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01空走廊
營部的另外2兩輛坦克也跟上營長的坐車,向這邊跟過來。駕駛員已經看到了那輛可疑的車輛,試圖跟上,但是那個小東西在雪地上啟動的速度竟然特別的快。
黃德興下意識鉆進炮塔,不料槍聲先響了起來,打得四周樹木枝葉亂飛,那是一種射速很快的槍,快得聽不清槍聲,猶如一把電鋸在切割空氣;實際上他還未在戰場上聽到過類似的槍。他也不知道這輛小巧的印度偵察車,怎么會撞上了偷襲的坦克縱隊,以它的尺寸,很容易隱藏才對,至少應該在遠處先聽到動靜。
敵人反擊的槍打得倉促,有一些彈幕潑灑到了坦克裝甲上,當然如同隔靴搔癢一樣。黃德興操作遙控槍反擊,向底盤掃射,希望打壞輪胎抓活口,雖然這是偵察營和無人漏掉的目標,并不在他職權范圍內,但是他也希望能獲得一些戰場情報,敵人的偵察人員知道的,一般而言也不少;列入敵人的挑戰者ii型坦克躲到哪兒去了,可是這輛高度偽裝的戰車下面不是輪子,竟然是履帶。黃德興研究外軍裝甲車輛不少年,愣是花了一些時間才想起這到底是個什么東西。
炮使用穩像瞄準對準目標,坦克炮管開始轉動,但是目標以不可思議地快速地轉彎逃,竟然快過射擊線移動,迅捷程度如同一輛摩托車。
但是一轉眼,那輛敵人的微型偵察車似乎心過高,無法適應這樣的高速轉彎,眼看要側翻,駕駛者反打方向,結果徹底失去控制,一頭撞到了一顆大樹上,大樹轟然倒下時,那輛履帶車輛也翻倒在了路邊。
黃德興呼叫其余坦克不要開火,同時通過電臺協調后面步營第1連派一輛營部步兵戰車靠近,那里有一名懂一些北方印度話的營部參謀,偶爾也可以負責調查那些偵察營漏網的有價值的情報。
輛巨大的坦克則減慢速度圍過去,現在不能一炮轟爛了這輛小車,如果能逮到幾個活口,顯然是最好的;另外,如同戰場上其余的**人一樣,黃德興對印度最近又弄來了的什么新玩具,充滿了好奇。這顯然是一輛德國造的鼬鼠偵察型傘兵戰車,在情報單位提供的,相當龐雜的當面敵人可能使用的武器清單里竟也沒有它的存在,德國似乎一直假惺惺地沒有參與對印度的軍事援助。
他命令其余部隊暫停向指定區域行進,心警戒四周,偵察型的鼬鼠戰車固然比一個人還矮不少,活像個玩具,但是這種小東西的其他車型,有可能搭載咬痛主戰坦克的反坦克導彈。他調整倍率觀看目標,大致可以確定這就是一輛偵察型的鼬鼠空降戰車,只有一挺槍。據他所知,這種戰車只有2名乘員,他很擔心全部完蛋了。他掏出槍,慢慢鉆出炮塔,聽到了印度士兵的**聲,于是壯起膽子跳下了坦克走過去。
一名頭破血流的印度士兵正從駕駛員位置爬出來,看上去摔得不輕。黃德興上去幫忙把傷兵拖出來,又查看了這輛小巧車輛的里面,剛才向自己射擊的那名乘員已經折斷脖子死了。他想,應該沒有哪個駕駛裝甲車輛的士兵,會想到有朝一日自己會因為撞到樹上陣亡。
坦克部隊上空,幾架飛豹呼嘯而過,他們將配合地面行動,執行縱深打擊任務,主要攻擊目標位對部署在邊境后方公里區域的遠程警戒雷達。目前,印度在這一地帶上部署的雷達網仍然有恃無恐,對進一步的突破構成了威脅,在這個范圍以西,已經鮮有雷達敢亂動的了。
這是張成巖本日,第二次起飛作戰。他的編隊攜帶了自衛用反輻射導彈,和500公斤的衛星制導炸彈。
對付一些波長較大的遠程雷達,一般的反輻射武器效能不強,但是那些天線巨大的雷達動能力很差,一旦暴露位置,則可以使用衛星制導炸彈或者戰術導彈進行定點攻擊。從成本和反應時間上看,通過能夠在目標區域外,長時間盤旋等待戰的轟炸攜帶衛星制導炸彈,顯然比戰術導彈優越。
