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之前有污點官員供認三侯涉案的傳言,居然有另一種說法,據(jù)說這位官員曾經(jīng)想賄賂三位侯爺而皆被拒絕痛斥,因此懷恨在心,這才有意拖他們下水……”調(diào)查三監(jiān)的理由是有人揭發(fā),追風從當?shù)貛Щ氐拇鸢竻s與之相左,“若真如此,三位侯爺非但無罪,反而廉正有加,不知主公認為這樣的理由是否足以自圓其說?”
“他們?nèi)齻€都是本公的親兄弟,本公當然希望與他們無關(guān),否則王室諸侯徇私舞弊目無王法,這傳出去也是有損大周宗室顏面的,叫我新朝如何立足中原如何服眾?”周公旦語重心長說著他的天道大義,我聽不出其中幾分真假,“既然線索在這里斷了,無法通過百姓之口收集證據(jù),沒有證據(jù)就不能公然調(diào)查三監(jiān),那就只有另辟蹊徑了。”
這聽甕是我那日一探書房就在梁上安好的,沒想到這么好使。表面看與普通裝飾花瓶相似,但它口小腹大,聚音效果極佳,只要連上聽管貼在耳側(cè),透過管口蒙上的皮革薄膜,就能清晰聽到屋里人說話。又因為貼緊屋頂,一般不易被人看到,所以很方便我和蜻蜓不時監(jiān)聽房中周公旦的言行。
暗中觀察他幾日,倒沒什么特別舉動,直到有天他將個眼生的官員帶進書房議事。我和蜻蜓都覺得奇怪,會見官員怎么不去公堂?而且這官員來見周公旦時居然低調(diào)地身著便服,此人過往也未曾在城中見過。
周公旦望著對面佇立的官員,以問句開篇:“董宗伯可知本公連夜傳書要你從鎬京趕來洛邑所謂何事?”
那個被他稱作董宗伯的京城官謙卑作揖:“下臣不知,不過下臣悉聽大人的吩咐?!?/p>
“本公一直有意發(fā)揚我大周禮樂,只是前些年一直把重心放在少主的栽培上,不甚有精力大規(guī)模推崇禮樂。眼下大王漸長,也日漸具備獨立處理朝政的能力,本公借著分身來洛邑督建東都之機,是該好好籌劃下這禮樂的興盛大計了?!蔽液万唑逊谖蓓斨希ㄟ^聽甕聚精會神聽著他與董宗伯二人密談,“本公想了很久,認為繁榮禮樂當從詩歌開始。詩歌傳播迅速,也易于被臣民接受,用來教化百姓必會在短時間內(nèi)取得良好的效果。”
“大人所言極是。”董宗伯對他的看法不勝認同,“千百年來詩歌興盛不衰,下臣也素有耳聞,各地詩歌自成風格,將風俗民情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以詩化民必讓百姓覺得親切,的確是事半功倍的良策?!?/p>
“既然大人也贊成,那本公就直說了?!碧齑按蜷_就無需再拐彎抹角,周公旦不是吃飽飯沒事兒干的人,既然找他來就一定有要緊事,“本公在鎬京的時候每到孟春時節(jié)都會任命一些文官作為遒人前往各國民間采集詩歌,另一邊也鼓勵各地的官員將其地詩歌匯總,呈獻天都供本公篩選,其中最為優(yōu)秀的可留于日后匯編成集,方便本公和大王體察民情?!?/p>
“大人可是要下臣也去民間采詩?”
“非也。”他沒猜透周公旦的心思,采詩這種事交給小官就行,何須要他堂堂一個宗伯煩心勞神,“今年匯總到本公手里的各地詩歌本公已經(jīng)看過,其中有一些,讓本公感到尤為特別……”
“大人所說的‘特別’是指……”
“詩中語句隱晦,含沙射影耐人尋味。”周公旦隨手翻閱擺放在書案上的幾卷木牘,言辭閃爍,“似乎流露出來的,是種對朝廷不滿的味道?”