軟肋,作為一種解決方案,他們購買了不開加力,也能勉強維持略超過一倍音速飛行的蘇35,來執行攔截米格25的任務,但是對手這個中隊的別名是“三倍音速中隊”,所以事情還是有一番周折。
當然,他也知道這架米格25今天多半是有來無回,因為中國人并不是只有一手準備,即使蘇3無法搶到射擊機會,也會按照既定計劃,將其往地空導彈陣地方向趕,但是他個人不希望目標折在紅旗導彈上,所以他在一分鐘內,想出了一個相當嚴謹的陰險的計劃。他知道敵人做無頭蒼蠅狀亂飛,只是一個假象,那名飛行員必定是個老家伙,很善于隱藏目的地;不過在大規模地面戰開始后出動的印度偵察機和無人機,無一例外都是想搞清楚地上部隊的規模,所以最終他會回到渡口,來偷看兩岸的部隊,這一點薩米很有把握。
唯一的麻煩是指揮上遺留的小問題,原則上他作為少將,在指揮機上可以指揮空域中所有戰機,但是實際情況是,他還是得通過地面指揮部的宋寧,在電臺里用中文重復一遍自己的指令,才能指揮得動中國飛機,這使得指揮變得有一些拖沓。他早就想撂挑子去開戰斗機,但是此刻他還是很有興趣了解一下蘇35的持續音速轉彎能力。
“少將,我發現你的調動有問題,我們的截擊機正在遠離敵機。”
地面上宋寧說道。
“別擔心,敵人無非是想看看地面部隊的規模,所以無論怎么亂竄,最后會回到正軌上的。”
“最好那樣,至少那里還有地空導彈可以收拾它。找個混蛋飛過了整個集團軍,最好不要留活口。”
“兩三分鐘內,我保證你可以看到它完蛋。”
查謨的印度北方集群指揮部內,梅內亞姆將軍正焦躁地等待著偵察結果。他已經通過電臺獲知了一些瑣碎的敵情,包括敵人并沒有出動集團軍層級的中程防空導彈。這是飛行員通過電臺,氣喘吁吁傳遞回來的寶貴消息。他不可能知道,由于渡河行動的一團糟,原計劃過河的紅旗16部隊被調整到了后面,現在整個已經過河的突擊集團中,只有6輛可以獨立作戰的紅旗17,以及7輛沒有指揮車協同行動的25毫米自行高射炮。這些武器散步開來,連最基本的野戰防空體系都無法構成。紅旗17發射的薄弱雷達波,客觀上給印度飛行員一種敵人不夠強的錯覺。
如果飛機能夠返航,那么梅內亞姆可以得到更多的信息,當然不是很快,他得花時間等待膠片沖洗這樣的步驟;沒有數字化的設備,沒有即時的數據鏈通訊,這種老古董確實就是這么低效率工作的。
劉兆林大費周章地從北面包抄到敵北面,期待截斷它的退路,包抄動作很快完成了,如薩米預料的那樣,敵機以1.5馬赫高速朝著杰納布河上的浮橋沖過去了,他知道20秒內,***堡的敵人雷達就會看到自己,現在是提升速度與對手一搏的時候了。
電子對抗系統顯示,蘇35雙機編隊已經被敵人的遠程警戒雷達發現,高原上的紫菀30系統的火控雷達,也試圖跟蹤自己,但是距離太大沒有成功。劉兆林將節流閥推到最大,在迅猛的爬升中積聚速度,那只無頭蒼蠅還在己方的整支地面部隊頭上亂竄,如入無人之境一般。
在杰赫勒姆大壩上空,2架蘇35分道揚鑣,劉兆林根據指揮機指示的路線,直接向西南方向的敵機插過去,僚機則繼續向東,完成一個更大的包抄動作,試圖設立第二道防線。劉兆林發現,薩米的指揮風格確實與宋寧不同,他不是簡單劃定最近的直線那么的直截了當,他的計劃比較留有余地而且毒辣。
紅旗16導彈的雷達持續照射到米格25的時刻,少校迅速地做出了回轉動作,這個動作無法擺脫那部強大的雷達,但是可以盡可能地遠離射擊包線,他不確定盯住自己的是那種導彈,最壞的可能性是射程較遠的紅旗9。