國戰的位置,處在敵人北方集團與斯潘加部隊的防控網結合部地帶,這里屬于印度部隊地面部隊的任務重疊區,表面上飛臨這里的戰,將要面臨來自南北兩面的威脅,但是由于敵人兩個集團的雷達沒有組網,缺乏空情信息交換,北方反而出現了一條可以自行通過的走廊地帶,對于戰而言,更容易突破和滯留。
張成巖一直留意來自四面八方的電子威脅,顯示器上,地面雷達按照其特征被分為了幾類。目前大部分都是來自遠方的雷達,沒有強大的威脅。
告警設備已經跟新了軟件,可以有限地識別出來自北方的紫菀0導彈的火控雷達,如果它繼續在上次使用的頻段上工作的話;不過由于這種雷達露面次數較少,且指揮官總是小心翼翼,要用反輻射導彈對其實施打擊,似乎還沒道時候。
另外,印度還有一些很難在臨界距離外,被載雷達告警設備截獲的,老式警戒雷達以及英迪拉雷達,這2種雷達都具備遠程探測的能力,尤其第一種法制老式雷達,具備一些功率控制以及頻率捷變能力,使之能夠與優勢的空軍玩一些捉迷藏的小把戲。印度陸軍獲得這些雷達的時間比較長,操作人員較有經驗,且信心十足敢于開。當然老的對抗,意味著利用技術優勢而非莽撞,通常此類雷達的操作員,會使用高增益天線,能夠接收微弱的反射的特點,在發射峰值功率控制上下功夫,這使得比其他雷達更難被發現和進一步探測到位置。在各個戰場上,如果這些東西部署到200公里開外,一直都沒有很好的辦法加以摧毀和干擾,索性印度雷達網前后脫節,一些雷達在參差不齊的縱深地帶,處于了比較突出的位置上個,這使得它們進入了對林淮生的視野,對他而言,這是一個必須處之而后快的麻煩。
與飛豹一起行動的,還有殲10戰斗以及一架尺寸極大的高空無人,它擔負著看似不起眼,但是非常核心的電子偵察任務。
這架飛以一定的弧形軌跡在印度防空導彈無法企及的高度飛行,近2萬米的高度使得它可以輕繞開南北兩邊的威脅,收集各種蛛絲馬跡。它存在的目的,是利用載設備,精確定位敵人雷達位置。由于印度在這一地區,制空權基本喪失,最終導致地面雷達持續開時間增加,這為硬殺傷提供了會。
紫菀0系統時鐘沒敢露頭,這讓飛豹飛行員有些失望,他們不能深入太多,一旦航程吃驚,就必須返回巴基斯坦領空加油,如再無收獲,就只能無功返航。
高空的無人在19500米的極限高度上小心控制航線,它的電子偵察系統,較之戰斗上的更加靈敏,它正在悄然捕捉并適應躲藏在120公里外的印度遠程雷達頻率,這一過程完全被動,不易引起敵人的注意。被偵測的那部部署在溫格德湖以北的trs2215雷達,處于整個雷達網的最突出位置上,它自己或許還不知掉這一危險的境地,仍然不間斷地開。對于國空軍而言,這一節點一旦被摧毀,剩余的印度雷達要么在短時間內填補空白,否則印度統帥部,應該會發現自己眼前出現了一大片空白區域,這對于下一步的防御,當然是極為不利的,因為國空軍可以利用這一地帶不斷延伸打擊,最終扯爛整個防空網。
敵人雷達差不多能夠在同樣距離上看到無人和飛豹,但是它們應該還無法識別目標,也無從識別威脅;印度雷達必須保持開,不斷地變化頻率,以為別人不知道。顯然它的要緊位置使得它不能關了事,它必須緊盯著10000米高度的飛豹戰。
敵人應該憑借經驗知道,**隊對雷達的打擊無外乎干擾或者反輻射打擊,目前來說來說,這兩種打擊的條件都遠未達成。
張成巖終于經過漫長的等待,終于等到了數據鏈提供的目標位置信息,同時指揮上有人提醒他,敵人雷達正盯著他,所以下小心些,別動作太大嚇著對方。
衛星制導炸彈的飛行速度始終是一個麻煩,當然另一個不確定的因素是,敵人這部米波雷達,能在多遠距離上看清滑翔的炸彈來襲,最終它將有多少時間采取反制?
