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快打快撤
“到目前為止,雪狼有什么消息嗎?”林淮生問道。
“上一次聯絡已經是幾十小時前了,我相信已經很接近目標了。不過現在還沒有消息。”
“老師,我有一點還是想不明白。據我所知,印度的伊爾76和C17都曾經在賈布瓦的跑道上起降過。為什么有人會認為我們的飛機不行?“
“其實我也看過衛星圖片,確實是一條非常簡陋的跑道,簡單的起降確實沒什么問題,但是要達到你想象的這么大的起降頻率,只能充分利用跑道的長度,但是這條跑道的長度有些短。這會給現場調度工作帶來很大的麻煩,你只在陸軍航空兵呆過,很難體會其中的復雜性,所以你剛剛在會場妄談空中突擊的時候,我看到司令員搖了搖頭,你可能沒注意,要我說么,確實有些脫離實際。“
“不過,我覺得未必這么的絕對。賈布瓦的跑道兩端各有一段備用部分,如果計算在內的話,總長度超過3500米”
“呵呵,所以我說你也別太心急,我知道你在起降架次上還打了埋伏,你認為效率還可以更高。所以我們暫且不要管這些不在專業上的細節問題。依我看上級很可能會在最近,用一條國內類似的跑道進行起降的強度評估。到時候自由結論。”
“但是,評估是一回事,有些事情還是耽誤不起,比如運輸機不足的問題,我們的時間并不太多了。”
“總裝備部給我透了個底,我們與俄羅斯的合同中一直有一個補充條款,可以隨時要求他們交付二手的伊爾76,替代交付緩慢的部分。”
“短時間內會有多少?”
“短期內可以提供12架。這是他們可能提供的最大數目,當然,免不了被他們敲一筆。另外,還會有新的直升機的訂單。可以擴充一個團。”
“這樣反常的大手筆,一定會引起印度懷疑的。”
“肯定會的,三歲小孩都會懷疑,他們的情報機關又不是傻子。而且全世界的眼睛都會盯著,當然我國也可以做一些假動作來稀釋他們的疑惑,會不會有效果只能走一步看一部。”
林淮生停了一會兒,他知道所謂的假動作,無非是轉移別人注意力,可能會在宣傳上,提高對東南方向軍事準備的調門,但是要做到斯潘加那樣瞞天過海的保密是非常困難的,最大的希望只能寄托在敵人的僥幸心理上。
“對了,那位炮王同志那里有沒有什么消息,現在印度的機械化大軍正集結在印度河畔,正是好機會。”
“我了解了一下情況,還沒有展開攻擊。現在印度無人機不間斷地偵察,偵察不對等,他們還在山區不停地移動。不過很快這個問題就可以解決,南部的防空能力一定會在72小時內得到決定性的加強。”徐景哲說道“決定性”三個字的時候稍稍加強了語氣。
林淮生皺了皺眉頭,他知道最近中國對巴基斯坦的軍事援助,無時無刻不在刺激新德里政府,一旦超越了他們忍耐的底線,辛格這樣的人很可能會對印度洋的航線下手。高研究院的預言,雖然很消極,但是其實一直是上級決策中難以逾越的一部分。
“我只是很擔心我們的石油運輸線……“
“印度的外交部長正在訪問北京,聽說已經拐彎抹角地提到了印度洋石油運輸線安全問題,我想一定會有新一輪的政治訛詐。不過么我們也可以據此判斷到他們的外交底線。另外,我想上級派遣殲擊轟7到巴基斯坦南部,也有遏制其沖動的意圖。畢竟印度也是原油進口國,而巴基斯坦西南部的基地離波斯灣更近,一旦他們的石油運輸線路也暴露在我們的打擊范圍內,也可以以其人之道制衡其人。更何況中東國家大多站在巴基斯坦和我們一邊,應該會給卡汗政府一點壓力。”
林淮生點了點頭,他知道殲轟7目前停留的舍姆西基地,緊鄰阿拉伯海,轟炸機可以輕松控制進出波斯灣的主要航道,如果要控制主要石油通道,地利上比印度海軍占有更大的優勢,也許可以期待這樣的部署可以讓卡汗政府三思而后行。當然,他還知道,卡汗政府是60幾年來最沖動,也是最難預測的一屆印度政府。
巴基斯坦南部的深山叢林里,一輛6X6底盤的重型車輛在凹凸不平的路面上顛簸前行。這是一輛孤獨的火力指揮車,除了一輛隨行的卡車和一輛電源拖車外,別無其他車輛跟隨。它所指揮的8輛遠程火箭炮正分成幾個分隊,在方圓40公里內的區域內分散活動,以躲避不斷飛臨上空的印度無人機的監視。由于防空的失控,印度無人機已經可以隨心所欲地飛到這一帶偵察,事實表明他們最感興趣的目標就是這些A100遠程火箭炮。因為無人機接近的警報一個接著一個,從未停止過。有消息表明,以色列向印度提前交付了一批可以用反坦克導彈攻擊地面目標的無人機,也許可以直接發起攻擊也未可知,好在這樣的事情至今還沒有發生過。