兩枚導彈拔地而起,向他緊追過來。導彈升空到4500米時,地面指揮官看到并提醒他導彈的位置,隨后又提醒他,另有2架飛機出現在了較遠的空域,暫時并不構成什么威脅,但是可能威脅到他的退路。
杰摩蘭西努力維持轉彎,并不時向后方看,巨大的過載和狹窄的視野,使得他費勁心里也看不到什么。
指揮部給出的方位信息,以及導彈速度讀數表明,自己有很大機會逃脫。他看不到高度已經超過自己的2枚導彈,但是他看到了地面有零星的火光飛向自己,顯然是近程的防空導彈也在向自己開火。他索性拼死加速,以求死里逃生。
3倍音速中隊重新成立以來,已經有17人陣亡,每一名飛行員在陣亡前的平均起飛次數,截止今天是10.1次,明天或許就會跌到1位數。這個志愿兵飛行分隊的軍銜提升速度,大概已經打破了世界紀錄。不過少校知道,這些身外之物,總有一天是要償還給國家的。
少校看著抖動的馬赫表向1.7以上爬動,理智告訴他,不要做任何有害的機動,來破壞速度提升。
機艙內的增壓設備也許出現了故障,他感覺到耳膜生疼,完全聽不清地面的指令,無從知道那兩架敵機的大致位置。巨大的震動使得飛機變得非常難以控制。隨即他開始眼花起來,他的這把老骨頭,已經和這架飛機一樣,不適合進行這樣的超音速飛行了;現在少校只能低頭,通過基本儀表確定飛機所處的狀態。
滾燙的飛機在音障中長時間飛行,它在空中形成了一道巨大的冷凝云層,如同一堵墻。劉兆林在很遠的距離上就看到了這道不斷延伸,遠離自己而去的白色云霧,他還看到了紅旗16導彈,在了目標后方1公里處,成為了強弩之末,掉落了下去。地面雷達給出的敵人的速度讀數,截止目前是2.0,大約是自己的一倍。
緊趕慢趕,他還是沒有趕上最佳的射擊機會,紅旗16提前動手,破壞了自己的機會。他還剩下一個從敵人后方12公里區域發射導彈的機會,不過十分的勉強。不過自己的僚機正在東面,占領了一個絕佳的位置,他索性不開火了,把機會讓給別人。
梅內亞姆叉手站在眾將領前面,他背后的顯示器上,連續移動的藍點正在向東移動,顯示器上還有各種大大小小的圓,那是已經暴露位置的敵人導彈陣地的參考攻擊范圍,看上去它們都無法攔住這架強悍的飛機。
但是在最后關頭,米格25的信號突然消失了,最近的部署在錫亞爾科特的三坐標雷達,看到了它變成了幾塊,迅速地減速并降低了高度,最后看不到了。
“將軍,已經確定了在古杰蘭瓦拉以北破壞我們鐵路的敵軍,是敵人第1裝甲師的直屬營。”有人進來匯報,打破了沉悶的僵局。
“只有一個營?確認了嗎?”
“已經確認了,電子偵察部隊監聽到了巴基斯坦的T84坦克通訊,另外還監聽到了其指揮官使用烏爾都語。”
“就是說,暫時沒有發現中國軍隊參與到旁遮普的行動?”將軍追問道。
“截止目前為止,沒有監聽到這方面信息。情報局已經確定敵人這次行動的代號叫做眼鏡蛇,指揮官是陸軍中將哈馬蘭,戰役目的是恢復領土,投入兵力為7個師,其中有2個裝甲師,還不知道他們會在哪里停下來步。”
“真的是哈馬蘭這個手下敗將?”梅內亞姆有些不敢相信,看來自己在國防部長面前拍胸脯保證,在這一帶不會有大規模戰役的話,還是很靠譜的,但是敵人怎么一下子厲害起來了?
“敵人的進攻很隱蔽,隱藏了不少番號,怎么看都不像是他們的風格。至少有中國軍人參與了指揮?”
本書首發來自,第一時間看正版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