架轟炸飛行員各自在武器面板上選擇炸彈,并同步輸入目標位置。電子偵察能夠偵測確定的位置范圍,仍然只是近萬平方米的矩形區域,需要多枚炸彈同時攻擊,飛豹的戰斗優勢終于顯現出來,他進行載彈攻擊的出動效率,要高于殲10戰斗。
利用衛星炸彈本身精度不足,造成的散布,達到一定的毀傷概率,非常適用于此類脆弱目標,當然前提是所有炸彈到達時,敵人最好別動彈。
飛豹編隊悄悄升高高度,以達成攻擊條件,他們不時向北方繞行,增加敵人的安全感,這使得東部警戒雷達保持錯覺,誤認為自己只是一個沉默的看客。
架飛在轉過頭時,同時投擲了炸彈,然后緩緩轉彎離去,盡量不讓敵人看出意圖。以警戒雷達的精度,應該暫時看不到那些炸彈飛向自己。
12枚500公斤炸彈,打開彈翼飛向目標,在損失了一半高度后,增速到了一半音速,它們將在幾分鐘內殺到目標眼前,其攜帶的集束彈藥,足夠覆蓋相當大的一片地區。至于確定是否擊,是一個麻煩,需要等待延遲的衛星偵察,或者也可以監聽印度方面的通訊加以確定,**隊另有無人專事監聽敵人通訊。
飛豹投彈后大搖大擺返航。地面的坦克部隊,仍然在向指定區域隱蔽前行。剛剛抓到的印度偵察兵,果然來自于第4裝甲師的主力坦克團,雖然受了重傷,但是非常死硬,不肯開口。黃德興沒有時間繼續等,只能將他交給可以讓他開口的巴基斯坦情報小組。
不過那輛側翻的戰車本身已經可以透露出很多信息,從其新刷的戰術編號上,已經可以判定出他所屬的部隊。如果不是敵人故意欺騙,這個編號應該屬于之前交戰過的擁有挑戰者的那個主力團,團徽是昂首的獨角犀牛。這種無堅不摧的形象,似乎與挑戰者ii還十分的合拍。
另外小戰車上的電臺處于關閉狀態,甚至沒有插入電池,顯然印度人還不太會用這種德標識的電臺。偵察兵攜帶的地圖上有一系列的記號和線條,似乎畫的是他們偵察返回的區域,東南方向的集結區,顯然是一個值得無人仔細偵察的地區。現在可以確定這輛戰車,是在迷路狀態下狀態下,撞到了國坦克的行徑路線上,萬幸的是敵人應該還不知道。
黃德興根本不相信,這種慢吞吞的坦克會在一晝夜間消失不見,他猜測一定是躲在了附近的松樹林里。他決定利用敵人的地圖,帶2個連扇形搜索重點區域,當然在這之前,他需要發射幾架可以在一樹之高安靜飛行的小型無人進行進一步偵察,這些投擲型的無人之小巧,可以裝到坦克儲物箱里隨行。
一旦發現敵人,他將則視敵人的兵力情況,決定是請求空軍還是親自動,他知道馬上就要入夜了,空軍的在夜里打擊效能和敵我識別能力會大大下降。
距離**隊裝甲1營不到15公里的地區,印度第4裝甲師下轄主力坦克團指揮部,正如同熱鍋上的螞蟻般無所適從。這支部隊,目前被分割成了兩部分,一部分已經趕在橋梁被炸毀前趕到了河流東岸的指定會和區,而指揮部撤離不及,留在了河西,目前空敵一波接著一波,地面坦克完全不敢動彈。
印度團長正在焦急地等待派出去的8輛偵察車輛返回匯總消息,他必須評估是否應該繼續貓在森林里不動。該部隊在帕夏尼塔揮師西進的時候,異常積極,跑在了前面,但是總部一下子又失去了作戰的決心,要求后撤,使得之前積極搶到的突出位置,成為了麻煩。
602短兵相接的對決
印度坦克兵經過大半個白天的等待,炸彈倒是沒有砸到頭上,但是由于害怕被偵測到位置,部隊長官已經不敢進行無線電聯絡了,而有線通訊卻在午斷了,有跡象表明是被破壞分子切斷了。匯總各方面情況看,巴基斯坦派進來的間諜,不但比**隊行進快,實際上也比很多印度軍隊撤退要快。