此時,一名中國上校坐在指揮車內,看著操作員前面的屏幕。從這些屏幕里他可以隨時監控其他的車輛動態和一些基本的位置信息。他已經接管指揮車10個小時了,暫時沒有出擊。在開戰前,這支加強了的營級單位一直有14輛火箭發射車,但是短時間內,已經被印度空軍的航空炸彈和制導武器摧毀了6輛。上校分析了每一次印度人襲擊得手的原因,幾乎都是同樣的問題,就是戰斗車輛在發射陣地上停留的時間太久。快測、快打、快走是現代炮兵的基本功,但是巴基斯坦陸軍顯然做的不好,在GPS信號出現問題以后這個問題更加的突出。最后一次攻擊從測量陣地到計算火箭彈外彈道,總共用了55分種,期間還試射了一枚火箭彈進行彈著點校驗,即使浪費了如此多的時間,最后的落點還是偏離了目標幾百米,白白將末端敏感彈藥丟到了一堆裝滿被服和食品的卡車上面。在余振東看來,這簡直不像是戰爭,更像是兒戲。由于訓練的不充分,巴基斯坦的炮兵對遠距離的目標打擊能力非常薄弱,相當依賴GPS進行陣地測量,一旦失去衛星精確的導航,就會出現測地誤差,即使是很小的誤差也會因為A100巨大的射程而被放大到不可思議的程度,這些炮兵似乎已經把炮兵老祖宗留下來的測量和計算的技術忘記了。
余振東授命接管這一攤子事情后,原來的指揮官阿里降格成了他的副手和聯絡官,阿里一直在抱怨印度的壓制火力來得太快,空軍無法保護他的部隊不受印度空軍攜帶的遠程空對面武器的攻擊。老余研究過了上一次印度蘇30戰斗機空射導彈擊毀2輛A100的戰例,在他看來,印度人的反擊不是太快,而是太慢。他相信如果對面的炮兵里有一個高手,根本無需空軍出手,完全可以用更快更準更狠的打擊消滅這支部隊了。這個營能殘存到現在,多少是靠了一些運氣。當然也不是沒有優點可言,中校阿里總是把自己的指揮車藏得很遠,客觀上保護了這支部隊,如果指揮車被擊毀,反擊就無從談起了。
“上校,我們什么時候展開反擊?”坐在一旁的阿里試探著問道。他為人隨和不在于指揮權,他只是想看看這名中國上校的本事到底有多大。
“必須等前線進一步的前線偵察消息,還有氣象信息。你知道,那里有印度的一個龍卷部隊,我很擔心他們會襲擊我們。”
“昨天我們的一個榴彈炮部隊對過河的敵人進行射擊,北無人機盯上了,剛轉移陣地,龍卷風火箭彈掉在了后面。好在沒有打中。”
“哦?在無人機出現后多久?”余振東立即追問道,這個情況他還是第一次聽到。他覺得又何必要研究一下。
“20分鐘左右。”
“側偏有多大?”
“75米左右。”
“距離?”
“估計在70致80公里。沒有偵察到精確陣地。”
“看起來我們真的有一個很強硬的對手。”
“是啊,我不知道他是怎么做到的。從80公里外的射擊,竟然沒有進行一發的試射。”阿里嘆服地說道,在他看來這個反擊的速度和精度是很難做到的。
“是啊,純粹依靠射擊諸元計算機做不到這一點。”
余振東說道。他知道遠程火箭炮的彈道計算尤為困難,需要對各種情況產生的誤差加以修正,無論是陣地測量的精度,還是地風速度,對氣壓氣溫藥溫的測量,都會產生一定的修正系數。而龍卷風的彈道特征不同于一般的炮彈和火箭彈,在上升段還有一段近似真空彈道,這一切都決定了不可能有一種精確的計算方法,可以得到完整精確的射擊諸元。計算機通過異常復雜的非線性的常微分方程,也無法得到解析解,只有一組近似解。在雷達的跟蹤修正距離有限的情況下,些許的計算誤差都會在彈道末端被放大,20分鐘內發現80公里外的敵人,及時開火,打出落點側偏75米,可以說是很好的成績,這不是阿里的水平可以企及的。對于阿里這樣的指揮員來說,通過一發試射來修正大部分誤差,顯然是一勞永逸的最佳辦法。但是戰爭不同于演習,試射一發彈藥測量落點,非但暴露自己的意圖和位置,也必然會浪費大量的時間進行二次瞄準,在余振東看來這樣顯然是不明智的,在陣地上多停留一分鐘,都是在冒險。
189小心試探
“中校,我們的氣象偵察怎么樣?”上校問道。
“每六小時一次。通過無線電更新。”
“能不能增加到2小時一次?需要完整的信息,橫風、偏流、縱風、氣壓等等……”
“我明白了,讓我聯絡一下總部,看看能不能增加機動觀察站。”
阿里說著,站起身來走向了電臺。一旁的中國通訊員站了起來。
“報告指揮員,最新的敵情通報,105方位,蘇30機群突破防空圈,向南撲過來。基地認為很可能是尋找我們。”
“立即通報各連,不要停車。把車速提高到35公里以上。”余振東說道,他知道對方如果出動蘇30MKI,可能的武器是KH29T電視制導導彈或者激光制導炸彈。他以前進行過類似的空地對抗演習,電視制導導彈也好激光制導炸彈也好都很難擊中中速以上行駛的車輛,當然那也不是絕對的。好的武器操作員可以操縱導彈擊中5X5的低速目標,A100系統的發射車與指揮車都比這個尺寸大得多,所以移動得快一些了。
“中校,這段時間印度人的偵察真的到了無孔不入的地步了嗎?”