巴基斯坦軍情報局的特殊部隊,和內務部別動隊,遠比他們的陸軍厲害得多,在巴基斯坦境內作戰時就是如此,落單的印度士兵,最怕掉到他們上。這些人能說北方邦通用的印度語,口音沒有破綻;或結成小群或單獨行動,一部分帶有特定任務,其余的沒有特定任務,只是專事破壞軍用設施。
現在,逗留在這里的幾支部隊只能等待通訊部隊繼續查線。師部在6個小時前發布最后的命令要求,滯留這一帶的各部隊,設法于明日拂曉前,至少將幾個營團一級指揮部撤退到東部。
對于這支出師不利的主力部隊來說,目前遭遇到的最可恨的事情,還不是通訊不暢,也不是是渾渾噩噩的運輸部隊拖來了完全用不上的125毫米滑膛炮彈,使得強大的挑戰者ii坦克只能保持不到1個基數的彈藥,這些還都是其次的事。最可恨的是昨天夜里,友鄰的一支工程部隊,不知道出于何種居心,在第4裝甲師2支最重要的部隊,和大量裝備還未全部撤過河之前,就提前把大橋炸掉了。
印度陸軍一直受到執行效率低下,各種命令無端拖延的問題困擾,但是這一次,這些梅內亞姆下的工兵卻提前完成了任務,那名果斷的工程兵指揮官,或許還以為自己干得不錯。
挑戰者ii具備潛渡能力,戰車也隨行攜帶了完整的裝備,但是即使是受過嚴格訓練的印度坦克兵,也缺乏必要的潛渡訓練,心理上十分抗拒這種將坦克置于水下渡河方式。尤其眼下天色漸晚,風險將成倍增加,但是不趕緊行動的話,難保明天會被無人發現并遭遇空襲。
團部派到西北方向的偵察車,回來了大半,有2輛的始終沒有回轉,已知的情報表明空和正面敵情越來越嚴重,
附近已經沒有成建制的印度部隊了,坦克團孤懸在了戰場的北方一隅。印度團長決心先連夜撤到河邊,等待天亮后對岸工兵架橋,當然與他一起行動的還有師部的防空營,他們一樣來不及撤過去。
暮色,一架電驅動的小型無人悄然飛過這片安靜的潛伏地,在略比樹高的高度盤旋一圈,沒有印度兵注意到這種小飛,然后是第二架,同樣無聲無息。
落日的光芒,透過積雪的森林,在地上留下斑駁的樹影。使用白色與深色條紋的印度挑戰者2型坦克,散落在廣袤的森林,以防備被看到。為了躲避空偵察,坦克兵們無法生火做飯,每個車組只能到伙房,領取冷硬的大餅充饑。
即使這支精銳印軍有專業的偽裝和抗紅外段,可以避開高空飛過的各種偵察傳感器,但是很難防備不足百米的超低空飛過的眼線。尤其是那些來不及用樹枝偽裝的炮管,從空顯得十分顯眼,在林間走動的步兵,也容易被發現,指揮部和運輸部隊的卡車,使用了與環境不相稱的,翠綠色的偽裝網,使之與死氣沉沉的叢林完全無法融合——即使是最專業的印度部隊,也很難完全避免此類不嚴謹的問題發生;另外,雪地里那些被車輪和履帶碾壓而產生的,深色坑洼小路,也是容易被無人捕捉到的部分,有一些細節甚至可以解讀出不對集結區位置,以及部隊的規模。
在部隊警戒圈附近擔任偵察的一名眼尖的印度老兵,看到遠處落日方向,有樹木連續的倒下,就如同下面有幾輛推土一樣。他意識到如果不是某一支友軍,迷失方向這的話,那一定是最壞的情況要發生了。他立即按照緊急處置的方式,打破無線電沉默,呼叫自己的上級。從距離上看,或許還來得及將坦克排開陣勢,迎頭痛擊敵人。
黃德興還無法大致掌握了正面敵人的規模,從空偵察的情況看,沒有一個團那么多,但是肯定比一個營多一些。而且還可以確認,就是從視野消失了一天的挑戰者2坦克。不過,該部隊不是單獨作戰,無人除了拍到步兵戰車和運輸部隊的卡車,還拍到林間空地上,一輛履帶底盤上的搜索雷達,雷達大概沒有開或者控制了功率,否則自己的無人也不可能這么簡單滲透到敵人頭上,空軍也一定會發現,但是天線確實在轉動。
這是一件讓人費思量的武器,肯定不是s00或者紫菀那樣的遠程系統,敵人不會將其部署在這么前面,應該是野戰防空部隊的一部分,也許是道爾2或者薩姆6系統的某一輛車,或者更糟。
無人沒有拍攝到其余的,可以確認性質的雷達和導彈發射車,也就是說敵情仍然處于不明狀態,這大大限制了空軍出動的方案制定,這種情況下,空軍只會同意進行保守的區域外攻擊,通常是使用一種布撒器投擲集束炸彈或者末敏彈。
最后,黃得興向指揮部提出要求,先用空軍展開攻擊,隨后無論打擊效果如何,他將用坦克來與敵人進行短兵相接的對決,他認為自己可以利用情報優勢,確立位置上優勢,這對于坦克戰至關重要。王鎮北只能同意這樣的方案,他的部隊正在越過這里,向東北部的帕坦科特挺進,對于敵人的動兵力,他不能簡單地繞過去等待步兵來解決。
黃德興觀察過敵人坦克的陣型,大致是以排為單位,分散布置,敵人的坦克炮管對準了除正南以外的所有方向,既防著空襲,又防著地面偷襲;他知道,攻擊前,最好將敵人的注意力欺騙到一個方向上來,通常來說,坦克會將炮管和正面裝甲對著他們以為的主要威脅方向,但是這樣又勢必將薄弱區域暴露給其余方向,所以盡管兵力處于劣勢,他還是要將2個連的兵力分散開來。
坦克故意從正面發出各種動靜,就是為了提醒敵人自己的到來,期待引起敵人恐慌。一旦敵人將潛伏狀態的戰車發動起來,這樣黃德興則可以躲在隆隆的發動聲音后面,偷偷將主力移動到兩側,在能見度只有幾百米的黃昏森林,掩蓋聲音是必須的。當然集結且啟動狀態的敵人,也有利于末敏彈發揮作用。不過黃德興預感空襲不會太有用,末敏彈攻擊那些在巨大樹冠遮蔽的的坦克群,效能不好,無論是紅外還是毫米波探測器,都只在空曠地帶才能發揮作用,另外敵人的未知的防空能力也是一個嚴重的問題。
6架飛豹轟炸再次飛臨這里,經確認,印度遠程雷達已經被剛才的攻擊摧毀,印度軍隊失去了對整片區域的完整監視,對空軍而言走廊地帶已經打開。但是仍然不可掉以輕心,因為仍然有大量的地面防空武器就躲在眼皮底下。這些武器也擁有自己的空監視能力,可以覆蓋大大小小的空域,雖然一直不敢露頭,但是逼急了也咬人。
一架飛臨敵人上方的大型無人,正在6000米高度,觀察林間坦克的移動,當這些坦克的發動處于低速運轉狀態時,紅外傳感器很容易可以發現他們的蹤跡。
一旦將敵人的集區域找到,就可以向指揮發送坐標,然后再通過計算優化布撒彈藥的多邊形區域,最后由已經在空的飛豹修改攻擊區,完成最后一擊。但是情況突然間發生了變化,敵人意識到了自己已經暴露,下方的雷達沒有繼續自欺欺人地保持沉默。
無人迅速被制導雷達盯住,幾秒鐘后,森林深處的2道強勁火光,從傾斜的隨動發射架上騰空而起。
這2枚導彈的尺寸頗大,與那些小巧而又缺乏后勁的近程導彈截然不同。靠著充沛的動力,它們將一路持續加速,直至擊目標。
從雷達開至無人失去通訊,只在很短時間發生,正在接近的飛豹轟炸,也立即察覺到了危險,因為同一部制導雷達也對所有6架轟炸進行了跟蹤。告警器顯示為薩姆11型導彈——又是一張戰場上出現的新面孔。