“是的,無人偵察機幾乎24小時盯著我們,我相信他們的龍卷風一直等著我們停下來,不過我們只要不進入‘紅線’,龍卷風拿我們沒辦法。所以他們只能在白天派空軍用導彈來襲擊,夜里還是第一次。”阿里說道。他指得“紅線”是他在地圖上用紅筆畫的一條線,大致就是沿印度河西岸70公里的一條平行線線,因為總部判斷印度的龍卷風火箭炮大約正在東側縱身20公里的區域內活動,以它們的射程計算,這是它們可能壓制到的地區。
“設這樣?”余振凝眉思索起來。A100的射程確實有一些優勢,但是如果不進入紅線,留給自己的只剩下一條俾路支省東段吉爾特爾山脈區域。在這些崎嶇不平,且高程不定的山區,甚至找不到一塊可以發射的平地。而且一旦失去賴以機動的公路網,這會給敵人來去自由的空軍造成機會。
“報告首長,警報已經解除了。”通訊員說道。
“回去了?”
“他們剛剛襲擊了別的目標,已經轉回去了。”
“我就說了,夜里他們奈何不了我們。”阿里得意地說道,余振東來之前,他的指揮至少在逃跑這一項上還算是馬馬虎虎及格的,幾天內,大約百分之七十的兵力被保存了下來。
“很好,讓一連進入預設的14號陣地。準備按照簡易模式,射擊標定目標。”余振東說道。
“我們現在就反擊?但是他們的無人機威脅還沒有解除呢。我敢保證,就在頭上飛呢?”阿里吃驚道,他原以為這位中國上校會等到下一個HQ9系統部署完成后,才開始反擊,沒想到他竟然如此心急。
“不,不是反擊。我只是想故意停下來,看看敵人的反應速度。還有么,我也向看看我們的反應速度。”
“那我們可得快一些。”
幾十公里外,4輛沉重的戰車與緊隨其后的其他裝填車和保障車,分成了兩隊。火箭炮車駛轉向東,沿鄉間土路開向了一個測量好了的預設陣地。這次射擊早在計劃之內,射擊文書也早已制定好了。只是比預設的時間提前了一段時間。按照計劃,打擊的目標就是65公里內的印度西岸集結的裝甲部隊,已知他們已經聚集了數萬人的規模,只是一些關鍵性的技術兵器還沒有充分的過河。此時正是用末敏彈進行攻擊的最好機會。一連將以最快的速度進入陣地,車輛的基準射向與射擊線錯開,30度斜對目標,這樣做是為了充分利用方向射界,省得撤離時不必要的倒車倒車,充分做到快進快打快跑的原則。士兵們也都知道,這個預設陣地的位置,正巧在“紅線”內。
4輛火箭炮車迅速按照預定的路線進入陣地。從他們停下的一刻起,坐鎮遠處的余振東開始掐著表計算時間。這是一次完全由計算機解算射擊諸元的快速射擊,每輛車只射擊一枚導彈。由于氣象準備的不充分,不可能打得很準,所以他不想浪費彈藥。中國上校現在最想知道的,只是對面的敵人炮兵里是不是真的有一個專家存在,從之前阿里的描述來看,確實應該有一個高手存在。如果事實證明那個人并不存在,敵人的反應時間和精度都很糟糕,那他將放開手腳,對敵人的裝甲集群展開射擊。
“指揮員同志,各機件運轉正常。火力控制系統運轉正常。”
“很好。”余振東一直看著表,2分鐘已經過去了。
“前后液壓千斤頂已經放下了。正在調整方向射界。”指揮車內,前排的操作員頭也不回地說道。余振東發現這些陣地上那些巴基斯坦士兵的反應速度并不比中國士兵慢,可見訓練水平還是不錯,當然部分要歸功于這些天內戰爭的磨礪,他們應該都知道時間意味著什么。
“歸正瞄準,校驗瞄準線偏移。”
“象限儀射角校驗完畢,預定矩形目標,射擊開始裝定諸元。彈道準備完畢,請指示。”
余振東站起身看了看屏幕上的數據,這次快速射擊并不是建立在精確測地諸元基礎上的,也沒有完整的彈道和氣象準備,原則上講只是一次試射而已。