指揮告誡群,不要繼續靠近,不管地面的敵人如何落魄,他們確實有幾套威力強大的山毛櫸導彈撐腰。那部相控陣制導雷達同時對6架飛豹,以及更遠處的電子干擾進行跟蹤,臨時施加的電子干擾無法破壞它的制導能力。
倉促間轟炸只能在允許投彈的最遠距離上,將攜帶的奇形怪狀的布撒器釋放,然后掉頭離開。
投下的這種無動力的滑翔裝置,每一個可以攜帶不到一噸的載荷,導航方式類似于衛星制導炸彈,但是并不直接攻擊目標。
這些東西可以從大片敵人的頭頂飛過,然后根據設定地點和時間的要求,在廣闊的區域分批發射彈藥,有利于壓制大規模集結的敵人車輛。其使用的武器一般為集束炸彈或者末敏彈。當然由于無人被擊落,新的目標區域信息沒有收集到,這些奇特的方形運載器,只能按照備用方案,在大得多的區域投放末敏彈。
地面上做垂死掙扎的,正是第4裝甲師,師屬的看家防空部隊,他們在2個月前,將老式的薩姆6系統淘汰給了2線部隊,自己裝備了俄制薩姆11導彈。由于這種導彈與薩姆6有一定的繼承性,自從化程度很高,所以部隊很快就完成了過渡訓練,形成了可靠的戰斗力。
帕夏尼塔一直小心地部署這支部隊,以防處于不利的突出位置上,或者提前被敵人收集到無線電信息;但是百密一疏,今天該部隊還是成建制地被割斷在了后面。
他的后撤計劃和進攻計劃一樣,環環相扣,過于嚴密(對于印度部隊而言)。他將需要加強型橋梁運輸的部隊,排成緊湊的隊列,依次過河,為了防止**隊使用各種段將關鍵性橋梁炸毀,將這支看家的防空部隊派駐到了這一帶。實際上**隊并沒有炸毀橋梁的計劃,在林淮生的計劃,這座橋梁屬于可以利用設施的范疇。
第4裝甲師的人馬受過嚴苛訓練,是印度陸軍少數可以執行周密計劃,而不走樣的部隊,但是帕夏尼塔的計劃,沒有預料到周邊其他沒有時間觀念印度部隊可能起到的作用,最后一支屬于梅內亞姆將軍序列下的工兵出馬,提前幾個鐘頭炸毀了這座大橋,同時破壞了帕夏尼塔和林淮生的計劃。
山毛櫸導彈的制導雷達,在飛豹投下布撒器的第一時間,就看清了對所有的動作,顯示屏上的目標由8個變成了14個,分別為6架轟炸,2個干擾源,以及轟炸投下的什東西。
顯然轟炸丟下的東西,尺寸非常之大,無論如何是什么必須攔截住。
索性這些武器排列的非常密集,速度也并不快。6輛發射車在短時間內分批次,將所有的22枚導彈發射出去(有一輛發射車的發射架上缺2枚。)
這種導彈的發射車,可以迅速完成了第二次裝填,所以指揮員可以下決心進行這樣的孤注一擲的攻擊。
反擊進行的十分成功,雖然無法同時攻擊所有目標,但是仍然有驚無險地分幾批次進行攔截,奇跡般地將所有的12個布撒器擊落。讓人膽戰心驚的第一輪對抗竟然如此落幕,沒有傷害到地面敵人的一絲一毫,當然事情還沒有完。
空襲展開階段,黃德興的坦克從敵人的側翼悄悄靠近,他原本以為第一輪空攻擊后,敵人應該陷入恐慌和混亂,而自己可以抓住會狠狠敲打一下敵人,然后全身而退,輪換另一個方向的部隊繼續偷襲,幾輪下來敵人就會被撕扯干凈。
他的部隊人數不占優勢,且分成了幾部分,只能靠幾次不同方向的突擊來解決數量占優的敵人。在他原有的計劃,空突擊也將是至關重要一環,但是現在他發現自己打錯了算盤,現在必須進行殘酷的坦克較量了,索性他還有位置上的優勢。
來自,第一時間看正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