“發射。”
夜幕中,四道火龍轟鳴著飛向了空中,隨即隱入了云層中漸漸遠去了。不等指揮車的指令,地面的發射車就開始忙不迭地收起液壓千斤頂,待載重底盤的輪子落到地上,車輛開始慌亂地撤離陣地,等在后面的3號車和4號車幾乎撞到了一起。余振東坐在指揮車內,可以聽到電臺里2名駕駛員互相叫罵的聲音,他沒工夫管這些細枝末節,不過他已經知道了這支部隊大致的紀律水平,以后的射擊一定不能讓超過4輛的車出現在同一陣地,否則一定撤退時一定會大亂。此時離進入陣地只不到10分鐘時間,算是一次很草率的射擊。不過士兵的操作熟練水平還算讓他滿意,看來這個部隊戰績平平的主要問題還是出在指揮官身上。想到這里他瞄了一眼一旁的營長阿里。
“他們會反擊嗎?”阿里問道。
“你怎么問我?”老余突然覺得很好笑,“我到這里才幾個小時而已。”
“要我說他們一定會的。”阿里聳了聳肩說道。
漆黑的夜空突然泛起紅色的光芒,云層似乎突然燃燒了起來,密布的火蛇從天而降,頃刻間將14號陣地一直周邊的樹林以及公路吞沒,聲音大到二十公里外的指揮車都可以聽到。余振東非常熟悉龍卷風各種彈藥的爆炸聲音,他聽得出,印度人使用用了破片殺傷集束彈藥,這種彈藥可以迸發出大量的子彈藥,最大程度的覆蓋目標,但是這不是一種反裝甲彈藥,這說明他們早就知道目標的性質,完全是有備而來。不過好在第一連已經提前幾分鐘離開了陣地。附近步兵觀測所收集到的信息很快匯總到了他的指揮車,余振東發現印度河對面,確實有一個強勁的對手在瞪著他,從對方發射的時間分析,龍卷風應該一直停留在幾個固定的陣地上待命,應該完全沒有依賴GPS或者側地設備的跡象。也可以說明印度人的技術保障十分有效,偵察設備與火力控制單位之間應該是通過數據鏈傳輸信息,目標坐標的測量十分的準確。另外,從敵人射擊的精度上來看,指揮員有極高的戰術素養,很好的控制了散步面積和側偏距離,這不是按照射表就能簡單打出來的成績。如果按照現成的北約或者俄羅斯射表,是很難排除不同緯度地區因地球自轉差異導致的必然的誤差(余振東知道印度還沒有編擬出自己的火箭炮射表),這說明,其中有人為的修正手段在起作用。
“通訊員,與國內通話。要求衛星偵察敵人的陣地位置。”余振東說道。
“明白。”
“我們什么時候還擊?我是說干掉那些龍卷風?”阿里問道。
“明天上午。”余振東回答道。
“就這么簡單?”阿里營長有些疑惑。他覺得這個中國上校回答得太輕巧了。
“敵人一定會轉移的,所以比你想象的還是復雜一些。”老余笑著回答道,這讓對方有些摸不著頭腦。
300公里外的同一片夜幕下,亞希尼正在收攏他的部隊。半個小時前,營長尤尼斯在敵人的第一輪火力中,雙腿被打斷,現在正在昏迷中。不知道為什么,營長在暈厥前的最后一次與上級的通訊中,擔保了一名上士來指揮接下來的戰斗。也許是被亞希尼夸大的戰績唬住了,也許只是失血過多昏了頭。但是第一裝甲師的師部知道,交戰后他們的計劃已經敗露了,敵人指揮部顯然會察覺到,第十六師放棄側翼冒進后,所留下的這個漏洞。偵察也證實了這一點,雖然16師自己回頭已經來不及了,但是南部友鄰部隊的一支裝甲部隊正在馳援這里,想要堵住這個缺口,也許天亮后16師很快也會收縮。現在不是計較指揮層級的時候,而是已經到了死馬需要當活馬醫的時候了。
本書首發來自,第一時間看正版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